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物质的转化-【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同步讲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80130/0-1726916701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讲 物质的转化-【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同步讲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80130/0-172691670155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讲 物质的转化-【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同步讲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80130/0-172691670158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讲 物质的转化-【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同步讲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80130/1-17269167086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讲 物质的转化-【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同步讲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80130/1-172691670869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讲 物质的转化-【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同步讲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80130/1-172691670870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后练习题
展开2.根据物质的组成和形式,掌握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3.熟悉常见反应类型的特征与应用。
模块导航:[核心知识梳理]→[典例分析]→[基础达标训练]→[素养提升训练]
[核心知识梳理]
一、酸、碱、盐的性质
1.酸的通性(以H2SO4为例)
(1)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与活泼金属(如Z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Zn===ZnSO4+H2↑
(3)与碱(如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4)与金属氧化物(如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CuSO4+H2O
(5)与某些盐(如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Na2CO3===Na2SO4+H2O+CO2↑
【易错提醒】
(1)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
(2)溶于水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NaHSO4是酸式盐。
(3)确定某酸是几元酸,不能依据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如醋酸CH3COOH不是四元酸,而是一元酸。
2.碱的通性(以NaOH为例)
(1)使酸碱指示剂变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
(2)与酸性氧化物(如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3)与酸(如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4)与某些盐(如Mg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MgCl2===2NaCl+Mg(OH)2↓
【易错提醒】
(1)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
(2)溶于水能电离出O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如Mg(OH)Cl是碱式盐。
3.盐的通性
(1)与酸反应生成新盐与新酸。如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与碱反应生成新盐与新碱。如氯化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2NaOH===2NaCl+Cu(OH)2↓
(3)与盐反应,如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易错提醒】
(1)盐的构成中不一定仅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如NH4Cl,非金属元素可形成阳离子NHeq \\al(+,4)。
(2)酸根离子中不一定只有非金属元素,如MnOeq \\al(-,4)。
二、物质的转化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是不会改变的,这是考虑如何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时最基本的依据。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
1.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1)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如:Naeq \(――→,\s\up7(O2)) Na2O eq \(――→,\s\up7(H2O)) NaOH eq \(――→,\s\up7(H2SO4)) Na2SO4
Caeq \(――→,\s\up7(O2)) CaO eq \(――→,\s\up7(H2O)) Ca(OH)2 eq \(――→,\s\up7(H2SO4)) CaSO4
试写出Ca的相关反应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2Ca+O2===2CaO; 化合反应
CaO+H2O===Ca(OH)2; 化合反应
Ca(OH)2+Na2CO3===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
【归纳总结】
金属单质 eq \(――→,\s\up7(O2)) 碱性氧化物 eq \(――→,\s\up7(H2O)) 碱 eq \(————————→,\s\up7(酸或酸性氧化物)) 盐
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金属有Na、K、Ba、Ca等,但Mg、Fe、Al、Cu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2)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如:Ceq \(――→,\s\up7(O2)) CO2 eq \(――→,\s\up7(H2O)) H2CO3 eq \(――→,\s\up7(NaOH)) Na2CO3
Seq \(――→,\s\up7(O2)) SO2 eq \(――→,\s\up7(H2O)) H2SO3 eq \(――→,\s\up7(NaOH)) Na2SO3
试写出C的相关反应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C+O2eq \(=====,\s\up7(点燃))CO2; 化合反应
CO2+H2O===H2CO3; 化合反应
H2CO3+Ca(OH)2===CaCO3↓+2H2O; 复分解反应
【归纳总结】
(1)非金属单质 eq \(――→,\s\up7(O2)) 酸性氧化物 eq \(――→,\s\up7(H2O)) 酸 eq \(————————→,\s\up7(碱或碱性氧化物)) 盐
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非金属有C、S、P等,但N、Si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2)在认识一类物质共性的同时,还要注意某种物质的特性,如大多数酸和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反应时都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但硝酸不能发生该类反应。
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典例分析]
知识点一 酸、碱、盐的性质
[典例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的酚酞溶液变红
B.②中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C.③中与硝酸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D.④可解释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质
【答案】C
【解析】①中Ca(OH)2能使酚酞溶液变红,A正确;②中Ca(OH)2与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B正确;③中NaNO3溶液与Ca(OH)2不反应,C不正确;④中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质的原因是Ca(OH)2+CO2===CaCO3↓+H2O,D正确。
故选C。
[变式1]有CuO、Fe、H2、Ba(OH)2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七种物质,在常温下两种物质两两间能发生的反应最多有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答案】C
【解析】CuO+H2SO4,Fe+H2SO4,Ba(OH)2+K2CO3,Ba(OH)2+H2SO4,K2CO3+H2SO4,NaOH+H2SO4,共6个。故选C。
[变式2]X、Y、Z、W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W,则X和Y之间不可能是
A.盐和盐的反应 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C.酸与碱的反应 D.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
【答案】C
【解析】A、C、D中的反应均有两种物质生成,而B项只生成一种物质——碱,不符合X+Y===Z+W。
故选B。
知识点二 物质的转化
[典例2] (23-24高一上·福建福州·期中)如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表格的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A.B.C.D.
