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苏科版数学八上期末专题复习专题 (2份,原卷版+解析版)
苏科版数学八上专题08 期末必练选择50道(18个考点)(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数学八上专题08 期末必练选择50道(18个考点)(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苏科版数学八上专题08期末必练选择50道18个考点原卷版doc、苏科版数学八上专题08期末必练选择50道18个考点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实战训练
一.平方根与立方根
1.若方程x2=5的解分别为a、b,且a>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的平方根是aB.5的平方根是b
C.5的算术平方根是aD.5的算术平方根是b
试题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含义和求法,逐项判断即可.
答案详解:解:∵x2=5的解分别为a、b,
∴5的平方根是a、b,
∴选项A不符合题意;
∵x2=5的解分别为a、b,
∴5的平方根是a、b,
∴选项B不符合题意;
∵x2=5的解分别为a、b,且a>b,
∴5的算术平方根是a,
∴选项C符合题意;
∵x2=5的解分别为a、b,且a>b,
∴5的算术平方根是a,
∴选项D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的算术平方根是2B.0.16的平方根是0.4
C.0没有立方根D.1的立方根是±1
试题分析:解:A: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
B: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并且互为相反数;
C:0有立方根;
D:正数的立方根只有1个正数.
答案详解:解:A:4的算术平方根是2,∴符合题意;
B:0.16的平方根是±0.4,∴不符合题意;
C:0有立方根,∴不符合题意;
D:1的立方根是1,∴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A.
二.非负数的和
3.已知实数x,y满足(x﹣3)2|z﹣5|=0,则以x,y,z的值为边长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
A.6B.12
C.14D.以上答案均不对
试题分析:根据绝对值、偶次方、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解决此题.
答案详解:解:∵(x﹣3)2≥0,0,|z﹣5|≥0,
∴当(x﹣3)2|z﹣5|=0,则(x﹣3)2=0,0,|z﹣5|=0.
∴x=3,y=4,z=5.
∴以x,y,z的值为边长的三角形的周长是3+4+5=12.
所以选:B.
三.实数的理解与无理数的大小比较
4.在实数0、π、、、、3.1010010001中,无理数的个数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试题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根据无理数的定义逐个判断即可.
答案详解:解:无理数有:π、,共2个,
所以选:B.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4的平方根是±2
B.正数、零和负数都有立方根
C.只有非负数才有平方根
D.﹣27的立方根是
试题分析:根据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意义逐一判断即可.
答案详解:解:A.4的平方根是±2,故A不符合题意;
B.正数、零和负数都有立方根,故B不符合题意;
C.只有非负数才有平方根,故C不符合题意;
D.﹣27的立方根是﹣3,故D符合题意;
所以选:D.
6.下列四个数中,最大的实数是( )
A.B.0C.D.
试题分析:根据实数大小比较的法则: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判断出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哪个即可.
答案详解:解:∵0,
∴四个数中,最大的实数是.
所以选:C.
7.估算x值的大小正确的是( )
A.0<x<1B.1<x<2C.2<x<3D.3<x<4
试题分析:根据夹逼法进行无理数的估算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详解:解:∵1<3<4,
∴12,
所以选:B.
四.新定义
8.对于任意的有理数a,b,如果满足,那么我们称这一对数a,b为“相随数对”,记为(a,b).若(m,n)是“相随数对”,则3m+2[3m+(2n﹣1)]=( )
A.﹣2B.﹣1C.2D.3
试题分析:根据(m,n)是“相随数对”得出9m+4n=0,再将原式化成9m+4n﹣2,最后整体代入求值即可.
答案详解:解:∵(m,n)是“相随数对”,
∴,
∴,
即9m+4n=0,
∴3m+2[3m+(2n﹣1)]
=3m+2[3m+2n﹣1]
=3m+6m+4n﹣2
=9m+4n﹣2
=0﹣2
=﹣2,
所以选:A.
五.一次函数的图像
9.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下列函数:①y=x+1;②y=2x+1;③y=2x﹣1;④y=﹣2x+1的图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②和③的图象相互平行
B.②的图象可由③的图象平移得到
C.①和④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D.③和④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试题分析:一次函数的比例系数相等则两直线平行,从而利用排除法确定答案;
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得:y=2x+1与y=2x﹣1比例系数相等;y=2x﹣1与y=﹣2x+1的比例系数互为相反数,
所以②和③的图象相互平行,③和④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故A、B、D正确,C错误,
所以选:C.
