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2章 天气与气候第4节 风和降水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第2章 天气与气候第4节 风和降水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为什么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
2.知道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
3.学会用风向标、风速仪测定风向和风速,了解目测风向、风速的方法。
4.了解风对人类活动和动物行为的影响。
5.理解空气湿度及其与气温之间的关系
6.知道观测湿度的常用仪器,学会测量空气湿度
7.理解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
8.理解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原因
9.学会测量降水量
【教学重难点】
1.风的观测
2.风的形成;目测风向、风速
3.相对湿度的观测;
4.凝结与降水的形成;
5.湿度与降水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风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一个充气气球产生风的现象
问:为什么有风?(充气气球内的气压〉外界的气压)
通过实验能否得出风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分析: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气压一定相同吗?高压区?低压区?
提问:高压区和低压区之间的空气会如何运动?(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的——股力量,推动空气形成风)
类比:水流动的方向?直接原因是什么?空气流动的方向?直接原因是什么? (气压差是形成风的)
直接原因。气压差异越大,风就越大,如果两地的气压相等,风就平息了)
小结:风是怎样形成的?——空气的水平运动。
二、风向和风速
1.风向
A.定义:风吹来的方向。
B.方位:8种风向
C.符号:短线段表示 如东风表示为:--
D.测量仪器:风向标-----箭头的方向即风向。风向箭头指在哪个方向,就表示当时刮什么方向的风。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判定风向 (旗的飘向,烟的飘向,树叶的摇摆方向)
2.风速:用风级表示
A.定义: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
B.单位:米/秒、千米/时。
C.测量仪器:风速仪。风速仪是靠测量上面风杯的转速来测定的。
D.了解目测风级的方法及不同风级对人类和自然的影响
E、应用:用目测的方法测当地当时的风速。
3.延伸:风是一种自然能源,我们应该如何利用风为人类造福?
思考题:
1)风也是一种资源。利用风能可以进行发电、行船、运动、风媒花、风车磨麦、带来湿润或干燥等活动。
2)大风会对人类和动物产生危害,如刮倒建筑物、毁坏农作物、形成风暴潮、倾覆船只等。
注:思考题是开放性问题,要让学生积极地思考,理解风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深刻影响。
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是风向和风速
三、空气的湿度
1.对空气湿度的认识: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
2.湿度的含义: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3.湿度的表示方法: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
4.空气的相对湿度与气温的关系: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实验】探究不同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的多少。
器材:一瓶开水,三只烧杯、三支温度计、一块玻璃
【为什么做】
湿度和降水是天气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湿度又和降水又密切的联系。可是我们同学对什么是湿度,湿度又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却了解不多。所以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感性地理解湿度和相对湿度。大气温度高低与所能包含的水汽的多少
现象:盛温度高的水的烧杯口,凝结的水汽多。
结论: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5.观测湿度的仪器:湿度计
湿度计种类:干湿球湿度计、毛发湿度计、自动感应湿度计等。其中干湿球湿度计是最常用的湿度计(用实物讲解)。
干湿球湿度计的结构:由一支干球温度计和一支湿球温度计组成,湿球温度计的球部有湿棉纱包着。
干湿球湿度计的工作原理: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小,湿棉纱布中的水蒸发得越快,带走得热量就越多,湿球温度计上得读数就越小。干湿球温度计上得读数差值,能反映出空气中水汽得丰富程度。
干湿球湿度计的使用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刻度,再读出湿球温度计刻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差。最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读懂相对湿度表的意义),得出相对湿度。
6.湿度与人类生活、降水等自然现象的关系:湿度越大,空气中水汽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越大。故能根据湿度来判断天气变化的趋势。
【讨论】根据自身的体验,议一议相对湿度的大小与人体舒适感的关系--相对湿度过小,会使人感到干燥,皮肤发生干裂等;相对湿度过大,在冬季会感到特别寒冷,夏季则会感到闷热。
【思考】谚语中的科学道理
“燕子低飞要下雨”是因为大雨前昆虫大多飞得很低,燕子也就低飞觅食。
“蜻蜓低飞,不雨也阴”
四、降水
【实验】水汽凝结实验
现象:烧杯的空气中出现水雾--即发生水汽凝结。
结论:在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所能容纳水汽的能力下降而达到过饱和,水汽就发生凝结。
1.水汽凝结的条件:
(1)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
(2)相对湿度达到100%以上
(3)空气中微小的尘粒
2.降水的形成: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云滴增大、降水形成--凝结的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最增多逐渐增大,最后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
降水的形成条件:空气的上升运动(冷却降温)--必要条件
充足的水汽(形成雨滴等)--基本条件
【讨论】根据凝华、凝结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说说云和降雨时怎样形成的?