【答案】C
【详解】A.氢氧化钠与氯化钡、氯化钠均不反应,不能一步转化为,故A错误;
B.氢氧化钾与氯化钾不反应,氯化氢与氯化钾也不反应,故B错误;
C.甲和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甲和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丁和丙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丙和乙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丁和氧气不充分反应可以生成乙,故C正确;
D.和、和相互间不能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1]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若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A.B.
C.D.
【答案】B
【详解】A.氯化铜和硫酸铜均为盐,属于相同类别的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
B.盐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钾都能反应,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钾都能反应,B符合题意;
C.盐酸与氧化铜和氢氧化钠都能反应,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但氯化铜不与氧化铜反应,C不符合题意;
D.盐酸不能转化为硝酸钡,盐酸不与硫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硝酸钡不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变式2](23-24高一上·四川眉山·期中)关于物质转化规律“单质(酸性或碱性)氧化物酸或碱→盐”说法正确的是
A.若单质为碳,氧化物可以为CO
B.“”符合该转化规律
C.若钠元素可实现转化,则碱为Na2CO3
D.单质H2能实现上述物质间的转化
【答案】B
【详解】A.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不能与碱反应,则若单质为碳,氧化物不可以为CO,A不正确;
B.,则该物质间的转化符合转化规律,B正确;
C.Na2CO3是碳酸盐或钠盐,不是碱,C不正确;
D.单质H2与O2反应生成的H2O不是碱性氧化物,也不是酸性氧化物,不能实现上述物质间的转化,D不正确;
故选B。
知识点三 基本反应类型
[典例3]某同学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如图所示),相连环的物质间所发生的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分解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Na与稀盐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D不能选;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不能选;二氧化碳与氧化钠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C不能选,只有A的分解反应没有涉及到,所以答案为A。
[变式1](23-24高一上·四川成都·期末)将某干燥剂(主要成分是或者)露置于空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两端的物质均为碱性氧化物B.②两端的物质都为钙盐
C.③两端物质间发生复分解反应D.④两端的物质间不反应
【答案】D
【详解】A.CO2为酸性氧化物、CaO为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
B.CaO为氧化物,不是盐,故B错误;
C.CaO、H2O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a(OH)2,故C错误;
D.CaCl2和二氧化碳不反应,故D正确;
选D。
[变式2]以下是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其中各步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从左到右依次是
A.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B.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C.复分解、化合、分解、置换D.分解、置换、化合、复分解
【答案】B
【详解】[C与反应生成与,属于置换反应;与反应生成,属于化合反应;与发生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高温分解生成和,属于分解反应,故B正确。]
[基础达标训练]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车胎爆炸B.实验室制CO2C.碘的升华D.海水晒盐
【答案】B
【详解】A.车胎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碘的升华,碘单质受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海水晒盐是蒸发的应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化学变化多姿多彩,美丽如花。如图所示,甲、乙、丙X分别是盐酸中的某一种,甲、乙、丙均能与X发生化学反应,则X是
A.CB.C.COD.盐酸
【答案】B
【详解】甲、乙、丙X分别是盐酸中的某一种,甲、乙、丙均能与X发生化学反应,从四种物质的两两反应关系可知,只有能与其它三种物质分别反应,则X是,故答案选B。
3.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 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 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 A,B,C 可能是
A.NaOH,CuSO4,Na2CO3B.KOH,HNO3,K2CO3
C.Ba(OH)2,CuSO4,CuOD.NaOH,HCl,Ba(NO3)2
【答案】B
【详解】A.CuSO4和Na2CO3都属于盐,属于相同类别的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KOH和HNO3能反应,HNO3和K2CO3能反应,硫酸和KOH、K2CO3、Zn也能反应,硫酸可以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故B符合题意;
C.CuSO4和CuO不能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HCl与Ba(NO3)2不能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3-24高一上·湖北武汉·月考)构建知识网络,理清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若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则下列物质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Fe;③
C.①;②CO;③
D.①;②;③
【答案】D
【详解】
A.根据反应原理可知,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而氢氧化钙和氯化钡不反应,A不符合题意;
