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优选卷化学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优选卷化学试卷(解析版)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优选卷化学试卷(解析版)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优选卷化学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优选卷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优选卷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扬州市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某净水装置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扬州市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保护城市环境,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植树造林绿化环境B.增加宣传低碳出行
    C.工厂废气随意排放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答案】C
    【详解】A、植树造林绿化环境,能够减少环境污染,故A选项做法可取,不符合题意;
    B、增加宣传低碳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减缓温室效应,故B选项做法可取,不符合题意;
    C、工厂废气随意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故C选项做法不可取,符合题意;
    D、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故D选项做法可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粮食酿酒
    C.海水晒盐D.蔗糖溶解
    【答案】B
    【详解】A、冰雪融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海水晒盐,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蔗糖溶解,只是蔗糖以分子的形式扩散到了水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澄清石灰水B.可口可乐
    C.冰水混合物D.酱香拿铁
    【答案】C
    【详解】A、澄清石灰水由氢氧化钙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可口可乐由水、糖类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D、酱香拿铁由水、糖类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空气污染是引起多种疾病的原因之一。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碳B.PM10
    C.氦气D.水蒸气
    【答案】B
    【详解】A、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B、通常在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又称PM10,PM10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
    C、氦气属于稀有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D、水蒸气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硅B.氯化钠
    C.氨气D.干冰
    【答案】A
    【详解】A、硅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故选项符合题意;
    B、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固体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下列关于“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体积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
    【答案】B
    【详解】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B。
    7.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
    C.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答案】D
    【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用外焰加热,且手不能碰到短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8.某净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B.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C.硬水经过该装置后可转化为软水
    D.自来水经过该装置后可得蒸馏水
    【答案】B
    【详解】A、简易净水器是利于小卵石、沙子、膨松棉等将浑浊的河水进行过滤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并不能杀菌消毒,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能够吸附水中的颜色和异味,正确,符合题意。
    C、简易净水器是利于小卵石、沙子、膨松棉等将浑浊的河水进行过滤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并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不符合题意。
    D、净化后的水会溶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故净化后的水属于混合物不是蒸馏水,不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选择B。
    9.下列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B.
    C.D.
    【答案】D
    【详解】A、石蜡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故A错误;
    B、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
    D、碳酸钙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0.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观念: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科学思维: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一定是二氧化碳
    C.科学探究与实践:可用细铁丝代替红磷完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D.科学态度与责任: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
    【答案】D
    【详解】A、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热量,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B错误;
    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红热,不能燃烧,因此不能用细铁丝代替红磷完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故C错误;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减少使用私家车,能减少尾气的排放,保护环境,故D正确;
    故应选D。
    11.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
    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
    B.氦气密度小,性质稳定——制探空气球
    C.红磷燃烧产生白烟——制作烟幕弹
    D.干冰易升华——温室肥料
    【答案】D
    【详解】A、焊接金属是利用了氧气具有助燃性,燃烧时提供热量,选项正确;
    B、氦气密度小,性质稳定,因此可以是探空气球升空,选项正确;
    C、红磷燃烧产生白烟,因此可以制作烟雾弹,选项正确;
    D、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制冷剂,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作为温室肥料,与升华无关,选项错误;
    故选:D。
    12.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简便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O2和CO2B.用明矾对江水进行杀菌消毒
    C.蒸发时要将滤液完全蒸干D.用10mL量筒量取5.62mL水
    【答案】A
    【详解】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用燃着的木条鉴别O2和CO2,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能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故A实验方法正确,符合题意;
    B、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能对悬浮杂质进行吸附,并加速其沉降,但是不能用明矾对江水进行杀菌消毒,故B实验方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故C实验方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所以无法用10mL量筒量取5.62mL水,故D实验方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有关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
    B.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C.化工厂废气及汽车尾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D.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体积比约为 5:1
    【答案】B
    【详解】A、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火箭燃料,选项错误;
    B、工业上利用各种液体气体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选项正确;
    C、化工厂废气及汽车尾气含有氮或硫的氧化物,随意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选项错误;
    D、空气中的氮气占78%,氧气体积占21%,体积比约为4:1,选项错误;
    故选:B。
    1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
    B.熄灭蜡烛的瞬间,有大量白雾升起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C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选项错误;
    B、熄灭蜡烛的瞬间,石蜡蒸汽越冷形成固体颗粒,因此有大量白烟升起,选项错误;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选项正确;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选项错误;
    故选:C。
    15.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下列图象表示的反应过程与事实一致的是( )
    A.B.
