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高频考点精讲)(原卷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选(全国通用)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413574/0-173210743196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2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高频考点精讲)(原卷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选(全国通用)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413574/0-173210743200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2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高频考点精讲)(原卷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选(全国通用)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413574/0-173210743202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2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高频考点精讲)(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选(全国通用)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413574/1-173210743539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2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高频考点精讲)(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选(全国通用)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413574/1-173210743541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2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高频考点精讲)(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选(全国通用)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413574/1-17321074354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选(全国通用)
第22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高频考点精讲)-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练(全国通用)
展开这是一份第22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高频考点精讲)-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22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高频考点精讲原卷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选全国通用docx、第22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高频考点精讲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选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网络式”复习法:即采用章、节、标题、要点四个层次对教材进行梳理;
2.提高“回头率”:为了防止遗忘,就要采用提高“回头率”的`方法,即看完一节、一章、一部分之后,再回头扫视一遍,这样知识得到了系统的巩固,效果很好;
3.“空想法”:所谓空想法就是不看课本回想看过的内容;或看课本的大纲填充细节;
4.树形图:选出一本较有代表性的参考书,通读全书后,理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线索。
5.梳理错题法:把综合复习阶段做过的所有习题重新浏览一遍;
6.“齐头并进”法:在复习过程中,由于要复习的学科多,所以必须合理安排时间。
第22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高频考点精讲)
考点01 核能
【高频考点精讲】
一、能源
1、概念:凡是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都叫做能源。
2、能源与能量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能量则是物体做功本领的量度。
3、生活中常见的能源:煤炭、石油、天燃气、汽油、柴油、热力、电力等。
二、新能源
1、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例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2、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三、能源的分类
1、从产生方式角度划分
(1)一次能源: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核能。
(2)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例如,电能、乙醇汽油、氢能、沼气。
2、从是否可再生角度划分
(1)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获取的能源,例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
(2)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
【热点题型精练】
1.如图所示的四种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可燃冰 B.石油
C.天然气 D.潮汐能
解:A、可燃冰消耗以后不会在短时间内形成,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石油消耗以后不会在短时间内形成,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天然气消耗以后不会在短时间内形成,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潮汐能可以在自然界中源源不断的得到,是可再生能源,故D正确。
答案:D。
2.下列选项中,主要不是利用光能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燃气烧水
C.太阳能路灯 D.太阳能热水器
解:
A、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利用的太阳能,故A不符合题意;
B、燃气烧水,是利用燃气化学能,不是利用太阳能,故B符合题意;
C、太阳能路灯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是利用的太阳能,故C不符合题意;
D、太阳能热水器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是利用的太阳能,故D符合题意。
答案:B。