10.均匀地向一个容器注水,最后把容器注满,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中OABC为折线),这个容器的形状可以是( )
A.B.
C.D.
试题分析:根据每一段函数图象的倾斜程度,反映了水面上升速度的快慢,再观察容器的粗细,作出判断.
答案详解:解:注水量一定,从图中可以看出,OA上升较快,AB上升较慢,BC上升最快,
由此可知这个容器下面容积较大,中间容积最大,上面容积最小,
所以选:C.
六.一次函数与行程类的融合
11.小刚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车5分,在原地休息了6分,然后以500米/分的速度骑回出发地,设小刚离家路程为s(千米),速度为v(千米/分),时间为t(分).下列函数图象能表达这一过程的是( )
A.B.
C.D.
试题分析:因为小刚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车5分,可求其行驶的路程对照各选除错误选项,“在原地休息”对应在图象上表示时间在增加,而距离不变,即这一线段与x轴平行,“回到原出发地”表示终点的纵坐标为0,综合分析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详解:解:∵400×5=2000(米)=2(千米),
∴小刚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车5分行驶的路程为2千米
而选项A与B中纵轴表示速度,且速度为变量,这与事实不符,故排除选项A与B
又∵回到原出发地”表示终点的纵坐标为0,
∴排除选项D,
所以选:C.
12.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将一批物资从甲地运往乙地,其中快车送达后立即沿原路返回,且往返速度的大小不变,两车离甲地的距离y(单位:km)与慢车行驶时间t(单位:h)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两车先后两次相遇的间隔时间是( )
A.hB.hC.hD.h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分别求得快车和慢车的速度,然后即可求出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的时间,再作差即可.
答案详解:解:由图象可得,
快车的速度为:(km/h),
慢车的速度为:km/h,
设两车第一次相遇的时间为mh,
则m(m﹣2),
解得m=3,
两车第二次相遇的时间为nh,
n(n﹣4)=a,
解得n,
即两车先后两次相遇的间隔时间是3(h),
所以选:D.
13.甲、乙两人沿同一条路从A地出发,去往100千米外的B地,甲、乙两人离A地的距离s(千米)与时间t(小时)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的速度是30km/h
B.甲出发1小时后两人第一次相遇
C.甲的速度是60km/h
D.甲乙同时到达B地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选项中的说法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答案详解:解:由图象可得,
乙的速度为:60÷3=20(km/h),所以选项A错误,不符合题意;
甲的速度为:(100﹣40)÷(3﹣2)=60(km/h),所以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
40÷60(小时),
即甲出发小时后两人第一次相遇,所以选项B错误,不符合题意;
乙出发3小时时走了60千米,此时甲到达B地,所以选项D错误,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C.
14.A、B两地相距20千米,甲、乙两人都从A地去B地,图中l1和l2分别表示甲、乙两人所走路程s(千米)与时间t(小时)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晚出发1小时B.乙出发3小时后追上甲
C.甲的速度是4千米/小时D.乙先到达B地
试题分析:根据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选项中的说法是否正确,本题得以解决.
答案详解:解:由图象可得,
乙晚出发1小时,所以选项A正确;
乙出发3﹣1=2小时追上甲,所以选项B错误;
甲的速度是12÷3=4(千米/小时),所以选项C正确;
乙先到达B地,所以选项D正确;
所以选:B.
七.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15.如图,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过点(﹣1,0),则不等式k(x﹣2)+b>0的解集是( )
A.x>﹣2B.x>﹣1C.x>0D.x>1
试题分析:先把(﹣1,0)代入y=kx+b得b=k,则k(x﹣2)+b>0化为k(x﹣2)+k>0,然后解关于x的不等式即可.
答案详解:解:把(﹣1,0)代入y=kx+b得,﹣k+b=0,
解得b=k,
则k(x﹣2)+b>0化为k(x﹣2)+k>0,
即k(x﹣2+1)>0,
而k>0,
所以x﹣2+1>0,
解得x>1.
所以选:D.
