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语文 6.24 《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教案+导学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259504/0-170574818876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下语文 6.24 《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教案+导学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259504/0-17057481888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下语文 6.24 《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教案+导学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259504/0-17057481888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下语文 6.24 《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教案+导学案)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259504/0-170574818886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下语文 6.24 《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教案+导学案)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259504/0-1705748188899/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下语文 6.24 《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教案+导学案)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259504/0-170574818892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下语文 6.24 《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教案+导学案)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259504/0-1705748188943/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下语文 6.24 《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教案+导学案)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259504/0-1705748188967/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下语文 6.24 《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教案+导学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259504/1-170574818982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八下语文 6.24 《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教案+导学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259504/2-170574819147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八下语文 6.24 《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教案+导学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259504/2-170574819149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石壕吏优秀ppt课件
展开关于战争,我国古代的诗人有不同的描写视角:“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着意表现英雄气概;“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李贺)着意表现报国壮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着意表现离愁别恨;“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王翰)着意表现战争残酷……那么,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从什么角度看待战争的呢?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因其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代表作有《兵车行》《春望》《秋兴八首》等。有《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次年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此时从洛阳回华州(今属陕西渭南),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一首。
古体诗 汉魏以后的五七言歌谣、乐府古辞、拟题乐府、歌行诗、新乐府和其他五、七言古诗,都可称之为古体诗,又称为古诗或古风。作为一种大的诗体类型,其总的特点主要是: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每句字数也无严格限制,一般是五、七言;要求押韵,但比较自由、灵活;对字词的平仄、对仗没有什么要求;语言自由,可俗可雅。
听《石壕吏》的范读音频,读准节奏,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与近体诗的差异。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石壕吏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shù)。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y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投〕投宿。〔逾〕越过。〔一何〕多么。〔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戍〕防守。〔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偷生〕苟且活着。
〔已〕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完裙〕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老妪〕老妇。〔请〕请让我。〔应〕应征。〔犹得〕还能够。〔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1.从故事情节来看,本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的开端,写石壕吏趁夜抓壮丁。 第二部分(第2、第3段):故事的发展和高潮,写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 第三部分(第4段):故事的结局,写老妇被带走服役和诗人的见闻感受。
2.本诗是按照什么顺序叙事的?
本诗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叙事的,由“暮”而“夜”,由“夜”而“夜久”,由“夜久”而“天明”。
3.诗歌第1段中的“夜捉人”和“逾墙走”分别说明了什么?
不说征兵,而说“捉人”,不在白天捉,而在夜间趁人不备来捉,可见当时兵役之苦、百姓处境之艰难凶险。 “逾墙走”写出了差役夜捉壮丁,百姓惶恐不安的景象,渲染了紧张、可怕的气氛。
4.老妇的“致词”是本诗的主体部分,这一段内容以分为哪几层?每一层反映了老妇的什么目的?
第一层:自诉悲惨家事。三个儿子全都应征赴邺城作战,目前已有两个战死沙场。
第二层:诉说家中现状。除了老妇,家里只剩正在哺乳期的孙子和丧夫的儿媳;全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说明家中再无可供征调之人
第三层:自请应役,前去为战士们做饭。
无奈恳请,希望保全家中仅存的孤儿寡母
5.分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体会诗人隐藏在词语背后的深层含义。
“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差役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 “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侧耳细听。
. . . .
6.诗歌中的哪个字暗示了老妇被差役带走的结局?这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从诗歌最后一句的“独”字可知,天明时与诗人告别的只有老翁,由此暗示老妇已被差役带走了。这反映出诗人对老妇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不恤民情的愤怒。
7.诗人对老妇仅仅是同情吗?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从结果来看,继三个儿子之后,老妇也奔赴战场,去参加这场保家卫国的战斗了。诗人一向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但当前这场平叛战争是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所系,大敌当前,人民应当为此作出牺牲。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
8.从诗题来看,本诗的主要人物应是差役,而全诗只有“有吏夜捉人”和“吏呼一何怒”两句提到了他们。尽管如此,我们却依然可以感受到差役的狰狞面目。诗人是如何做到的呢?
诗人暗写差役,只用“有吏夜捉人”引出故事,用“吏呼一何怒”写出差役的威势,此后就让他们转入“幕后”。 诗人明写老妇,却字字直指差役:老妇先自诉悲惨的家事,希望引起差役的同情,差役不听;于是接着诉说家中现状,表示无人可应征,差役还不听;最终只好“自请”去应征,差役满意而去。因此,老妇从“不愿”到“自请”的变化,其实是差役不依不饶、蛮横威逼所致。差役的“怒”“呼”看似只有一次,实则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差役们冷漠无情、凶横残暴的形象跃然纸上。
《石壕吏》通过写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外,诗人也赞扬了老妇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自请应役、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1.熟读并背诵《石壕吏》。 2.诗人“独与老翁别”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呢?他会对老翁说什么话呢?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写作 学写故事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写作 学写故事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6写作教学课件学写故事pptx、6写作教学设计学写故事docx、6写作预习导学学写故事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质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质课课件ppt,文件包含624-2教学课件唐诗三首第2课时pptx、624-2教学设计唐诗三首第2课时docx、624-2预习导学唐诗三首第2课时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624-3教学课件唐诗三首第3课时pptx、624-3教学设计唐诗三首第3课时docx、624-3预习导学唐诗三首第3课时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