3.“绿色”能源的开发使用有赖于( )
A.各种新材料的出现B.社会的发展
C.非晶硅材料D.多晶硅材料
解:能源的利用要考虑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考虑后人的需求,因此绿色能源的开发使用有赖于社会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4.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能、风能和电能都是一次能源
B.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人类可以无尽地开发利用
C.如果大量利用太阳能,可能使太阳能在短期内消耗殆尽
D.煤、石油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
解:A.风能、水能是一次能源,电能是二次能源,故A错误;
B.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也是不可再生能源,人类不可以无尽地开发利用,故B错误;
C.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短时间之内是消耗不完的,故C错误;
D.煤、石油虽然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但不能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正确。
答案:D。
5.如图所示是利用太阳能电源工作的一种新型动力车。它上面的太阳能接收板提供电能,供电动机正常工作。太阳能属于 可再生 (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电动机正常工作时,将电能主要转化为 机械 能。
解:(1)太阳能可从自然界不断获得,属可再生能源;
(2)电动机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可再生;机械。
6.为了保护地球,人们一直在从自然界中寻求清洁的“绿色”能源,请举出一种你熟悉的“绿色”能源: 太阳能(或风能) ,并写出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一项应用: 太阳能热水器(或风力发电) 。
解: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主要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其应用: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等。(合理即可)
答案: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从原始人发现火的使用方法以后,能源就成为人类文明跃进的重要基础。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能源消耗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已探测的数据表明,目前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储量并不丰富,而且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后不能再生,如果长期大规模开采,不久的将来会消耗殆尽。另一方面,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例如,化石能源产生了大量的内能,其中相当一部分没有被利用,从而造成了热污染。同时,燃烧化石能源的产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粉尘,对水、土壤、大气也会造成污染。
因此许多人认为风力应该取代燃油与煤矿做为发电的能源。如图中的结构物是籍由风力转动叶片的风车。这些转动让风车推动的发电机产生电能。风越强,风车的叶片转动越快,产生越多电力。但是在真实环境中,风速和电力并没有直接关系。以下是真实环境中风力发电机的四个运作条件。
①当风速达到v1的时候,叶片开始转动。
②当风速是v2的时候,所产生的电力(W)会达到最大。
③基于安全的理由,当风速大过v2的时候,叶片的转动速度不会增加。
④当风速达到v3的时候,叶片会停止转动。
就相同的风速而言,在海拔越高的地方,风车转动得越慢。
(1)风力发电是将 机械 能转化为电能。
(2)下列风速与电力的关系图中, B 满足文中所述风力发电机的四个运作条件。
(3)就相同的风速而言,在海拔越高的地方,风车转动越慢这是因为海拔较高的地区 空气稀薄 (选填“空气稀薄”或“气温较低”)。
(4)与使用化石燃料如:煤矿和石油等发电相比,请描述风力发电特有的一项优点。 无污染 。
解:
(1)风力发电机是通过空气流动带动发电机运动产生电能,即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制成的,故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根据真实环境中风力发电机的四个运作条件:
①当风速达到v1的时候,叶片开始转动;
②当风速是v2的时候,所产生的电力(W)会达到最大;
③基于安全的理由,当风速大过v2的时候,叶片的转动速度不会增加;
④当风速达到v3的时候,叶片会停止转动;
可知B图正确;
(3)就相同的风速而言,在海拔越高的地方,风车转动越慢这是因为海拔较高的地区,空气越稀薄;
(4)与煤矿和石油等发电相比,风力发电的优点是可再生能源,无污染。
答案:(1)机械;(2)B;(3)空气稀薄;(4)无污染。
考点02 核能
【高频考点精讲】
一、核能
1、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靠强大的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旦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2、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核裂变和核聚变。
3、优点:(1)消耗很少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电能;(2)核电站可以大大减少燃料运输量。
4、缺点:一旦发生核泄漏事件,会产生放射性污染。
5、和平利用方式:核电站;非和平利用方式:原子弹。
二、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1、转化过程: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1)核反应堆把核能转化为内能,得到高温水蒸气;
(2)水蒸气推动汽轮机转动,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三、核聚变
1、在超高温的条件下,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种反应叫做核聚变,也叫热核反应。
2、氢的同位素氘与氚的聚变是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
四、核裂变
1、用中子轰击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反应叫做裂变。
2、原子核裂变时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原子核,导致一系列原子核持续裂变,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链式应。如图所示,
五、核裂变与核聚变的比较
【热点题型精练】
8.如图所示,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在可控核聚变(人造太阳)上取得重大突破。核聚变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是( )
A.核能B.动能C.机械能D.重力势能
解:核聚变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是核能。
故BCD错误,A正确。
答案:A。
