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同步讲义+专题练习 (2份,原卷版+解析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同步讲义+专题练习第13章《内能》单元测试卷(基础卷)(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同步讲义+专题练习第13章《内能》单元测试卷(基础卷)(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同步讲义+专题练习第13章《内能》单元测试卷基础卷原卷版docx、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同步讲义+专题练习第13章《内能》单元测试卷基础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基础卷)(解析版)(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测试范围:人教版九年级第13章。2.g=10N/kg。第Ⅰ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南关区校级三模)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梨花飘香 B.尘土飞扬 C.细雨蒙蒙 D.雪花飞舞【答案】A【分析】不同物质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物体发生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注意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解答】解:A、梨花飘香是花香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故A符合题意;BCD、尘土飞扬、细雨蒙蒙和雪花飞舞都属于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不是扩散现象,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023•东明县二模)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分子在不停运动的结果 B.菏泽牡丹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只有气体分子之间才有间隙,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D.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不可以再分开【答案】B【分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分子间存在间隙。【解答】解:A、尘埃在空中飞舞,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是看不见的,故A错误;B、菏泽牡丹花香四溢是香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正确;C、液体、气体、固体分子间都有间隙,故C错误;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它可以再分,故D错误。故选:B。3.(2023春•东海县期中)如图所示,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该现象说明了(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答案】B【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存在间隙。【解答】解:如图所示,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该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故选:B。4.(2023•韩城市二模)下列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温度计示数为8℃ B.乙图中,湿衣服变干是凝固现象 C.丙图中,水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丁图中,BC段物体的温度、内能均不变【答案】C【分析】(1)温度计读数时,要先确认分度值,然后看液柱上表面所对的刻度值,不管液柱在0刻度以上还是在以下,都要从0刻度开始读;(2)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3)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4)晶体的熔化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A、甲图中,温度计上0﹣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末端在0℃下方,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8℃,故A错误;B、湿衣服变干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C、水沸腾后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D、BC段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故D错误。故选:C。5.(2023•肇东市一模)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极的冰山由于温度较低,不具有内能 B.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 C.铁块熔化成铁水后内能增加 D.内能增大一定是由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答案】C【分析】(1)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2)热传递的条件是相互接触的两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要有温度差。(3)热传递和做功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解答】A、南极的冰山虽然温度较低,但也具有内能,故A错误。B、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故B错误。C、铁块熔化成铁水后内能增加,因为铁熔化吸热,故C正确。D、内能增大不一定是由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也可能是热传递引起的,故D错误。故选:C。6.(2023•莱芜区二模)下列四个情景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暖水瓶盖弹起 B.暖水袋取暖 C.钻木取火 D.活塞压缩空气【答案】B【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解答】解:A、暖水瓶盖弹起,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故A不符合题意;B、暖水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故B符合题意;C、钻木取火是摩擦生热,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不符合题意;D、活塞压缩空气,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7.