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语文园地一》优质教案(第一课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186549/0-172713536798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上《语文园地一》优质教案(第一课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186549/0-172713536810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2024)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第一课时教案
展开语文园地一
主备教师
【课前解析】
关注教材:这个语文园地共有3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板块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三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引导学习排比句,体会其特点和表达效果;第二项内容是了解分号的用法;第三项内容以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留意街上的路牌,关注汉语拼音在生活中的使用。“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律《过故人庄》,这首诗写作者应邀到乡村老朋友家做客的情景,表现了朋友情谊的真挚深厚和田家生活的简朴亲切。
【教学目标】
1.以《草原》和《丁香结》为例,交流“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3.认识分号并能说出分号的用法。
4.初步了解人名和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
5.朗读并背诵《过故人庄》,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认识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
2.认识分号并能说出分号的用法。
3.朗读并背诵《过故人庄》,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语文园地一》优质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阅读交流,学会如何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2.养成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习惯和能力。
3.能认识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题导入
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教师板书:语文园地
二、学习“交流平台”
1.总结阅读方法
(1)教师提出问题: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学习本单元课文时,你从哪些内容想开去,又想到了什么呢?
(2)学生思考问题,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汇报交流
预设1: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如阅读《草原》,读到课文中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可以联想生活中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师总结:草原中主客相聚 亲朋好友相聚 产生共鸣 热情相见,盛情款待
预设2:还要能从课文内容联想到更多。如,《丁香结》写到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由此可以想到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梅、兰、竹、菊,想想这些植物象征着什么,由这些植物想到人生的追求。
2.学会内容联想
(1)教师提出问题:作者由丁香结联想到人生的问题是解不完的,你们知道梅、兰、竹、菊四种植物有怎样的品格吗?
预设:梅,凌寒傲雪;兰,深谷幽香;竹,萧疏虚空;菊,凌霜飘逸。
教师提出问题,讨论:由梅、兰、竹、菊的品质,你想到了哪些人?
预设1:我由梅凌寒傲雪的品格想到了高洁之士。
预设2:我由兰深谷幽香的品格想到了贤达之士。
预设3:我由竹萧疏虚空的品格想到了谦谦君子。
预设4:我由菊凌霜飘逸的品格想到了世外隐士。
(2)教师提出问题:你觉得阅读时用上“从所读内容想开去”这个方法有什么好处?
预设:从“所读内容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我们在以后的阅读中可以多使用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重在让学生体会阅读文章时想开去有很多好处,让学生采用小组交流等方法,在不断探究中学习。)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1.认识排比句
(1)教师提出要求:读一读,体会下面句子的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预设:这句话的三个分句的句式相同,内容写的都是漓江的水。
(2)教师总结:像这样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甚至字数都基本相同且意义相关的句子组合在一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
2.排比句的好处
(1)教师提出问题:读下面两个句子,思考排比有什么好处。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漓江的水有静、清、绿的特点,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预设1:用上排比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更能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
预设2:一、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二、能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强烈感情。
(2)教师出示句子,学生思考句子运用排比的好处。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预设:突出花可以替人们表情达意的作用。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预设:运用排比句,表现了“祖父的园子”里一切都是鲜活的。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词句段运用 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
号的用法
地名和人名的拼写规则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教学反思】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教材分别以《草原》《丁香结》为例,说明了如何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编排这部分内容,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学习前面四篇课文时所习得的“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对这一方法进行巩固和强化,并在以后的阅读中加以运用。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三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引导学习排比句,体会其特点和表达效果。教材中呈现的三个排比句,结构整齐、节奏和谐、层次清晰,值得学生体会。第二项内容是了解分号的用法。分号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能表示多种关系,用法较为复杂。教材通过呈现两组含有分号的句子,让学生了解分号最常用的表示并列的用法。第三项内容以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留意街上的路牌,关注汉语拼音在生活中的使用,其中,绿色的是高速公路上的路牌,蓝色的是街道上的路牌;教材中的两个泡泡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另一方面继续引向生活,让学生留意姓名的拼写规则。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律《过故人庄》。这首诗写作者应邀到乡村老朋友家做客的情景。诗中描绘了乡村绿树行行相合,青山依依相伴,屋舍俨俨,农田齐齐的美丽风光,以及老朋友宰鸡烧酒,主客举杯欢饮、对谈农事的画面,表现了朋友情谊的真挚深厚和田家生活的简朴亲切。插图生动再现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好景色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情形。
“交流平台”的内容意在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四篇课文所学习的单元要素(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由于在前面的教学环节中落实较好,学生掌握较好,在以后的阅读中只需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即可。在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后,学生能够列出具体事例,来说明使用排比句的好处。通过学习,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写出语言生动优美的排比句。另外,学生在反复品读句段,查看句子中标点符号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了分号的用法,并能说出分号的用处。在学习古诗《过故人庄》时,学生不仅能结合搜集的资料自己翻译古诗,还能围绕主题展开想象。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108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第二课时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78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语文园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540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语文园地第一课时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