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归去来兮辞》并序-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
展开一、默写闯关
(一)挖空练习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 )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 )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 )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 ),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 ),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 )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 )。引壶( )以自酌,( )庭( )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 ),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 )( )以将入,抚孤松而盘( )。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 )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 )( )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 )疑!
附:记忆导图
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
(二)情境默写
1.【2024·辽宁大连·一模】陶渊明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李清照的居所“归来堂”就取义于《归去来兮辞》,她的号“易安居士”也取自这篇辞中的“( ),( )”。
2.【2024·山西太原·二模】小刚同学总懊悔于过往的失败,你可以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 ),( )”两句,鼓励他向前看。
3.【2024·黑龙江哈尔滨·一模】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描写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的句子是:“( ),( )”。
4.【2024·广东湛江·三模】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通过羁鸟、池鱼两个意象寄寓了自己的归隐情怀,而在《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也用“鸟”的意象表达自己无心仕途、志在归隐。
5.【2024·北京·三模】《归去来兮辞》中作者在领略到自然万物之美后,发出“( ),( )”的生命感叹。
6.【2024·湖南·三模】化用在古诗文比较常见,通过点化前人成句,能实现跨越时空的精神对接与艺术生命延续,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即脱化自屈原《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7.【2024·江西九江·三模】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作者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8.【2024·北京海淀·二模】颐和园中,昆明湖上,清风徐来,小舟轻荡。如此情景,恰似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 ),( )”。
9.【2024·河北沧州·三模】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交代了自己辞官归隐的根本原因。这与《归去来兮辞》的序中“( ),( )”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
10.【2024·河北·一模】古人常通过“吟”或“啸”的方式吐露心曲,抒发情怀,古代诗文中对此也多有描述,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句“( )”彰显田园之乐,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语“( )”尽抒沉醉之意。
11.【2024·四川宜宾·三模】陶渊明《饮酒》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与《归去来兮辞》中“( ),( )”寓意相似。
12.【2024·河北邢台·二模】《归去来兮辞》中的“( ),( )”两句描绘树木和泉水,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叠词的运用使句子充满了韵律感。
13.【2024·江苏南通·一模】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归家心切,问路于行人的两句是“( ),( )”。
14.【2024·陕西咸阳·一模】古人常以酒寄情。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用“( )”来表达回归田园的闲适自得,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来化悲伤为旷达。
【参考答案】
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5.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6.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7.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8.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9.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10.登东皋以舒啸;扣舷独啸。
1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3.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14.引壶觞以自酌;一尊还酹江月。
二、阅读闯关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文本一: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悬吏自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云:“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见,遂欢宴穷日。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文本二: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节选自《归去来兮辞序》)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 )
不私A事上官B郡C遣督邮D至县E吏F白G应束H带见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在文中指于是,与《师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的“乃”词义不相同。
B.语,在文中指告诉,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中的“语”词义相同。
C.委,在文中指交托,与《琵琶行》中“委身为贾人妇”中“委”字词义相同。
D.仲秋,农历八月,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按孟仲季之序称为仲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因为家庭贫困,亲人年迈,曾做州祭酒,但不久就解职回家了,后来他又历任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
B.陶渊明做彭泽县令时,一开始命令公田全部种秫谷,后来在妻儿的请求下才决定一半种秫谷一半种粳。
C.陶渊明好酒,每当朋友带着酒肉到他家里去,他都会喝醉,感觉非常舒适快意,就会吟咏不停。