B.Fe不能与Ca(OH)2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碳酸钾均生成碳酸钙沉淀,故B不符合题意;
C.Fe2O3、CO、Ba(NO3)2都不能与Ca(OH)2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反应原理可知,碳酸钠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23-24高一上·湖南衡阳·月考)Na2CO3·NaHCO3·2H2O是天然碱的主要化学组成,Na2CO3·NaHCO3·2H2O属于
A.盐B.酸C.碱D.氧化物
【答案】A
【详解】根据物质的组成,Na2CO3·NaHCO3·2H2O由金属阳离子、酸根离子和结晶水组成,属于盐,故选A。
6.给图中①~⑤选择适当的物质,使有连线的两物质能发生反应。供选择的试剂有稀硫酸、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一氧化碳、纯碱、铁片和木炭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质①为铁
B.氧化物③为CaO
C.①与②反应为置换反应
D.②与④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答案】B
【分析】据单质①能和酸②发生化学反应,由题意可推知①应为活泼金属单质即为铁,而酸只有H2SO4,则氧化物④应为金属氧化物CaO,则氧化物③为酸性氧化物,即CO2,⑤属于盐且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CaO反应,则⑤应为Na2CO3,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由题意单质①能和酸②发生化学反应,可推知①应为活泼金属单质即铁,而酸只有H2SO4,A正确;
B.酸②能与盐⑤反应,则⑤为Na2CO3,氧化物④能与盐⑤反应,则④为CaO,氧化物③能与氧化物④反应,则③为CO2,B错误;
C.①和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为置换反应,C正确;
D.②和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aO=CaSO4+H2O,为复分解反应,D正确;
故答案为:B。
7.下列关于物质转化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金属单质+氯气→高价金属氯化物
B.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水
C.难溶性碱→碱性氧化物+水
D.盐+酸→新盐+新酸
【答案】B
【详解】A.氯气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氯化物,如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A正确;
B.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含氧酸盐,如CO2+CaO=CaCO3,生成盐的同时不能生成水,B错误;
C.难溶性碱受热可以分解,如2Fe(OH)3Fe2O3+3H2O,C正确;
D.盐和酸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如2HCl+Na2CO3=2NaCl+H2O+CO2↑,D正确;
故答案为:B。
8.下列物质可以与其他物质直接反应生成盐的是
①金属②碱性氧化物③碱④酸性氧化物⑤酸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④C.只有②⑤D.全部
【答案】D
【详解】①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故①符合题意;
②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②符合题意;
③碱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③符合题意;
④非金属和金属反应生成盐,故④符合题意;
⑤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生成盐,
⑥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⑥符合题意;
故选D。
9.KOH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作漂洗的洗涤剂。古代制取KOH的流程如下:
上述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分析】发生CaCO3CaO+CO2↑、CaO+H2O=Ca(OH)2、K2CO3+Ca(OH)2=CaCO3↓+2KOH,结合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来解答。
【详解】由制备流程可知,发生的分液依次为CaCO3CaO+CO2↑、CaO+H2O=Ca(OH)2、K2CO3+Ca(OH)2=CaCO3↓+2KOH,其反应类型分别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没有涉及置换反应,答案选C。
10.已知:物质X与在水溶液中能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X肯定不可能是酸B.X和Y都是盐
C.X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D.Y可以是或
【答案】C
【详解】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X为可溶性铜盐,Y为X的酸根离子和结合而成的盐,即X和Y都是盐,则Y可以是或,结合上述分析可知,C选项分析错误,答案选C。
[素养提升训练]
1.(23-24高一上·云南大理·月考)古诗文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文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答案】C
【详解】A.HgS受热分解产生Hg、S,Hg与S遇冷二者重新反应产生HgS,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选项A不符合;
B.爆竹声声一岁除,说的是燃放爆竹,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爆炸反应,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B不符合;
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过程,是水的流动,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选项C符合;
D.烈火焚烧若等闲说的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C。
2.(23-24高一上·河北沧州·月考)下列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碱一定含有氧元素,盐不一定含氧元素
B.向煮沸的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C.有沉淀析出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汽油、乙醇、蔗糖均属于有机化合物
【答案】A
【详解】A.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故碱一定含有氧元素,盐不一定含氧元素,如NaCl、Na2S等无氧酸盐,A正确;
B.向煮沸的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将达到Fe(OH)3沉淀,而制备Fe(OH)3胶体是向沸水中滴加数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到溶液呈红褐色,B错误;
