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讲义+专题训练 (2份,原卷版+解析版)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巩固练习
展开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巩固练习,文件包含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讲义+专题训练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题训练七大题型解析版docx、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讲义+专题训练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题训练七大题型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l "_Tc16452" 【题型1 声音的产生】 PAGEREF _Tc16452 \h 1
\l "_Tc5338" 【题型2 声音的传播条件】4
\l "_Tc31833" 【题型3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7
\l "_Tc846" 【题型4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14
\l "_Tc846" 【题型5 人耳的构成和听觉形成的过程】17
\l "_Tc846" 【题型6 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20
\l "_Tc846" 【题型7 双耳效应】22
\l "_Tc16452" 【题型1 声音的产生】
1.(2023•高州市模拟)以下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
D.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到玻璃钟罩内,用抽气机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后铃声明显减弱
【答案】C
【分析】(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A、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说明水能传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符合题意;
D、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到玻璃钟罩内,用抽气机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后铃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云岩区校级一模)古思州城的观音阁中有一口古钟,当敲响古钟时,它发出洪亮的声音,全古思州城的人都能听见。敲响过后的古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声的回声B.古钟还在振动
C.古钟停止了振动D.人听觉的一种延续性
【答案】B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当敲响古钟时,它发出洪亮的声音,全古思州城的人都能听见。敲响过后的古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古钟还在振动,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2022秋•白银期末)课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后,我们用手握住音叉之后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因为( )
A.音叉发出的声音被手全部吸收了
B.音叉发出的声音被手挡住无法听到
C.音叉被握住后发出的声音不能传播
D.音叉被握住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
【答案】D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解答】解: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我们用手握住音叉,音叉不再振动,也就不再发出声音,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2022秋•安源区期中)(多选)如图,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实验用来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此实验用来探究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此实验用来探究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此实验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答案】ABC
【分析】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乒乓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
【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故选:ABC。
5.(2023•庐阳区校级三模)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铜管乐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小号是利用空气柱 振动 发声的。
【答案】振动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小号是利用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故答案为:振动。
6.(2023•鲁山县一模)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如图所示,是郑州市黄河游览区内的一口编钟,小青同学敲击它一下后,钟由于 振动 而发声,但是当她离开后钟声仍不绝,这是因为 振动没有停止 。
【答案】振动;振动没有停止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小青同学敲击它一下后,钟由于振动而发声,但是当她离开后钟声仍不绝,这是因为振动没有停止。
故答案为:振动;振动没有停止。
\l "_Tc5338" 【题型2 声音的传播条件】
7.(2022秋•柳州期末)渔民常将特制的电子发声器放入水中,发声器发出的声音能将鱼诱入网中。在该事例中传播声音的介质是( )
A.空气B.真空C.大地D.水
【答案】D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媒介物,叫做介质。
【解答】解:渔民常将特制的电子发声器放入水中,发声器发出的声音能将鱼诱入网中。在该事例中传播声音的介质是水,不是大地和空气;真空不能够传声。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2秋•邢台期末)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前,加大音量
B.悬挂的乒乓球与音叉靠近,轻轻敲音叉
C.发声的闹钟放入钟罩,从钟罩抽气
D.改变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尺子
【答案】C
【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其大小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其大小和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A、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前,加大音量,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错误;
B、悬挂的乒乓球与音叉靠近,轻轻敲音叉,乒乓球被弹开,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发声的闹钟放入钟罩,从钟罩抽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C正确;
D、改变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尺子,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9.(2022秋•邯山区期末)下列哪种情况,人不用通信设备就不能交谈( )
A.两人一墙之隔
B.在月球
C.在一间漆黑的房间里
D.一个在岸上,一个在水下
【答案】B
【分析】分析时要明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A、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在一堵墙的两边也可以直接交谈;
B、月球周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不能直接交谈;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不需要光,漆黑的房间里有空气可以传声,可以直接交谈;
D、水和空气都能传声,岸上的人和在水下的人可直接交谈。
【解答】解:
A、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在一堵墙的两边也可以直接交谈,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月球周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直接交谈,即人不用通信设备就不能交谈,故B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不需要光,漆黑的房间里有空气可以传声,可以直接交谈,故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水和空气都能传声,则岸上的人和在水下的人可直接交谈,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3•永城市二模)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一块石头扔进水中,岸上的人看到荡起的水花并听到“扑通”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水中的鱼儿被吓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
【答案】振动;信息。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解答】解: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听到“扑通”声,水中的鱼儿被吓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振动;信息。
11.(2022秋•金寨县期末)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在抽出瓶内空气的过程中,声音逐渐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此可推测 真空 不能传声。
【答案】变小;真空。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瓶内成为真空,将听不到声音,从而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故答案为:变小;真空。
12.(2023•武陟县三模)4月17日,广西南宁某地举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如图所示是一名老师在为孩子们讲解铜鼓图案,鼓槌敲鼓引起鼓面的 振动 而发声;鼓声能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说明声可以 在空气中传播 。
【答案】振动;在空气中传播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鼓槌敲鼓引起鼓面的振动而发声;鼓声能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说明声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故答案为:振动;在空气中传播。
13.(2022秋•思明区期末)小明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进行了如图的实验。
(1)调节闹钟发出闹铃声,将乒乓球轻轻靠近闹钟,如图甲,目的是为了证明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
(2)如图乙,将闹钟放入玻璃罩内,仍能听到闹铃声,说明:声音可以在 空气 中传播。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听到的闹铃声越来越小,推理得出结论: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答案】(1)振动;(2)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调节闹钟发出闹铃声,将乒乓球轻轻靠近闹钟,如图甲,目的是为了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乒乓球的作用是把铃铛的振动放大。
(2)如图乙,将闹钟放入玻璃罩内,仍能听到闹铃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听到的闹铃声越来越小,推理得出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1)振动;(2)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l "_Tc31833" 【题型3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14.(2023•阿克苏地区三模)通常情况下,在下列物体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
A.铁轨B.水C.空气D.真空
【答案】A
【分析】(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的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小。
(2)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零。
【解答】解: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的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小。真空不能传声,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2022秋•开福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为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C.“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答案】A
【分析】(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2)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解答】解: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故A正确;
B、“鱼洗”发出的声音可以靠空气传入人耳,“故B错误;
C,鱼洗”发出嗡嗡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A。
16.(2022秋•海门市期末)小明看到闪电后10s又听到雷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光速约为3×108m/s,于是他用10乘以340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3400m。假设声速或光速发生以下变化,这种估算方法不再适用的是( )
A.光速减小为声速的两倍B.光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C.声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D.声速增大为原来的两倍
【答案】A
【分析】要求声源到人所在位置的距离,可根据s=vt进行求解即需要知道声速v和声音传播的时间t,而声速v的单位由m/s换算为km/s可知声源到人所在位置的距离s。从而判定该方法的正确与否。
【解答】解: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这种估算方法原理是:
由于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故光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来处理的,
所以,故这种估算方法的前提是光速远远大于声速,
BCD选项中的变化,仍满足光速远远大于声速的条件,
但A选项中,光速减小为声速的两倍,光传播的时间就不能忽略不计了,故这种估算方法不能适用。
故选:A。
17.(2022秋•固镇县校级期中)已知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m/s,在温度是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有一根铁管长520m,甲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乙同学用耳朵贴在铁管的另一端听。乙听到两次响声,其中听到的第一次响声是从 铁管 (选填“铁管”或“空气”)传来的,乙同学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 1.4 s。(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铁管;1.4。
【分析】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空气中的声速,传播相同的距离,由时间的计算公式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解:根据题意知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空气中的声速,传播相同的距离,由t=知,声音经铁管传播的时间小于空气传播的时间,所以听到的第一次响声是从铁管传来的。
在一端敲一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1==≈1.5s;
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时间t2===0.1s,
则两下响声的间隔时间t=t1﹣t2=1.5s﹣0.1s=1.4s。
故答案为:铁管;1.4。
