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活板教案
展开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词汇,能够准确翻译课文。
了解活板印刷的发明、制作、使用方法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本,梳理活板印刷的流程,提高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内容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文本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文意。
了解活板印刷的制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难点
体会本文按程序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及作用。
理解活板印刷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导入
展示一些古代印刷品的图片,如古代书籍、字画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没有现代印刷技术的古代,这些作品是如何大量复制的呢?从而引出课题《活板》。
二、资料助读
作者介绍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他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 “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是一部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文学、史学、考古、音乐、艺术等诸多方面。本文《活板》就选自《梦溪笔谈》。
背景介绍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沈括生活的北宋时期,雕版印刷术已经相当发达,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雕刻费时费力,一块版只能印一种内容等。活板印刷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三、初步感知
生字注音
和(huò)纸灰 炀(yáng)之 更(gēng)互用之 帖(tiě)之 贮(zhù)之 燔(fán)之
生词注解
板印:用雕版印刷。
已后:以后。
有布衣毕昇:平民毕昇。布衣,平民。
又为活板:发明了活字版。为,发明、创造。
其法:它的方法。
用胶泥刻字:使用胶泥雕刻字模。
薄如钱唇:薄得像铜钱的边缘。
每字为一印:每个字制成一个字印。
火烧令坚:用火烧使它坚硬。
先设一铁板:先设置一块铁板。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在它上面用松脂、蜡和纸灰这类东西覆盖。冒,覆盖。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范,框子。
乃密布字印:于是密密麻麻地排列字印。
持之赴火:拿着它靠近火。
药稍熔:药剂稍微熔化。
则以平板按其面:就用平板按压它的表面。
字平如砥:字像磨刀石一样平整。
若止印三二本:如果只印两三本。
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若印数十百千本: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
则极为神速:就非常迅速。
不以木为之者:不使用木头制作字印的原因。
木理有疏密: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
沾水则涨:沾水就会膨胀。
不可取也:不可以取出来。
燔土:经过烧制的泥土。
用讫:用完。
再火令药熔:再次用火使药剂熔化。
以手拂之:用手轻轻擦拭。
其印自落:那些字印自己就掉落下来。
殊不沾污:一点也不沾染污垢。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文意。思考文章围绕活板印刷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文章围绕活板印刷介绍了活板印刷的发明(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制作方法(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使用方法(先设一铁板…… 字平如砥)以及它的优点(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等内容。
四、文本探究
朗读全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活板印刷的制作过程有哪些步骤?
①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②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③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④持之赴火,药稍熔,以平板按其面,字平如砥。
(2)活板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有哪些优点?
①从印刷数量上看,如果只印两三本,活板印刷未体现出简便,但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则活板印刷极为神速,而雕版印刷无论印多少本,都需要雕刻大量的版,效率较低。
②从字印的灵活性上看,活板印刷可以随时更换字印,印不同的内容,而雕版印刷一块版只能印一种内容。
③从成本上看,活板印刷使用胶泥制作字印,成本相对较低,而雕版印刷需要雕刻大量的木板,成本较高。
第 2 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活板印刷的制作步骤和优点,然后引入本节课对文本语言和写法的探究。
二、合作探究
(一)走进语言
请找出文中体现活板印刷过程中各步骤之间逻辑关系的词语,并分析其作用。
文中体现逻辑关系的词语有 “先”“欲印”“乃”“持之赴火”“则” 等。这些词语清晰地表明了活板印刷制作过程的先后顺序,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整个制作流程。例如,“先设一铁板”,明确了第一步是设置铁板;“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说明了在要印刷的时候进行下一步操作;“乃密布字印”,“乃” 字承接上文,表明接下来要做的是密密麻麻地排列字印。
分析文中一些词语在表达准确性方面的特点。
如 “薄如钱唇”,通过比喻的手法,准确地描述了胶泥字印的厚度,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想象出字印的样子。“字平如砥”,同样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字印经过按压后的平整程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通过对比的方式,准确地说明了活板印刷在不同印刷数量下的优势和劣势,使读者对活板印刷的特点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深层探究
文中为什么要详细介绍活板印刷的制作过程和使用方法?
