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习题
展开01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地理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综合思维:通过学习得出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关系,学生能用发展的眼光感悟地域文化和城市的变化。
区域认知:
(1)学会运用实例,解释地域文化的含义。
(2)学会运用案例说明地域文化在语言、服饰、民居建筑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原因。
(3)学会运用案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及建筑所反映的城市地域文化。
地理实践力:通过图片展示直观感受地域文化差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关系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02
知识网图
03
课前准备
温馨提示:请先预习通读课本
一、 地域文化
1. 概况: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 物质 方面(建筑、服饰、饮食等),也可以是 非物质 方面(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2. 景观
(1) 自然 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如行云飞瀑、高山流水。
(2) 人文 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如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
3. 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
二、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三、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1. 地域文化与城镇建筑
(1) 为某种 用途 而建造: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外墙油漆可以防止海风对木制房屋的侵蚀。
(2) 反映某种 文化意识 和审美情趣:北京老城的四合院建筑上遵循严格的礼制。
2. 地域文化与城镇空间格局:城镇的空间格局,或整体或局部,也能反映某种价值追求。例如,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突出以 君主 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城廓方正、 对称 ,宫城居中。
04
课中学习
探究活动01 地域文化
文化具有地域性,俗语所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
非物质方面的——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活动探究红河哈尼梯田
材料: 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等民族就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稻田的灌溉依赖山泉溪流。
经长时间摸索,人们发现森林是涵养水源的宝库,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于是民间规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
1. 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体现红河哈尼梯田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文化的描述。
生产活动
用水、用地制度
价值观、审美情趣
2. 讨论这些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不同地方传播。
视频播放:红河哈尼梯田
探究活动02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
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乡村民居多分布在山麓的台地或高地上,而农田则分布在相对较低的平坦区域
这种“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使得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了一种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
福建永定土楼:乡村景观除了能够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外,还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
例如,我国南方传统土楼是一种大型民居建筑,以圆楼和方楼最常见,适宜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外敌的要求,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土楼还具备完善的防御功能
探究活动0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05
课堂总结
06
强化特训营
舞龙、赛龙舟、武术等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体育非遗”)名录。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湖南省湘江文化图中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下图示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B.植被C.河流D.土壤
