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 春/朱自清授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 春/朱自清授课ppt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品简介,想一想,知识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你看,那峰峦雄伟的高山,那波澜壮阔的大海,那喷薄而出的红日,那姿态万千的彩云……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而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生机勃勃的春天,更是大自然的杰作。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语言说说你对春天的深刻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他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五四”初期开始创作新诗,后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转向散文创作,并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著名散文有《匆匆》、《荷塘月色》、《背影》等。
《春》大致写于1928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末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朗润( ) 嫩嫩的( ) 嗡嗡( )酝酿( ) 窠巢( ) 喉咙( )宛转( ) 应和( ) 嘹亮( )烘托( ) 稀疏( ) 风筝( )筋骨( ) 抖擞( ) 健壮( )
欣欣然:朗润:赶趟儿:酝酿:
欢欢喜喜的样子。明亮滋润。本义是时间赶得上,这里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窠巢:呼朋引伴:宛转:黄晕:抖擞:花枝招展:
鸟兽昆虫的窝。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昏黄,不明亮。振作。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比喻不落俗套,有独创风格(多指文章、作品)。
【小组讨论 研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的写作对象是什么?2.文章共有几个自然段,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3.作者是以什么思路对写作对象展开书写的?
如果要用两个字概括该部分,你会怎么做?
假如你是一个画家,你能根据绘春的部分画出几幅图画,并且给每一幅加上小标题。如:____图。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和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欣喜之情。
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春天拟人化,表达了喜春的感情。
作用:点题,总领全篇,引起下文,奠定了全文热爱春天的感情基调。
开头句段的作用:作用从两方面来回答:内容和结构,常见的开头句/段作用: ①结构上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的作用。 ②内容上为下文做铺垫,为后面某些内容的描写埋下伏笔或设置悬念。 ③为下文蓄势,奠定全文的感情基础。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 内容上,勾画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整体轮廓;结构上,为下文绘春做铺垫,定下感情基调;
中间句段的作用:作用从两方面来回答:内容和结构,常见的中间句/段作用: ①结构上通常起承上启下作用(过渡句段)。承接上文内容,引出了下文(为下文写做铺垫);照应前文; ②内容上交代了内容(原因、背景、环境)
1.你觉得本段哪个词用得最好?写出了春草什么特点?2.除此之外,作者还抓住了春草哪些特点来写的?(抓住关键的语句或词语)
【答案】钻。写出春草顽强的生命力。
【答案】嫩、绿、多、软
欣赏春草图仔细看阅读第3段。回答下列问题:
3.春草图中作者怎样描写小草的?
【答案】(1)用“偷偷”“钻”写春草的情态;(2)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3)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4)用“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春草的长势。
4.第三段从哪些方面写春草?体现在文中哪些词语上?分别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答案】情态:“偷偷地”“钻” 旺盛的生命力质地:“嫩嫩的”“软绵绵的” 柔嫩颜色:“绿绿的” 色泽长势:“一大片一大片大片满是的”旺盛、多 特点:嫩、绿、多、软、 生机勃勃
⑴嫩嫩的、绿绿的
⑵偷偷地、钻
⑶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答案】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答案】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答案】侧面描写,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1.本段作者是抓住了春花的什么特征来描写的? 2.作者写蝴蝶、蜜蜂有什么作用? 3.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你能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答案】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答案】侧面衬托花;增添春天的活力。
【答案】比喻、拟人,此处还运用了联想的写作手法----由花甜联想到果实,生动形象,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答案】(1)写花朵多;(2)写花色艳;(3)写花味甜;(4)由眼前的春花,联想到秋实;(5)写蜂闹蝶舞侧面衬托春花的竞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6)不但写出野花的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
欣赏春花图,思考作者是怎样描绘春花图的?
欣赏春花图,思考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
1.“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答案】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春花争艳的情景。
2.“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答案】比喻、排比,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艳丽的景象。
3.“花里带着甜味儿”
【答案】通感,“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芳香。
4.“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答案】想象,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春华秋实)
【答案】侧面衬托春花的繁多、艳丽、芳香。
6.“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答案】比喻、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野花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
5.“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通感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以感觉写感觉”。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观察景物必须“五官开放”,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受景物的美。如“春花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视觉感受;“花里带着甜味儿”是嗅觉感受;“蜜蜂嗡嗡的闹着”是听觉感受;“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则是幻觉。
请分析,“春风图”从哪些感觉写出春风的什么特征?
1.从哪些感觉写出春风的特征?
