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3 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3 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热身,课堂教学,细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阅读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文中的注释和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严监生内心活动,发挥想象,说、写一段话,并人人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的内容。
3.激发学生对阅读《儒林外史》感兴趣。
学习过程
一、课前热身
师:我们来做一个课前热身,倾听我描绘一个人物形象,你们迅速抢答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
手持金箍棒,捉妖降魔,七十二变。(孙悟空)
少年英雄,三头六臂,带有六件法宝。(哪吒)
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手持鹅毛扇。(诸葛亮)
武艺超群,酒量过人,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武松)
聪明伶俐,熟读诗书。整日泪光点点,多愁善感,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
大家很不错,都能准确地猜出。那我们来猜猜身边的同学:
头大耳朵大,人家是学霸。学习不得了,体育就弱了。
二、课堂教学
(一)揭示课题,结识文中人物
1、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出自于我国古典名著《儒林外史》,(出示《儒林外史》书本的封面)儒林,就是众多的读书人。在这部小说里,作家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课文的主人公,叫——严监生。 (板书:严监生) 谁来读读。
2:请注意一个字的读音。出示:
jiān (监考)(监督)
监:
jiàn (监生)
3、知道“监生”吗?。
4:对,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严监生的这个监生是用钱捐出来的。他可是个有钱人。到底多有钱呢?小说中是这样记载的:
出示:
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自《儒林外史》
5:严监生太有钱了,放在我们今天,他至少也是个千万富翁,土豪了。我们设想一下,一般情况下,这么有钱的人在临死前会怎么做?
6:严监生临死前究竟是怎样的情形呢?走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一起读课题(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
二、初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1:请大家翻开语文书,自由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把字音读准,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再看看注释,把它弄明白。
2:抽读。哪些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3:文中有这些新词。请大家来读一读,理解哪一个词语的意思,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出示:
再不回头 诸亲六眷、郎中、医家、哥子、登时、一声不倒一声、不得断气、
莫不是 灯盏、挑掉一茎
(说明:读到“诸亲六眷”时了解指的是 :大侄子、二侄子、赵氏、奶妈等家人、亲属;读到赵氏时说明这是监生的第二个妻子;“登时”的意思就是立刻、立即、马上、顿时……)
4:临死前的严监生有什么不可思议的表现?(概括主要内容,学生写关键词)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两个手指头
两个亲人
两笔银子
两位舅爷
课文写了严监生临死前因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至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5:这位同学都是概括能力非常好,为我们大家点亮智慧的灯,请同学们向他学习,根据板书自由练一练,把话说明白,说简洁。
(学生自由说话)
三、细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
(一)举一——抓关键词语,展开想象
1: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根手指头,心愿未了啊!让我们仔细地走进课文,走进他两根手指头表达的含义。
出示:师读
严监生喉咙里痰(tán)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2:此时的严监生如果要你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你会用哪个词?
3:谁来用你的朗读重现他此时的形象?(抽读)
4、师引读:见他总不得断气
出示: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大侄子猜中了没有?哪句话看出来?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想说:
5:听,我是怎么说的。不是,不是,大侄子啊,大侄子,你怎么就这么笨呢?亲人,什么亲人不在眼前,这里不是有一屋子的人吗。他们来了帮我省钱吗?你看那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正燃着呢?该费了多少油,我死不瞑目啊!赶快把他挑掉,哪怕挑掉一根也好啊。不挑掉,我绝不会咽下这口气的!
(学生笑声掌声)
6:我抓住了这段话中几个关键词语,走进了严监生的内心,把他心里想说的话用一段话表达出来。同桌之间再交流交流。
(学生互相交流)
7:这样一个临死前还惦记着两茎灯草的有钱人,平时的生活是怎样的呢?老师给大家看一段小资料
出示:
严监生拼命地节制生活费用,从不舍得吃一口肉。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买药吃……
——节选自《儒林外史》
8:读到这里,你们觉得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守财奴 吝啬鬼)
(二)反三——选择一处,想象写话
1:这样的守财奴,临死前念念不忘他的两茎灯芯,继续伸着他的两个手指。我邀请男同学朗读大屏幕的上部分内容。
出示: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师引读:严监生一听,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2:此时,严监生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他此时的着急,气愤。
4:男生语感真好,请女生朗读,争取超越男孩子。
出示: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5:奶妈也猜错了,此时的严监生还是着急,气愤吗?
6: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绝望。
7:临死前的严监生竟为了两茎灯草,总不得断气,对于诸亲六眷没懂他两根手指头的用意,他是越来越着急,气愤,简直要绝望了。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处,想象临死前的严监生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出示: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心想: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心想:
8、学生交流
9:此刻的严监生是多么的绝望啊!闭着眼,摇着头,可那两个指头呢?
10:是啊,他根本就放不下啊!还是老婆赵氏明白他的心思。
师引读,出示: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11:等赵氏挑完一茎之后,你再看——(出示)
生齐读: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2:刚才是为了两茎灯草“总不得断气”,现在又是因挑掉了一茎灯草“登时就没了气”。原来他临死前倔强地伸着两个指头,不是为也没有见面的亲人,不是为了遗产交代清楚没有,而只是担心油灯里的两茎灯草费了油。严监生如释重负,终于安心地死了。面对这样的严监生,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呢?
(三)体会表达,领会写作方法
1:这篇课文短短300字,就把一个一个奄奄一息的守财奴写得活灵活现。我们再一齐来读读这些句子。齐读: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2:同学们,这些都是描写严监生什么的语句?(引出神态描写)
3: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有道是:言为心声,但是为什么本文却没写严监生的语言呢?我看是作者忽略了吧?(生汇报)
4:你很会思考问题!我们在写人时,也应该选用恰当的描写方法。
5:作者只抓住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指头和他摇头来展开细致的描写,这是细节描写。(板书)
四、阅读拓展
师:作家吴敬梓用辛辣的笔触把这这样一个吝啬鬼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们过目不忘。法国著名的作家巴尔扎克笔下也塑造了另一大吝啬鬼----葛朗台.今天我给大家带来葛朗台临死前的一段描写,这段描写也是世界名著中的精品。.
课件出示:
当本堂神父来给他做临终圣事的时候,他那双显然已经死去几个小时的眼睛,一见银制的十字架、烛台和圣水壶,忽然复活,目不转睛地盯住这些圣器,鼻子上的那颗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当教士把镀金的受难十字架送到他的唇边,让他吻吻上面的基督时,他做了一个吓人的动作,想把它抓过来,而这最后的努力耗尽了他的生命;他叫欧叶妮,尽管她就跪在他的床前,他却看不见。欧也妮的眼泪淋湿了他已经冷却的手。“父亲,您要祝福我吗?”她问。“万事要多操心。以后到那里向我交账。”这是他的最后遗言。
师:看了葛朗台临死前的情形,你发现他和严监生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再看看作者的描写方法,它像今天的课文一样注意了细节描写,细致地描写了葛朗台看到圣器时的眼睛及肉瘤和手的动作,刻画了一个守财奴的形象。大家课后可以阅读这本小说,相信通过大家课外的比较阅读,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教案设计,共8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师生谈话,导入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感悟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板书课题,检测预习,初步感知,细读课文,感悟形象,合作探究,领悟写法,习得表达,拓展运用,教师总结,延伸课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