9.继高铁之后,“华龙一号”核电装置成为了我国的另一“国之重器”,目前已经和多个国家签订了核能发电项目。如图是核电站工作流程图,关于流程中各装置的能量转化,正确的是( )
A.核反应堆:核能转化为内能
B.蒸汽轮机: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C.发电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电取暖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
A、核电站在发电过程中,核能先转化为水的内能,使水的温度升高,故A正确;
B、水受热以后温度升高,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会推动蒸汽轮机转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
C、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电取暖器工作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D错误。
答案:A。
10.人类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根据目前的科研水平,你认为下列关于原子弹和核电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弹利用核裂变,核电站利用核聚变
B.原子弹利用核聚变,核电站利用核裂变
C.原子弹对聚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
D.核电站控制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
解:原子弹及核电站都是利用了重核的裂变,但原子弹是让核能瞬间释放,不加以控制,而核电站通过吸收中子而控制反应速度,从而使能量缓慢释放。
A、核电站也是利用的核裂变,故A错误;
B、原子弹是利用的核裂变,在反应过程中不加控制让能量瞬间释放,故B错误;
C、原子弹应用的是核裂变不是核聚变,故C错误;
D、核电站通过对中子的控制来控制裂变的链式发应速度,故D正确。
答案:D。
11.关于核电站、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人类已建成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聚变发电
B.核电站的核废料可以直接堆放在露天垃圾场
C.所有能量转化和转移过程,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D.水能,风能和太阳能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解:
A、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来释放能量的,不是利用核聚变,故A错误;
B、核废料具有放射性,会对环境和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不直接堆放在露天垃圾场,要做防辐射处理,故B错误;
C、所有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故C正确;
D、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中获得或可重复利用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和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
答案:C。
12.获取核能有两种途径﹣﹣核裂变和核聚变,目前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发电是如图 甲 所示的途径,氢弹爆炸的原理跟 乙 是一样的。(选填甲或乙)
解:甲图是核裂变的示意图,乙图是核聚变的示意图。核电站利用核裂变发电,与图甲所示原理相同。氢弹爆炸是核的聚变,与图甲的原理一样。
答案:甲;乙。
13.如图所示,中国“人造太阳”﹣﹣大型核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实现1.2亿摄氏度101秒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世界新纪录。“东方超环”的反应原理与太阳类似,即通过 聚变 (选填“裂变”或“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原子核能又转化为 内 能,从而获得上亿度的高温。
解:东方超环的反应原理与太阳类似,通过核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此过程中能量转化是原子核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聚变;内。
14.阅读《核电站》,回答问题。
核电站
核电站和原子弹都是采用核裂变的方式制造能量的。在原子弹中,对这种“链式反应”是不加任何控制的,因此会产生巨大的,破坏性的爆炸,并会产生明显的烟雾及气体组成的蘑菇云。核电站反应堆所用的核燃料,浓度比原子弹中的核反应材料低,按程序正规操作一般不会发生核爆炸。
核电站将核燃料棒或核燃料芯块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并将它转化为电能。核反应堆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圆顶状的反应堆中,核燃料棒发生裂变并释放出热能,然后利用这些热能生成蒸汽,蒸汽被引入到一个独立的建筑物中驱动汽轮机进行发电工作。
(1)核电站利用是核 裂变 来发电的。(选填“聚变”或“裂变”)
(2)水在蒸汽发生器中,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需要 吸收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3)有人认为核能的使用能够节约正在被耗尽的化石燃料,有人认为继续研究发展核能可能暂时会对我们有所帮助,但是世界上铀的含量是有限的,而且核电站会产生放射性高,持续几千年的废料。面对有关核的争议,请简述你的看法 目前来看,核能的发展还是很有其必要性的,但从长远看,人类还需要研究和开发安全的、可替代的新能源 。
解:(1)核电站是在核反应堆放中,利用可控的核裂变来发电的。
(2)水在蒸汽发生器中,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汽化要吸收热量。
(3)从目前人类面临的能源状况来看,化石能源依然是人类所利用的主要能源,其对环境的危害明显较大,且储量也逐年减少,人类面临能源危机。核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能源缺口,只要我们善加利用,依存在很大的现实意义。
答案:(1)裂变; (2)吸收; (3)目前来看,核能的发展还是很有其必要性的,但从长远看,人类还需要研究和开发安全的、可替代的新能源。
考点03 太阳能
【高频考点精讲】
一、太阳能
1、太阳能是由太阳内部氢原子发生氢氦聚变释放出巨大核能而产生的,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
2、优点:供应时间长、分布广阔、获取方便、安全、干净、不污染环境。
3、缺点:分散性广、昼夜稳定性差、可转化率低。
4、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除外)。
二、太阳能的利用及转化
1、利用途径
(1)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例如,太阳能热水器等;
(2)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2、转化途径
(1)光热转换
①原理:利用太阳辐射加热物体而获得热能。
②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反射式太阳灶、高温太阳炉、地膜、大棚、温室等。
(2)光电转换
①原理:根据光电效应,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