方法二:
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y=k(x﹣2)+b,
∵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过点(﹣1,0),
∴一次函数y=k(x﹣2)+b(k>0)的图象过点(1,0),
由图象可知,当x>1时,函数y=k(x﹣2)+b>0,
∴不等式k(x﹣2)+b>0的解集是x>1,
所以选:D.
16.如图,直线y1=k1x+b和直线y2=k2x+b分别与x轴交于A(﹣1,0)和B(3,0)两点,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
A.﹣1<x<3B.0<x<3C.﹣1<x<0D.x>3或x<﹣1
试题分析:观察函数图象,写出直线y1=k1x+b在x轴上方和直线y2=k2x+b在x轴上方所对应的自变量的范围即可.
答案详解:解:当x=﹣1时,y1=k1x+b=0,则x>﹣1时,y1=k1x+b>0,
当x=3时,y2=k2x+b=0,则x<3时,y2=k2x+b>0,
所以当﹣1<x<3时,k1x+b>0,k2x+b>0,
即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3.
所以选:A.
17.如图,已知直线y=ax+2与直线y=mx+b的交点的横坐标是﹣2.根据图象有下列四个结论:①a>0;②b<0;③方程ax+2=mx+b的解是x=﹣2;④不等式ax﹣b>mx﹣2的解集是x>﹣2.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 )
A.1B.2C.3D.4
试题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得a>0;b<0;直线y=ax+2与直线y=mx+b的交点的横坐标是﹣2,即方程ax+2=mx+b的解为x=﹣2;当x>﹣2时,直线y=ax+2在直线y=mx+b的上方,即不等式ax﹣b>mx﹣2的解集是x>﹣2.
答案详解:解:由图象可知,a>0,b<0,故①②正确;
直线y=ax+2与直线y=mx+b的交点的横坐标是﹣2,即方程ax+2=mx+b的解为x=﹣2,故③正确;
当x>﹣2时,直线y=ax+2在直线y=mx+b的上方,即不等式ax﹣b>mx﹣2的解集是x>﹣2,故④正确;
所以选:D.
18.如图,函数y=2x和y=ax+4的图象相交于点A(m,3),则不等式ax+4>2x的解集是( )
A.xB.xC.x>3D.x<3
试题分析:首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A点坐标,再以交点为分界,结合图象写出不等式ax+4>2x解集即可.
答案详解:解:∵函数y=2x过点A(m,3),
∴2m=3,
解得:m,
∴A(,3),
∴不等式ax+4>2x的解集为x.
所以选:B.
八.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理解
19.关于函数y=﹣2x+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图象经过点(﹣2,1)B.y随x的增大而增大
C.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D.图象与直线y=﹣2x平行
试题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
答案详解:解:A、当x=﹣2,y=﹣2x+1=﹣2×(﹣2)+1=5,则点(﹣2,1)不在函数y=﹣2x+1图象上,故本选项错误;
B、由于k=﹣2<0,则y随x增大而减小,故本选项错误;
C、由于k=﹣2<0,则函数y=﹣2x+1的图象必过第二、四象限,故本选项错误;
D、由于直线y=﹣2x+1与直线y=﹣2x+3的倾斜角相等且与y轴交于不同的点,所以它们相互平行,故本选项正确;
所以选:D.
九.巧用对称
20.如图,△PBC的面积为15cm2,PB为∠ABC的角平分线,作AP垂直BP于P,则△ABC的面积为( )
A.25cm2B.30cm2C.32.5cm2D.35cm2
试题分析:延长AP交BC于点Q,则由条件可知S△ABP=S△BQP,S△APC=S△PQC,则阴影部分面积为△ABC的一半,可得出答案.
答案详解:解:如图,延长AP交BC于点Q,
∵AP垂直∠ABC的平分线BP于P,
∴AP=QP,
∴S△ABP=S△BQP,S△APC=S△PQC,
∴S△ABC=2S阴影=30cm2,
所以选:B.
21.如图,等腰△ABC中,AB=AC=3,BC=5,边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BC于D、E,则△ABE的周长是( )
A.8B.9C.10D.11
试题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CE,进而可得AE+BE=BC=5,进而可得答案.
答案详解:解:∵边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BC于点D、E,
∴AE=CE,
∵BC=5,
∴BE+CE=5,
∵AB=3,
∴△ABE的周长为3+5=8.
所以选:A.
