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疏通字词,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深层探究 把握主旨,分析论证 把握手法,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了解并学习本课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3.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的愤懑不平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名马,如项羽坐骑——乌骓(zhuī)马,刘备坐骑——的卢马,曹操坐骑——绝影马。正所谓“良将辅明主,宝马配英雄”,这些马能名垂千古有自身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赏识它的英雄能尽其材。但是所有的千里马都能遇到赏识它们的人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韩愈的《马说》。
二、检查预习 疏通字词
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背景链接
从作者一生的经历看,《马说》这篇文章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3.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祗(zhǐ) 骈(pián) 槽枥(cá lì) 食马者(sì)
粟(sù) 邪(yé) 外见(xiàn)
4.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同“衹(只)”,只、仅]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
③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
(2)词语解释
【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才美不外见】表现在外面。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等:等同。
(3)一词多义
①能 eq \b\lc\{(\a\vs4\al\c1(虽有千里之能(名词,才能),安求其能千里也(助动词,能够)))
②食 eq \b\lc\{(\a\vs4\al\c1(食之不能尽其材(动词,sì,同“饲”,喂),食不饱(动词,shí,吃)))
③策 eq \b\lc\{(\a\vs4\al\c1(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马鞭驱赶),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
④以 eq \b\lc\{(\a\vs4\al\c1(不以千里称也(介词,凭借),策之不以其道(介词,按照)))
(4)古今异义
①然后有千里马(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接词)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义:或者,并列连词)
③是马也(古义:这样;今义:判断词)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经过疏通文意、质疑解难,最后进行课堂交流。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理解文中难懂的实词和虚词。
【交流点拨】要求在熟读课文并且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或速记或互相检查,要求能当堂背诵。老师做适当地检查。
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交流点拨】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四、深层探究 把握主旨
1.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交流点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其真不知马也!
3.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不知马”的?
【交流点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4.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
【交流点拨】“伯乐”指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指封建社会那些被埋没、遭摧残的怀才不遇的贤人志士。“食马者”指愚昧无知的统治者。
5.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韩愈怎样的情感?
【交流点拨】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人才能充分发挥才能。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五、分析论证 把握手法
1.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交流点拨】开篇先从正面提出观点,即“世有
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接着从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命运的必然性;紧接着,进一步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最后对无知的“食马者”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并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2.本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交流点拨】主要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的命运来比喻人才的命运,另外还采用反问、设问、排比等手法,反复论述,层层深入,耐人寻味。
六、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本文以千里马喻指杰出的人才,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说明有才能的人不被统治者识别和重用,以致终生被埋没,抨击了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2.拓展延伸
假如将来你也遭遇怀才不遇的情况,那么你会认同以下哪一种态度呢?也可以谈谈这几种情况以外的认识。
①毛遂自荐:锥处囊中,脱颖而出;②孙敬、苏秦:悬梁刺股,发奋再学;③陶渊明:归隐田园;④诸葛亮:三顾茅庐方出山;⑤姜子牙:垂钓等待;⑥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交流点拨】时代不同,人们观念也在改变。我们不能坐等机遇的来临,更不能坐失良机,要努力学习,不断增长才干。要抓住机会,毛遂自荐,增大成功的几率。
3.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完成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马说 eq \b\lc\{\rc\}(\a\vs4\al\c1(提出论点:\a\vs4\al(\(\s\up7(世有伯乐,然),\s\d5(后有千里马)))→\a\vs4\al(伯乐,不常有)\(――→,\s\up7(痛惜))\a\vs4\al(\(\s\up7(不以千里),\s\d5(称也))),分析问题:\a\vs4\al(\(\s\up7(埋没),\s\d5(原因)))→食马者不知\(――→,\s\up7(谴责))\a\vs4\al(\(\s\up7(安求其能),\s\d5(千里也))),归纳中心:\a\vs4\al(\(\s\up7(痛斥),\s\d5(无知)))→其真无马邪\(――→,\s\up7(嘲讽))\a\vs4\al(\(\s\up7(其真不),\s\d5(知马也))))) 托物寓意
教学反思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从教学的全程来看,教学思路还是比较开阔的,步骤比较明晰,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较充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感觉到不足的是:在“拓展延伸”这个环节中,时间把握的不够好,让学生讨论拖延了一些时间,造成完成课后作业的时间过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案,共7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文学常识,课文朗读,疏通文意,文言知识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