②应用:为无电场所提供电池,包括移动电源和备用电源、太阳能电子产品等。
【热点题型精练】
15.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每时每刻向外辐射太阳能。下列关于太阳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中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
B.太阳能集热器可以吸收太阳辐射并转化为内能
C.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
解: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中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故A正确;
B、太阳能的利用之一: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太阳能集热器内部有涂黑的吸热板,可以吸收太阳辐射并转化为内能,故B正确;
C、在阳光照射时,太阳能电池可以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
D、太阳能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核聚变产生的,故D错误。
答案:D。
16.塔式太阳能发电系统是在空旷的地面上建立一高大的中央吸热塔。塔顶上安装固定一个接收器,塔的周围安装一定数量的定日镜,通过定日镜将太阳光聚集到塔顶的接收器的腔体内产生高温,再将通过接收器的工作物质加热并产生高温蒸汽,推动汽轮机进行发电,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塔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定日镜是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塔顶的接收器上
B.太阳能是一次能源,且是可再生能源
C.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D.塔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能量转换是:太阳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解:A、据题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可以知道,定日镜是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而将太阳光反射集中到一个高塔顶部的接受器上,故A正确;
B、太阳能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并且可以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属于可再生的一次能源,故B正确;
C、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而释放出巨大的核能,而不是裂变,故C错误;
D、据题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可以知道,塔式太阳能发电系统是用收集的太阳能加热水,再用产生高温蒸汽,推动汽轮机进行发电,故其能量的转化为:太阳能→内能→机械能→电能,故D正确。
答案:C。
17.如图为太阳能无人机,该飞机以太阳能为能量来源,主要作用是在高空中为偏远地区提供上网服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无人机将接收到的太阳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B.太阳能无人机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将内能转化为动能
C.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D.高能量电池为飞机提供动力,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解:A、由于在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存在能量的散失,所以太阳能无人机不能将接收到的太阳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
B、太阳能无人机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故B错误;
C、太阳能可以在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属于可再生能源,故C正确;
D、高能量电池为飞机提供动力时,先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然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答案:C。
18.太阳能是人类优先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之一,关于太阳能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乙图中,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做功方式将太阳能转化为水的内能
C.丙图中,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信号灯的光能
D.丁图中,太阳能电池板向蓄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
B、太阳能热水器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B错误;
C、太阳能信号灯先将太阳能先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故C错误;
D、太阳能电池板向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错误。
答案:A。
19.2022年10月12日宇航员刘洋在空间站进行了太空直播授课,实现了天地互动,所需的电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能帆板。如图所示,太阳能帆板是一种把太阳能转化为 电 能的装置,它相当于电路中的 电源 。
解:太阳能帆板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电能提供装置,在电路中起着电源的作用。
答案:电;电源。
20.如图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出名为“叶子”的小型低碳化未来汽车。车顶部的巨型叶子实际上是一个高效光电转换器,它可将太阳能转化为 电 能;同时,该汽车还能将光电转换中排放的高浓度二氧化碳转化为电能并供车内照明,或转化为车内的空调制冷剂,不但是“零排放”,还实现了“负排放”。以上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 不变 (选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解:叶子车的顶部安装的是高效光电转换器,它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能量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能量的总量不变。
答案:电;不变。
21.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神奇的现象,爱因斯坦解释为:光电效应分为光电子发射、光电导效应和阻挡层光电效应,又称光生伏特效应。前一种现象发生在物体表面,又称外光电效应。后两种现象发生在物体内部,称为内光电效应。外光电效应是指被光激发产生的电子逸出物质表面的现象(如图甲),只有入射光的频率高于一定值时,才能激发电子逸出物质表面(在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中,红光的频率最低)。内光电效应是指被光激发所产生的电荷仍在物质内部运动,但使物质的导电能力发生变化或在物体两端产生电压的现象。