2.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是( )
A.地形封闭B.聚居民族多C.交通便利D.经济实力强
3.关于该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
②河流众多水量大,季节变化小
③先民们的生活稳定安逸
④受季风气候影响,多旱涝灾害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1.C 2.D 3.C
【解析】1.读图可知,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地大多临近河流,且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表明水源条件对体育非遗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河流是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C符合题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内气候、植被、土壤差别不大,不是影响体育非遗分布的最大自然因素,排除ABD。故选C。
2.材料信息表明,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进入体育非遗名录除了存在有特色的传统民间体育活动外,还需要有经济势力进行挖掘、保护、申报,与其它地区相比,长沙市经济实力强,对体育非遗挖掘、保护、申报能力强,这是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D符合题意;长沙处于湘中河岸平原地区,地形并不封闭,不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排除AB;长沙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活跃,有可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留,排除C。故选D。
3.当地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以种植业为主,对水源的要求较高,而当地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且年际变化大,因此多旱涝灾害,材料信息表明,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因此当地先民祈求“雨水之神",希望风调雨顺,这是湖南省湘江文化图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当地先民们往往靠天吃饭,而当地气候变化大,常出现旱、涝灾害,因此当地先民们的生活并不稳定安逸,如果生活稳定安逸,也无需要祈求“雨水之神",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且年际变化大,使得旱涝灾害频发。有的年份夏季风(副高势力)偏弱,雨带就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即南涝北旱;有的年份夏季风(副高势力)偏强,锋面雨带北跃时间提前,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出现干旱,即北涝南旱。
位于湖南雪峰山河谷带的洪江古商城,民居独特,每栋古建筑四面高墙,外围四壁少有窗户,方方正正如同印章,当地人称其为“窨子屋”(下左图),洪江古城是我国千年古商集散中心,古商城发展的早期,街巷(右图)宽高比值维持在0.9左右,而较晚时期缩减为0.4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古窨子屋每栋四面建有高墙,主要体现的自然环境功能是( )
A.避风B.排洪
C.采光D.防盗
5.古商城街巷宽高比值发生变化主要是为了( )
A.增强光照强度B.提高通风效果
C.满足交通需求D.缓解人地矛盾
【答案】4.A 5.D
【分析】4.根据材料可知,古窨子屋位于湖南雪峰山河谷带,四面建有高墙,形似北方的四合院,主要体现的自然环境功能可以避风,防洪,但不能排洪,外围四壁少有窗户,因此采光效果不好,A正确,BC错误;具有防火防盗功能,但不是自然环境功能,D错误。故选A。
5.古商城街巷宽高比值发生变化,由0.9左右,缩减为0.4左右,体现出街巷的宽度变小了,主要是街道变窄,随着人口的增加,向临街位置增建了房屋,建筑物变得更密集了,降低了光照强度和通风效果,AB错误;街道变窄,更不利于车辆的穿行,C错误;主要是缓解人地矛盾,D正确。故选D。
【点睛】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亦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位于本州岛西侧的白川乡合掌村四面环山,冬季多雪,稻田纵横,水库水渠众多,有独特的传统民居“合掌造”。“合掌造”一般坐北朝南,它是一种屋顶以稻草和茅草覆盖的木造建筑,屋顶厚且陡峭,呈人字形,如同双手合十读左图和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白川乡合掌村冬季多雪的原因不包括( )
A.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B.日本海的增湿作用明显
C.位于西北季风迎风坡D.冬季气温在0℃以下
7.“合掌造”以木制构造为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
①利于采光②防震减灾③就地取材④美观耐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合掌造”屋顶以稻草和茅草覆盖的主要原因是( )
A.利于积雪融化B.减小房屋压力C.利于保温D.利于通风散热
【答案】6.A 7.B 8.C
