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认识“均、柄”等 5 个生字,会写“虎、操”等 13 个字。正确读写“爬山虎、均匀”等词语。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观察、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 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感受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教学难点
- 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的特点的。
- 学习作者连续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生字词、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
2.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语言的优美。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5.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的实物或图片,加深对爬山虎特点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 同学们,你们见过爬山虎吗?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学生自由发言)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爬山虎的课文——《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
2. 揭示课题
- 齐读课题,提问: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课文主要写爬山虎的脚)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同学们,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每个字的音都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者查字典。
- 大家可以多读几遍课文,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检查朗读情况
-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
- 正音:“均、柄、蛟”等字的读音。
- 全班齐读课文。
3.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回答: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
(三)学习生字词
1.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 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词。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些生字词你会读吗?(指名认读)
- 正音:“柄”是后鼻音,“蛟”是三拼音节。
2. 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 同学们,这些生字中哪些字比较难写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它们的字形吧。(教师重点指导“虎、叠、隙”等字的书写)
-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 理解词语意思。
- 同学们,课文中有一些词语比较难理解,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它们的意思吧。(教师重点讲解“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回答: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爬山虎生长的位置。)
- 引导学生理解“满是”“一大片”等词语的意思,体会爬山虎的数量之多。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爬山虎的什么?(学生回答: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 引导学生理解“嫩红”“嫩绿”“一顺儿朝下”“均匀”等词语的意思,体会爬山虎叶子的颜色美和排列整齐。
- 出示爬山虎叶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叶子的颜色和排列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叶子的美丽和整齐。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提问: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回答: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 引导学生理解“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句话,体会爬山虎脚的形状。
- 出示爬山虎脚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对爬山虎脚的好奇和喜爱之情。
4. 学习第四自然段
- 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提问: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回答: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
- 引导学生理解“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句话,体会爬山虎脚的爬墙过程。
- 出示爬山虎爬墙的动画,让学生观察脚的爬墙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爬山虎脚的神奇和顽强。
5. 学习第五自然段
- 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提问: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回答: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
- 引导学生理解“如果没有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这句话,体会爬山虎脚与墙的依赖关系。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对爬山虎脚的敬佩之情。
(五)总结全文
1. 提问: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学习了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和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作者一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美好。
2. 教师总结
- 同学们,《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描写细致,是一篇非常优秀的状物散文。作者通过对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细致观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了爬山虎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六)拓展延伸
1. 观察一种植物,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了解了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现在,请大家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认真细致,抓住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 学生观察植物,写观察日记,教师巡视指导。
-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的观察日记,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 推荐阅读叶圣陶的其他作品。
- 同学们,叶圣陶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语言优美,内容丰富。除了《爬山虎的脚》,他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课后,大家可以去阅读这些作品,感受叶圣陶作品的魅力。
(七)布置作业
1.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同学们,这篇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段落,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背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完成课后练习。
- 同学们,课后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请大家认真完成课后练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同学。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谈话导入和揭示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读课文环节,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学习生字词环节,通过出示生字词、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词语意思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词。
在精读课文环节,我采用了逐段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方法。在学习每一段课文时,我都采用了提问、引导、观察、朗读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观察爬山虎叶子的图片,理解“嫩红”“嫩绿”“一顺儿朝下”“均匀”等词语的意思,体会爬山虎叶子的颜色美和排列整齐。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观察爬山虎爬墙的动画,理解爬山虎脚的爬墙过程,体会爬山虎脚的神奇和顽强。
在总结全文环节,我通过提问和教师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回顾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了自己的收获。在拓展延伸环节,我让学生观察一种植物,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观察日记,推荐阅读叶圣陶的其他作品,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有些地方讲解得不够深入细致,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有些小组的讨论不够热烈,可能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评价方式还不够多样化,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讲解课文内容时,要更加深入细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要加强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讨论的效果。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共7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感知,理清文脉,体会叶子特点,总结提升,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