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5.2《土壤》课件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5.2《土壤》课件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5.2《土壤》课件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5.2《土壤》课件第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5.2《土壤》课件第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5.2《土壤》课件第6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5.2《土壤》课件第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5.2《土壤》课件第8页
    还剩4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优质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优质ppt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解读,观察土壤,三类土壤质地的比较,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了解土壤的组成、颜色、质地和剖面结构,掌握观察土壤的基本内容和方法。2.运用图文资料。结合观察活动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要素。3.结合实例,了解土壤的功能和养护途径,体会养护土壤的重要性。
    01 观察土壤02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03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土壤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要素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
    (2)土壤的组成及作用
    土 壤 质 地
    土 壤 剖 面
    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
    土壤的颜色是由土壤的物质组成决定的。矿物质、腐殖质是影响土壤颜色的主要因素。
    黑土:黑土之所以呈现黑色,主要是因为其成分中含有丰富的暗黑色腐殖质‌。黑土是世界最肥沃的土壤,非常适合植物生长,中国东北地区黑土地处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
    我国黄土的分布:我国北方,黄土高原的黄土最为典型
    紫色土:是由紫色砂岩、泥岩时代形成的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岩层上发育而成的土壤,富含钙、磷、钾等营养元素,其矿质养分含量丰富,肥力较高,是中国南方重要旱作土壤之一,
    主要集中分布:我国四川盆地,在一些南方省市的盆地中也有
    李子柒,本名李佳佳,1990年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中国内地美食短视频创作者。
    请问李子柒生活的绵阳市土壤为什么颜色?,肥力怎么样?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砾、黏粒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观看视频和阅读课本89页的内容,比较三类土壤质地的,完成表格
    成分:以砂粒占优势特征: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判断:用食指和拇指搓捏时有砂砾的感觉,干时有沙沙声,湿时无可塑性
    成分: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特征: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判断:除了砂土和黏土类的可以粗略归为壤土类
    成分:以黏粒占优势特征: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判断:搓捏时有细腻感,可见到光泽面,干时细土可进入指纹,湿时可塑性强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构成。这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
    理想状态下,土壤剖面有五个土壤层: 有机质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自然界中的土壤剖面不一定具有全部土壤层。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枯枝落叶层
    颜色较深,灰黑色或黑色
    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层迁移;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由长期耕作形成的土壤表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又称亚表土层,由于长期受到农工具的挤压和降水时黏粒随水沉积所致,土层紧实,颜色较浅。保肥保水
    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包括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人类活动也在土壤的形成重发挥着重要作用。
    1.成土母质:①定义: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称为成土母质。②作用: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③形成过程:土壤的发生起始于母岩的风化过程,坚硬的裸露母岩在日积月累的风化作用下形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在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的作用下逐渐演变为原始土壤经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熟化最终产生肥力,形成成熟土壤
    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可以看作是以母质为基础,与各个自然要素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
    搅动土体,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
    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
    ①作用: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②不同气候环境对土壤的影响:
    淋溶作用强土层厚但贫瘠
    冷湿环境:有机质积累多,土壤肥沃。如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
    湿热环境:土壤形成速度快,风化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土壤形成慢土层薄且贫瘠
    干冷环境:土壤形成速度较慢
    干燥环境: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肥力低
    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不同高度的地形土壤厚度
    在上述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 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 — 1 000 年。
    6、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合理改造: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大方面。积极的影响如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以水稻土为代表。水稻土是在长期栽培水稻,灌溉浸淹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人们年复一年地在土壤上进行泡水耕耘,排水晒田,精整田面,轮作施肥,使土壤耕作层具有一种特殊的软糊度,有利于水稻须根的发展。典型水稻土的耕作层呈深灰色,锈色条纹多;其下为犁底层,紧密坚实,有锈色斑点。水稻土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及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洲的部分地区,我国的水稻土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华南一带,华北、东北分布则相对分散。水稻土的肥力,因其所分布的环境条件和管理水平而各异。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对土壤造成消极的影响,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
    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大圈层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地球面貌,是万物之本。
    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土壤水是陆地水体的一部分,大气降水的一部分储存在土壤中,即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还可以持续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
    土壤是人类珍贵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物质基础。
    休耕:用地养地相结合来提升和巩固粮食生产力
    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的一种种植方式
    种植绿肥:是用绿色植物体制成的肥料,增辟肥源,改良土壤
    广施农家肥:在农村中收集、积制和栽种的各种有机肥料
    定义:陆地表层、一定肥力、生长植物、疏松表层
    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观察: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
    成土母质:为土壤的发生发育提供最初的物质来源
    生物:土壤性质、土壤肥力和自净能力
    气候:影响土壤的形成速度、厚度和化学性质等
    地貌:地貌的组成物质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
    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为许多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的食物、场所和营养、蓄水、保水功能、发展农业,取得食物
    下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4题。1、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A.气候B.地形 C.生物D.成土母质2、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  ) A.有机质含量 B.物理和化学性质 C.发育程度和肥力大小 D.土层厚度
    下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3、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4、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  ②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题5、图示区域(  )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读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第6~7题。6、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腐殖质层 B.②为淋溶层 C.③为母质层 D.④为淀积层7、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B.腐殖质积累而成,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深耕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能破坏犁底层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常年使用拖拉机进行浅翻作业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    ) ①农作物易倒伏   ②犁底层变薄  ③土壤透气性弱   ④表土水分降低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9.华南水稻耕作区,较少采取深耕破坏犁 底层的主要原因是(    ) A.耕作层加厚,有利于水稻根系发育 B.耕作层加厚,有利于水稻吸收养分 C.犁底层结构紧实,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 D.犁底层结构紧实,降低土壤的水分下渗

    相关课件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2《土壤》课件49727pptx、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2《土壤》教案49727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第二节 土壤公开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节 土壤公开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第一部分,PART01,新课导入,第二部分,PART02,新课探究,第三部分,PART03,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公开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公开课ppt课件,共60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