【解析】6.读图可知合掌村位于日本西部沿海,冬季盛行(寒冷干燥的)西北风;经日本海(海洋)增温增湿作用明显;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气温在0℃以下,故降雪丰富,B、C、D属于合掌村冬季多雪的原因,不合题意;日本夏季盛行东南风,与白川乡合掌村冬季多雪不符合,A不属于合掌村冬季多雪的原因,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合掌村冬季多雪原因的选项,故选A。
7.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木制构造利于减震,保证安全。其次该地森林资源丰富,利用木材建造房屋,就地取材,②,③对;木材透光性差,且也不是“合掌造”以木制构造为主的最主要原因,①错;木制构造容易腐烂,且美观耐用也不是“合掌造”以木制构造为主的最主要原因,④错。故选B。
8.稻草和茅草覆盖主要是为了夏季隔热,冬季保暖,减小冬夏季屋内的温差,C对,D错;稻草和茅草增温慢,不利于积雪融化,A错;稻草和茅草覆盖会减小房屋压力,但不是“合掌造”屋顶以稻草和茅草覆盖的主要原因,B错。故选C。
【点睛】日本降水空间差异: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冬季降水主要集中在日本海沿岸。受地形影响,迎风坡降水较多。
海草房是极富地方特色的民居,以厚石砌墙,屋顶用晒干的海草遮盖,最厚处达4米,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还罩上渔网,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垂脚。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转作旅游资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海草房最可能分布在( )
A.山东B.湖北C.广东D.云南
10.海草房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还罩上渔网,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垂脚。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突显当地人们的生活特色B.修饰屋顶,使其更加美观
C.防止海洋水汽的腐蚀D.防止大风将房顶上的海草刮跑
11.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海草房越来越少的原因可能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②海水养殖增多,海草产量减少
③生活水平提高,外出人口增加 ④城镇化水平提高,工厂面积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9.A 10.D 11.B
【分析】9.海草房用海草作为原材料之一, 具有墙体厚实,冬季抵御严寒,夏季抵御炎热的作用,故可以推测出多分布在多风的沿海地区,A正确;湖北不临海,B错误;广东冬季气温较高,C错误;云南不临海,D错误。所以选A。
10.海草房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还置上渔网,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垂脚,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大风将房顶上的海草刮跑,D正确;不是为了突显生活特色、修饰屋顶、防止海洋水汽的腐蚀,ABC错误。所以选D。
11.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主要原因是近海水产养殖增多,人类活动增强,导致海草产量大幅减少,②正确;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渔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当地人口减少,新建海草房减少,③正确;海平面上升对海草产量的影响较小,①错误;海草房为渔村传统民居,距离城市较远,工厂面积增加对其影响较小,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大量的年轻人外出学习、打工,一些村民外出搬迁,使村里的许多海草房人走屋空,得不到修缮,造成了许多海草房屋漏和倒塌,使这一胶东独有的历史文化住宅受到了威胁,据村民讲,眼下村里一些比较完好的海草房居住的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人,由于他们大部分没有能力修补房屋,使这些海草房也面临着失修的问题。
“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形象地说出了我国东北满族传统民居的特征。早期的“口袋房”屋顶用桦树皮或茅草覆盖,甚至墙壁也多用树干加工后排列“砌”成;多间北房在最东一间开门,房屋形似口袋;其北屋内南、西、北三面筑有“匚”字型大土坯炕,叫作“万字炕”;烟囱安装在距墙壁半米以上的房西地面上,以一段横烟道与灶屋相连。下图为满族传统民居平面示意图及其烟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早期“口袋房”建材以木材为主,主要是因为( )
A.隔热效果好B.材料来源多
C.坚固耐侵蚀D.建造速度快
13.“口袋房”形式的民居主要优势是( )
A.抵御野兽侵袭B.增加室内光照
C.冬季防风保温D.外形奇特美观
14.“口袋房”的烟囱安装在地面上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烟囱高度B.减小施工难度
C.增强取暖效果D.防止发生火灾
【答案】12.B 13.C 14.D
【分析】12.依据材料可知,"口袋房是我国东北满族传统民居,我国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所以口袋房不需要具备隔热效果,A错误。东北地区是我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早期口袋房建材以木材为主,主要是因为材料来源多,B正确。木材不具备坚固耐侵蚀的特点,C错误。口袋房建造程序较多,早期建造速度较慢,D错误。故选B。