18.(2022秋•深圳校级期中)在通常情况下,声音传播的速度跟介质有关,不同的介质,声音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在装满水的较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水管的另一端最多能听到 3 次响声,最先听到的声音是由 水管 介质传播的。
【答案】3;水管。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
【解答】解:声音会分别沿着固体水管、水、空气向另一端传播,由于声音在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故在另一端的人先听到由固体水管传来的声音,其次是通过水传来的声音,最后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共能听到三次响声。
故答案为:3;水管。
19.(2022秋•卧龙区校级期末)古诗《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 振动 产生的。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振动;大于。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故答案为:振动;大于。
20.(2022秋•安徽月考)想要测量声音在一根长铁棒中传播的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停表 ,依据的实验原理是 v= 。下表中列出了声音在几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v/(m/s),分析下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
(2) 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速度最大 。
【答案】刻度尺、停表;v=;(1)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2)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速度最大。
【分析】(1)用刻度尺测出长铁棒的长度,用停表测出长铁棒的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平均速度。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声速还与温度有关。
【解答】解:要测量声音在一根长铁棒中传播的速度,用刻度尺测出长铁棒的长度,用停表测出长铁棒的运动时间;
测量声音在一根长铁棒中传播的速度,依据的实验原理是 v=。
(1)由表格中声音在不同温度下空气中的声速可知;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即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2)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讲,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故答案为:刻度尺、停表;v=;(1)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2)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速度最大。
21.(2023•胶州市校级开学)在长0.85km空金属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33s(此时为15℃)。
(1)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哪种介质传来的?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金属管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答案】(1)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m/s;金属管是由铝制成的。
【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利用速度的公式v=进行简单的计算。
【解答】解:(1)声音在空气传播速度慢,在金属管中传播速度快,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2)由v=得:声音在空气传播的时间是:
t1===2.5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t金属=t空气﹣Δt=2.5s﹣2.33s=0.17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v2==≈5000m/s;
查表知:金属管是铝制成的。
答:(1)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m/s;金属管是由铝制成的。
22.(2022秋•花溪区期末)小鑫和小强准备测量一根金属管道的长度:小鑫用锤子敲击管道一端一下,在管道另一端的小强看见小鑫敲下锤子的同时开始计时。小强在管道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听到声音的时间是0.17秒,第二次听到声音的时间是2.6秒。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请你回答:
(1)金属管道的长度是多少?
(2)小强为什么会听到两次敲击声?
(3)两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存在误差,请你说出一条产生误差的原因。
【答案】(1)金属管道的长度884m;
(2)因为声音在空气和金属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t=可知,在传播距离一定时,传播时间不同,所以小强先后听到两次声音;
(3)小强看见小鑫敲下锤子的同时开始计时,此时声音已经开始传播并通过了一定距离,会使测量时间值偏小,从而导致误差产生。
【分析】(1)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由公式s=vt可求得金属管道的长度;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据此分析;
(3)小强看见小鑫敲下锤子的同时开始计时,此时声音已经开始传播并通过了一定距离,会导致测量时间值偏小。
【解答】解:(1)金属管道的长度是:
s=vt=340m/s×2.6s=884m;
(2)因为声音在空气和金属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t=可知,在传播距离一定时,传播时间不同,所以小强先后听到两次声音;
(3)小强看见小鑫敲下锤子的同时开始计时,此时声音已经开始传播并通过了一定距离,会使测量时间值偏小,从而导致误差产生。
23.(2022•福建模拟)有一款功能强大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其中的某项功能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由于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如图所示,甲、乙两人使用手机在空旷安静的广场上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他们分别站于间距测量值为s的A、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查看甲、乙两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t甲、t乙。
(1)若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0.001s内声音的传播距离。
(2)求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t甲、t乙大小关系。
(3)求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用s、t甲、t乙表示)
【答案】(1)0.001s内声音的传播距离为0.34m;
(2)t甲>t乙;
(3)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分析】(1)利用公式s=vt计算声音的传播距离;
(2)根据题意分析两手机记录的时间,然后对比;
(3)利用公式v=计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解答】解:(1)0.001s内声音的传播距离为:
s=vt=340m/s×0.001s=0.34m;
(2)甲拍掌时,甲手机开始记录时间,声音传到乙手机处时,乙手机开始记录时间,乙拍掌后,乙手机结束记录时间,乙拍掌的声音传到甲手机处时,甲手机结束记录时间,因此t甲>t乙;
(3)从A处到B处声音传播的时间为:
tAB=;
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v声===。
答:(1)0.001s内声音的传播距离为0.34m;
(2)t甲>t乙;
(3)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24.(2022秋•临湘市校级期中)站在百米跑道终点计时台上的甲、乙两名计时员,为同一跑道的运动员计时,甲看到起跑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乙则听到发令枪声才开始计时。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则:
(1)甲、乙两名计时员,谁计时准确?
