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沉淀溶解平衡  教学设计第1页
    沉淀溶解平衡  教学设计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溶度积常数,沉淀溶解平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沉淀溶解平衡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普遍存在。该内容教学可安排两课时。通过学习,可以建立基于物质类别、物质转化的认识模型,发展物质性置和物质用途关联、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2、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 知道溶度积的含义,知道溶度积是沉淀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过程进行分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溶度积常数的含义,沉淀的溶解、生成的本质
    难点:沉淀溶解平衡
    教学策略
    首先运用实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然后采用类比思想,让学生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及溶度积常数的概念及意义.采取的是验证式的呈现方式,若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体系来讲,会使得学生的体验不深,主动性不够;为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先用实验创设情景,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和思维上的强烈冲突,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对比探究实验,在老师引导补充下,最终分析归纳出沉淀转化的基本原理,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了解沉淀的转化在科研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概念:
    表达式:
    特征:
    二、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
    2、外因:温度
    浓度
    三、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1、定义
    2、表达式:
    3、溶度积性质:
    教学
    环节
    教 学 活 动
    设计
    意图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入新课
    1、图片展示:巩义雪花洞。
    2、画外音:中国是个多溶洞的国家,有许多像雪花洞一样的大自然的杰作。那么溶洞形成的具体原理是什么?
    观察
    思考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回顾旧知
    这种现象与固体物质的溶解有关。
    在初中的化学学习中,我们曾经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将物质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那么什么是溶解度?
    回忆
    回答问题
    由已知推未知,让学生有成就感
    展示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 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将物质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20℃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对比记忆
    修正知识偏差
    问题驱动
    难溶物到底会不会溶解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对该问题进行探究。
    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实验演示
    活动探究1
    指导学生做演示实验
    实验步骤:
    1.1 mL 0.1ml/LAgNO3和2 mL 0.1ml/LNaCl完合混合,振荡后静置,观察现象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产物是什么?为什么可以发生反应?
    ②将过量的氯化钠溶液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
    ③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是否还存在Ag+?
    【学生演示】
    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立即生成大量白色沉淀。
    【思考并回答问题】
    (预期回答)
    氯化银,氯化银是难溶物。
    Na+、NO3-、H+、OH-和Cl-(或还有Ag+)
    没有(或有)
    发挥探究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且承上启下。
    引导学生从宏观认识,到微观解释,上升至符号表达。
    实验演示
    活动探究2
    2.向实验1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2 mL K2S溶液,振荡后静置观察现象。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④生成的黑色沉淀是什么?
    ⑤银离子从哪里来?为什么溶液中还有银离子?
    ⑥结合所学化学平衡相关知识,过量氯化钠与硝酸银充分反应之后的体系中,同时存在氯化银固体和Cl-、 Ag+,说明这个反应有什么特点?
    ⑦少量Ag+ 为什
    么会产生大量硫化银黑色沉淀? Ag+从哪里来?
    ⑧达到平衡之后,固体量和离子浓度是否发生变化?此时的溶液是什么溶液?
    【学生演示】
    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立即生成黑色沉淀,白色沉淀最终转化为黑色。
    【思考并回答问题】
    (预期回答)
    ④硫化银
    ⑤氯化银溶解
    ⑥可逆过程
    ⑦存在平衡
    ⑧平衡后固体量和离子浓度不变,此时溶液达到饱和。
    媒体动画演示
    氯化银的溶解过程
    1、动画描述:一方面:少量的Ag+ 和Cl-脱离AgCl表面进入水中(沉淀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的阴、阳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的表面析出(沉淀生成过程),当溶解速率与沉淀速率相等时,在体系中便存在固体与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动态平衡。
    2、启发学生模仿思考,尝试解释PbI2固体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平衡,理解上述实验现象。
    3、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时点评或启发,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观察并回答】把PbI2固体放入水中时,PbI2表面上的Pb2+离子和I-离子,在H2O分子作用下,会脱离晶体表面进入水中。在水中的Pb2+与I-在受PbI2表面上的阴阳离子吸引,相互碰撞,又可沉积在固体表面。当溶解速度与沉淀速度相等时,在体系中便存在固体与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动态平衡。
    化抽象为直观,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体现学生的成就感;为下一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
    (一)沉淀溶解平衡
    与溶度积
    小结
    【板书】一、沉淀溶解平衡
    1、定义: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形成电解质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
    参与总结
    领悟新知
    (二)、化学平衡规律
    复习、沉淀溶解平衡特征的思考。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共同总结:
    1、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平衡移动规律:
    逆、等、定、动、变;
    勒夏特列原理
    【板书】2、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
    (1)逆(2)等(3)定(4)动(5)变
    3、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1、学习小组长带领各组成员共同回顾,推荐代表发言;一组发言结束,请另一组修正。
    2、思考:
    对于平衡:
    AgCl Ag+ + Cl- 若改变以下条件,对其有何影响?升温、加入加AgCl(s)、加NaCl(s)、加AgNO3(s)
    通过复习回顾已学知识,达到引入新知识,是一个由已知到未知的过程,可以达到温故知新之效果
    4、平衡常数及特征
    可逆反应aA+bB cC+dD
    平衡常数表达式 K=
    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K越大,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程度越大。
    (三)溶度积常数的分析
    讲解
    【板书】二、沉淀溶解平衡常数-----
    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Ksp
    1、定义: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其平衡常数为离子浓度系数次方的乘积,为一定值,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为溶度积,用Ksp表示.
    2、表达式:
    例如: PbI2(s) Pb2+ + 2I-
    25℃ Ksp=[Pb2+][I-]2
    =7.1×10-9 ml3L-3
    拓展 AmBn(s) mAn++nBm-
    Ksp==[An+]m·[Bm-]n
    【练习】1、写出AgCl
    Cu(OH)2 BaSO4 CaCO3Al(OH)3 CuS的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KSP表达式
    2、算一算:已知25℃KspFe(OH)3≈2.7×10-39,氢氧化铁饱和溶液中c(OH-)≈ ,pH ≈ 。
    1、通过类比得出结论。
    2、巩固所学达成教学目标。
    3、发展概念。
    3、溶度积性质:
    (1)溶度积(Ksp )的大小与难溶电解质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
    (2)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相同类型(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的难溶电解质的Ksp越小,溶解度越小,越难溶。
    阅读P91表3-3-1相关数据,比较:AgCl、AgBr、AgI溶解度大小。
    突破重点,领悟新知
    新知实践
    溶洞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已知溶洞中岩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在空气和水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结合所学,解释原理。
    独立思考
    分组讨论
    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
    学生总结:
    课后自主反思归纳,总结提升

    相关教案

    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离子反应免费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离子反应免费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实验探究一,实验探究二,思考交流1,实验探究三,思考交流2,思考交流3,实验探究四,思考交流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