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第4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第5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第6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第7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第8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相关介绍,“乌台诗案”,课文朗读,文意疏通,文本研读,寻伴夜游,庭中月色,月下感叹,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诵读:熟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3、感悟:领悟并学习作者的人生态度。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院中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并依此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其内容。
    2、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3、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5、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你对想“闲人”这个词的理解。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时间:地点: 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庭中的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侧面描写,写月而不见月;动静结合,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竹柏之影参差错杂,“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表明了作者怎样样的心态?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真谛。这也正是作者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原因。
    只要放宽心态,美景无处不在。
    入夜即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与怀民于庭中散步欣赏月下美景
      问题:这清闲之意,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元丰二年,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几遭杀身之祸。后来获释后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文”,不得随意外出,无住所,无薪俸,生活贫困,只能租城东荒地自己耕种,在坡边自筑茅屋(故称东坡居士) 张怀民也是被贬谪到黄州,挂了一个闲职。 他们“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闲”字背后隐藏着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情感: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暇顾及良辰美景),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闲”字是文眼,“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两人之闲,点明主旨。
    苏轼的一生屡遭贬谪,离开黄州之后,一路被贬,一直被贬到海南。历经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
    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长江环抱着城郭,可知江鱼的味道鲜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在苏轼被贬的文章、作品中,我们难以看到刘禹锡似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哀叹,没有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哀悯,他用达观、豁达的心境的心态面对。苏轼之所以垂名青史、家喻户晓,不仅在于他的才能、他的政绩,还在于他的乐观、豁达的心境给我们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色的描写,创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记叙 寻伴夜游描写 庭中月色抒情 月下感叹

    相关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图片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虑想到,共同一起,大概是,感受“闲”之意,领悟“闲”之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背景图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活动,学习任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怀民亦未寝,盖竹柏影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记承天寺夜游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记承天寺夜游教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有一人,作者简介,缘景析情体会心境,背诵本文写景部分,背诵本文议论部分,闲情-闲情雅致,闲愁-郁郁不得志,闲趣-月夜赏景的自豪,苏轼写景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