D.陶渊明请求到彭泽县去做官,是考虑到当时社会动荡,彭泽县离家较近,且公田之利足够酿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
(2)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5.结合两则材料概括陶渊明辞去彭泽令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EG
2.B
【解析】词义不同,“越人语天姥”中“语”是谈论的意思。
3.C
【解析】“感觉非常舒适快意,就会吟咏不停”错误,由原文“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可知。
4.(1)王弘就派他的老朋友庞通之等人带着酒,先到半路上等着邀请他。(“乃”,于是、就;“赍”,携带;“要”,通“邀”,邀请;句意。 )(2)地方大吏把爱惜人才当做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以……为……”,把……当做;第二个“因”,因为;“见……于……”,表被动;句意。 )
5.①不想为了微薄的俸禄丧失尊严。②本性任其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③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很急迫。
参考译文
文本一:
陶潜,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作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被任用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戚朋友说:“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意译)。”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可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令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不久,被征召为著作郎,没有上任。刺史王弘在元熙年间到州上任职,很敬仰陶潜,后来亲自到陶潜家里。陶潜称说有病,没有见王弘,后来对别人说:“我生性不媚世俗,因为生病得以保持清闲,幸而不是高洁志趣慕取声名,哪裹敢把王公的驾到看成是荣耀呢!”王弘经常派人窥伺他,暗中得知他准备去庐山,就派他的老朋友庞通之等人带着酒先到半路上等着邀请他。陶潜碰到有酒喝,就在旷野的亭中取饮,高兴得忘记了往前走。王弘这才出来和陶潜相见,于是高兴地宴饮了整整一天。陶潜的亲朋好友有喜欢多事的,带着酒肉到他家里去,他也不推辞。每次喝醉了,就非常舒适快意。陶潜不经营产业,家中的事务全部都交给儿女和奴仆。他从来没有过高兴或愤怒的神色,碰到有酒就喝,有时候没有酒,也常常吟咏不停。他曾经说夏季安闲无事,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吹来,自己觉得是羲皇时代的人。陶潜生性不懂音律,但是收藏有一张素琴,琴上系弦的绳子和标记都不完整,每当有朋友聚会,他就抚琴应和,说:“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不用弹出弦上音!”陶潜在宋元嘉年间去世,当时六十三岁,所有文集都流行于世。
文本二:
我家境贫困,靠耕田不足自给。恰巧遇到四方勤王的大事,诸侯大臣都以广施惠爱作为美德。我的叔父见我家境贫困,就举荐我任职于小县县令。这时讨伐桓玄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心里也害怕出远差。彭泽县离家只有百余里路程,公田里种植的粮食,足够酿酒,故而就向叔父谋求这个官职。到任后不久,很怀念家乡,便有归去的心愿。为什么呢?我本性真率,无法改变。饥饿寒冷虽也令人感觉痛切,但违背自己的意愿则更使我心身交病。先前曾在官场里应酬周旋,那都是为了嘴巴肚子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为平生的抱负未能实现而深感惭愧。本指望干完一年就整好衣服乘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赶快奔赴吊丧,于是自己请求免去了职务。自仲秋到入冬,任职一共八十多天。因这件事顺遂了心愿,而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二)教考融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
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绛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所说的“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炼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鲁迅论“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新变,遂引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其优点是自尊、自我觉醒,其缺点则是消极避世。他认为世情思想的演变、人之觉醒,乃文学自觉的动因。事实上,思想之活跃、人之价值之重视、精神之摆脱束缚而趋于自由,乃文学自觉之前提。
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照,怡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文学的表现内容扩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的广泛的人生悲欢离合。动荡社会中的民生百态,开始进入了建安、曹魏时代作家的视野,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汉代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惰性,至此遂发生巨大的变化,王粲《登楼赋》、向秀《思旧赋》等,旨在表现个人悲苦以及对他人悲惨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趋多样和深切。即使实用文体,如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亦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就文学性而论,曹丕“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旨在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性;陆机“诗缘情而绮靡”,明确主张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而有“绮靡”之美;刘勰兼重“风骨”与“情采”,更是基于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
文学自觉,指的是一种自觉之创作意识与状态。为艺术而艺术,仅仅指作家看重艺术,借艺术(文学)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以自我的努力,达到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而这正可以视为文学自觉的宣言。由此,文学自觉,乃是魏晋时期的特殊文学现象,开启于建安时期,兴盛于曹魏、两晋,影响于南朝。因而,魏晋文学自觉正是对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并且最终开启了唐代文学之雍容大雅和丰富多样。
(摘编自雷恩海《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文”与“笔”的区分,刘勰强调“文”有韵,萧绎则强调“文”之抒情且注重语言形式美,这里的“文”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
B.曹丕《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是文体辨析开始与文学自觉的标志。
C.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导致了南朝时期更自觉地追求语言的形式美,而这些对中国文学又产生了重要影响。
D.“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强调作家的才情与生命体验的独特性,是文学性明确与丰富的表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明确区分了诗与赋的文体特征,也呈现出创作者不同的审美追求。
