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八年级上册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授课类型:新授课(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七节。在前面分析影响气候因素的基础上,本节进一步介绍我国气候的一般特点。季风性强和干旱地区广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如何利用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开发干旱地区的气候优势,是我国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极端气候现象,即气候灾害,对经济活动和人类生活影响很大,本节做了详细介绍。这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抗灾防灾思想。由于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保护大气环境,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引导学生建立一个科学的大气环境观和气候资源观,是本章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
二、学生情况分析
该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学生。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为此,教师要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将知识点联系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在做好概念转变工作的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类型和分布。
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气候资源的利用。
知道气候变化与动物行为的关系。
知道寒潮、台风、洪水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能力目标:1. 学会联想与发散思维,通过图像归纳总结与整理。
2. 学会根据气候资料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3. 学会根据气候资料分析我国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
情感目标:1. 培养人类与地球协调的观念,培养小组合作与团队精神。
2. 关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初步建立人地和谐的气候资源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国东部的季风与西部的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 中国东部的季风与西部的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气候和西部地区的干旱气候,学生有简单的初步体验,但对其分布及影响较模糊,通过图片或图形可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六、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及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或目标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图片:春节时期,东北地区冰天雪地,海南地区风和日丽。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地域广大,气候的地区差异性明显。
观看图片。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解决重难点活动一: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我国东部季风气候
1、季风气候区是指夏季风能够到达的地区。
2、我国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是季风气候区。分布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度季风气候。
讨论题得出:
3、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
4、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弊。
A、降水充沛,集中夏季,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B、我国季风气候的大陆性强,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使我国洪涝和旱灾频发。
C、冬季的低温又常形成寒潮、冻害、暴雪等恶劣天气。
观察我国季风气候分布图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参与讨论,认识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举例,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解决重难点活动二: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1、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各半干旱气候区。
2、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的特点:全年降水量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很大,但日照充沛。(形成原因的分析:西部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干旱气候的利弊:气温较差大,光照时间长,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如棉花、瓜果的生产。
4、干旱气候区的生物在行为和形态上的适应性:如仙人掌粗大的茎和叶刺;抬尾芥虫在大雾的夜里抬起屁股的做法。
观察乌鲁木齐气温和降水分布图,思考我国西部干旱地区、半干旱区降水稀少的原因。
了解干旱地区生物的适应性形态特征和行为。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思考与讨论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便于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情况。
通过图片展示,引发学生视觉冲击,增强感性认识。
解决重难点活动三:寒潮、台风和洪水
1、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2、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组织学生讨论:台风天气的感受和自我防护知识,以及台风的利弊。
3、洪水是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引发的原因:持续性的暴雨、台风,人类活动。
自学了解寒潮、台风、洪水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通过自学,有益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学习效果评价
人类与气候关系密切。人类根据自然规律,改良局部地区的气候,使气候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练习巩固。
对本节内容进行巩固,以便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节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一等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节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一等奖教案及反思,文件包含27元素符号表示的量教案第一课时doc、27元素符号表示的量教案第二课时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