    C.D.
    【答案】C
    【详解】A、室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一接触马上产生氧气,所以产生氧气的时间是从零开始的,直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的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即不再产生氧气,所以产生氧气的质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应该是从零点出发,至完全反应后气体的质量不在变化,此时曲线应该是和时间轴平行的,错误;
    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立即产生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错误;
    C、由于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随着反应溶液的温度会增高,而后向空气中散失热量,温度降低,正确;
    D、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立即产生氧气,同时生成水,水的质量增加,但不会从0开始,错误。故选C。
    16.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的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
    A.加热固体时,试管破裂——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B.用量筒量取的液体体积小于刻度值——仰视读数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D.实验室制取气体,收集的气体不纯——气密性不好
    【答案】A
    【详解】A、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如试管口略向上倾斜,试管口处的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骤冷发生炸裂,选项正确;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量取的液体的实际体积数小于读数,即小于刻度值,选项错误;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炸裂,可能是集气瓶中没有放水或铺细沙,选项错误;
    D、实验室制取气体,收集的气体不纯,原因是排空气法中导管没有伸到集气瓶的底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选项错误,故选A。
    17.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进行铁的锈蚀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1min后温度计读数上升,8min后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锥形瓶,实验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铁的锈蚀是放热反应
    B.使用氯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加快铁的锈蚀
    C.此实验能推断出铁的锈蚀需要水的参与
    D.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19.7%
    【答案】C
    【详解】A、实验1min后温度计读数上升,说明铁的锈蚀是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B、铁的锈蚀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的缓慢氧化,进行的很慢,氯化钠溶液可以加快铁的锈蚀,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无对比实验,无法得出铁的锈蚀需要水的参与,符合题意;
    D、烧杯内减少的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碱式碳酸铜并检验气体生成物实验结束之后,先熄灭酒精灯再撤离导管
    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避免浪费
    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为了防止液体洒出,将滴管紧靠容器口
    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答案】D
    【详解】A、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气体是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方法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气体产物,加热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石灰水中移出,由于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会把石灰水吸入试管,使试管骤然遇冷而炸裂,错误;
    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不能放回原瓶,否则污染试剂,错误;
    C、为防止污染药品,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或紧靠容器口滴加,要在试管口的上方悬空滴加,错误;
    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用湿抹布扑灭,或用沙子盖灭,以隔绝氧气,正确。
    故选D。
    19.学习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认识和使用物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铵受热容易分解,应将碳酸氢铵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
    B.世卫组织推广使用铁锅,可以补充人体所需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
    C.氮气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可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D.吸烟有害健康,拒绝“二手烟”,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答案】C
    【详解】A、因为碳酸氢铵受热容易分解,且分解产生的氨气污染环境,所以应将碳酸氢铵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选项A正确;
    B、使用铁锅加工食物时,有极少量的铁能进入食物中,可以补充人体所需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选项B正确;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选项C不正确;
    D、吸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拒绝“二手烟”,公共场所应禁止吸烟,选项D正确。
    故选C。
    20.化学小组的同学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实验1: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②实验2:导管越长,越容易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形成子火焰
    ③实验3:产生的白烟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④实验3: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蜡烛点燃的缘故
    ⑤蜡烛燃烧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 ⑥蜡烛燃烧过程中既发生了化学变化,又发生了物理变化
