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 部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22462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 部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22462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 部编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22462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0 爬山虎的脚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0 爬山虎的脚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掌握“曲”这个多音字,会写“虎、操”等13个生字,了解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教学难点: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读:1.(出示爬山虎的脚图片)刚看到课文题目,你或许认为爬山虎是一只老虎,其实爬山虎是一种植物。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讲解:爬山虎是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属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蕊小,黄绿色。产于我国各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设计意图:通过破解字面意思,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2. 作者简介教师:你读过叶圣陶爷爷的文章吗?读过他的哪些文章?请同学们出示预习中搜集到的有关叶圣陶的资料,并向大家介绍一下,看谁介绍得最全面、简洁。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主要作品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等。(设计意图:用图片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出示有关作者的资料,一方面检查预习情况,另一方面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三、字词揭秘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a.我会读——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生字“均、柄、蜗、曲、萎”,“曲”是多音字,读qǔ和qū;“萎”是上形下声。 本课要求掌握多音字“曲”,这个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qū”和“qǔ”,要注意区分不同读音对应的意思。b.我会写——书写指导出示生字“虎、操、占、嫩、舒、、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指导书写:第一组:“操”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均”的最后一笔是提;“嫩”三部分都要窄长,束字中间是一扁口、不要写成下框、末笔捺变为一点; 第二组: “叠” 上窄下宽,中间是冖、横要长、上边没点,且字稍扁、里边是两横;“隙” 右边三部分要扁,上边小字中间一竖不带钩,下边小字竖要带钩;“瞧” 笔画多要写紧凑,目字要窄,右上边有一点、下边是四横不能少。动画演示:操、均、占、叠、茎的书写过程。(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c.我会分——将生字按结构分类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观点,教师最后点拨纠正。左右结构:操 嫩 顺 均 隙 柄 瞧上下结构:占 叠 茎 萎全包围结构:固半包围结构:虎(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让学生熟悉字的构成。)二、自读感悟1.初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师巡回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整体感知让学生在自由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问题:(1)课文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学生查找课文内容,回答:爬山虎的叶子和脚(2)教师继续追问:认真观察叶子,说说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脚又有什么特点?同桌交流讨论:叶子的颜色是变化的;脚像蛟龙的爪子。(3)学生讨论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和爬山虎生长的特点。(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引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3.划分段落教师: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如何划分段落。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脚的特点,具体写了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写作重点,进而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墙”。爬山虎是爬墙成片生长的,那么它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设计意图:回味全文,提出问题,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准备。)五、课后作业1.掌握生字,认清字形,将每个生字书写三遍。2.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你觉得写得准确、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设计意图:让学生书写生字,有助于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熟读课文,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文中的生字词,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同时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在教学中,要突出“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构造以及功能。 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读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深入了解它们,看看它们有什么神奇之处。设计意图:总结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二、课文精讲(一)研读第2自然段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思考问题:这一自然段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1)生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问题。(2)指名读第2自然段,集体交流。(3)引导学生抓住“嫩红、嫩绿、一顺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等词句,体会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以及叶子浓密、均匀的特点,突出叶子给人的“舒服感”,从而感受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的优点。(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叶子生长的位置: 。b.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 。c.长大了叶子的颜色: 。d. 叶子的样子: 。(出示答案:墙上 嫩红 嫩绿 朝下、均匀、不留一点空隙)(5)指导朗读:读出美感来。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解决问题,有助于理解课文。(二)研读第3、4自然段,交流体会赏读第3、4两个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1)生朗读这两个自然段,通过抓重点词语把握爬山虎脚的特点。(2)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3)指名回答,集体交流。师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4)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课件出示:1.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2.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你觉得这两句话好在哪里?试着分析一下。学生讨论回答:这两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蜗牛的触角”来表现细丝的特点,形象生动,让人容易理解;用“蛟龙的爪子”来形容爬山虎的脚,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形状,很形象。(5)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课件出示填空题。课件出示: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 )→( )→ 一步一步往上爬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交流自己的感受,完成填空。学生讨论后回答: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曲,使嫩茎紧贴在墙上→一步一步往上爬。(6)师:在阅读这些重点段落的过程中,我们除了了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还感受到文章语言的生动性,感受到作者观察的认真细致。我们也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学习他认真细致地观察,生动形象地描写。(板书:细致观察)设计意图:读悟结合,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作者介绍爬山虎脚的内容较为浅显,如何让学生学会认真观察和形象描绘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句,突破重难点。(三)研读第5自然段,交流体会[ :Z#xx#k. ]了解爬山虎“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小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外让我们到社区去寻找有爬山虎的地方,去看看爬山虎是不是真的像叶圣陶爷爷写的那样,也学着叶圣陶爷爷一样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好吗?(四)赏读全文1.赏读全文。这篇文章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文章虽然是说明文,但是语言生动形象,趣味横生。2.指名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生:读了课文,我感受到作者那认真细致的观察,让人敬佩。生:说明文的语言还能这样生动形象,值得我们学习。设计意图:让学生畅谈学习后的感受,加深对文章主题内容的理解;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善于发现,去捕捉、挖掘大自然中的奥秘!三、课堂总结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愿我们人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挖掘大自然中蕴藏的奥秘吧!(设计意图:以填空的形式总结全文,既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板书设计五、课外延伸阅读类似课文《爬山虎的脚》这样的说明文,如《鲸》、《新型玻璃》、《只有一个地球》学习如何仔细观察,如何把事物写具体。设计意图: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加强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激发情思。教学反思:1.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有体验的权利,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求知;在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要拥有的不仅仅是知识,他们更需要兴趣;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有语文知识,也要有数学、美术、音乐等的有机结;2.在教学中教师的“导”是时时刻刻在变化的,教师要根据教学中每一个环节学生的学习状态来调整自己的教案甚至自己的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把“情趣”带进课堂,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研读课文,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0 爬山虎的脚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导入,学习第3自然段,学习第4自然段,练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0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学习3-5自然段,拓展文本,课堂延伸,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