【思考】书本的思考题
3.降水量的观测:
(1)度量单位:毫米
(2)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
(3)常用雨量筒把雨水收集起来,观测时把贮水瓶中的雨水倒入雨量杯内,读出刻度即为降水量(说明:雪、冰雹待熔化后测量)
【讨论】降水是人类用水的主要来源。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降水的不稳定会对人类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
【补充】根据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把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
课外补充: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课外补充资料:
风的形成:俗语说“热极生风”,是有道理的。当阳光晒热了地面,由于地表性质(比热)不同,受 热不匀,各地空气的温度就有高有低。气温高的地方,空气会膨胀,密度会减小,气压 会降低;气温低的地方,空气会收缩,密度会增大,气压会升高。所以同一高度的不问地方的气压会有差异,就产生了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的一股力量,推动空气形成风。
风速:我国气象台统一规定用2分钟的平均风速。有时也根据需要计算1分钟或10分钟的平均风速。
例题:
1.某人面向北方站着,风从他的背面吹来,则此风为 ______风
2.纸片往南飞,此时的风向为_____风。
3.周一升旗时,五星红旗能展开飘扬,此时的风力为_____级。
4.在有风速为3米/秒的东风的情况下,某同学以3米/秒的速度向西跑,他的感觉是风速是_______
(参考答案: 南、北、3.米/秒)
趣谈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
俗语说:“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这句话生动说明了天气变化与动物行为的关系。动物的生存、发展,必然与周围环境发生一定的联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动物沉积了许多本能,以适应自然界环境的变化,而有些先天行为是人类所无法比拟的,充分了解动物的本能,可给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
昆虫类
1.蜜蜂 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一个蜂群由3种蜂组成,即蜂王、雄蜂和工蜂。蜂王、雄蜂负责繁殖后代,而工蜂负责群体的日常生活,分工非常细致。常言道:“蜜蜂窝里叫,大雨就来到;蜂不出窝,风雨快如梭。”生动地说明了蜜蜂的行为与天气变化。
2.蚊子 蚊子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常见种类有库蚊、按蚊、伊蚊3种。雌雄异体,雄蚊吸食草汁,雌蚊吸食人血,且能传播疾病。民间常言:“蚊子集堂中,明朝带斗篷;蚊子乱咬人,不久雨来临;蚊虫咬得凶,雨在三日中。”
3.蚂蚁 蚂蚁是昆虫纲,膜翅目昆虫,营社会性生活,一群蚂蚁中有20多种类型,蚂蚁也是一种非常忙碌的昆虫,行为复杂。民间常言:“蚂蚁排成行,大雨茫茫;蚂蚁搬家,大雨哗哗,蚂蚁衔蛋跑,大雨就来到。”
4.蜘蛛 蜘蛛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动物,种类较多,且有结网的行为。常言道:“蜘蛛结网准送晴,蜘蛛收网准阴。”道出了蜘蛛收结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鸟类
1.喜鹊 喜鹊是鸟纲,雀形目,鸦科动物。在我国民间,喜鹊是一种吉祥鸟,有传报喜讯之说,喜鹊巢居,有在古树叉上筑巢的行为,据笔者观察,喜鹊筑巢的高低与常年雨水的多少有一定关系,如果看到喜鹊在高处筑巢,常年雨水则会偏多,如果看到喜鹊在低处筑巢,则预示常年雨水偏少。
2.鸡 鸡是鸟纲,鸡形目动物。我国鸡形目种类十分丰富,而家鸡是其中的一种。家鸡营巢居生活,据笔者观察,家鸡在晚上睡觉时,鸡头的睡相与天气变化有奇秒的联系,如果鸡头向外睡,则天气晴朗;如果鸡头向里睡,则天气要变有雨;如果鸡头不里不外,身体横向鸡窝,则天气阴郁。民间又言:“鸡登高鸣晴”。
哺乳动物
狗和猫 狗为食肉目,犬科动物。狗的种类较多,看家狗性情温和忠实于主人,故有“狗不嫌家贫”之说。近年来有些名贵家犬,成为上流社会的宠物,身价倍增,而狗的行为复杂。家猫为食肉目,猫科,性情机灵,善长捕鼠。民间常言:“狗洗脸,猫吃草,不到三天雨来到;狗咬青草晴,猫咬青草雨;狗卧灰堆,天阴雨摧。”道出了两种动动的行为与天气变化。降水强度
1小时降水量
24小时降水量
小雨
小于2.5毫米
小于10毫米
中雨
2.6-8.0毫米
10.0-24.9毫米
大雨
8.1-15.9毫米
25.0-49.9毫米
暴雨
大于16毫米
大于50毫米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2章 天气与气候第4节 风和降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风向和风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风和降水公开课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4节 光和颜色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看不见的光,物体的颜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