13.我国东北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受冬季风影响较大,冬季风来临时往往伴随着降温、大风、雨雪等天气,口袋房沿袭满族先人穴居结构而建,草顶土墙,只东面一间开门,门朝南,为外屋;西面房屋二三间为卧室,称里屋;里屋南、北、西三面垒设火炕,称万字炕,宛如口袋形便于冬季防风保温,C正确。抵御野兽侵袭不是其主要优势,A错误。该形式不能增加室内光照,B错误。外形也没有明显的美观,D错误。故选C。
14.满族老房的俩侧各有一个高高的烟囱,满族人把这个叫“呼兰”,烟囱底下有一个窝风巢,用来挡逆风,防止火灾发生,D正确。降低烟囱高度、减小施工难度不是主要原因,A、B错误。屋内主要靠火炕取暖,而不是烟囱,C错误。故选D。
【点睛】东北地区天气寒冷,各民族的居室住宅自然形成以防寒为主的特点。满族多居住在山区谷地,尤其注重御寒防冷的问题,并因此形成了满族特有的居住习俗。火炕是满族人家住房主要的取暖设备,北方汉族盖房屋,一般将烟囱设在房脊上。而满族却将烟囱坐落在房西或房后地上,以一段横烟道与烟囱相连,这也叫“跨海式烟囱”。
云南双柏县彝族传统民居土掌房背山面水,全村房屋墙连墙,层叠而上,极具特色。土掌房屋顶用松木原木为梁,上铺木板、松针并用泥土夯实,覆上石板块,最后夯上三合土。图1示意土掌房景观,图2示意云南双柏县气温和降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土掌房自家屋顶成为别家的晒谷场,原因是( )
A.当地晴天多降水少B.邻里友好和睦的关系
C.地形坡度大平地少D.木材泥土等原料丰富
16.结合当地气候特征,推测土掌房屋顶构造的最主要功能是( )
A.避免强光照射B.夏隔热冬保暖C.利于纳凉通风D.防止雨水渗漏
【答案】15.C 16.D
【分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15.根据材料信息和图中景观可知,土掌房背山面水,全村房屋墙连墙,层叠而上,因此自家的屋顶正好是上方一户居民的屋前坝子,而且该地区地势陡峭,平地少,缺少晒谷场所,所以屋顶成了晒谷场,C正确。根据气温和降水图可知,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晴天少,A错误;邻里友好和睦的关系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B错误;屋顶成为晒谷场与其用材无关,D错误。
16.结合气温降水图信息可以判断,该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根据材料信息,当地的屋顶用松木原木为梁,上铺木板、松针并用泥土夯实,覆上石板块,最后夯上三合土。这样的屋顶可有有效防止雨水下渗到屋内,防止雨水渗漏,D正确。避免强光照射只需要有不透光的物体阻挡光线即可,不需要如此复杂的屋顶构造,A错误;隔热保暖还需要对其他几面墙进行处理,单纯的对屋顶进行处理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作用不大,不是其最主要的功能,B错误;该建筑方式通风效果并不好,C错误。
【点睛】彝族土掌房
彝族土掌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甚是壮观,后期彝汉混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
2023年1月17日我市“莆阳开春”活动在Y村举行启动仪式。该村地处兴化平原,多以同姓氏聚族而居,村落保持了明清时期的空间结构及建筑风格。图示意Y村某一区域空间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Y村落街巷空间狭窄且蜿蜒曲折是因为( )
A.土地资源短缺B.地形起伏较小C.河网密度小D.防寒的需要
18.影响图中东西两侧房屋整体朝向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B.风向C.民俗D.地租
19.“莆阳开春”系列活动中最适合在该村举办的是( )
A.采春茶品香茗B.尝美食划龙舟C.赏园林采荔枝D.游古村颂节庆
【答案】17.A 18.C 19.D
【解析】17.兴化平原是福建四大平原之一,而福建丘陵山地众多,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短缺,因此该地区需要尽可能的使用有限的土地资源,A正确;街巷空间狭窄主要是由于土地短缺所致,和地形起伏较小关系不大,B错误;福建位于沿海地区,降水充足,河流众多,河网密度大,C错误;福建纬度较低,处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冬季气候相对温暖,防寒需求较低,D错误;故选A。
18.结合材料可知地区多以同姓氏聚族而居,村落保持了明清时期的空间结构及建筑风格。且东西两侧房屋整体朝向祠堂建筑,因此可以判断影响东西两侧房屋朝向的主要因素是民俗习惯,C正确;该地阳光主要从南方照射过来,结合图片可知房屋整体朝向并不是朝南,A错误;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结合图片可知该房屋朝向和风向关系不大,C错误;地租不会影响房屋朝向,D错误;故选C。
19.结合材料可知莆阳开春”活动1月17日举行,该时间段位于冬季,不是采春茶的时间,A错误;划龙舟是在端午节举行的,和该活动时间不符,B错误;荔枝一般收获于夏季,时间不符,C错误;结合材料可知村落保持了明清时期的空间结构及建筑风格,因此可以在该活动举办的时候开展游古村颂节庆的活动,D正确;故选D。
【点睛】我国传统民居建设当中如果为了便于采光,房屋一般朝南;如果是为了减少季风的影响,房屋朝向一般和盛行风向垂直。
台湾兰屿岛上的传统民居为独特的木石结构房——地下屋,这种房屋房顶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房体建在挖空的凹陷处,四周用石头垒成围墙,室内配有火堂。下图示意兰屿岛位置及地下屋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兰屿岛地下屋是当地人趋利避害的选择,这里的“害”主要是指( )
A.地震B.台风C.暴雨D.风暴潮
21.地下屋室内火堂的主要作用是( )
A.缓解阴暗潮湿B.提高冬季室温C.加热食品D.驱赶蚊虫
【答案】20.B 21.A