(2023•金坛区一模)某同学骑自行车下长坡,速度越来越大,于是捏紧刹车把,降低车速,保持安全速度匀速行至坡底,到坡底下车检查,发现刹车片发烫,有关此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刚下坡时,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匀速下行时,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匀速下行时,机械能保持不变 D.刹车片发烫,是做功改变了内能【答案】D【分析】动能的大小与质量、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高度有关,机械能为动能、势能的和;要根据紧急刹车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此题,刹车片和轮胎之间有摩擦,互相克服摩擦做功,这时也有能量的相互转化。【解答】解:A、刚下坡时,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速度变大,动能变大,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A错误;B、匀速下坡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不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B错误;C、匀速下坡时,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故C错误;D、刹车时,刹车片和轮胎互相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加,这一过程中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故D正确。故选:D。8.(2022秋•宜州区期中)如图所示情景中,下列物体的内能减少的是( )A.搓手取暖 B.用火烧水 C.水蒸气将塞子冲出 D.压缩中的空气【答案】C【分析】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解答】解:A、搓手取暖因摩擦而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内能变大,故A错误;B、用火烧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水的内能变大,故B错误;C、水蒸气将塞子冲出,水蒸气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减少,故C正确;D、压缩中的空气,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变大,故D错误。故选:C。9.(2023•紫金县校级开学)仔细观察图中(a)、(b)、(c)三杯水,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B.(b)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C.(c)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D.(b)、(c)杯中水的内能一样大【答案】C【分析】物体的内能与温度、体积(质量)和物质的状态等因素有关。【解答】解:物质的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c)杯中水的质量大、温度高,所以该杯中水所具有的内能最大,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2023•硚口区模拟)如图甲,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图乙是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当地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 B.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升高 C.食用油的比热容为2.1×103J/(kg•℃) D.加热10min,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答案】D【分析】(1)气压越高,沸点越高。(2)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3)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吸收的相同热量时,温度上升快的,比热容小。【解答】解:A、从图中信息可知,水的沸点低于100℃,因为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故当地的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A错误。B、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故B错误。CD、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加热10min,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食用油的温度上升168℃,水上升的温度是80℃,因为食用油上升的温度是水上升温度的2倍多,故食用油的比热容比水的一半还少,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1.(2023•邻水县模拟)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沙漠地区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是因为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B.汽车刹车时,轮胎的温度会升高,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端午佳节煮熟的粽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秋冬季节,窗玻璃上的露珠,这是由于空气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答案】D【分析】(1)沿海地区,水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泥土沙石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2)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3)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解答】解:A、沿海地区,水多;内陆地区水少、沙石多,因为砂石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小,白天,相同质量的沙石和水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沙石的温度升高的多;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沙石的温度降低的多,导致沙漠地区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故A正确;B、汽车刹车时,克服摩擦做功,轮胎温度会升高,这个过程主要是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C、端午佳节煮熟的粽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D、秋冬季节,窗玻璃上的露珠,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D。