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活板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活板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几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能准确翻译课文。
了解活板印刷的发明、制作、使用方法及优势,熟悉古代科技文献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学习本文简洁、准确、有条理的语言表达,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和课堂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圈点批注、思维导图等方法,梳理文章内容,分析活板印刷的流程和原理,提高信息整合与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勇于创新。
二、学习重难点
(一)学习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掌握活板印刷的制作和使用过程。
学习文中运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体会古代科技文献的语言特点。
(二)学习难点
理解活板印刷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分析其在古代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体会作者对活板印刷术的介绍所体现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沈括的生平经历、科学成就以及《梦溪笔谈》的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了解印刷术的发展历程,重点掌握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文化传播的重大影响。
字词积累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毕昇(shēng)
薄如钱唇(bó)
和(huò)纸灰
炀(yáng)之
更(gēng)互用之
帖(tiě)之
贮(zhù)之
燔(fán)之
讫(qì)
解释下列词语:
板印:用雕版印刷。
已后:以后。
布衣:平民。
又为活板:发明了活字版。
其法:它的方法。
用胶泥刻字:使用胶泥雕刻字模。
薄如钱唇:薄得像铜钱的边缘。
每字为一印:每个字制成一个字印。
火烧令坚:用火烧使它坚硬。
先设一铁板:先设置一块铁板。
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在它上面用松脂、腊和纸灰这类东西覆盖。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
乃密布字印:于是密密麻麻地排列字印。
持之赴火:拿着它靠近火。
药稍熔:药剂稍微熔化。
则以平板按其面:就用平板按压它的表面。
字平如砥:字像磨刀石一样平整。
若止印三二本:如果只印两三本。
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若印数十百千本: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
则极为神速:就非常迅速。
不以木为之者:不使用木头制作字印的原因。
木理有疏密: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
沾水则涨:沾水就会膨胀。
不可取也:不可以取出来。
燔土:经过烧制的泥土。
用讫:用完。
再火令药熔:再次用火使药剂熔化。
以手拂之:用手轻轻擦拭。
其印自落:那些字印自己就掉落下来。
殊不沾污:一点也不沾染污垢。
(二)课堂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文章的内容和语气。
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围绕活板印刷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梳理文章内容:
文章开篇介绍了雕版印刷的情况,然后重点介绍活板印刷,包括活板的发明(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制作方法(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使用方法(先设一铁板…… 字平如砥)以及它的优点(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最后交代了毕昇所制活字的下落(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分析文章结构: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 段)概述雕版印刷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第 2 段)详细介绍活板印刷的发明、制作、使用方法和优点;第三部分(第 3 段)交代活字的下落。
精读课文,分析活板印刷术
运用圈点批注法,找出文中关于活板印刷制作和使用过程的关键语句,分析其步骤和原理。
制作过程: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原理:胶泥便于雕刻,火烧后坚硬,可制成字印)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原理: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可作为粘合剂和填充剂,便于字印的固定和排版)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原理:铁范用于规范字印的位置,密布字印保证排版的完整性)
持之赴火,药稍熔,以平板按其面,字平如砥。(原理:加热使药剂熔化,通过平板按压使字印平整)
使用过程: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原理:通过两块铁板交替使用,提高印刷效率)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 “之”“也” 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原理:多个字印可满足不同排版需求,避免重复雕刻)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原理:对不常用字进行分类贮存,方便取用,对于临时需要的奇字可快速制作)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活板印刷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选择科学:胶泥取材方便,成本低,且烧制后的特性适合制作字印;松脂、腊和纸灰之类的使用也合理,既能固定字印又便于后期处理。
制作工艺先进:雕刻字印、排版、印刷等环节紧密相连,工艺步骤合理,且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原理支撑,保证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
灵活性高:字印可重复使用,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换,排版灵活,适用于各种文本的印刷。
效率高:相比雕版印刷,活板印刷在印刷大量书籍时效率极高,尤其是常作二铁板,更互用之的方法,大大缩短了印刷时间。
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
再次阅读课文,思考本文的语言特点。
简洁准确: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描述了活板印刷的各个环节,如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短短几句话就把字印的制作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
条理清晰:按照活板印刷的发明、制作、使用方法和优点的顺序依次介绍,逻辑严谨,层次分明,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科学性强:文中对各种材料的使用、工艺步骤的介绍以及原理的阐述都体现了科学性,符合科学文献的特点。
找出文中体现语言特点的语句进行分析,小组内交流讨论,加深对语言特点的理解。
探究文本,理解主题和价值
思考文章的主题,结合文中内容分析作者写作的目的。
主题:介绍活板印刷术这一伟大发明,展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目的:一是记录这一重要发明,使其得以传承;二是强调活板印刷术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激励后人继续探索和创新。
分析活板印刷术的价值:
文化传播价值:活板印刷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降低了印刷成本,使得书籍等文化产品能够更广泛地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科技创新价值:它是我国古代科技创新的杰出代表,为后世印刷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启发了人们的创新思维,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三)拓展延伸
写作训练
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以 “我的小发明” 为主题,写一篇 300 - 500 字的短文,介绍自己的一个小发明或创意。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发明的原理、制作过程和使用方法,同时运用合适的说明方法,如作比较、打比方等,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活板印刷术在现代社会还有哪些应用价值?
如果让你改进活板印刷术,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
古代科技发明对现代科技发展有哪些启示?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和质疑。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活板印刷术的介绍、语言特点、主题和价值等方面。
强调学习本文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热爱传统文化,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要积极探索创新,为科技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课后作业
背诵全文。
以 “古代科技的魅力” 为主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作文,要求结合自己对古代科技的理解和感受,阐述古代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活板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走进文本,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再读课文,积累重点词句,深入研读,理解课文内容,细节探究,品析活版之“活”,拓展延伸,活学活用,小结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老王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作者简介,出示学习目标,整体感知,研讨探究,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邓稼先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理解探究,合作释疑,课内精读,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