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石壕吏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曾经是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朝代。它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开始,整整持续了八年,这八年,大唐土地上一直是狼烟四起、战事连绵;这八年,整个大唐江山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特别是公元758年的冬末,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的六十万大军兵败邺城,大唐政权更是危在旦夕。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百姓苦不堪言。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石壕吏》来了解他对现实的无奈与困惑。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宋代以后被尊为“诗圣”。代表作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三吏”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yè)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次年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此时从洛阳回华州(今属陕西渭南),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一首。
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唐代以来指区别于近体诗(律诗、绝句)的一种诗体。按照古人诗体的分类,汉魏以后的五七言歌谣、乐府古辞、拟题乐府、歌行诗、新乐府和其他五、七言古诗,都属于古体诗。古体诗的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少的只有二、三、四句,多的可达百句以上。每句字数也无严格限制,一般是五、七言,也有四言、六言、八言、九言、杂言。古体诗也要求押韵,但比较自由、灵活,对字词的平仄没有严格要求。它的语言自由,可俗可雅,对对仗也没有什么要求。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暮投/石壕(há)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shù)。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y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诵读指导:这是一首古体诗,应用深沉的语调朗读。全诗可按照“二三”式朗读。
五言古诗: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诗体。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灵活自由,全篇均由五字句构成。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
(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1)暮投石壕村:_____(2)妇啼一何苦:_____(3)三男邺城戍:_____(4)二男新战死:_____(5)死者长已矣:_____________________(6)老妪力虽衰:_____
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主要写作对象
单刀直入,直叙其事,点名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及夜间发生的事情。
“逾墙走”、“出门看”写出了差役夜捉壮丁,百姓惶恐不安的景象,渲染了紧张、恐怖的气氛。
这两句极其概括、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差役的蛮横和老妇的哀怜,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营造出悲愤的气氛。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吏怒”更能体现“妇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承上启下,推动故事情节向高潮发展,老妇的“致词”是全诗的主体部分。
诗中有言:“妇啼一何苦!”老妇人有多少苦?结合诗歌说一说。
老妇人“致词”前五句诉说三个儿子全部应征作战,已有两个战死沙场,说明这一家人已经为国家做出巨大牺牲。
“室中更无人”故意隐去了“老翁逾墙走”一事,是不得已而言。
“无完裙”不仅是说衣不蔽体,也包含了食不果腹的意思,表现了老妇人家中景况之凄苦。
高潮:老妇致词儿死战场家中窘迫自请服役
1.老妇的“苦”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①担惊受怕:“有吏夜捉人。”②丧子之痛:“二男新战死。”③生活困苦:“出入无完裙。”④被迫请役:“请从吏夜归。”
2.如何理解“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答案 “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差役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家人因亲人战死、老妇人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整夜未能入睡。
3.“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意味深长,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独”是“只”的意思,暗示老妇人已经被抓,照应开头,收束全篇;于叙事中抒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深切同情。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抓人打仗的不满和对广大百姓的同情,是首优秀的抒情诗。B.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可以看出,年老体衰的老妇人最终被官吏捉走了。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可见老妇人非常值得哀怜,三个儿子,有两个刚刚牺牲在战场上。D.“泣幽咽”中“泣”指有泪无声,“咽”指哭声哽塞低沉。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表现诗人对叛军的憎恶,对国家能平叛战争的渴望,同时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也对统治者爪牙的残暴做了含蓄的揭露,对劳动人民表示深切的同情。
1.完成晚练。2.背诵课文。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课堂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石壕吏,读准下面字的音,教师寄语,写作背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堂小结,新乐府,讽喻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案配套ppt课件,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石壕吏,苟且活着,还能够,断续的哭声,有吏夜捉人,阴险狠毒,兵役苛酷,战争之惨烈,百姓受害之重,战争破坏严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背景图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泰山简介,问题探讨,赏析和积累,《春望》,研读分析,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