22.如图,△ABC中,∠ACB=90°,AC=4,BC=3,将△ADE沿DE翻折,使点A与点B重合,则AE的长为( )
A.B.3C.D.
试题分析:在Rt△BCE中,由BE2=CE2+BC2,得到(8﹣x)2=x2+62,即可求解.
答案详解:解:设AE=BE=x,则CE=4﹣x,
在Rt△BCE中,BE2=CE2+BC2,
即x2=(4﹣x)2+32,
解得x,
所以选:D.
十.读懂作图
23.如图,在Rt△ABC中,∠C=90°,以顶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圆弧,分别交AB、AC于点D、E,再分别以点D、E为圆心,大于DE长为半径画圆弧,两弧交于点F,作射线AF交边BC于点G.若CG=4,AB=10,则△ABG的面积是( )
A.10B.20C.30D.40
试题分析:根据作图过程可得AG平分∠BAC,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答案详解:解:如图,过点G作GH⊥AB于点H,
由作图过程可知:AG平分∠BAC,
∵∠C=90°,
∴GC⊥AC,
∴GH=GC=4,
∴△ABG的面积AB•GH10×4=20.
所以选:B.
2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BC=5,以点C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P,交CD于点Q,再分别以点P,Q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N,射线CN交BA的延长线于点E,则AE的长是( )
A.1B.2C.3D.4
试题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证得∠BCE=∠E,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到BE=BC,即可求得AE.
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可知CE是∠BCD的平分线,
∴∠BCE=∠DCE.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DCE=∠E,
∴∠BCE=∠E,
∴BE=BC=5,
∵AB=4,
∴AE=BE﹣AB=1,
所以选:A.
十一.格点图形的存在性
25.如图是由8个全等的小矩形组成的大正方形,线段AB的端点都在小矩形的顶点上,如果点P是某个小矩形的顶点,连接PA、PB,那么使△AB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点P的个数是( )
A.2个B.3个C.4个D.5个
试题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得到结论.
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使△AB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点P的个数是3,
所以选:B.
26.如图,设小方格的面积为1,则图中以格点为端点且长度为的线段有( )
A.2条B.3条C.4条D.5条
试题分析:是直角边长为2,3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据此画两条以格点为端点且长度为的线段.
答案详解:解:∵,
∴是直角边长为2,3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如图所示,AB,CD,BE,DF的长都等于;
所以选:C.
27.如图3×3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格点上,这样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则在此网格中与△ABC全等的格点三角形(不含△ABC)共有( )
A.5个B.6个C.7个D.8个
试题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画出符合的三角形,再得出选项即可.
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DEF、△HIJ、△GMN、△IEM、△HAF、△BDG、△CJN,共7个,
所以选:C.
28.在如图所示的3×3网格中,△ABC是格点三角形(即顶点恰好是网格线的交点),则与△ABC有一条公共边且全等(不含△ABC)的所有格点三角形的个数是( )
A.4个B.3个C.2个D.1个
试题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画出图形,即可判断.
答案详解:解:如图,观察图象可知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4个.
所以选:A.
十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29.若△ABC≌△DEF,且∠A=50°,∠B=60°,则∠F的度数为( )
A.50°B.60°C.70°D.80°
试题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A=50°,∠E=∠B=6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F即可.
答案详解:解:∵△ABC≌△DEF,∠A=50°,∠B=60°,
∴∠D=∠A=50°,∠E=∠B=60°,
∴∠F=180°﹣∠D﹣∠E=180°﹣50°﹣60°=70°,
所以选:C.
30.在△ABC中,AB=AC,∠BAC=45°,边AC、BC上的高BE、AD交点F.若BD,则AF的长为( )
A.1B.C.D.2
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即可.
答案详解:解:∵AB=AC,AD⊥BC,
∴BD=DCBC,
∵BD,
∴BC=2,
∵BE⊥AC,∠BAC=45°,
∴BE=AE,
∵∠C+∠EAF=90°,∠C+∠EBC=90°,
∴∠EAF=∠EBC,
在△EAF和△EBC中,
,
∴△EAF≌△EBC(ASA),
∴AF=BC=2,
所以选:D.
