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8.2《登高》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8.2《登高》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页
    8.2《登高》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2页
    8.2《登高》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3页
    8.2《登高》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4页
    8.2《登高》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5页
    8.2《登高》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6页
    8.2《登高》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页
    8.2《登高》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必修 上册8.2 登高图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8.2 登高图片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登高诗,古体诗近体诗,古典诗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你了解“登高“这一习俗吗?
    “登高“为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风俗,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亲人团聚,登高饮酒的习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王维 【朝代】唐
    一、登高望远,思亲怀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登高望远,伤时悲己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三、登高望远,抒怀励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杜甫抱病登台,主要为了排遣心中郁闷,本来约好与友人一同登高,但友人有事没有来,他只好独自一人前往。那么,这位贫病交加、曾怀济世之志而又老无所成的诗人,他登高时是怎样的心境?又倾诉了怎样的人生感受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登高》。
    1.了解杜甫生平及其作品风格,品味鉴赏诗歌语言。2.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培养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3.解析意象,感受体悟景中之情,理解“悲“的内涵。4. 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培养爱国情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杜甫,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 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显示了唐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他亦被现实主义称为“诗圣“。诗风——沉郁顿挫,有《杜工部集》。
    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出塞》(忧国忧民)
    “三吏”“三别”(现实主义)
    《登高》(诗风更加沉郁)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这一年的杜甫55岁,距离去世只有三年。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
    当时的杜甫疾病缠身:“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我多长卿病”;风痹
    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C7F6AA7134BB5542FC0A17BFBEC0C5CF211FB091FD8C08D9541B60CB1E93997BEFA5F4E5D4A778A7527C9FFE4FF35B29D3E42F8997401636D0F3B9CAB1055CF8
    绝句:五绝 七绝(四句)律诗:五律 七律(八句)排律 (十句以上)
    古体诗是指唐代格律诗产生以前的诗歌形式,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主要形式有“诗经”、“楚辞”、“汉乐府”、“南北朝乐府”等。“歌”“行”“曲”“吟”“引” 即是古诗的一种形式。 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形式比较自由,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即使在唐代也有很多诗人喜爱用古体写诗,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白居易的《琵琶行》、孟郊的《游子吟》、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卢纶的《塞下曲》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分五言绝句(每句五字)和七言绝句(每句七字)。律绝通篇共有四句,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如: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律诗通篇共有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春夜喜雨作者: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三、排律,即十句以上的律诗(有五言也有七言,但五言较多)。排律有三个特点:十句以上(上不封顶);2、遵守律诗的替、对、粘;3、除首联和尾联外,中间每一联都是对仗的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作者】杜甫 【朝代】唐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此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 天高 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感到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更主要是心灵的悲凉。
     广阔的天地间,自己显得渺小,孤独。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猿的号叫听起来凄厉,类似于人的悲凄号哭声,因此我国古代诗人常将其用以暗示感伤之情。
    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通过对六种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的形、声、色、态的描写,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
    颔联写了几种景物?落木、长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世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更能让人在秋日的种种情景中品味出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手法:由景入情 情景交融
    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之愁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写出自己距离故乡之远,浓浓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写出了诗人在秋天的悲凉感受。悲自然之秋,悲人生之秋
    在传统的重阳节到来之际,诗人既不能会亲访友,又不是举家齐登,那种孤苦无助之感,可谓表达得淋漓尽致。
    年老多病之人,往往多愁善感
    艰难:兼指国家和自身命运。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种苦难经历,绝非诗人的个案,而是那个时代所有人都在遭逢的苦难。 以764年为例,那年户部统计人口,十年战乱之后,人口减少十分之七,只剩一千九百六十余万。
    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
    杜甫此时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苦恨:极其遗憾。
    新停:刚刚停止。诗人有着深重的悲愁,想要借酒消愁,却因疾病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
    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季节之秋——秋风正劲,长天高远,猿猴哀鸣,飞鸟盘旋,天地间阔大苍茫、凄凉清冷。生命之秋——落叶是衰老的象征,“萧萧下”隐含着诗人心情的下坠,他感叹自己的生命也到了晚秋,面对滚滚长江,永恒的自然,更令人感叹时光飞逝,生命短暂;国运之秋——战乱虽已平定,盛唐景象不再,国事颓败。
    课堂小结:沉郁顿挫,悲尽三秋
    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沉郁顿挫风格的理解。
    从内容上来看,首先是意境的苍凉壮阔。首联以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六种苍凉的意象;颔联从大处落笔,无边而下的木叶,滚滚奔流的江水;营造出一幅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意境。其次是感情的悲愁难抑。不仅有个人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衰老多病,孤苦无依;还有对国运艰难的悲愁,再加上诗人那种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诗人由悲人生之秋进而转向悲国运之秋,忧时伤世的忧愤愁苦之情溢于言表!
    从形式上来看,首先是对仗工整,音调铿锵。诗歌开头就以对仗领起,八个诗句,两两相对,自然工整,这种井然有序的排列,给人一种神清目爽的对称美,使全诗曲折顿挫。同时诗中所用词语,声调和谐,韵律流畅,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如三四两句。其次是写景抒情笔法错综变化,而又相互照应。作品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相关课件

    语文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课内容ppt课件,文件包含Unit2PartBC第6课时pptx、BStarttoreadwav、CReadingtimewav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8.2 登高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8.2 登高优秀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唐·杜甫,生命之短暂,时间之永恒,感受意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图文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导入新课,重识“诗圣”,作者作品及生平,背景链接,初读明体,“古今七言律第一”,再读释义,精读体悟,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