    A.①③⑤B.②④
    C.②③⑥D.①⑥
    【答案】D
    【详解】①蜡烛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故说法正确;
    ②实验2中导管太长,石蜡蒸气容易冷却而凝结在导管内,无法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形成子火焰,故说法错误;
    ③实验3中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故说法错误;
    ④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点燃了石蜡蒸气,石蜡蒸气的燃烧引燃了蜡烛,故说法错误;
    ⑤蜡烛燃烧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蜡烛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错误;
    ⑥蜡烛燃烧先是石蜡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石蜡液体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
    综上正确的是①⑥。
    故选D。
    第 = 2 \* ROMAN 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21.(12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
    (1)“风炉”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飚”(即风)提供燃烧所需的 。
    (3)“火能熟水”说明燃烧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 。
    (5)茶香四溢,从分子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二)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水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其余是海水或咸水。海水淡化是解决人类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如图1所示。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热分离法和膜分离法,热分离法利用蒸发和冷凝分离水与非挥发性物质,能耗大、成本高;膜分离法利用薄膜的选择透过性实现海水淡化,但现有薄膜的水通量低,应用受到限制。有科学家提出,给石墨烯“打上”许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单层纳米孔二维薄膜,可进行海水淡化。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6)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排在首位的是 。
    (7)热分离法中,水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限制热分离法大规模应用的原因是 。
    (8)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许 通过。
    (9)石墨烯、金刚石和C60均属于碳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都由碳元素组成B.都由碳原子构成
    C.物理性质相似D.都由分子构成
    (10)提出爱护水资源的一条建议 。
    【答案】(1)混合物
    (2)O2
    (3)放出
    (4)过滤
    (5)有茶香味的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6)市政供水
    (7)物理变化 能耗大、成本高不利于推广
    (8)水分子/H2O
    (9)A
    (10)生活中一水多用
    【详解】(1)“风炉”以铜铁铸之,是用铜和铁铸成,属于混合物;
    (2)“飚”(即风)提供的是燃烧所需要的空气或者氧气;
    (3)“火能熟水”说明燃烧放出热量,从而将水烧开;
    (4)“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过滤,过滤可实现固液分离;
    (5)茶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
    (6)由图可以知道,市政供水占比62%,排在首位
    (7)热分离法是利用蒸发和冷凝分离水和非挥发性物质,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发生物理变化。由科普信息知,热分离法能耗大、成本高,故无法大规模应用;
    (8)由题图2可知,水分子能透过淡化膜,氯离子和钠离子不能透过;
    (9)石墨烯、金刚石、C60均由碳元素组成,故A正确;石墨烯、金刚石均由碳原子直接构成,C60由C60 分子构成,故B和D错误;三种物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C错误。故选A;
    (10)保护水资源可以节约用水,可以防止水污染,所以可以填写一水多用,例如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等,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推广滴灌和喷灌技术等。
    22.(9分)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方法之一。

    (1)按下图一实验: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 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据此实验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对应用途是 。
    (2)观察到纸花变红,能使纸花变红的物质是 ,该实验能否证明“CO2能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呢?您的观点是 (填写“能”或“否”)。
    (3)如上图二所示,将透明的实验盒中间用隔板插入细沙分成两部分,在倾倒室放入氧气传感器并连接电脑。将 O2进行气体倾倒,然后一段时间后提起中间隔板,得到倾倒室内氧气浓度变化情况如图三所示。
    ①实验中“提起中间隔板”操作对应的时间点约在第 s。
    ②10~25s 时曲线快速上升,说明氧气的性质是 。
    ③25~50s 时燃烧室中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灭火
    (2)碳酸/H2CO3 否
    (3)25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蜡烛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详解】(1)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氢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且二氢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变红;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是因为没有排除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对照试验;
    (3)①实验中“提起中间隔板“后氧气进入原隔板左侧,氧气浓度降低,故操作对应的时间点约在第25s;
    ②10~25s时曲线快速上升,说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聚集于装置底部;
    ③氧气具有助燃性,故25~50s时燃烧室的实验现象是蜡烛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23.(9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化学成果是与实验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仪器c的名称是 ,优点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为 ,可选用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
