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8.2 登高完美版ppt课件
展开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活动之一,这一天全家都要一起登高“避灾”以求长寿,还会插茱萸、喝酒赏菊,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赋诗,是古代诗人“以诗会友,一展才华”的一种方式,留下了不少千古名篇。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这样一位老人,衣衫褴褛,老眼混浊,满身疾病,年过半百,只能漂泊异乡。 他步履蹒跚的登上长江之滨的夔州,面对处于战乱的国家,面对万里之外的故乡,面对漫天的落叶,面对滚滚长江水,百感千愁涌上心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一起欣赏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
1、了解杜甫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背诵全诗。2、从意象入手,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 (重点)3、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探究诗人悲秋的根本原因。 (难点)4、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尊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主要作品有:《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登高》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内编》)。
这首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杜甫的最后10年(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西南地区飘零,),是在巴蜀和荆湘的流离漂泊中度过的,中间由于蜀中长官严武的接济,在成都草堂过了几年稍微安定的日子,不料(765)四月,严武忽然死去,杜甫失去凭依,不得不在五月里率领家人离开草堂,乘舟东下,于次年到达夔州瞿塘峡。杜甫一家在夔州滞留两年,作这首诗时已是第二个年(767)头了。当时杜甫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 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
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民不聊生。杜甫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节奏: 七律一般二四六分明(平仄),节拍为“二二二一”, 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为“二二一二”语言韵律屈折有力——顿挫
一、听读诗歌,把握节奏。
齐读全诗,谈谈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凄楚、悲伤、悲愤、孤独(悲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秋风急切天空高远猿鸣悲凉,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
无边的落叶萧萧飘下,不尽长江流水滚滚奔来。
常年到处漂泊,作客他乡,于秋天更添悲凉,晚年多灾多病,今天又独自登临高台。
真恨命运多艰难,两鬓白发又增添;穷途潦倒心意冷,因病戒酒不举杯。
首联、颔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风 天 猿 渚 沙 鸟 落木 长江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气逼人,天气寒冷,内心凄凉
天地高远广阔,更显人渺小孤单。
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
在空中盘旋,急风猛烈,无处停息,诗人处境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相似(孤独无依)
重点意象赏析: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小组探究找出你最喜欢的词加以分析)
冷色调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高处“风急”,所谓“高台多悲风”,这是登高之感。
“猿啸”,《水经注》:“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猿啸哀”正是描绘了这种情景,这是登高所闻。
秋江上景物萧疏,洲渚凄清,沙滩白净,水鸟翻飞,这是登高所见。
在这一联中,诗人用工笔描摹了“风急”“天高”“渚清”“沙白”“猿啸哀”“鸟飞回”这六种景物,既展示了节序的苍茫、凄清、肃杀的气氛,又烘托了诗人悲怆、愁苦的情怀。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意境)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夔州三峡秋季的景物,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雄浑高远,肃杀凄凉。
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意象。这对于飘零流落在外,又是一个现实主义有阔大胸襟的诗人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之情!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感!在无穷、永恒的时间前,更显人之渺小!诗人年迈却还未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第三句承首句,写山,因风急,故落叶纷纷,萧萧而下;
颔联从大处落墨,写整体景物。
第四句承次句,写水,因风急,长江波涛汹涌,滚滚而来。
“无边”状秋意之深、景界之阔,蕴含着诗人沉郁、悲凉之感;
“不尽”写长江奔腾不息,也显示了诗人登高望远,视野开阔。
“萧萧”形容落木,“滚滚”描绘长江,以叠词、虚词传神,显示出出神入化之笔力。
“无边”一句融《楚辞》“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风飒飒兮木萧萧”的语意,创造出这一气势磅礴、格调雄浑、内涵深厚、音韵铿锵的千古传诵的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生命短暂,时间无穷,历史长河永不停息。上下两句互相对比,相互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虽有无奈,他仍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有一种宏大的气势。
意境:苍凉、雄浑而壮阔
情感: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
前四句重在写景,运用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句八景,语言凝练明确: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这两联浑然一体,境界深远,营造出雄浑苍凉深邃悠远的意境,渲染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无尽悲凉之情。
手法: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四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主要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
静听:猿啸哀 悲凉远望:落木萧萧 悲怆俯视:长江滚滚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俯仰结合、视听结合、远近结合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诗人为何而悲?(小组讨论)明确:离家万里,漂泊他乡 晚年多病,孤苦无依 颠沛流离、困顿潦倒。诗中反映的虽是诗人的个人遭遇,但我们从中却可以窥见战乱时代广大人民的苦难。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罗大经认为此诗有八悲,曲尽人生之悲怀
八悲:独登台,无亲朋也
三悲:作客,羁旅也(客居他乡)
杜甫身患肺病、风湿病、糖尿病,还有头风病等多种疾病
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为祈求长寿,全家人一起去。此时却是异地独自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 艰难:国事艰难,人生潦倒。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苦恨:恨国家动荡不安,恨自己人到暮年,不能为国家效力,恨自己壮志难酬!更多是遗憾。 国事艰难,壮志未酬,人生潦倒,销愁无途。
面对人生之悲,作者如何释放?