12.(2022秋•滕州市校级期末)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使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对水和食用油加热,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实验是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B.实验中物体吸热的多少是通过温度升高多少来衡量的 C.分析图乙可得食用油的比热容为2.8×103J/(kg•℃) D.液体a的升温较快,所以a不适合作冷却剂【答案】B【分析】我们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解答】解:AC、本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实验中要控制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同;根据图象可知,水、食用油质量相同时,吸收相同的热量,a升温较快,吸热能力弱,b升温较慢,吸热能力强,故a是食用油,b是水;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水的加热时间与食用油的加热时间之比为3:2,则吸收的热量的关系为3:2,由c=可知,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是,比热容之比等于吸收热量之比,即所以c油=c水=×4.2×103J/(kg•℃)=2.8×103J/(kg•℃),故AC正确;B、根据转换法可知,实验中物体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衡量的,故B错误;D、因为b的比热容比较大,在质量相同时,由Q=cmΔt可知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b液体更适合作冷却剂,故D正确。故选:B。13.(2022秋•海陵区校级期中)一冰块先后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①﹣10℃的冰到0℃的冰,吸收热量Q1;②0℃的水变为10℃的水,吸收热量Q2:③10℃的水到20℃的水,吸收热量Q3。已c冰<c水,在整个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则( )A.Q1<Q2=Q3 B.Q1<Q2<Q3 C.Q1<Q3<Q2 D.Q1=Q2=Q3【答案】A【分析】由Q吸=cmΔt可知,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比热容相同)组成的不同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等;质量相同的不种物质(比热容不同)组成的不同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多。据此分析比较。【解答】解:比较①、②,由Q吸=cmΔt可知,冰和水的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等,因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所以水吸收的热量大于冰吸收的热量,即Q1<Q2;再比较②、③,由Q吸=cmΔt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等,即Q2=Q3。故有Q1<Q2=Q3。故选:A。14.(2023•临沧三模)妇女节到了,小芳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妈妈精心准备了一桌美食。关于烹饪食物过程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炒菜时,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菜的内能 B.从冰箱中刚拿出来的冻鸡脚没有内能 C.拿碗时不小心打碎一个碗,却怎么也拼不回去了,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在较远的地方就能闻到食物飘来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D【分析】(1)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A、炒菜时,菜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菜的内能,故A错误;B、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所以从冰箱中刚拿出来的冻鸡脚也有内能,故B错误;C、拿碗时不小心打碎一个碗,却怎么也拼不回去了,是由于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故C错误;D、在较远的地方就能闻到食物飘来的香味,是由于香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故选:D。15.(2023•柳南区二模)如图的不同现象中,说明分子有引力的现象是( )A.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小于100mL B.注射器里的水很难被压缩 C.带有细线的铁丝圈上的肥皂液膜一侧被弄破时细线被拉到另一侧 D.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比在冷水中快【答案】C【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知识可知: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间有间隙;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解答】解:A、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该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针筒里的水很难被压缩,故B不符合题意;C、用手轻轻地碰一下附着肥皂泡棉线的任意一侧,这一侧的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C符合题意;D、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比在冷水中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2023•成华区模拟)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给质量均为0.2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不计热量损失,据此判断( )A.物质甲的比热容为8.4×103J/(kg•℃) B.加热20min时间内,水所吸收的热量是甲的两倍 C.每个电加热器每秒放出42J的热量 D.甲在前10min内吸收的热量是5.04×104J【答案】C【分析】(1)由图象可知,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相同时间内吸热相同,由图可得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甲吸收热量的2倍,由热量计算公式Q=cmΔt得c水=2c甲;据此求甲的比热容;(2)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在相同时间内甲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加热20分钟时间,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甲吸收的热量;(3)不计热量损失,10min电热器放出的热量等于甲吸收的热量,进而求出每秒放出热量;(4)知道甲的比热容,利用Q吸=cmΔt求甲物质10min升高60℃吸收的热量。