C.有沉淀析出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饱和溶液中溶剂减少,溶质结晶析出,未产生新物质,不是化学变化,C错误;
D.汽油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乙醇、蔗糖均属于有机化合物,D错误;
故答案为:A。
3.(23-24高一上·北京西城·月考)氯化镁是一种盐。下列途径,不能得到氯化镁的是
A.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反应B.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
C.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D.金属与酸反应
【答案】B
【详解】A.,A不符合题意;
B.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不能得到氯化镁,B符合题意;
C.2HCl+Mg(OH)2=MgCl2+2H2O,C不符合题意;
D.,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某同学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相连环中物质间发生的化学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详解】A.CO2与C发生化合生成CO,A不符合题意;
B.分解反应的特点为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多种,B符合题意;
C.C与Fe2O3发生置换生成CO2和铁单质,C不符合题意;
D.Fe2O3与H2SO4发生复分解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C
【详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Cu位于H元素的后边,不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CuCl2,因此不能发生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A错误;
B.NaOH与H2SO4发生中和反应产生Na2SO4,但Na2SO4与K2CO3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此不能产生Na2CO3,因此不能发生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B错误;
C.C与足量氧气在点燃时反应产生CO2气体,CO2被NaOH溶液充分吸收,反应产生NaHCO3,可以实现上述物质之间的直接转化,C正确;
D.Ca(OH)2与HCl发生中和反应产生CaCl2,但由于酸性:HCl>H2CO3,因此CaCl2溶液与CO2气体不能发生反应,故不能发生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6.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详解】A.BaCl2、NaOH不反应,NaHCO3不能转化为BaCl2,故不选A;
B.HCl、KCl不反应,KCl不能转化为K2CO3,故不选B;
C.O2和CO反应生成CO2,CO和CuO反应生成Cu和CO2,O2和C反应生成CO2,CuO和C反应生成Cu和CO2,C和CO2反应生成CO,故选C;
D.Fe和FeCl2不反应,故不选D;
选C。
7.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部分的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②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
【答案】D
【分析】依据转化关系可知,X可与碳酸钙相互转化,且与氢氧化钙反应,可知X为二氧化碳,结合相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判断解答。
【详解】A.由题图中物质之间的反应可知,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A错误;
B.由于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不属于盐,即反应②不一定有盐参加反应,B错误;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若是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增大,C错误;
D.由于二氧化碳、碳酸钙之间能相互转化,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X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D正确;
故答案为:D。
8.(23-24高一上·四川成都·期中)“探险队员”-溶液,不小心走进了有许多“吃人野兽”的小山(即能与硫酸氢钠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如图所示,陷阱有多处,有人找到了一条逃生路线,即为入口→③→⑤→⑦→⑨→出口,则该线路涉及的物质为
A.B.
C.D.
【答案】C
【分析】的电离方程式为。
【详解】A.与能反应,A错误;
B.能与溶液反应,B错误;
C.均不与溶液,C正确;
D.能与溶液反应,D错误;
故选C。
9.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①X+碱→盐+水 ②X+金属氧化物→盐+水
A.CaOB.H2SO4C.NaOHD.CO
【答案】B
【详解】A.氧化钙与碱、金属氧化物均不反应,A错误;
B.硫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B正确;
C.氢氧化钠与与碱、金属氧化物均不反应,C错误;
D.一氧化碳与碱不反应,一氧化碳能与金属氧化物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金属和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B。
10.(22-23高一上·浙江宁波·期中)现有下列四个转化,其中不可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Na2CO3→NaOHB.CuO→CuCl2
C.Fe2O3→FeCl2D.CO2→Na2CO3
【答案】C
【详解】A.Na2CO3→NaOH可以通过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一步实现,故A不选;
B.CuO→CuCl2,加入盐酸可以一步转化,故B不选;
C.Fe2O3→FeCl2,加入盐酸生成氯化铁,不能一步实现,故C选;
D.CO2→Na2CO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生成碳酸钠,能一步实现,故D不选。
故选C。
11.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后,发现有很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在发生反应时都有盐生成(其他物质省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生成的盐是硫酸钾,则①中发生的反应可称为中和反应
B.若生成的盐是硫酸亚铁,则通过置换反应来实现的只有⑥
C.若生成的盐是碳酸钙,由③来实现的反应物不可以是碳酸钡和氢氧化钙
D.图中⑤处补充的文字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和酸或非金属氧化物和碱