杜甫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忠君爱国、关心民生疾苦是他思想的核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诗圣”杜甫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国难家愁一齐堆积在诗人胸中无法释怀,诗人想喝酒解愁,却因穷困潦倒、因病不能喝,这种愁苦、悲愁排泄不了,只能郁积心头!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写 景借景抒情自然之秋
抒 情直接抒情人生之秋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恢弘的七言律诗。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有俯有仰,有远有近,有视觉,也有听觉;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总体而言“悲秋”,既有自然之悲,又有作者人生之悲,更有国家存亡之悲!三重“悲”统一于一体。有国家之悲,“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国家国家,国尚如此,何谈家,才有了人生的漂泊和壮志难酬,因为有国之悲和己之悲,所以眼中的景也悲!本诗情景交融,沉郁顿挫,深沉而悲凉,意蕴丰厚。体现了作者的杜甫壮志难酬感慨、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尽显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能否用一个词说一说你读完后的整体感受?
哪个字最能体现全诗的情感基调?
全诗句句是悲,字字含悲。
诗人悲自然之秋,悲生理之秋,但这些都不是“悲”的根本,那么“悲”的根本是什么?
请结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分析探究作者“悲”之根本。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动荡不安之时,诗人在这首诗中透视出来的情怀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了让天下寒士能住上广厦,诗人自己“庐破”“受冻”“身死”,也觉得满足。当茅屋为秋风所破后,诗人由自己凄风苦雨之后的彻夜难眠,想到了全天下万千流离失所的百姓的命运。诗人将个人的命运、社会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使一己之悲有了广阔而深远的社会内涵,体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人的“悲”不仅是悲自然、悲个人,更深层的是悲社会、悲国家,相对于国家的风雨飘摇,诗人自己的生活困顿、年老多病,大自然的秋风萧瑟,只不过是文本的表层罢了。
从诗人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等诗作中,我们恍然大悟,作者悲秋,由自然、个人而及社会,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悲生理之秋,更深层的是悲社会之秋、国家之秋。《登高》真正的意蕴是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国家之秋的有机统一,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震撼人心!
(三)解“悲”“独”的内涵
《登高》中,“悲”“独”的内涵是什么?全诗如何抒发这种情怀?
示例: “悲”指自然之悲(秋)、人生之艰难(霜鬓)。自然之悲体现在诗的前四句,人生之艰难体现在诗的后四句。“独”指诗人独知人生之悲怆、独自承担苦难的情怀。全诗将风急、猿啸、鸟飞、叶落与滚滚江水,描写成天地同悲的宏大意境,再引出自己悲苦、孤独的情怀。全诗既流畅浑厚,又高歌激越、气势磅礴、情景交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被赞为“古今七律第一”。
(四)用一副对联来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为了表达对杜甫无限的缅怀、崇敬之情,老师为这首诗拟了个上联,请同学们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对出下联。
上联:落木无边,登高难释家国恨。
下联:长江不尽,望远不解心中愁。
长江不尽,赋诗且抒山河情。
语文必修 上册8.2 登高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8.2 登高优秀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唐·杜甫,生命之短暂,时间之永恒,感受意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图文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导入新课,重识“诗圣”,作者作品及生平,背景链接,初读明体,“古今七言律第一”,再读释义,精读体悟,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优质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登高诗,背景介绍,雄浑高远肃杀凄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