31.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A、B两点的距离,可以在与AB垂直的河岸BF上取C、D两点,且使BC=CD,从点D出发沿与河岸BF的垂直方向移动到点E,使点E与A,C在一条直线上,可得△ABC≌△EDC,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ABC≌△EDC最直接的依据是( )
A.ASAB.HLC.SASD.SSS
试题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判断,注意看题目中提供了哪些证明全等的要素,要根据已知选择判断方法.
答案详解:解:因为证明在△ABC≌△EDC用到的条件是:CD=BC,∠ABC=∠EDC,∠ACB=∠ECD,
所以用到的是两角及这两角的夹边对应相等即ASA这一方法.
所以选:A.
十三.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易漏三边关系
32.已知实数x,y满足,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20或16B.20
C.16D.以上答案均不对
试题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意义列出关于x、y的方程并求出x、y的值,再根据x是腰长和底边长两种情况讨论求解.
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得
,
解得,
(1)若4是腰长,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4、8,
不能组成三角形;
(2)若4是底边长,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8、8,
能组成三角形,周长为4+8+8=20.
所以选:B.
33.已知实数x,y满足(x﹣5)2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18B.21
C.18或21D.以上答案均不对
试题分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x、y的值,再分x的值是腰长与底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
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得:x﹣5=0,y﹣8=0,
解得x=5,y=8,
①5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5、5、8,能组成三角形,周长是5+5+8=18;
②5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5、8、8,能组成三角形,周长是5+8+8=21.
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8或21.
所以选:C.
34.若等腰三角形边长分别为6cm和3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9cmB.12cmC.15cmD.12cm或15cm
试题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不可能为3cm,只能为6cm,然后即可求得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答案详解:解:①6cm为腰,3cm为底,此时周长为6+6+3=15cm;
②6cm为底,3cm为腰,则两边和等于第三边无法构成三角形,故舍去.
故其周长是15cm.
所以选:C.
十四.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35.如图,∠ABC=∠ADC=90°,∠BAD=70°,点E是AC的中点.则∠EBD的度数为( )
A.20°B.35°C.40°D.55°
试题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到点A,B,C,D在以E为圆心,AC为直径的同一个圆上,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DEB=14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E=BE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答案详解:解:连接DE,
∵∠ABC=∠ADC=90°,点E是AC的中点,
∴点A,B,C,D在以E为圆心,AC为直径的同一个圆上,
∵∠BAD=70°,
∴∠DEB=2∠BAD=140°,
∵DE=BEAC,
∴∠EBD=∠EDB20°,
所以选:A.
3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BCD=90°,∠ABC=45°,E是BD的中点,BD=8,则△AEC的面积为( )
A.B.16C.8D.
试题分析: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可求E=CE=4,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AEC=90°,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可求解.
答案详解:解:∵∠BAD=∠BCD=90°,E是BD的中点,BD=8,
∴AE=CEBD=4,
∴∠ABE=∠BAE,∠CBE=∠BCE,
∵∠AED=∠ABE+∠BAE=2∠ABE,∠CED=∠CBE+∠BCE=2∠CBE,
∴∠AEC=2∠ABE+2∠CBE=2∠ABC,
∵∠ABC=45°,
∴∠AEC=90°,
∴S△ACEAE•CE4÷4=8.
所以选:C.
37.如图,BE和CD是△ABC的高,点G,F分别是DE,BC的中点,连接DF,FE,FG.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DE=FGB.DF=EF
C.DF⊥FED.DF平分线段BE
试题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F=EF,判断即可.
答案详解:解:∵BE和CD是△ABC的高,
∴∠BDC=∠BEC=90°,
∵点F是BC的中点,
∴DFBC,EFBC,
∴DF=EF,故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E与FG的关系不确定,A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F与FE不一定垂直,C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F不一定平分线段BE,D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B.
38.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BE是AC边上的中线,且BD=CE,已知∠A=38°,则∠BFC的度数是( )
A.111°B.110°C.109°D.108°
试题分析:连接D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及余角的定义∠ADE=∠A=38°,∠ACD=52°,可得∠DBE=∠DEB=19°,进而可求解∠BCD,∠CBE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解.
答案详解:解:连接DE,
∵CD是AB边上的高,
∴∠ADC=90°,
∵BE是AC边上的中线,∠A=38°,
∴DE=AE=CE=BD,∠ACD=90°﹣38°=52°,
∴∠ADE=∠A=38°,
∴∠DBE=∠DEB=19°,
∵∠ACB=90°,
∴∠ABC=90°﹣38°=52°,∠BCD=90°﹣52°=38°,
∴∠CBE=52°﹣19°=33°,
∴∠BFC=180°﹣33°﹣38°=109°.