光敏电阻器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制成的一种电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度而改变的电阻器:入射光强,电阻减小;入射光弱,电阻增大。光敏电阻器一般用于光的测量、光的控制和光电转换。
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太阳能电池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光伏产业正日益成为国际上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
(1)外光电效应会从物质中激发出 D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分解为七种色光,这叫做光的 色散 现象,如果蓝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能产生外光电效应,则下列光照射该金属也一定能产生外光电效应是 C
A.红光 B.绿光 C.紫光 D.黄光
(3)太阳能属于 可再生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太阳能电池是依据 内 (选填“内”或“外”)光电效应工作的,将光能转化为 化学 能。
(4)图乙为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图,当光照强度发生变化时,小量程电流表的示数变化如图 C
解:(1)读材料可知,“外光电效应是指被光激发产生的电子逸出物质表面的现象”因此,外光电效应会从物质中激发出电子,故D符合题意;
(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因为“只有入射光的频率高于一定值时,才能激发电子逸出物质表面”,而在可见光中,蓝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能产生外光电效应,光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故紫光的频率大,当照射到某金属表面时能产生外光电效应,故C符合题意;
(3)太阳能可从自然界不断获得,属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电池是在物体两端产生电压的现象,属于内光电效应,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4)当光敏电阻器中入射光强时,电阻减小,入射光弱,电阻增大,因此,光强时,电阻小,电流大,且由于还有外光电效应的存在,其图线有一定的曲度,只有C符合题意。
答案:(1)D; (2)色散;C; (3)可再生;内;化学;(4)C。
考点04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高频考点精讲】
一、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1、能量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这种现象即为能量的转化。
2、能量转移:同种形式的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能量的形式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存在的位置发生变化。
二、能量的转化与转移具有方向性
1、能量转化的方向性:我们利用的各种形式能量会自然地转化成内能,散失到周围的空气中,但内能不会自然地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电灯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被周围的空气吸收,最终变成了空气的内能,而空气的内能不会自动变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2、能量转移的方向性: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自然地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所以内能总是自然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而不会自然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
【热点题型精练】
22.图示为某市空气中PM2.5的来源分布图。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为减少PM2.5排放量,改善空气质量,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植树造林,增大城市绿地面积
B.开发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加大火力发电投入,扩大火力发电规模
D.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打造绿色交通
解:A、植树造林,增大城市绿地面积,可以净化环境,减小空气污染,故A正确;
B、开发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减小空气污染,故B正确;
C、加大火力发电投入,扩大火力发电规模,会使得空气污染越来越厉害,故C错误;
D、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打造绿色交通,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减少空气污染,故D正确;
答案:C。
23.关于水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污染是造成水严重缺乏的次要原因
B.中国的饮水源污染严重
C.淡水污染严重,海水基本没有污染
D.赤潮是海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对海洋生态环境没有负面影响
解:A、水的污染是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
B、中国的饮水源污染严重,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故B正确;
C、淡水污染严重,海水污染也很严重,故C错误;
D、赤潮是海水受污染后产生的一种现象,对海洋的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故D错误。
答案:B。
24.如图是人类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蒸汽机的原理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电动机的原理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超导体已经普遍地应用于互联网计算机
D.计算机是通过超声波进行互联的
解:A、蒸汽机属于热机,利用内能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正确;
B、电动机的原理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
C、超导材料对温度的要求很高,目前并没有普遍适用,故C错误;
D、计算机是通过电磁波进行互联的,故D错误。
答案:A。
25.与世界能源结构相比,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存在不足,如图所示,以下措施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的是( )