【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水温度升高60℃需要20min,物质甲温度升高60℃需要10min。所以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关系为:Q水吸:Q甲吸=20:10=2:1,Q水吸=Q甲吸,由热量计算公式Q=cmΔt得:c=,则c水=2c甲。又因为c水=4.2×103J/(kg•℃),所以c甲=2.1×103J/(kg•℃),故A错误;B、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在相同时间内甲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加热20分钟时间,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甲吸收的热量,故B错误;C、不计热量损失,10min电热器放出的热量:Q放=Q甲吸=2.52×104J,每秒放出热量:Q===42J,故C正确;D、甲物质10min升高了60℃,吸收的热量:Q甲吸=c甲m甲Δt甲=2.1×103J/(kg•℃)×0.2kg×60℃=2.52×104J,故D错误。故选:C。第Ⅱ卷 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17.(2023•虎林市校级二模)如图所示,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儿会发现整杯水都变红了,这是一种 扩散 现象。该现象说明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析】不同物质接触时物体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解答】解: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儿会发现整杯水都变红了,这是墨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该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答案为: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8.(2023•临清市二模)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温度升高是通过 做功 (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方式改变内能。夏天,当荷叶上的两滴水珠相遇时,能汇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 引力 (选填“引力”或“斥力”)。【答案】做功;引力。【分析】改变内能的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解答】解: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内能;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故答案为:做功;引力。19.(2023春•琼山区校级月考)当火箭点火升空时,发射台周围出现大量的“白雾”,这是水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的结果;用水来给汽车发动机散热比其它液体效果好,是由于水的 比热容 大的特点。【答案】液化;比热容。【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解答】解:高温的火焰喷射到水池里时,水吸热发生剧烈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发生液化,凝结成无数的小水滴,形成“白气”。汽车发动机通常都用水来冷却,是因为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即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故答案为:液化;比热容。20.(2023•莱芜区二模)白天,地表受太阳辐射而增温,陆地表面砂石比海水的 比热容 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 高 得多,热空气向上抬升,冷空气下沉井在近地面流向附近较热的陆地,形成海风。【答案】比热容;高。【分析】根据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来分析海陆风的形成过程;空气受热时易膨胀,密度变小。【解答】解:因为陆地表面砂石比海水的比热容小得多,白天,太阳照射下陆地和海水同样吸热,陆地升温比海洋高得多,温度上升快,地面附近密度较小的热空气上升,海面冷空气就会来补充,于是冷空气沿海面吹向陆地,形成海风。故答案为:比热容;高。21.(2023•开州区校级模拟)三峡水库是我国的最大的水利工程,兼有防洪、发电、航运的三大功能,如图所示,建成后的三峡水库蓄水量达4×1010kg,能很好的调节库区气候,若库区内的水温平均升高2℃,则吸收的热量为 3.36×1014 J;三峡大坝阻断了江水,但船舶可以通过三峡的五级船闸翻过大坝,过程中应用了 连通器 原理[c水=4.2×103J/(kg•℃)]。【答案】3.36×1014;连通器。【分析】(1)知道水的质量、比热容和升高的温度,利用Q吸=cmΔt求出水吸收的热量;(2)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解答】解:(1)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Δt=4.2×103J/(kg•℃)×4×1010kg×2℃=3.36×1014J;(2)船闸在通航时,闸室可以分别与上游、下游组成连通器,所以船舶可以通过三峡的五级船闸翻过大坝,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故答案为:3.36×1014;连通器。22.(2023•兰考县一模)这几年郑州变化很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满城尽是花卉开,出门便沾半身香”,如图所示是三月下旬的人民公园,绚烂的樱花成为人们赏花踏青的首选,空气中弥漫着花的香味,这是一种 扩散 现象;树叶上凝结的露珠随着气温的升高消散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汽化 。【答案】扩散;汽化【分析】(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2)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据此分析作答。【解答】解:空气中弥漫着花的香味,是因为花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露珠随着气温的升高消散是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故答案为:扩散;汽化。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23.(2023•昆都仑区模拟)小雨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分别绘制了冰熔化时和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丙所示。请你回答:(1)在图乙中, BC 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选填“AB”、“BC”或“CD”);从AB段和CD段比较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 小 (选填“大”或“小”)。