【答案】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嗅觉:泥土气息草味花香听觉、视觉:“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中……成天嘹亮地响着”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了什么修辞?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
【答案】这句话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这是温暖、亲切、慈爱、幸福的感觉。
1.作者抓住春雨的什么特征来写的?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划出具体的语句)2.这幅图中还写了雨中的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答案】树叶、小草、灯光、撑伞的人、工作的农民、房屋;从上到下, 从静景到动态,从物到人,由近到远的顺序写的。
【答案】像牛毛(细密);像花针(闪烁);像细丝(细长、连绵) 比喻、排比
3.“春雨图”如何抓住春雨的特征来写的?
【答案】(1)“雨是最寻常的,……三两天”写出春雨的绵长;(2)“像牛毛……密密地斜织着”写出春雨的细密;(3)“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春雨的轻盈;(4)“树叶儿……逼你的眼”写出春雨的润物。
1.迎春图写出了人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与前4幅自然春景图有何联系?
【答案】“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由景及人,春到人欢,与开头呼应。
2.文章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俗语有什么好处?
【答案】引用俗语启迪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3.第七自然段“迎春图”与前面哪一段相照应?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1)迎春与盼春相照应(2)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
品析语句,体会比喻绘景之妙
郁达夫说,朱自清的散文“满贮”着“诗意”。而创造“诗意”的艺术,主要在于比喻。这节课,我们着重欣赏《春》的“诗意之美”即“比喻之美”。
活动1:了解“比喻” 1.各抒己见:什么是比喻? 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2.阅读课本第5页关于“比喻”的补充资料,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识? 比喻可以分为明喻和暗喻和借喻,借喻只有喻体。
活动2:理解“好的比喻” 1.你认为《春》里的比喻好不好?好在哪里?
找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艳丽且繁多,表达了作者对野花的喜爱之情。
活动2:理解“好的比喻” 1.你认为《春》里的比喻好不好?好在哪里?
把喻体“眼睛”“星星”换成“粉尘”“宝石”,表达效果一样吗?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眼睛和星星:既有繁多的特点,也能表达喜爱、还能感受到蓬勃生机粉尘:有细小且多的特点。但在“形似”上与野花差距太大宝石:价值不菲,与野花“遍地是”没有共性,缺乏灵动和生机
活动2:理解“好的比喻” 2.小结归纳:“好的比喻”除了形似以外,还要具备哪些要素?
①本体和喻体要保持情感上的一致②要凸显写作的意图③能引发读者的联想④有丰富的内涵⑤结合其它修辞
活动2:理解“好的比喻” 3.赏析《春》中“好的比喻”,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1)从原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句,从“好的比喻”的角度为它做批注。 (2)小组推选出最好的一条批注,向全班展示。
活动2:理解“好的比喻” 预设1: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批注: 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不仅写出了春风的“轻柔”,而且还让读者体会到母亲的手带给我们的温暖的感觉,吹起了我们童年的回忆,让我们喜爱眷恋。
活动2:理解“好的比喻” 预设2: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批注: 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看似都是写春雨的连绵细密,但侧重点却不同。比作“牛毛”强调的是“密”,比作“花针”强调的是“细”,比作“细丝”强调的是“柔”。
活动2:理解“好的比喻” 预设3: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批注: 把春花桃花、杏花、梨花的颜色分别比作火、霞、雪,不仅写出了春花艳丽多姿的特点,而且火是热烈的,霞是炫丽的,雪是纯洁的,字里行间,还让人感受春蓬勃的生命力,和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活动2:理解“好的比喻” 预设4: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批注: 这三个句子组成了一组排比句,比喻精巧,意义深远。不仅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征,而且通过人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成长过程来表现春天的发展过程,非常生动形象。另外,还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尤其是最后说“领着我们上前去”,更是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
活动3:创作“好的比喻” 请你仿照文章最后三段的句式,写三个比喻句描写其他季节。
秋天像可爱的孩童,挥舞着手中的画笔,给大地穿上新衣。 秋天像慈祥的母亲,捧出满兜的果实,招待大自然的孩子们。 秋天像年逾不惑的中年人,有深邃的思想和顽强的意志,领着我们向前进。
主旨总结,学习运用写景方法
活动1:自主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都有很多收获。请再次用下列句式,对这篇课文进行总结。 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是的,有,有,还要。
活动2:写景方法总结 填写下表,对本文所运用到的写景方法进行总结。
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
比喻、拟人、“钻”和“偷偷”
由上而下、由实到虚、由正面到侧面
拟人、比喻、排比;“闹、飞、眨”
引用、比喻、拟人;“抚摸”等
比喻、拟人;“笼”“逼”等
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用叠词
百花竞放、鲜艳芬芳、多而闪耀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六单元24* 寓言四则杞人忧天/《列子》教案配套ppt课件,共1页。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2024)20 狼/蒲松龄教学演示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观视频知作者,走近作者,背景资料,读一读读准字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任务三 记述与动物的相处说课ppt课件,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