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科版(2024)5.岩石、沙和黏土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2024)5.岩石、沙和黏土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新课探索,师生研讨,课堂总结,课堂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名
3.5岩石、沙和黏土
教学目标
1敢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2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热爱自然,意识到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岩石破碎形成沙和黏土的认识,体会到自然界的事物是在不断变 化 的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等。
学生准备:自带岩石、沙和黏土的标本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由于太阳、风、水、 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 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我们在哪里能找到岩石、沙和黏土?它们又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从宏观角度,感受岩石、 沙和黏土的形成。)
二、新课探索
师:1.说 一 说 我 们 从 什 么 地 方 可 以 找 到 岩 石 、 沙 和 黏 土 。 在 班 级 记 录表 上 记 录 下 来 。
比 较 岩 石 、 沙 和 黏 土 。
生:交流讨论,实验思考,回答问题。
师: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 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 用放大镜观察。
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 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试着分别把潮湿的沙和黏 土团成小球,观察经过多 长时间它们能平摊在纸上。
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 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
生:交流讨论,实验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认真细致的科学 态度以及团结合作的精 神 。)
三、师生研讨
师:经 过 观 察 , 你 知 道 了 岩 石 、 沙 和 黏 土 各 有 什 么 特 征 ?
生:看:岩石颗粒较大,沙较小,黏土最小。闻:黏土有气味。
摸:岩石、沙较粗糙,而黏土细腻。团小球:黏土易团成小球涂痕:黏土的涂痕清晰,均匀。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对比的实验 操作,体会出三种物质的 不同,并将实验现象和现 象说明的问题建立联系, 形成关于这三种物质异
同的完整认知。)
拓展
师:通过观察,你推测大自然中的岩石会如何变化?
生: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设计意图:拓宽视野,增强兴趣。)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交流总结。
1.看:岩石颗粒较大,沙较小,黏土最小。闻:黏土有气味。摸:岩石、沙较粗糙,而黏土细腻。团小球:黏土易团成小球涂痕:黏土的涂痕清晰,均匀。
2.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
六、课堂巩固
1.“颗粒很细小,摸起来有点软,有一股特殊的气味”,这形容的是( )。
A.岩石B.黏土C.沙子
2.一般情况下,岩石、沙、黏土的颗粒大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黏土、岩石、沙B.黏土、沙、岩石C.沙、黏土、岩石
3.关于岩石、沙和黏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可以用看、闻、摸、尝等方式观察
B.岩石风化碎裂会形成沙和黏士
C.沙、黏土是山岩石碎裂形成,所以它们三者的特征都相同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将课后习题完成
板书设计
3.5岩石、沙和黏土
教学反思
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对岩石、沙、黏土三种物质并不陌生,但是不清楚三者之间有怎样的 联系,不知道沙、黏土是由岩石变化而来,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将岩石、沙和黏土放在一起, 利用感官、借助工具去观察岩石、沙和黏土的异同,感知物质形态的变化,是四年级学生非常 乐于探究的,借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同时让学生运 用分析、推理的方法,从中发现三者之间的关联,逐步建构起土壤是岩石风化形成的这一科 学概念,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岩石—土壤”的完整知识体系,体现大单元结构知识概念的连贯 性、整体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四年级下册8.岩石、 土壤和我们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新课探索,师生研讨,课堂总结,课堂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2024)四年级下册5.岩石、沙和黏土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2024)四年级下册3.岩石的组成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新课探索,师生研讨,课堂总结,课堂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