(2)若甲、乙两名计时员的反应速度相同,他们计时相差大约是多少秒?
【答案】答:(1)甲计时员记时准确;(2)他们计时相差大约是0.3s。
【分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光速远大于声速。
【解答】解:(1)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准确,即甲计时员计时准确;
(2)s=100m,v=340m/s,枪声的传播时间:t=≈0.3s,烟反射的光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他们计时相差大约是0.3s。
答:(1)甲计时员记时准确;(2)他们计时相差大约是0.3s。
\l "_Tc846" 【题型4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
25.(2022秋•广阳区校级期中)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笛子演奏出动听的声音是笛子振动产生的
B.声速大小只与介质种类有关
C.不能听到真空罩内手机的来电铃声,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D.空气中的声速一定是340m/s
【答案】C
【分析】(1)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速度和介质的种类及介质的温度有关;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声音传播速度不同。
【解答】解:A、笛子演奏出动听的声音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速大小与介质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故B错误;
C、不能听到真空罩内手机的来电铃声,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
D、15℃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当温度改变时,空气中的声速也会改变,故D错误。
故选:C。
26.(2022秋•越秀区校级期末)下表记录了敲击大钟时,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气温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推断正确的是( )
A.气温为40℃时,空气中声音的速度可能是345m/s
B.钟声在空气中的速度与气温成正比
C.气温越低,大钟自身振动得越慢
D.气温越高,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答案】D
【分析】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解答】解:A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声音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气温越高,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当气温为40℃时,空气中声音的速度应该大于348m/s,故A错误,D正确;
B、气温每升高10℃,声速增大6m/s,随着T的增大,v将增大,V=330+T,所以钟声在空气中的速度与气温不成正比,故B错误;
C、气温高低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但是不影响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
故选:D。
27.(2022秋•天河区期末)下面三个表是小明测得的不同条件下的声速v,根据表中信息填空。
(1)在30℃的空气中,声速是 349 m/s,若测得空气中声速为340m/s,此时的温度可能是 22 (选填“0℃”“22℃”“27℃”);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和固体中的速度 小 (选填“大”“小”)。
(2)与声速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介质,温度 ,无关的因素是 频率 。
(3)根据表一的信息,归纳声速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
【答案】(1)349;22;小;(2)介质、温度;频率;(3)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即可。
【解答】解:(1)查表可知,30℃时,声音在空气中速度是349m/s,若测得空气中声速为340m/s,温度在0~25℃之间,可能为2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和固体中的速度小;
(2)查表可知声速大小和介质、温度有关,和频率无关。
(3)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故答案为:(1)349;22;小;(2)介质、温度;频率;(3)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28.(2022秋•通州区期中)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若站在同一地点向远处的山脉高喊一声,冬天听到山谷回声的时间间隔比夏天的 长 ;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减小为0.1m/s,当小明向小红边快步走来边说“我来了”,离他不远处的小红听到他说的话是 了来我 。
【答案】长;了来我。
【分析】(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减小为0.1m/s,那么声音的速度小于人的速度,人先到,声音后到。
【解答】解:(1)站在同一地点发出声音后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因为冬天温度低,声音的传播速度慢,由t=可得,在s一定时,v越慢,则时间t越大,所以时间间隔冬天比夏天长;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减小为0.1m/s,那么声音的速度小于人的速度,人先到,声音后到,所以小红先听见小明后说出来的话。
故答案为:长;了来我。
\l "_Tc846" 【题型5 人耳的构成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29.(2023•和平区三模)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这主要是由于二者声音的( )不同。
A.音色B.响度C.音调D.振幅
【答案】C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声音尖而刺耳的音调较高,声音宽厚的音调较低。次声波是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
【解答】解:蝴蝶和蚊子煽动翅膀的频率不同,音调与频率有关,我们能听到蚊子声,听不到蝴蝶声是由于音调不同。
故选:C。