所以选:C.
十五.勾股定理的理解
39.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和4,那么这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长为( )
A.5B.25C.D.5或
试题分析:分两种情况:当3和4都是直角边时;当4是斜边长时;分别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第三边长即可.
答案详解:解:当3和4都是直角边时,第三边长为:;
当4是斜边长时,第三边长为:.
所以选:D.
40.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5,Rt△BCE的斜边CE的长为8,则BE的长为( )
A.17B.10C.6D.7
试题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得BC2=15,∠ABC=90°,则∠EBC=90°,再由勾股定理求出BE的长即可.
答案详解:解:∵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5,
∴BC2=15,∠ABC=90°,
∴∠EBC=90°,
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BE7,
所以选:D.
4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连接AC、BD,已知∠ADB=∠ACB=9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
A.B.3C.D.4
试题分析:过C作CE⊥AD交AD的延长线于E,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C,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BAC=∠BDC=45°,求得CE=DE=1,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E2,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答案详解:解:过C作CE⊥AD交AD的延长线于E,
∵∠ACB=90°,∠CAB=45°,
∴△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C,
∵∠ADB=∠ACB=90°,
∴A,B,C,D四点共圆,
∴∠BAC=∠BDC=45°,
∵∠ADB=90°,
∴∠EDB=90°,
∴∠EDC=45°,
∴△CE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D,
∴CE=DE=1,
∵AE2,
∴AD=1,
∴四边形ABCD的面积=S△ACD+S△ACBAD•CEAC•BC1×13,
所以选:B.
十六.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42.下列各组数据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的是( )
A.9,12,15B.7,24,25C.,2,D.1,,
试题分析:先分别求出两小边的平方和和最长边的平方,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逐个判断即可.
答案详解:解:A.∵92+122=81+144=225,152=225,
∴92+122=152,
∴以9,12,15为边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72+242=49+576=625,252=625,
∴72+242=252,
∴以7,24,25为边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2+22=3+4=7,()2=5,
∴()2+22≠()2,
∴以,2,为边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12+()2=1+2=3,()2=3,
∴12+()2=()2,
∴以1,,为边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C.
43.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4,5,6B.2,3,4C.,,D.,,4
试题分析:先分别求出两小边的平方和最长边的平方,再看看是否相等即可.
答案详解:解:A.∵42+52=16+25=41,62=36,
∴42+52≠62,
∴以4,5,6为边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22+32=4+9=13,42=16,
∴22+32≠42,
∴以2,3,4为边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2+()2=2+3=5,()2=5,
∴()2+()2=()2,
∴以,,为边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2+()2=7+3=10,42=16,
∴()2+()2≠42,
∴以,,4为边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C.
44.满足下列条件的△ABC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B:∠C=3:4:5B.BC=1,AC=2,AB
C.BC:AC:AB=3:4:5D.BC=1,AC=2,AB
试题分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勾股定理逆定理进行计算可得答案.
答案详解:解:A.∠A:∠B:∠C=3:4:5,
∴设∠A=3x,∠B=4x,∠C=5x,
∴∠A+∠B+∠C=3x+4x+5x=180°,
∴x=15°,
∴∠C=5x=5×15°=75°,
∴△ABC不是直角三角形,符合题意.
B.∵BC=1,AC=2,AB,12+22=()2,
∴BC2+AC2=AB2,
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故△ABC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C.∵BC:AC:AB=3:4:5,
∴设BC=3k,AC=4k,AB=5k,
∴(3k)2+(4k)2=(5k)2,
∴BC2+AC2=AB2,
∴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
∴△ABC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D.∵BC=1,AC=2,AB,12+()2=22,
∴BC2+AB2=AC2,
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故△ABC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A.
十七.勾股定理的应用
45.如图,长为16cm的橡皮筋放置在数轴上,固定两端A和B,然后把中点C向上拉升6cm至D点,则橡皮筋被拉长了( )
A.4cmB.5cmC.6cmD.7cm
试题分析:据勾股定理,可求出AD、BD的长,则AD+BD﹣AB即为橡皮筋拉长的距离.
