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浙教版(2024)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浙教版(2024)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七节
教材与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节内容已有一定的前概念,如学生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了解季风的概念,理解我国季风的形成机理,并对本地方冬、夏季气候特点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对全国范围内冬、夏季气候普遍性规律特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等没有系统地思考过。本节的教学,在学生原有认知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读图分析气象资料,归纳得出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培养其读图归纳总结的实证精神和分析能力。同时结合结合本地实际,分析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同时让学生知道环境影响着生物的形态特征和行为,生物的这些特征是对特定环境的适应这一重要科学思想。在学生分析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和危害的基础上,通过演示植被护坡实验,让学生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进行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情感教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列举主要的气象灾害和防灾减灾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学会根据气候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季风气候和干旱气候的特点;结合生活经验,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通过实例呈现培养学生了解适者生存的法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实验和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分析,培养其关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初步建立人地和谐的气候资源观和严谨求真的科学观。体会我们的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并最终将指导我们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我国气候资料,分析主要特点;列举主要的气象灾害和防灾减灾的措施。
难点:会读图分析,由一般到个别得到普遍性规律,并分析我国气候特点对生活的影响;
在科学课堂上,体会科学源于生活,并必将指导生活。
情景引入:新疆和浙江风景图
教学流程
讨论得出气候特点的影响
归纳干旱气候特点
乌鲁木齐气温降水资料图
归纳季风气候特点
分析哈尔滨、上海、广州三地气温和降水资料图
类型
分界线
概念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区
冬季
气温、降水
夏季
生产生活
有利有弊
生物形态、行为
辩证分析
气象灾害和防灾减灾措施
具体实施过程
【新课引入】:PPT展示新疆和浙江的风景图,引出问题:我国西北内陆的新疆与东南沿海地区的浙江在自然景观上有什么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顾上节季风概念和季风形成机理,为新知做铺垫)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出示材料(“我国的季风气候”图),提问:走出浙江,放眼全国,夏季,从海洋吹来的温暖湿润的偏南风能吹遍我国的大江南北吗?请思考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读图,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请大家进一步读图,提问:季风气候区,从南到北都分布有哪些气候类型?非季风区又有哪些气候类型?(板书: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第二环节: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特点
为了研究我国东部季风区的特点,我们分别从北往南依次找了哈尔滨、上海、广州三种季风气候类型的典型作为例子。
(设计意图:直接抽象得讲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特点,对学生能力要求太高,从一般到个别,寻找普遍规律和共同点再运用到一般,这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出示材料(哈尔滨、上海、广州三地年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教师提示哈尔滨位于我国北部,广州位于我国南部;红线为气温,柱状为降水。提问:请仔细读图,并从气温和降水角度思考三地气候冬夏季具有哪些特点?又有何共同点和南北差异?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学会根据气候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再由个别到一般得出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特点)
4、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得出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特点。
5、(1)情感教育:我们在座的都很幸运,生活在浙江沿海一带,水资源丰富,从未缺水。但是在西部地区,水资源是相当缺乏,有些偏远地方家里常年缺水,一周只有几个小时的水供应,一年才能洗两三次澡,所以我们在座的要节约用水,水来之不易。
(2)出示材料(新疆乌鲁木齐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和哈尔滨气温降水图),提问:请运用我们刚刚学会的读图分析方法,仔细读此图,结合同纬度的哈尔滨气温降水图,并分析乌鲁木齐气候有何特点?降水量怎么样?冬天温度怎么样?夏天温度怎么样?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3)请学生上讲台交流,其余学生补充完善,分析归纳得出我国西部干旱气候特点。
(4)出示材料(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讨论分析中国年降水量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呼应学生之前对哈尔滨、上海、广州、乌鲁木齐四地气候分析。(从个别到一般验证分析)
(设计意图:此处对教材顺序做了适当处理,旨在希望学生在学会读图分析季风气候特点后,能第一时间再次运用此方法由个别到一般读图分析出西部干旱气候特点,学以致用,增加兴趣信心,也符合逻辑结构)
第三环节:季风气候和干旱气候的影响
1、提问:思考:平湖本地的小麦或水稻是什么时候开始播种的?
(设计意图:了解本地农业特色,培养拿得起书本,识得了五谷的新时代中学生)
2、提问:请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我国季风气候和干旱气候分别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请思考并举例。
3、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孔子:过犹不及。(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分析问题)
4、学生讨论举例生物形态特征和行为适应环境的例子(仙人掌、抬尾芥虫)拓展: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自然法则。
第四环节: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阅读书本,小组讨论列举主要的气象灾害和防灾减灾的措施。
以1998年特大洪水为例,(理论)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原因。
教师演示植被护坡实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要讲求求真)
(设计意图:让学生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进行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情感教育,体会我们的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并最终将指导我们的生活。)
讨论除此之外,还有那些人类活动会引发洪水或增大洪水的危害?
升华:人类与气候关系密切。人类根据自然规律,改良局部地区的气候,使气候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课堂小结
科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学习科学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2章 天气与气候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仪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节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