B.建安、曹魏时代的作家关注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而汉赋难见个人情性。
C.魏晋时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借文学表达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但并未否定文学的社会责任。
D.“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了文章的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借此超越权势与生命的局限。
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文学自觉的一项是( )
A.《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并列。
B.蔡邕《独断》等作品反映了早期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C.钟嵘《诗品》评价曹植的诗“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D.郭象《庄子注》认为万物不是由道产生,是自然如此。
4.请根据材料一内容完成以下思维导图,每空不超过8字。
5.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自觉的特征。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论述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D
【解析】A.“这里的‘文’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原文为“接近”。(曲解文意)B.“曹丕《典论·论文》……是文体辨析开始”错误。原文为“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由此可知,曹丕《典论·论文》不是文体辨析的开始。(张冠李戴)C.“导致”错误,“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与前文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强加因果)
2.B
【解析】选项为“汉赋难见个人情性”,而原文为“汉代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性”,由此可见,是“汉代大赋”,不是“汉赋”,范围失当。
3.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郭象《庄子注》认为万物不是由道产生,是自然如此”不能体现文学自觉,郭象的观点属于魏晋玄学的范畴,不在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之列。故选D。
4.①文学的独立地位/文学的独立门类/文学的学术分化;②自觉的最终表现/自觉的最重要表现; ③引用论证。
5.①文体辨析上,辞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符合魏晋以来“文学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这一特征;②审美特性追求上,《归去来兮辞》多用对偶手法,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骈偶押韵,朗朗上口,符合“追求语言形式美”这一特征;③表达思想与情性上,《归去来兮辞》叙述了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思索,是陶渊明自由意志、高尚情趣、独立人格的充分体现,“改变了汉代大赋难见个人情性的状况”,符合“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性”这一特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
水调歌头①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攲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退居故乡时。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开头交代了菊花开、霜降来的深秋季节和词人所住小屋环境的幽雅。
B.词人以问句的形式,从时间的流逝和外貌的变化等角度写他的现实状况。
C.“念平昔”三句,节奏紧凑、情感急促,用回忆的手法表现过去的生活。
D.“边马”和“胡笳”具有地域特征,展现了边地的壮阔和词人视野的开阔。
7.“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请结合本词和《归去来兮辞》的内容,简要概括词人和陶渊明借助“三径”“松竹/菊”表达的情感有哪些异同。
【参考答案】
6.D
7.(1)相同点:都借助“三径”表现归隐后的闲适生活,借助“松竹/菊”体现他们对葆有高洁品格的追求。(2)不同点:①本词词人表达的更多是壮志难酬的悲凉,词人归隐后还有忧国忧民之思。②陶渊明则表达了对误入仕途的后悔之情,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快乐。
(三)拓展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陶潜字渊明,名元亮。浔阳柴桑人,晋大司马侃之曾孙也,少有高趣。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而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夫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以遂其志。
义熙末,征为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①要之。及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②一张。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武帝王业渐隆,不肯复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明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节选自《南史·卷七十五》)
材料二:
陶靖节之不仕,不可仕也,不忍仕也。其小试于彭泽,以世家而为仕,道在仕也。仕而知其终不可而去之,其用意深矣。用意深而终不可形之言,故多诡其辞焉。不可形之于言而托之诡词者,非畏祸也,晋未亡,刘裕未篡,而先发其未然之隐,固不可也。万一裕死于三年之前,义符辈不足以篡,一如桓温死而谢安可保晋以复兴,何事以未成之逆加诸再造晋室之元勋,而为已甚之辞哉?此君子之厚也。故其归也,但曰“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如是而已矣。君子之仕也,非但道之行也,义也;其交上下必遵时王之制者,非但法之守也,礼也。县令之束带以见督邮,时王之制,郡守之命,居是官者必由之礼也。知其为督邮而已矣,岂择人哉?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五》)
【注】①栗里: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晋陶潜曾居于此。②素琴:无弦的琴。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亲老A家贫B起C为州D祭酒E不堪F吏职G少日H自解而归。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羸,指瘦弱,与“赢”一样都是形声字。
B.赋,指做、写,与刘禹锡的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赋”词义相同。
C.刘裕,即材料一中的宋武帝,与辛弃疾词“人道寄奴曾住”的寄奴是同一人。
D.诸,相当于“之于”,与“投诸渤海之尾”中的“诸”一样。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檀道济看到陶潜卧病在床的潦倒状态,劝他出来做官,陶潜当时并没有答应。
B.陶潜想要欣赏音乐却没有资金,于是接受了上级部门授予的彭泽令的官职。
C.陶潜不懂音乐,却拥有一张素琴,每当酒喝得痛快,就抚弄素琴来抒发情怀。
D.陶潜因为是官宦世家而出来做官,也因为曾祖曾任晋大司马而耻于侍奉新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
(2)仕而知其终不可而去之,其用意深矣。
5.《南史》和《读通鉴论》对陶渊明辞官时说“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的态度是否一致?为什么?