答案详解:解:Rt△ACD中,ACAB=8cm,CD=6cm;
根据勾股定理,得:AD10(cm);
∴AD+BD﹣AB=2AD﹣AB=20﹣16=4(cm);
故橡皮筋被拉长了4cm.
所以选:A.
46.如图,将风筝放至高30m,牵引线与水平面夹角约为45°的高空中,则牵引线AB的长度所在范围最有可能是( )
A.36m至38mB.38m至40mC.40m至42mD.42m至44m
试题分析:过B作BC⊥水平面于C,证△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AC=BC=30m,再由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即可得出结论.
答案详解:解:如图,过B作BC⊥水平面于C,
∵∠BAC=45°,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C=30m,
∴AB3042.42(m),
所以选:D.
十八.动点类
47.如图,在△ABC中,∠ABC=90°,BC=4,AB=8,P为AC边上的一个动点,D为PB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D,当∠CBP=∠BAD时,线段CD的最小值是( )
A.B.2C.D.
试题分析:根据∠CBP=∠BAD,得∠ABD+∠BAD=90°,则∠ADB=90°,取AB的中点E,连接DE,CE,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C的长,从而得出答案.
答案详解:解:∵∠ABC=90°,
∴∠ABP+∠CBP=90°,
∵∠CBP=∠BAD,
∴∠ABD+∠BAD=90°,
∴∠ADB=90°,
取AB的中点E,连接DE,CE,
∴DEAB=4,
∴OCOB=4,
∵CD≥CE﹣DE,
∴CD的最小值为44,
所以选:D.
48.如图,边长为5的等边三角形ABC中,M是高CH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MB,将线段BM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连接HN.则在点M运动过程中,线段HN长度的最小值是( )
A.B.1C.2D.
试题分析:取CB的中点G,连接MG,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H=BG,再求出∠HBN=∠MBG,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MB=NB,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MBG≌△NBH,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HN=MG,然后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MG⊥CH时最短,再根据∠BCH=30°求解即可.
答案详解:解:如图,取BC的中点G,连接MG,
∵旋转角为60°,
∴∠MBH+∠HBN=60°,
又∵∠MBH+∠MBC=∠ABC=60°,
∴∠HBN=∠GBM,
∵CH是等边△ABC的对称轴,
∴HBAB,
∴HB=BG,
又∵MB旋转到BN,
∴BM=BN,
在△MBG和△NBH中,
,
∴△MBG≌△NBH(SAS),
∴MG=NH,
根据垂线段最短,MG⊥CH时,MG最短,即HN最短,
此时∵∠BCH60°=30°,CGAB5,
∴MGCG,
∴HN,
所以选:A.
4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坐标为(﹣2,3),以点O为圆心,以OP的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负半轴于点A,则点A的横坐标介于( )
A.﹣4和﹣3之间B.3和4之间C.﹣5和﹣4之间D.4和5之间
试题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P的长,由于OP=OA,故估算出OA的长,再根据点A在x轴的负半轴上即可得出结论.
答案详解:解:∵点P坐标为(﹣2,3),
∴OP,
∵点A、P均在以点O为圆心,以OP为半径的圆上,
∴OA=OP,
∵9<13<16,
∴34.
∵点A在x轴的负半轴上,
∴点A的横坐标介于﹣4和﹣3之间.
所以选:A.
5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一质点M自P0(1,0)处向上运动1个单位至P1(1,1),然后向左运动2个单位至P2处,再向下运动3个单位至P3处,再向右运动4个单位至P4处,再向上运动5个单位至P5处,…,如此继续运动下去,则P2022的坐标为( )
A.(1011,1011)B.(﹣1011,1011)
C.(504,﹣505)D.(505,﹣504)
试题分析:根据第一象限中点的特征,探究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答案详解:解:由题意P1(1,1),P5(3,3),P9(5,5),•••P2021(1011,1011),
P2022的纵坐标与P2021的纵坐标相同,
∴P2022(﹣1011,1011),
所以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常考点微专题提分精练期末难点特训(三)选填压轴题50道(原卷版+解析),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一列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专题10.5分式的化简求值专项训练(50道)(原卷版+解析),共33页。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常考点微专题提分精练难点特训(四)选填压轴50道(原卷版+解析),共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