【解析】20.台湾兰屿岛距离台风发源地近,台风强度大,对地上物体破坏性极强,因此岛上居民创造性地这种地下屋,以减轻台风的危害,B正确;地下屋对减轻地震造成的危害没有帮助,A错误;暴雨和风暴潮会引发洪涝灾害,对地下屋的危害更大,CD错误。故选B。
21.根据生活常识,地下屋光照缺乏,阴暗潮湿,“火堂”可以加强蒸发,增加光亮,弥补阴暗潮湿的特点,A正确,兰屿位于热带地区,冬季温度较高,B错误;加热食品和驱赶蚊虫不是“火堂”的主要作用,CD错误。故选A。
【点睛】民居具有空间性,是人们在适应改造大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总结一些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①黄土高原窑洞的特点: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②北方民居的特点: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小,墙较厚。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降水较少。③新疆平顶屋的特点:屋顶平,墙厚窗小。反映的环境特点: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④蒙古包的特点: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⑤江南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降水较多,便于排水),门窗多且大,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的环境。⑥云南傣族竹楼的特点:通风散热,防潮和防虫。反应的环境特点: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⑦青藏高原碉楼的特点:平顶,门窗少,墙厚。反映的环境特点:高寒、光照强。⑧东南亚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多木桩支撑,且密集排列(类似于我国的吊脚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河流密布、多沼泽。⑨因纽特人冰屋的特点:防寒保暖,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特点:终年寒冷的寒带环境。
唐中期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此后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经济发达。下图为沪宁杭地区的特色民居景观图及主要城市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该区域多“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这类特色民居是因为( )
A.此地盛产石材,便于建桥B.河湖纵横交错,水运便利
C.房屋多坐南朝北,防止暴晒D.文化发达,墙壁多水彩画
23.隋唐之后,扬州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商都的区位因素为( )
A.气候B.农业C.手工业D.交通
【答案】22.B 23.D
【分析】22.本题考查地域文化及地域景观。读图可知,该区域民居为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为我国的江南水乡景观。该地河湖纵横交错,故为方便居民出行,多建桥,并非因盛产石材而建桥,A错误;河湖多,水运便利,B正确;由于我国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房屋多坐北朝南,C错误;该区域民居的典型特征为青砖白墙,墙上基本没有水彩画,D错误。故选B。
23.本题考查城市兴起的区位因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中期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且隋朝京杭大运河进行了大幅度扩修,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这两条重要的古代交通线交会点附近,交通区位凸显,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商都,D正确,和气候、农业、手工业关系不大,故ABC错。故选D。
【点睛】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⑴自然因素①地形:海拔低或沿海平原地带②气候:气温、降水适宜的地区③河流:河流的汇合处、入海河口、运河的起点或终点等,如重庆、武汉、上海、九江等④矿场:矿场资源丰富地区,如大同(煤矿)、大庆、阿伯丁(石油)、鞍山、攀枝花(铁矿)等⑵社会经济因素:①交通:交通沿线,如南京、宝鸡、扬州等②政治:政治中心,如北京③军事:军事活动中心,如嘉峪关、锦州④宗教:宗教活动中心,如拉萨、麦加等。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勾勒出别样“乡愁”。以竹为骨,以纸为盖,绘有山水花鸟人物,再刷上桐油晾干,一把精美的油纸伞就做好了。油纸伞制作工艺复杂,但却流传了千年,现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一朵奇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油纸伞文化景观反映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A.修林茂竹,淫雨霏霏B.风萧石滚,黄沙漫漫C.晴暖高温,烈日炎炎D.纵沟横壑,骤雨纷纷
25.与“撑着油纸伞”的别样乡愁相映衬的地方建筑景观是( )
A.西双版纳高脚屋B.豫西地坑院C.北京四合院D.皖南高墙院
【答案】24.A 25.D