30.(2023•黄州区校级模拟)如图是一种便携式“声波盒”,工作时可以产生48000Hz的“高频波”使液体振动,从而将放入盒中的物体清洗干净。关于该“高频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人耳能够听见它
D.它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A
【分析】(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A、这里的“高频波”其实是超声波,超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A正确;
B、超声波与可听声一样,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48000Hz的“高频波”是超声波,超出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人耳不能听到它,故C错误;
D、超声波与可听声一样,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31.(2022秋•顺庆区校级期末)根据如图所给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D.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答案】D
【分析】不同声音的频率不同,不同动物的发声频率和接收声音的频率也不同,需要根据图片所给信息进行判断。
【解答】解:A、据图可知,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是10000~120000Hz,故A错误;
B、据图可知,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是1000~120000Hz,所以人只能听到蝙蝠发出的一部分频率的声音,故B错误;
C、据图可知: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此时15Hz的声音不在人耳朵的听觉范围内,人耳朵是无法听到声音的,故C错误;
D、据图能看出,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故D正确。
故选:D。
32.(2022秋•庄浪县校级期中)物体虽然振动,但以下情况中我们却听不到声音,一是在声源和人耳之间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二是声源振动的频率高于 20000 Hz或低于 20 Hz。
【答案】20000;20。
【分析】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解答】解:当声音的频率高于20000Hz或低于20Hz时,此频率范围不在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不会听到声音;
故答案为:20000;20。
33.(2022秋•番禺区校级月考)(1)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如图所示,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如果说托盘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机器人 ;若以餐桌为参照物则托盘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
(2)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0s内振动了300次,则它的频率是 15 Hz,人的听觉范围是 20Hz~20000Hz ,因此人类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种昆虫翅膀振动的声音。
【答案】(1)机器人;运动;相对;(2)15;20Hz~20000Hz;不能
【分析】(1)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2)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人耳听觉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解答】解:(1)如图的情境中,如果说托盘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机器人,因为二者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若以餐桌为参照物,托盘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托盘是运动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昆虫的翅膀在20s内振动了300次,频率是=15Hz。人耳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15Hz不在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人类不能听到该种昆虫翅膀振动的声音。
故答案为:(1)机器人;运动;相对;(2)15;20Hz~20000Hz;不能。
\l "_Tc846" 【题型6 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
34.(2022秋•礼县月考)下列属于骨传导引起听觉的是( )
A.医生用听诊器听取病人的心音
B.某同学听到身边其他同学的悄悄话
C.在门窗紧闭的室外听到室内的音乐声
D.堵住耳朵,把振动的音叉抵在前额上听到声音
【答案】D
【分析】声音是通过头骨、颌骨等骨骼也能传播到听觉神经,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此种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作骨传导,助听器就是利用了骨传导的原理。
【解答】解:A、医生用听诊器听取病人的心音,是通过空气和固体传声,不符合题意;
B、某同学听到身边其他同学的悄悄话,是通过空气传声,不符合题意;
C、在门窗紧闭的室外听到室内的音乐声,是通过固体传声,不符合题意;
D、堵住耳朵,把振动的音叉抵在前额上听到声音,是通过额骨传给听觉神经的,属于骨传导,符合题意。
故选:D。
35.(2020秋•洪山区期末)如图所示,取两个棉花球塞住耳朵,用橡皮锤敲击音叉,这时你基本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再把振动的音叉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或牙齿上,你就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①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②利用骨传导的原理可制成助听器、耳机等
③此现象可以说明声音可在固体中传播
④骨传导不用空气传播,可以有效避免嘈杂环境的干扰
以上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只有②③C.只有③④D.只有①④