(2)由图丁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在FG段,水的内能 增大 (选填“增大”、“保持不变”或“减小”)。(3)婷婷评估小雨的图象时指出,图象丙中的GH段不是根据实验的测量数据画出来的,婷婷这么说的理由是 水沸腾时温度不变 。【答案】(1)BC;小(2)98;小于;(3)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分析】(1)冰熔化时温度不变;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在图像中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转换而来,利用c=进行分析即可;(2)(3)液体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沸腾时的温度叫该液体的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解答】解:(1)冰熔化时温度不变;所以在图乙中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冰和熔化成的水的质量相同,从AB段和CD段比较可知,升高的温度相同、水用的时间是冰用时间的两倍,可由转换法得到水吸收的热量是冰吸收热量的两倍,由c=知冰的比热容是水的比热容的一半,所以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2)水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由图丙知水的温度在达到98℃后,温度开始保持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由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知,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水的内能增大。(3)由图丙知,在F点以后,水处于沸腾状态,沸腾状态的水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答案为:(1)BC;小(2)98;小于;(3)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24.(2023春•亭湖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1)图a和图 d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处在 无规则运动中 ,图a为尽快达到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 不可以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搅动量筒里的液体。(2)图b和图 e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引力 。(3)图c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间隙 。(4)图d为尽快达到实验目的,可以用 热 水(选填“冷”或“热”)实验,原因是分子的热运动与 温度 有关。【答案】(1)d;无规则运动中;不可以;(2)e;引力;(3)间隙;(4)热;温度【分析】(1)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3)分子间由间隙。(4)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解答】解:(1)图a和图d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都是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现象;图a中,为尽快达到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不可以搅动量筒里的液体,因为有了外力的作用,不能证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图b的实验现象:玻璃很难从水面拉起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同时图e中削平的两个铅块很难被拉开同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3)图c中,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4)由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为尽快达到实验目的,可以用热水,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故答案为:(1)d;无规则运动中;不可以;(2)e;引力;(3)间隙;(4)热;温度。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6分)25.(2022秋•莱阳市期末)小红在实验室利用电热器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实验,并描绘出冰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时,冰的质量为0.5kg,相同时间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1)CD段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计算出冰的比热容?【答案】(1)4.2×104 J;(2)2.1×103 J/(kg•℃)。【分析】(1)由图像读出CD段水温的变化量,然后根据热量公式计算可得CD段水吸收的热量;(2)由图象可知,冰温度升高20℃是水温度升高20℃吸收热量的一半,据此求出冰温度升高20℃吸收热量Q冰,然后将数据代入热量公式可求出冰的比热容。【解答】解:(1)m水=m冰=0.5kg,由图可知CD段水温的变化量Δt=20℃,故CD段水吸收的热量是:Q水=c水m水Δt水=0.5kg×4.2×103 J/(kg•℃)×20℃=4.2×104 J;(2)由图象知道,冰从﹣20℃吸收热量升高到0℃,需要5min,CD段水从0℃升高到20℃,需要10min,故冰在AB段吸收的热量为:Q冰=Q水=×4.2×104 J=2.1×104 J;冰的比热容为:c冰=Q冰/mΔt冰=2.1×104J/0.5kg×20℃=2.1×103 J/(kg•℃)。故答案为:(1)4.2×104 J;(2)2.1×103 J/(kg•℃)。26.(2023•天宁区校级一模)如图所示,某家庭太阳能热水器阳光照射时,平均每小时吸收7.0×106J的太阳能,若热水器吸收8h的太阳能,可以使质量为100kg的水温度升高50℃。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求:(1)水吸收的热量;(2)该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答案】(1)水吸收的热量为2.1×107J;(2)该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为37.5%。【分析】(1)知道水的质量和水的比热容以及水升高的温度,根据Q吸=cmΔt求出水吸收的热量;(2)根据题意求出热水器吸收8h的太阳能,利用效率公式求出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解答】解:(1)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Δt=4.2×103J/(kg•℃)×100kg×50℃=2.1×107J;(2)热水器吸收8h太阳的太阳能:E=8h×7.0×106J/h=5.6×107J,该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η===37.5%。