A.继续发挥产煤大国的优势
B.减小石油和天然气的比重
C.严控核能、水电能的开发
D.加大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解:由图可以看出我国能源以煤为主,污染大且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储量有限所以应减少煤炭的使用,增加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的使用,对于核能这样的非可再生能源,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提倡使用,水能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提倡。
答案:D。
26.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请说出一种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常用能源名称: 煤炭 ,减少碳排放人人有责,请说出一种能够对减少碳排放做出贡献的出行方式: 近距离出行采用步行或骑行的方式,远距离出行采用公交车等公共交通 。
解:目前我们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能源在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加剧。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我们应尽量减小这些能源的使用量,如无必要不开车等。
答案:煤炭(或石油、天然气);近距离出行采用步行或骑行的方式,远距离出行采用公交车等公共交通。
27.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请结合下表回答:
(1)我国人均水量约为2300m3•a﹣1,居世界第八十几位,水资源紧缺程度为 轻度缺水 。
(2)研究表明,一节含汞、镉、铅等金属的电池所造成的污染可使60t水无法饮用。若成年人每人每天饮水约2kg,则60t水能供一个人饮用约 82 年(一年按365天计,结果保留整数)。
(3)为保护有限的水资源,说说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或防止水污染的具体做法 一水多用 。
解:(1)我国的人均水量约为2300m3•a﹣1,从图表中可查出,水资源紧缺程度为轻度缺水,答案:轻度缺水;
(2)60t水能供一个人饮用的时间为:60000kg2kg×365=82年;
(3)根据保护水资源的做法与日常生活实际情况:防止水污染方面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等;节约用水方面使用节水龙头,用后拧紧水龙头或一水多用等。
答案:(1)轻度缺水;(2)82;(3)一水多用。
28.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
汽车的尾气
汽车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
某些城市交通发达,车辆川流不息。行驶的汽车大量排放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废气。在强烈的日光作用下,这些排放物发生光化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这是一种浅蓝色、有刺激性的烟雾﹣﹣光化学烟雾。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光化学烟雾在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发生过,它造成庄稼等植物大面积受害,建筑物被腐蚀,大气的能见度降低等。我国政府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带给人们的危害,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由于天然气的热值大、价格低、密度比空气小,燃烧后生成物中不含铅,污染少。因此,在北京街头,随处可见到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汽车,成为“绿色奥运”的一个新亮点。
(1)汽车排放的废气在 强烈日光 作用下,可能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
(2)针对环境污染,汽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尾气中不含铅,污染小 。
(3)盐城市天然气置换工程已基本完成,为防止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小明在家中安装了报警器。如图所示,你选择报警器的安装位置 A (填“A”或“B”),你选择的理由是 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
解:
(1)汽车废气在强烈的日光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产化学烟雾,对自然界造成严重危害;
(2)使用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的汽车优点是尾气中不含铅,污染少;
(3)天然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泄漏后会很快上升到室内的上方,接触报警器,因此报警器应安装在房间内墙上方的位置(A处)。
答案:(1)强烈日光;(2)尾气中不含铅,污染小;(3)A;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比较
裂变
聚变
定义
较大原子核分裂为较小原子核的过程
质量很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较大原子核的过程
发生条件
中子轰击较大原子核
超高温
释放核能大小
巨大
更加巨大
应用或实例
原子弹、核电站
氢弹、太阳内部爆炸
水资源紧缺程度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M/m3•a﹣1(a为年的符号)
1700﹣3000
1000﹣1700
500﹣1000
<5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20章 电与磁(高频考点精讲)-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20章电与磁高频考点精讲原卷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选全国通用docx、第20章电与磁高频考点精讲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选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6章 电压 电阻(高频考点精讲)-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16章电压电阻高频考点精讲原卷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选全国通用docx、第16章电压电阻高频考点精讲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选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3章 内能(高频考点精讲)-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13章内能高频考点精讲原卷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选全国通用docx、第13章内能高频考点精讲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选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