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册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册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观察水沸腾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收热量。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沸腾的实质。
2.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像,能根据液体沸腾图像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3.理解沸点概念。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际中应用。重点
能根据液体沸腾图像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不怕烧的手指将一块纱布缠绕在手指上,点燃以后,手指上的纱布出现火焰,手指却安然无恙,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认真观察魔术现象,思考:为什么纱布出现火焰,手指却安然无恙?
使用魔术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在你认为的重点部位做出标记,并完成下列填空:
1.汽化:物质从变为过程称为汽化,
2.液化:物质从_____变为_____的过程称为液化。
3.汽化有两种方式:_____和_____.
4.沸腾:在_____温度下液体的_____和同时发生的剧烈_____现象。
5.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_____;气压越低,沸点越_____。
二、探究观察水沸腾实验
1.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2.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火柴、硬纸板、钟表。水沸腾实验
3.实验步骤:
①按图所示从下往上组装实验装置;
②在烧杯中装入水,用酒精灯外焰给烧杯加热,并给烧杯盖上硬纸板,同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观察水温变化;
③当水温达到90°C时去掉硬纸板,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值,直到水沸腾后4min为止,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同时注意观察沸腾前后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
④撤掉酒精灯,停止对烧杯加热,观察水的变化情况。
4.视频:水的沸腾实验
5.实验数据记录表
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6.实验现象
(1)水未沸腾时,烧杯底部有气泡产生,且温度越高,气泡越多,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渐渐_______,直至_______,水的温度____________。
(2)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在_______上升过程中体积————,到达水面时破裂,并放出里面的水蒸气,当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面和内部将出现什么现象?__________,水的温度将_________。停止对水加热,水————沸腾。
答案:
(1)变小(2)消失
(3)持续升高
(2)变大水面和内部将出现剧烈的汽化现象保持不变不再
7.实验结论实验表明,水在一定的温度下会发生沸腾。沸腾是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水在沸腾后继续加热时,虽然这时水继续从外界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8.注意事项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实验时,应用酒精灯外灯外焰加热
(3)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到水中,且不能碰到烧杯底和烧杯壁。思考讨论:为了更快的观察到水沸腾的实验现象,采用哪些方法可以缩短加热时间?
参考答案
(1)用温水进行实验;
(2)用适量水进行实验;
(3)调大酒精灯火焰,并用外焰加热;
(4)在烧杯上加带小孔的盖子,以减少热量损失;
二、沸腾
1、沸腾:在液体内部,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腾的特点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3.液体沸腾曲线
BC段表示液体的沸腾过程,沸腾后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沸点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可以用于鉴别是何种液体
5.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并且继续吸热。
6.阅读课文151页表格说一说常见物质的沸点是什么?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水—100°C酒精—78°C乙醚—35°C8.液体的沸点和液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课堂练习
1.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柴薪.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D.“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下表所示:对于下述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C
B.只有第2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C
C.只有第1小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C最大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3.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将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不会沸腾
D.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4。如图所示,
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1个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沸点为78°C),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甲、乙两试管中的液体()
A.都会沸腾B.都不会沸腾C.水会沸腾,酒精不会沸腾D.水不会沸腾,酒精会沸腾
5.小李同学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上层的油和下层的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78°C,醋的沸点为60°C,当温度达到°C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选填“会”或“不会”)升高,当下层的醋全部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继续加热,油的温度就会升高,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
1-4DDDD5.60 不会汽化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对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
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学生思考
讨论阅读课文
说出沸腾的定义
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不能脱离实验而独立发展,而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手段,更对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以及物理思想的养成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本节课通过对《汽化和液化》进行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实验探究式的学习,良好的体现了实验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注重实验探究式教学,本节课主要为《汽化和液化》的第一学时,主要内容为“实验探究:液体的沸腾”,通过课前小魔术“不怕烧的手指”,引发学生探究本节课的兴趣,并结合生活实际,对水沸腾时的条件和特点进行猜想,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对猜想逐一验证,得出结论。
2.本节课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新的课程理念,分别针对不同的教学过程,给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的机会。如:在探究汽化现象的教学过程中,请同学们大量举出汽化现象的例子;在腾腾的教学过程中,大量举出与沸腾有关的生活中的现象。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物理情景的创设导入问题,引导学生按照物理学的思想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与科学实验式的探究式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完成知识建构。选编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新的课程理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获奖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