【答案】B
【详解】A.硫酸与氢氧化钾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故A正确;
B.④中可以通过铁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B错误;
C.碳酸钡属于难溶盐,氢氧化钙为碱类,两者不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碳酸钙,故C正确;
D.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可以生成盐,如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也可以生成盐,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D正确。
答案为:B。
12.某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废铜屑制取硫酸铜,同学们设计了下列三种实验方案:
甲:
乙:
丙:
下列是对上述三种方案的解析与评价,正确的是
A.甲方案最简便可行B.乙方案最经济合理
C.丙方案最经济合理D.三种方案均能达到预期目的
【答案】B
【详解】A.甲、乙均需加热,丙方案最简便,A错误;
B.乙方案涉及化学原料较少,产物无污染,最为经济合理,B正确;
C.丙方案涉及原料较多,不够经济,C错误;
D.甲方案铜与稀硫酸无法反应,需选用浓硫酸,D错误;
故选B。
13.(23-24高一上·四川成都·期末)将某干燥剂(主要成分是或者)露置于空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两端的物质均为碱性氧化物B.②两端的物质都为钙盐
C.③两端物质间发生复分解反应D.④两端的物质间不反应
【答案】D
【详解】A.CO2为酸性氧化物、CaO为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
B.CaO为氧化物,不是盐,故B错误;
C.CaO、H2O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a(OH)2,故C错误;
D.CaCl2和二氧化碳不反应,故D正确;
选D。
14.(23-24高一上·湖南岳阳·月考)有以下9种熟悉的元素的单质及熟悉的化合物:氯化氢、二氧化硫、铜片、食盐、生石灰、一氧化氮、纯碱、镁片和木炭粉,结合下图中①~⑤选择适当的物质,使有连线的两物质能发生反应。
(1)请推断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① ;② ;③ ;⑤ 。
(2)写出下列序号之间的化学方程式
①和②: ;②和④: ;③和④: 。
【答案】(1)Mg HCl SO2 Na2CO3
(2) Mg+2HCl=MgCl2+H2↑ CaO+2HCl=CaCl2+H2O CaO+SO2=CaSO3
【分析】在题目提供的物质中,单质①与酸②反应,则①为Mg、②为HCl,酸②能与盐⑤反应,则⑤为Na2CO3,氧化物④能与酸②反应,则④为CaO,氧化物③能与氧化物④反应,则③为SO2,依次解题。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①为Mg、②为HCl、③为SO2、⑤为Na2CO3
(2)①和②的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CaO+2HCl=CaCl2+H2O;③和④的化学方程式CaO+SO2=CaSO3。
15.(23-24高一上·重庆九龙坡·开学考试)早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就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氢氧化钾以漂洗丝帛的工艺。大意是:先将干燥的木头烧成灰(含),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其反应过程如图。
(1)操作a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反应过程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反应过程中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4)氢氧化钙与灰汁(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古人不提前制备大量氢氧化钾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答案】(1)漏斗
(2)置换反应
(3)CaCO3
(4)Ca(OH)2+K2CO3=CaCO3↓+2KOH
(5)2KOH+CO2=K2CO3+H2O
【分析】结合流程,操作a为分离溶液和不溶物,为过滤操作。
【详解】(1)操作a为过滤,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碳酸钙高温分解为分解反应,氧化钙和水反应为化合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反应过程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3)结合流程图,反应过程中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aCO3;
(4)氢氧化钙与灰汁(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K2CO3=CaCO3↓+2KOH;
(5)氢氧化钾容易和空气中的CO2反应,则古人不提前制备大量氢氧化钾的原因是2KOH+CO2=K2CO3+H2O。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简记为A+B===AB
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简记为AB===A+B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简记为AB+C===A+CB
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简记为AB+CD===AD+CB
选项
甲
乙
丙
丁
甲
乙
丙
丁
A
H2SO4
BaCl2
NaOH
NaHCO3
B
HCl
K2CO3
KOH
KCl
C
O2
CO
CuO
C
D
Fe
FeCl2
Zn
HCl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hx/tb_c16197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当堂检测题</a>,文件包含第6讲氧化剂和还原剂原卷版docx、第6讲氧化剂和还原剂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离子反应优秀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a href="/hx/tb_c16197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离子反应优秀课堂检测</a>,文件包含第4讲离子反应原卷版docx、第4讲离子反应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hx/tb_c16197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复习练习题</a>,文件包含第7讲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配平原卷版docx、第7讲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配平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