【分析】24.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油纸伞是我国传统的日用雨伞,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以竹条做伞架,以涂刷桐油的纸做伞面可以防水。所以油纸伞作为具有一定地域文化的雨具,其中基础功能是防雨,应该是多雨的气候和竹林繁茂的区域实用。A正确;油纸伞没有抵御风沙的功能,故B项错;油纸伞虽然可以遮挡烈日,但防晒不是其主要功能,故C项错;油纸伞的制作原料及功能主要反映当地气候与植被特点,不能反映地形特征,故D项错。所以本题选A。
25.结合相关知识可知,《雨巷》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场景,西双版纳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豫西、北京属于我国北方地区,故排除ABC三项;材料中勾勒出的油纸伞的乡愁是窄窄的雨巷,与之相对应的建筑景观也应是南方徽派建筑的高墙窄巷(如皖南高墙院)最与材料中的雨中乡愁相衬,选项D正确,故选D。
【点睛】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与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地域文化景观的外部形态、结构、功能、类型等不仅可以反映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些方面的特点,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等。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位于滇池东岸。该村的老房子的土夯墙壁中均夹杂螺螄壳。可以说,河泊所村几乎就是一座托起在螺蛳壳上的村庄,地下、墙面上、庄稼地里都是满满的螺蛳壳。近年来,晋宁区对河泊所村的传统民居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河泊所村成为一个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相融合的村庄。下图示意河泊所村的位置和螺蛳壳砌墙房屋的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古代河泊所村的主要产业最可能是( )
A.建筑业B.伐木业C.采掘业D.渔业
27.河泊所村用螺蛳壳砌墙建成的房屋( )
A.利于排水B.利于采光C.冬暖夏凉D.空气流畅
28.对河泊所村用螺蛳壳砌墙建成的房屋进行有效保护的措施为( )
A.迁往湖岸,就地取材B.原址修旧如旧
C.迁往高地,异地重建D.原址修旧如新
【答案】26.D 27.C 28.B
【解析】26.根据材料可知,河泊所村位于滇池东岸,该村的老房子的土夯墙壁中均夹杂螺螄壳,因此生产鱼类资源,主要产业最可能是渔业,D选项正确。古代以农业为主,建筑业属于非农业活动,A选项错误。未体现该地有丰富的木材和矿产,B、C选项错误。故选D。
27.根据材料“该村的老房子的土夯墙壁中均夹杂螺螄壳”,说明是用土与螺蛳壳混合之后再建房屋,土夯墙壁中均夹杂螺螄壳为实心,厚度增大,故可隔热防寒,所以冬暖夏凉,C选项正确。土夯墙壁为实心,不透光,所以对利于采光无影响,B选项错误。排水主要靠屋顶,而不是靠墙壁,A选项错误。土夯墙壁为实心,不透风,D选项错误。故选C。
28.根据材料“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相融合的村庄”,要对该村的传统民居进行保护,应以保持原来的形态为主,改变原貌,原址修旧如旧最符合,B选项正确。将房屋迁移势必会破坏原址,不利于保护,A、C选项错误。原址修旧如新则会破坏和改变原有房屋的形态及墙体等,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地域文化景观:在特定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下,形成并留存至今的文化景观,包括物质文化景观和精神文化景观。物质文化景观(建筑、服饰、饮食等,具有物质实体);精神文化景观(宗教、制度、习俗、语言、道德、艺术等精神财富)。
“蜂巢屋”(下图),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每半年需维修一次,否则就会溶掉。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9.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 )
A.森林覆盖率低B.河湖众多
C.全年气候干旱D.沙漠广布
30.“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推测其主要原因( )
A.抵御夏季的雨水B.墙体坚固,稳定性好
C.防御冬季的风沙D.夏季隔热,冬季保温
【答案】29.A 30.D
【解析】29.该民居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结合当地地理环境该地森林覆盖率较低物资缺乏,因此采用茅草和泥土筑造,A正确。该地区整体降水较少,不可能河湖众多,B错。地中海气气候冬雨夏干,不可能全年气候干旱,C错;由图可知,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地表不可能沙漠广布,D错。故选A项。
30.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应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地应具有夏季炎热,冬季多雨,春秋多风沙的气候特点。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A错误。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并不是厚度大,墙体就越坚固,稳定性好,将茅草和泥土作为墙体材料才能起到坚固墙体的作用,B错。地中海气气候冬季多雨,风沙天气少,因此厚墙并不能防御冬季的风沙,C错。厚墙可以阻隔夏季阳光,使得室内较为凉爽,还能阻挡冬季冷空气,室内降温慢, D正确。故选D项。