因为活板印刷是一项新发明,详细介绍其制作过程和使用方法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以便于推广和应用。同时,这也体现了作者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活板印刷术的发明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对当时的影响:
①提高了印刷效率,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印刷书籍、文献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②降低了印刷成本,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负担得起印刷品,扩大了知识的传播范围。
对后世的影响:
①为后世的印刷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世的活字印刷术在原理和方法上都有活板印刷术的影子。
②启发了人们的创新思维,鼓励人们不断探索和改进技术,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走进写法
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本文采用程序顺序进行说明,按照活板印刷的制作过程(用胶泥刻字…… 字平如砥)和使用方法(先设一铁板…… 其印自落)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活板印刷的整个流程。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便于读者理解。
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说明方法:
①作比较:将活板印刷与雕版印刷进行比较,突出活板印刷的优点,如印刷数量、字印灵活性、成本等方面的比较。
②打比方:如 “薄如钱唇”“字平如砥” 等,通过比喻的手法,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字印的厚度和平整度。
③列数字:文中虽未大量使用列数字的方法,但在说明印刷数量时,提到了 “若印三二本”“数十百千本” 等,通过数字对比,突出活板印刷的效率差异。
三、课堂小结
通过对《活板》一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活板印刷术这一伟大发明的制作过程、使用方法、优点以及它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作者按程序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以及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活板印刷术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我们应该为祖先的伟大发明感到自豪,并且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为科技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板书设计
活板
一、发明:毕昇
二、制作过程
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
设铁板,覆松脂、蜡和纸灰之类
置铁范,密布字印
赴火,按面,字平如砥
三、使用方法
设铁板,置铁范,密布字印
赴火,熔药,按面,字平如砥
用讫,再火,拂之,印自落
四、优点
印刷数量:少量不简易,大量极神速
字印灵活性:可更换
成本:相对较低
五、影响
当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传播
后 世:奠定基础,启发思维,推动进步
四、课堂实践
模拟演示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板印刷的模拟演示活动。
每组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利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如橡皮泥代替胶泥制作字印、一块硬纸板代替铁板、蜡烛油和沙子混合代替松脂、蜡和纸灰之类等)模拟活板印刷的过程。
在模拟过程中,要求学生边操作边讲解每一个步骤,进一步强化对活板印刷过程的理解和记忆。
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观察,并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
知识拓展
介绍活字印刷术在历史上的发展演变过程,如从泥活字到木活字,再到金属活字等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这一技术是如何不断改进和完善的。
引导学生思考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活字印刷术传播到世界各地后对当地文化发展的影响。
五、巩固练习
字词填空
(1)用胶泥刻字,薄如______,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钱唇)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______字印。(密布)
(3)持之赴火,药稍熔,则以平板按其面,字平如______。(砥)
翻译句子
(1)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翻译:有一个平民叫毕昇,又发明了活字版。
(2)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涨,不可取也。
翻译:不使用木头制作字印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沾水就会膨胀,不可以取出来。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翻译: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就非常迅速。
简答题
(1)活板印刷术的制作过程中,哪些步骤体现了其科学性和巧妙性?
用胶泥刻字后火烧令坚,既保证了字印的硬度,又便于取材和制作。
在铁板上覆盖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在加热时这些物质可以使字印更好地固定和平整,而且便于在印刷后字印的分离,体现了材料选择和使用的科学性和巧妙性。
密布字印时通过铁范来规范位置,保证了排版的整齐和准确。
(2)活板印刷术的发明对文化传播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高了印刷效率,使得大量书籍和文献能够快速印刷,从而使知识能够更广泛、更迅速地传播。
降低了印刷成本,使得更多人能够获取印刷品,促进了文化在不同阶层之间的传播和交流。
字印的可更换性使得印刷内容更加灵活多样,丰富了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
六、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包括活板印刷的模拟演示、知识拓展以及巩固练习中的重点知识,强调活板印刷术的重要性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关键知识点,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古代科技的奥秘,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创新精神。
七、课后作业
写一篇 300 - 500 字的短文,介绍一种你感兴趣的古代科技发明(除活字印刷术外),包括其发明过程、原理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收集关于活字印刷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或传承情况的资料,制作一份简单的手抄报。
初中人教部编版活板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a href="/yw/tb_c402589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活板教案设计</a>,共2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版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402589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活版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版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版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方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