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典例分析+变式训练
考点1 声音的产生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注意:“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继续存在并传播。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又叫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声源是指具体的发声部位,如人在说话时的声源不能说是人,应该说是声带;
记住几个易混的声源:蝉叫的声源是腹膜;笛子等管乐器的声源是空气柱;向暖瓶中灌水的声源是空气柱;气球爆炸的声源是气球周围的空气。
3、关于发声与振动的关系理解:
①一切发声都振动,但振动不一定被人们看到;
不论科技多么发达,都没有任何一种不振动就能发声的现象;敲音叉或敲桌面发声时的振动看不到,需要通过转换法来体现;
②一切振动都发声,但声不一定被人们听到;
振动发声有的是超声或次声,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听不到;有的声音响度很小,故听不到。
【典例1】(2021秋•襄州区期末)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振动停止后,物体停止发声 D.有时候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典例2】(2021•抚州一模)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 。若乒乓球从点摆动到最高点时,绳子突然断裂且乒乓球所受的一切外力均消失,则乒乓球将处于 状态。
【变式训练1】(2021•南京二模)在复习声现象时,同学们举出了一些实例: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
②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
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
④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①B.②③C.③④D.①②④
【变式训练2】(2021•日照一模)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黄河大合唱》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歌中唱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是 、 、 。
考点2 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典例3】(2021秋•兴山县期末)两个航天员在空间站外一同工作时,需要借助通讯设备交谈。关于他们不能直接对话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航天员之间距离太远B.空间站外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空间站外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的空间中传播
【典例4】(2021秋•集贤县期末)请根据你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动手实践的经验回答:一名同学用手轻划桌面,坐在桌子左侧的小华在空气中 听到划桌子声;控制声音的大小和声音传播的距离相同,小华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听到划桌子声,以此来证明桌子能否传声。(两空均选填“能”或“不能” 。
【变式训练1】(2021秋•百色期末)如图所示,两名同学用两个小纸盒、一根铜线做成了“土电话”,这表明
A.气体能够传声 B.固体能够传声 C.液体能够传声 D.只有纸盒能够传声
【变式训练2】(2021秋•沛县期末)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封的广口瓶内,用抽气机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手机声音的响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果空气全部抽出,还能不能听到手机的声音? 。这个实验可以探究声音能否在 中传播。
考点3 声速、回声及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
1、声速: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固体传声速度大,能量损失少,所以通过固体传声能及早地听到,并且更加清楚。
2、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3、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的不同,同一声源,距离相等的位置可能听到多次声音;如长水管一端敲击一次,另一端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由铁传播,第二次由水传播,第三次由空气传播;首先注意管子要“长”,其次注意管内有没有水;第三注意听到的多次声音是不同介质传播的,并不是回声。
4、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典例5】(2021秋•乾县期末)有一根很长的正在送水的钢管,一个工人从管的一端用锤子敲了一下,则关于另一个工人在管子的另一端听到响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听到两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钢管、空气传来的
B.听到两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水、空气传来的
C.听到三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钢管、水、空气传来的
D.听到三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水、空气、钢管传来的
【典例6】(2021秋•绵阳期末)一根长为的直钢管,当在其中一端敲击一下时,其同学在另外一端听到了两次响声,并用秒表测量出时间间隔为;第一次的响声是通过 (选填“空气”或“钢管” 传递过来的,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则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表达式 (用题目中的字符表达)。
【典例7】(2021秋•扶风县期末)我们可用下述方法测定钢里的声速:在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钢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若管长,两次响声间隔,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求: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所用的时间;
(2)声音在钢里的传播速度。
【变式训练1】(2022•滨海县校级模拟)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变式训练2】(2021秋•保定期末)超声波和人讲话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为、,则 (选填“”、“ ”或“” 。次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
【变式训练3】(2021秋•庐江县期末)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转播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列举的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2)在长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个声音相隔,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此时气温为
【变式训练4】(2021秋•密山市校级期末)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尽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沈括的这段记载有何科学道理?
考点4 骨传导以及双耳效应
1、骨传导原理:固体能传声,且效果更好;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声也叫作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只限于传导障碍,即鼓膜、听小骨损坏,也就是非神经性耳聋者)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
2、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声音的传导途径: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链→内耳
声音传到两耳的时间不同形成的双耳效应(双耳效应是人们依靠双耳间的音量差、时间差和音色差判别声音方位的效应.)
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正确的传播途径是:物体振动--介质--良好的耳朵。
【典例8】(2021秋•柳州期末)如图是一种骨传导耳机,配戴时将它紧贴骨头即可听到耳机里的声音。这一现象说明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音质很好
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D.骨传导耳机对防外界噪声干扰的效果很好
【典例9】(2021秋•拜泉县校级期中)当别人嚼脆饼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脆饼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 传播,后者的声音是靠 传播, 的传声效果好。
【典例10】(2021秋•连山区校级期中)蛇是一种可怕的动物,经常将头帖在地面上,对外界声音的刺激非常灵敏,但蛇没有耳朵,它利用 方式来“倾听”敌人的声音。
【变式训练1】(2021秋•六盘水期末)手拿正在发声的音叉与牙齿轻轻接触,就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音叉的振动变强了B.利用牙齿的骨传导
C.声音的响度变大了D.利用空气进行传播
【变式训练2】(2019秋•宁远县期中)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 ,它可以是气体、液体或者固体。对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助听器就应用了这一原理制成。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琴声,他靠的是 。
课堂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2021秋•平顶山期中)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B.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C.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2021秋•香坊区期末)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的是
A.能听出声音是鼓声 B.暖气管能把声音传遍楼内各处
C.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D.对着山峰大喊能听到回声
3.(2022•长沙模拟)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
C.小儿回答路人的询问声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
D.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4.(2021•工业园区一模)人可以依靠两只耳朵来判断发声物体的方位,从而对声音世界有立体的感觉。如图,舞台上利用左右两只扬声器(喇叭)、来形成立体声效果,如果从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是强弱,人会感觉到这个声源在、之间某位置,这里人作出判断主要利用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
二、填空题。
5.(2022春•南岗区校级期中)疫情期间,国家大剧院推出了线上音乐会,同学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优质演出。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 ,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6.(2021秋•泰山区期末)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这是因为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可以传声。
7.(2022•吉林模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 (填“振动”或“静止” 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会变 (填“快”或“慢” 。
三、实验探究题。
8.(2021秋•澄城县期末)小明在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封的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如图所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 ,响度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如果把广口瓶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听到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
(4)小明推测,假如把如图的装置放在月球上,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 弹起(选填“会”、“不会”或“有可能” 。
四、计算题。
9.(2021秋•铜陵期末)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完成下列问题: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2)在长为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3)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空气
331
冰
3230
空气
340
铜
3750
煤油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空气
331
冰
3230
空气
340
铜
3750
煤油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人教版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第2.1课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第2.1课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卷版+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声速约为340m/s.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059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达标测试</a>,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 6.2 密度(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 6.2 密度(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62密度原卷版docx、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62密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