答:(1)水吸收的热量为2.1×107J;(2)该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为37.5%。27.(2023春•安平县校级月考)淬火是金属热处理工艺之一,把金属制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放在水、油或空气中迅速冷却,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现将一质量为1.5kg的金属块加热到420℃,然后放在室温为20℃的空气中自然冷却。问:[已知该金属的比热容为0.49×103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1)金属块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2)若把这些热量全部用于给35℃、1kg的水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温升高多少摄氏度?【答案】(1)金属块在冷却过程中放出的热量2.94×105J;(2)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温升高65℃【分析】(1)知道金属块的质量、比热容、初温和末温,利用Q放=cmΔt求放出的热量;(2)由题知,水吸收的热量Q吸=Q放,再利用Q吸=cmΔt求水升高的温度,进而求出末温,根据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分析末温的大小。【解答】解:(1)金属块放出的热量:Q放=c金属m金属Δt金属=0.49×103J/(kg•℃)×1.5kg×(420℃﹣20℃)=2.94×105J;(2)由题知,水吸收的热量Q吸=Q放=2.94×105J,由Q吸=cmΔt得:Δt===70℃,则水温升高到:t水=Δt水+t0=70℃+35℃=105℃;由于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所以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升高的温度为:Δt'=100℃﹣35℃=65℃:答:(1)金属块在冷却过程中放出的热量2.94×105J;(2)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温升高65℃。五.解答题(共3小题,共10分)28.(2021春•金凤区校级期末)今年夏天,银川市内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两个字“太热”;爱伊河畔,花香林荫,满目清翠,三个字“爽歪歪”,为了探究温差原因,小明和她的四个闺蜜即她大姑、她二舅妈、她三姑舅婶和她四姨分别到下列五个选定的地点于7月1日中午12点钟测出测试点的温度并记录如表。请你回答下列几个问题:(1)气温最低的区域是 爱伊河畔 ;解析该区域气温低的主要原因 水的比热容大 。(2)请你为银川市提出一种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办法 建造人工湖 。【答案】(1)水的比热容大;(2)建造人工湖【分析】(1)从表格中找出气温最低的区域,该地区水多,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同样多的热量,水温变化小、气温低;(2)从增加绿化面积(植树、建造人工湖)、尽量使用太阳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热源等方面分析。【解答】解:(1)气温最低的区域是爱伊河畔,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气温低;(2)因为水多了可以降低气温(水的比热容大),我们可以多植树、多建人工湖。故答案为:(1)水的比热容大;(2)建造人工湖。29.(2021秋•贵州期末)小红和小明在学习了“分子热运动”之后,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小红说:“妈妈炒菜时,我闻到菜香味,就是这个原因。”小明说:“阳光照进屋子里,有时能看到许多的灰尘在空气中飞舞,灰尘运动也是分子运动。”请你判断小红和小明的说法是否正确?并分别说明理由。【答案】由于菜中的芳香类物质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所以能闻到妈妈炒菜的香味;阳光照到屋子里,有时能看到许多的灰尘在空中飞舞,灰尘是固态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所以小红的说法是正确的,小明的说法是错误的【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比较小,是纳米尺度内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们能够看到的不是分子,是固态的小颗粒或液态的小液滴。【解答】答:由于菜中的芳香类物质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所以能闻到妈妈炒菜的香味;阳光照到屋子里,有时能看到许多的灰尘在空中飞舞,灰尘是固态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所以小红的说法是正确的,小明的说法是错误的。30.(2023•黄埔区一模)桌子上有A、B、C、D四个质量均为0.1kg的实心铁块。小明用红外成像测温仪拍摄铁块的温度如图所示(四个铁块未按顺序排列)。接着他在A铁块上放上冰块,在B铁块喷上温度为19.2℃的乙醇消毒液,用手快速摩擦D铁块,再用红外成像测温仪拍得画面如图所示(冰块未画出)。铁的比热容为0.46×103J/(kg•℃)。(1)相比放冰块之前,铁块A的内能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图中,哪块铁块是D铁块?请你在该铁块中标上“D”。(3)喷在B铁块上的乙醇消毒液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 汽化 ;该物态变化过程要 吸热 (填“吸热”或“放热”)。(4)由图1到图2,左边第一块铁块放出的热量为 92 J。【答案】(1)变小;(2)图见解答;(3)汽化;吸热;(4)92。【分析】(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小;(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据此作图;(3)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要吸收热量;(4)知道铁块的质量、比热容、初温和末温,利用Q放=cm(t0﹣t)求出铁块放出的热量。【解答】解:(1)铁块的温度高,冰块的温度低,在A铁块上放上冰块,冰块会从铁块上吸收热量,使铁块的温度降低,内能变小;(2)用手快速摩擦D铁块,通过做功的方式把手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铁块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图2中左边第二块铁块是D铁块;如图所示:(3)喷在B铁块上的乙醇消毒液吸收热量变为气态的乙醇气体,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过程要吸收热量;(4)左边第一块铁块放出的热量:Q放=cm(t0﹣t)=0.46×103J/(kg•℃)×0.1kg×(19.2℃﹣17.2℃)=92J。故答案为:(1)变小;(2)图见解答;(3)汽化;吸热;(4)92。银川六中东大门银川市人民广场银川市南门广场爱伊河畔银川新城北京路上32.4℃32.5℃33.1℃30.4℃31.9℃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