【点睛】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13种气候类型中唯一一种雨热不同期的气候类型。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少雨,云量稀少,阳光充足。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频繁活动,气候温和,最冷月气温在4-10℃之间,降水量丰沛。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季半年约占60%-70%,夏季半年只有30%-40%,冬季降水量多于夏季。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省元江河谷分布的土掌房,是中国最具生态价值的传统民居。土掌房聚落的选址是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水源、农牧等因素而确立的。土掌房内、外墙均为土坯墙,窗小或无窗,屋顶铺设木条和黏土,夯打严实形成平台屋面。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使土掌房的主要功能发生了转变,部分土掌房被修缮为民宿。下左图为元江河谷土掌房主要分布地区,右图为土掌房聚落地形剖面图。
(1)据右图指出土掌房聚落选址的特点,并说明理由。
(2)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土掌房平顶的原因。
(3)指出近年来土掌房主要功能的转变,并在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提出土掌房的修缮建议。
【答案】(1)特点:半山腰(或海拔较高的山坡)理由:①该地地势起伏大,聚落依山建在半山腰可少占耕地;②半山腰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宜居;③山上森林涵养水源,提供洁净生活水源(生活废水可以作为灌溉水源,既肥田又滤渣);④山上可放牧,山下可耕作,生产较为便利。
(2)原因:①夏季以西南风为主,地处哀牢山的背风坡或盛行下沉气流或焚风效应或干热河谷,降水较少,适宜修建平顶房屋;②该地地势崎岖或起伏大,层层相连的平顶为村民提供了晾晒或交流或活动场所,利用木梯构建村落交通体系,联系方便。
(3)由原有的居住功能转变为旅游功能(或文化功能/商业功能)措施:①保持原有风貌,保留原有特色(或平顶结构)进行修缮;②增加采光和通风,将小窗或无窗改大窗;③修缮改造生活排水系统,增设卫生间;④加固外墙和屋顶,装饰内墙,重新规划内部空间,改善居住环境。
【分析】本题以元江河谷土掌房的分布与聚落地形剖面图为背景情境,考查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土掌房选建了稻田之上,高山森林带之下的半山腰(或海拔较高的山坡)。由材料“土掌房聚落的选址是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水源、农牧等因素而确立的”可知选建的理由从地形角度看,该地地势起伏大,平地面积少,聚落依山建在半山腰可少占耕地;从气候角度来看,该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半山腰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宜居;从水源角度来说,房屋建在高山森林带之下,山上森林涵养水源,提供洁净生活水源,生活废水可以作为灌溉水源,既肥田又滤渣;从农牧角度看,山下耕作,山上放牧,土掌房建在半山腰即有利于山上放牧,又有利于山下耕作,生产较为便利。
(2)由材料“土掌房内、外墙均为土坯墙,窗小或无窗,屋顶铺设木条和黏土,夯打严实形成平台屋面”可推知,平顶屋用的是土坯墙,且平台屋面,说明当地气候干旱,雨水少。由图可知,土掌房的聚居在元江河谷,该地夏季以西南风为主,地处哀牢山的背风坡或盛行下沉气流或焚风效应或干热河谷,降水较少,适宜修建平顶房屋;由图可知,该地土掌房在河谷的两侧的山腰修建的,该地地势崎岖或起伏大,层层相连的平顶为村民提供了晾晒或交流或活动场所,利用木梯构建村落交通体系,联系方便。
(3)由材料“云南省元江河谷分布的土掌房,是中国最具生态价值的传统民居。”可知,土掌房是中国的传统民居,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由原有的居住功能转变为旅游功能(或文化功能/商业功能)。在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修缮,主要措施是保持原有风貌,保留原有特色(或平顶结构)进行修缮;由材料“窗小或无窗”可知,可以增加采光和通风,将小窗或无窗改大窗;做为民宿,提供必备的生活基本设施,修缮改造生活排水系统,增设卫生间;外墙是土坯墙,可能已经存在剥蚀破损严重,因此加固外墙和屋顶,装饰内墙,重新规划内部空间,改善居住环境等。乡村景观
主要作用
文化理念
我国丘陵地区“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
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
人地和谐
我国南方传统土楼
聚族而居,共御外敌
社会组织形态、 精神追求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5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课一练</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5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复习练习题</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是哪个世界文化圈的典型建筑,读下列两幅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测试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5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测试题</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是哪个世界文化圈的典型建筑,读下列两幅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