【答案】A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解答】解:①把振动的音叉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或牙齿上,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利用骨传导,故①正确;
②骨传导有移动式和挤压式两种方式,二者协同可刺激螺旋器引起听觉,其具体传导途径为:“声波﹣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螺旋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通常人们也并不需利用自己的颅骨去感受声音,但是,当外耳和中耳的病变使声波传递受阻时,则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弥补听力,故利用骨传导的原理可制成助听器、耳机等,故②正确;
③骨头属于固体,故骨传导现象可以说明声音可在固体中传播,故③正确;
④当声音通过空气传播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巨大影响,这不仅会使音色发生变化,还会掺杂进大量杂音,而且在声波到达人的内耳时,还要通过外耳、耳膜、中耳,这个过程也会对声音的能量和音色效果产生影响。而骨传导不用空气传播,可以有效避免嘈杂环境的干扰,故④正确;
①②③④均正确。
故选:A。
36.(2023•开州区校级模拟)《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记载:行军宿营,士兵常用“伏地听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其原理是固体传声比空气传声要 快 ;在古代冷兵器时代,是通过“击鼓进军”和“鸣金收兵”的方式来传令的,则战斗中的士兵根据听到声音的 音色 决定他们的战斗行为的。
【答案】快;音色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的快。
(2)不用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记载:行军宿营,士兵常用“伏地听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其原理是固体传声比空气传声要快;在古代冷兵器时代,是通过“击鼓进军”和“鸣金收兵”的方式来传令的,则战斗中的士兵根据听到声音的音色决定他们的战斗行为的,因为鼓和钲(鸣金时的乐器)振动时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快;音色。
\l "_Tc846" 【题型7 双耳效应】
37.(2020秋•全州县期中)手机放在隐蔽处找不到时,用另一手机拨打该手机,人们根据其所发出的声音能判断其所在位置,这利用了( )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双耳效应
【答案】D
【分析】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和强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我们用耳朵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双耳效应。
【解答】解:人利用双耳可以判定声源在什么方位,听觉的这种特性叫做双耳效应,所以根据手机所发出的声音能判断其所在位置,这利用了双耳效应。
故选:D。
38.音乐会上的声音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因为人的听觉具有 双耳 效应。堵住一只耳朵,只用另一只耳朵听声音 不能 (填“能”或“不能”)准确判断声源的位置。
【答案】双耳;不能。
【分析】由于双耳效应使人听声音才感到声音具有立体感;
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也不相同,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强弱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双耳就能根据这些不同来确定声音发出的方位。
【解答】解:人有双耳,都能感知声音,所以在双耳效应的作用下,感知到的声音具有立体感。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因此,堵住一只耳朵,只用另一只耳朵听声音不能准确判断声源的位置。
故答案为:双耳;不能。
39.由于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 时刻 、 强弱 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就是 双耳效应 ,由此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也不相同,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强弱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双耳就能根据这些不同来确定声音发出的方位。
【解答】解: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故答案为:时刻;强弱;双耳效应。
一些物质中的声速v/(m•s﹣1)
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0
冰
3230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煤油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气温/℃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表一:在空气中
介质温度/℃
v/m•s﹣1
0
330
25
346
30
349
100
386
表二:在气、固、液体中(0℃)
介质种类
v/m•s﹣1
氧气
316
海水
1500
冰
3160
铁
4900﹣5000
表三:在15℃空气中
频率/Hz
v/m•s﹣1
2000
340
1000
340
500
340
256
34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2节 密度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讲义+专题训练62密度考点解读解析版docx、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讲义+专题训练62密度考点解读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讲义+专题训练51透镜考点解读解析版docx、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讲义+专题训练51透镜考点解读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5节 光的色散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讲义+专题训练45光的色散考点解读解析版docx、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讲义+专题训练45光的色散考点解读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