    (3)G装置是一种能设计成洗气、检验、贮气等多种用途的装置。当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从 (填“a”或“b”)处导管通入,验满方法是 ;当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先 ,再在 (填“a”或“b”)处和发生装置连接。
    (4)若用G 装置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可在集气瓶中装入约四分之一瓶的澄清石灰水,从导管口 (填写“a”或“b”)连续吹气 10 秒,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对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另取相同装置和药品,从导管口 a连续 (填写“吹”或“吸”)气10秒未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
    【答案】(1) 分液漏斗 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2) BC
    (3)b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a处,若木条熄灭,说明已收集满 装满水 a
    (4)b 吸
    (5)A E
    【详解】(1)仪器c为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可以通过活塞控制液体的流速,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为:,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混合物,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可以选择装置B或C;
    (3)用装置G排空气法收集CO2时,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沿着长管b进入集气瓶,空气沿着短管a排出。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a处,若木条熄灭,说明已收集满。若用装置G排水法收集氧气,应先将集气瓶装满水,然后,氧气从短管口a处通入集气瓶,故a处和发生装置连接;
    (4)若用如图 G装置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可在集气瓶中装入约三分之一瓶的澄清石灰水,从导管口 b 连续吹气,呼出的气体会通过石灰水,由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可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符号表达式为:。另取相同装置和药品,从导管口 a 连续吸气10秒,空气会从 b 管通过石灰水,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故未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反应物是固体,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选择装置A。氨气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故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故收集装置选择装置E。
    24.(14分)化学广泛存在于生活之中,学习化学是为了更好地改善我们的生活。
    (一)“富氧空气”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可用于航天、医疗、炼钢等。在新型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上有一个重要环节为高流氧呼吸,其本质和“富氧空气”相似,化学兴趣小组欲对“富氧空气”开展相关探究,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如图1装置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容积为150 mL,底部预先加入25mL水,燃烧匙内有足量红磷),操作如下。
    ①往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1 mL;
    ②用电点火装置点燃红磷,充分反应;
    ③打开止水夹,待右侧量筒内液面不再变化时,排出气球中的气体,调节两边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2 mL。
    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前,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弹簧夹,两手紧握集气瓶。过一会儿,若观察到 ,证明装置不漏气。
    (2)写出操作Ⅱ中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
    (3)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用含V1、V2的式子表示)。
    (4)若读取V1时仰视,读取V2时俯视,则测得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实验中预先加入25 mL水作用是 。
    实验二:研究“富氧空气”的应用。通过重油、褐煤在氧气含量不同的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得到有关数据如下图:
    (6)结合图2,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与燃烧产生的温度的关系: 。
    (7)结合图3,简述减少燃料燃烧尾气污染的措施是: 。
    实验三:空气中氧气含量再探究。
    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用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测定氧气含量方法的优劣。他们用足量的蜡烛、红磷和白磷分别在相同体积与状态的空气中燃烧,用氧气探测器测定密闭容器中剩余氧气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4。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效果最好的是红磷,它测定数据更准确
    B.该实验证明氧气的浓度较低时,红磷与白磷还能与之发生反应
    C.三个实验中氧气均未完全耗尽
    D.若用这三种物质做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偏高
    (二)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少量的氢、氧、硫等元素。工厂锅炉采用富氧燃烧技术能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该技术的主要流程如下图5所示。
    (9)膜分离器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一种致密的透氧膜,在膜的另一侧得到较纯的氧气将空气分离,其他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膜分离器中的变化为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0)工厂锅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答案】(1)气球变大后保持不变
    (2)
    (3)
    (4)偏小
    (5)快速降温(或防止固体溅落炸裂瓶底或吸收五氧化二磷)
    (6)其他条件不变时,氧气含量越高,燃烧产生的温度越高
    (7)增大氧气的含量
    (8)BC
    (9)氮气/N2 物理
    (10)
