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三年级下册1 位置与方向(一)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三年级下册1 位置与方向(一)教案设计,共3页。
1.通过寻宝活动让学生利用方向确定生活中物体位置。
2.通过寻宝活动让学生利用方向确定地图上的位置。
教学重点:让学生利用方向确定生活中物体位置。
教学难点:让学生利用方向确定地图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ppt,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这节课我们来寻宝,想要找到宝物,我们是需要线索的。今天我们的线索是方向。
2.你能在这个舞台上指一指各个方向吗?
预设:我认为关河井亭的方向是东方,因为我日常生活中发现太阳是从小区的方向升起。
3.这面是东那对面是什么方向?怎么这么快确定的?(东西相对),师补充还有南北相对。有一位同学还说到了他们是顺时针,师板书。
4.来请所有同学伸出小手跟着钟老师一起来指一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二.利用一个方向信息确定生活中的位置。
1.现在方向我们都搞清楚了,那下面我们就开始正式寻宝。其实呀,宝物就藏在你们中间,我们一起来看。宝物在哪里?(ppt展示线索:在十号的正东方向)
2.你是怎么找到的?10号的正东方向是4号,所以宝物在四号。
3.为了方便记录,老师把你们的座位缩小了,变成了一个座位图。刚才我们找到的第一个宝物在四号。继续来看。现在宝物又在哪里?(ppt展示线索:在十七号的正南方向)
4.你是怎么找到的?17号的正南方向是18号。
5.出示新线索,现在宝物在哪里?(ppt展示线索:在十五号的东北方向)
预设:八号,二号,一号,七号。
6.为什么这四个位置都可能是宝物的位置?15号的东北就是东北之间的区域。
7.这里包不包括正东和正北?不包括。
8.我们找到了这四个位置,那我们找的到底对不对呢?谁想来戳戳看?
9.请你来藏一个宝物。还是以15号为中心,你打算藏在哪一块区域?
预设1:以 15号为观测中心,把它藏在西北方向
预设2:以15号最为观测中心,把它藏在西南方:
预设3:以15号为观测中心,把它藏到南北区域,因为那里的区域位置更多
三.利用多个方向信息确定生活中的位置。
1.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西南区域。刚才他说让我们很难找到。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能够快速的确定这个宝物的位置呢?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预设1:可以再多加几条信息
预设2:多加几个观测中心,可能会形成几个焦点。
2.刚才这两位同学说的意思,其实都是说我们还需要再增加一些信息。那现在老师这里就增加了两条信息,制成了几个锦囊送给每个小组。
3.小组活动与汇报:
活动一:寻宝,根据所给信息在会场寻宝。
老师在会场里悄悄地藏了几个宝物,你能根据每个小组锦囊给出的信息,找到宝物的位置吗?
小组1: 我们先是看的1号牌的正东方向,然后再看到了三号牌的正北方向,然后发现就是这位老师是他们中间的焦点,所以说我确定就是他了。
师总结:两个方向的交叉点就能确定宝物的位置。
小组2:我们小组找到的信息是1号牌的西北方向和2号牌的正北方向,1号牌的西北方向有这些老师,二号牌的正北方向有这些老师,他们的交叉点是这一位。
活动二:藏宝,设计寻宝信息。
小组3:设计方案为1号牌的正南方向和2号牌的正东方向。生根据设计方案寻找宝物。
师小结:我们都是通过信息的提示找到了宝物,有时候呢,一条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宝物。当一条信息不够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两条信息确定宝物的位置。
四.利用多条方向信息确定地图上的位置。
我们的寻宝范围继续扩大到整个学校,你能根据这三条信息。在我们学校里面去找一找已经藏好的两个宝物吗?
1.根据地图的绘制规则,你能找到在地图上的各个方向吗?
2.我们地图上的方向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跟我们实际当中的方向有所不同。
3.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找了一节课的宝物,你现在有没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预设1:我们找宝物的时候要确定有两个范围,中间它要有一个焦点,那个焦点就是宝物所藏的位置。
预设2:有时候找宝物需要一个条件够就够了,有时候找宝物需要两个条件才可以找到。
师总结:我觉得这节课最好的宝物就是你们自己。老师要给所有的小朋友点赞。大家今天特别棒,那在课后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多多的去玩儿,一玩儿这样的游戏好不好?那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 位置与方向(一)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践体验,学习新知,实际应用,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总结提升,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 位置与方向(一)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 位置与方向(一)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