    【详解】(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是:构成封闭装置,改变装置内的气压,如果出现明显的现象,表示气密性良好。关闭弹簧夹,两手紧握集气瓶,瓶内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压强增大,如果装置不漏气,可以观察到气球变大后保持不变,故填:气球变大后保持不变;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3)由题中数据可知,实验后量筒倒流进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就是红磷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即()mL,富氧空气的体积为:150mL-25mL=125mL,则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故填:;
    (4)仰视读取V1,导致读数偏小;俯视读取V2,导致读数偏大。则氧气的体积为()mL将偏小,氧气的含量为也将偏小,故填:偏小;
    (5)红磷燃烧是放热的,而实验需冷却至室温才可以读数,故预先加入水的作用可填:快速降温;红磷燃烧放热,热的固体溅落到瓶底,会导致集气瓶炸裂,故预先加入水的作用可填:防止固体溅落炸裂瓶底;红磷燃烧的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有毒物质,预先加入水,可以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环境。故可填:快速降温(或防止固体溅落炸裂瓶底或吸收五氧化二磷)
    (6)由图2可知,氧气含量与燃烧产生的温度的关系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氧气的含量越高,燃烧产生的温度越高,故填:其他条件不变时,氧气含量越高,燃烧产生的温度越高;
    (7)由图3可知:氧气含量越低,燃烧产生的烟气量越多;氧气含量越大,燃烧产生的烟气量越少。故减少燃料燃烧尾气污染的措施是:增大氧气的含量;
    (8)A、由图可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效果最好的不是红磷,而是白磷,故选项A不正确;
    B、由图可知,当氧气的含量低于10%时,红磷和白磷还能与之反应,故选项B正确;
    C、由图可知,用足量蜡烛、红磷、白磷来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结束后,容器内都含有氧气剩余,即氧气均未完全耗尽,故选项C正确;
    D、由图可知,用足量蜡烛、红磷、白磷来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结束后,容器内都含有氧气剩余,则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会偏小,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BC。
    (9)空气中的成分有78%的氮气,21%的氧气,0.94%的稀有气体,0.03%的二氧化碳等。膜分离器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一种致密的透氧膜,在膜的另一侧得到较纯的氧气将空气分离,得到富氧空气和其他气体,则其他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氮气。
    膜分离器中得到的还是空气中原来的物质,只是将它们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10)煤粉的主要成分是碳,碳与富氧空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5.(14分)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初探
    取出一根细铁丝,用砂纸打磨至光亮,并绕成螺旋状,在下端系上一根火柴(如图B)。接着点燃火柴,当火柴快要熄灭时慢慢地伸入盛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如图D),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①用砂纸打磨铁丝的目的是 。
    ②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 。
    ③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2)实验再探
    某化学学习小组借助下列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及相关试剂粗略测量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①已知试管剩余空间和导管的体积为40mL,导管截面积约为1cm2,形成稳定液柱时,读取读数为8.2cm。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②实验时发现上述测量过程因反应较慢耗时较长,对其影响因素作如下分析:
    【提出假设】假设一:溶液的pH不同;假设二: 不同;
    【进行实验】借助上述实验装置,通过取体积、浓度相同NaCl溶液调节溶液的pH获得了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为缩短实验测定时间,pH的最佳范围是 。
    (3)创新应用
    ①上图是某品牌暖宝宝的标签,暖宝宝发热的原因是袋内的铁粉与 反应放热。外袋材料使用不透气塑料是为了 。
    ②暖宝宝袋内使用极细的铁粉而不是铁块,其原因是 。
    【答案】(1)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氧化物 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或
    (2)20.5% NaCl溶液的浓度不同(合理即可) 6.0~6.5
    (3)氧气和水 隔绝氧气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详解】(1)①用砂纸打磨铁丝的目的是:除去铁丝表面的氧化物;
    ②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2)①铁丝生锈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入导管,吸入导管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故消耗氧气的体积为:8.2cm×1cm2=8.2cm3=8.2mL,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②铁钉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氯化钠溶液的浓度等均可能影响反应速率,故假设二: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不同;
    实验结论:由表可知,相同条件下,pH在6.0~6.5时,可达到8.2cm的液柱高度,且此时形成稳定液柱时间较短,是最佳的pH范围;
    (3)①暖宝宝发热的原因是袋内的铁粉与氧气和水反应放热;
    外袋材料使用不透气的塑料是为了隔绝氧气,防止铁粉和氧气、水发生反应,暖宝宝失效;
    ②暖宝宝袋内使用极细的铁粉而不是铁块,其原因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锥形瓶内空气(含导管内空气)
    烧杯内水
    烧杯内剩余水
    246.0mL
    100.0mL
    51.5mL
    pH
    2.0
    5.5
    6.0
    6.5
    7.0
    8.0
    液柱高度(cm)
    0
    1.3
    8.2
    8.2
    8.2
    8.2
    形成稳定液柱时间(min)
    3.0
    3.0
    5.1
    5.3
    15.6
    17.5

    相关试卷

    江苏省泰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优选卷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优选卷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与解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优选卷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优选卷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优选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优选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