【参考答案】
1.BEG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父母年迈,家境贫寒,被任用为州祭酒,受不了官吏职场,不久便辞职回家。“亲老家贫”是“起为州祭酒”的原因,所以中间不应断开,应在“贫”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起为”的宾语为“州祭酒”,中间不应断开,应在“酒”后面断开,即在E处断开;“不堪”的宾语为“吏职”,中间不应断开,应在“职”后面断开,即在G处断开;故选BEG。
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词义相同”错误。“做、写/一种骈赋文体”。句意:写下《归去来兮辞》以抒发他的心志。/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C.正确。D.正确。均为兼词,“之于”。句意:那么又怎能将未成的篡位谋逆罪名强加给再次复兴东晋的功臣头上。/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故选B。
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陶潜想要欣赏音乐却没有资金”错误。从上下文来看,“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的意思是想要通过做官来获取今后归隐的资金,这才接受了彭泽县令的官职。《论语·阳货》记孔子学生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为教民之具,后因以“弦歌”为出任邑令之典。故选B。
4.(1)陶潜曾到庐山去,王弘让陶潜的旧友庞通之拿着酒具在半道栗里等他。(2)做了官却知道终究不能做长久就离开了仕途,他的意图是深远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尝”,曾经;“赍”,携带;“要”,邀请。(2)“仕”,做官;“去”,离开;“深”,深远。
5.①不一样。②《南史》对陶渊明的操守持肯定态度,从后文“赋归去来以遂其志”可知,在督邮面前卑躬屈膝的奉迎不合其志;③《读通鉴论》中,王夫之认为陶渊明的做法不合礼仪,辞官所说只是托词而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南史》中说“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以遂其志”,当郡中派督邮来县里检查时,县吏告诉陶潜要穿戴整齐去见督邮。陶潜感叹说:“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向乡里小人弯腰屈背。”当天就丢下官印辞去职务,写下《归去来兮辞》以抒发他的心志。故此《南史》对陶渊明的操守持肯定态度,因为他不卑躬屈膝的奉迎上司。《读通鉴论》中说“用意深而终不可形之言,故多诡其辞焉”“君子之仕也,非但道之行也,义也;其交上下必遵时王之制者,非但法之守也,礼也。县令之束带以见督邮,时王之制,郡守之命,居是官者必由之礼也。知其为督邮而已矣,岂择人哉”,王夫之认为陶渊明用心极深但不能说出来,所以就多说些托词。他的的做法不合礼仪,辞官所说只是托词而已。所以,态度是不一致的。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陶潜字渊明,名元亮,浔阳柴桑人,是晋朝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年少时就有高雅的志趣。父母年迈,家境贫寒,被任用为州祭酒,受不了官吏职场,不久便辞职回家。州里征召他去作主簿,他不去任职,自己种田养活自己,于是变得体弱多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去看望他,他瘦弱不堪卧病在床已经多天了。檀道济对他说:“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就隐居,有道就出来做事。如今你生在文明昌盛之世,为何这样自讨苦吃呢?”他回答说:“我怎敢自认是贤士,志趣没有那么高啊。”后来作镇军、建威参军。他对亲朋说:“我想暂且作几天官吏,挣几个归隐生活的费用,是否可以呢?”上司听说了,任命他为彭泽县令。郡中派督邮来县里检查,县吏告诉陶潜要穿戴整齐去见督邮。陶潜感叹说:“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向乡里小人弯腰屈背。”当天就丢下官印辞去职务,写下《归去来兮辞》以抒发他的心志。
义熙末年,征召他为著作郎,他不去赴任。江州刺史王弘想结识他,没有找到让他来见的机会。陶潜曾到庐山去,王弘让陶潜的旧友庞通之带着酒具在半道栗里等他。陶潜到粟里,便欣然和庞通之一起饮酒,一会儿王弘来到,陶潜也没有表示不快。陶潜不懂音乐,却拥有一张无弦琴。每当酒喝得痛快,就摆出来抚弄几下以抒发情怀。陶潜年轻时作小官,无论出仕还是退隐都不注意名声操守。(晚年)自以为曾祖作晋朝的宰辅大臣,耻于屈身侍奉新朝,自宋武帝的江山日渐巩固,便不肯出去做官。所写的文章,都注明写作年月。自晋义熙以前,写明晋朝年号;自宋永初以后,只用甲子纪年。
材料二
陶潜不当官,是不能当官,不忍心当官。当初当彭泽令,因为是世家后代,应当做官。做了官却知道终究不能做长久就离开了仕途,他的意图是深远的。用心极深但不能说出来,所以就多说些托词。不用语言表达出来而说些诡辩的话,并不是他畏惧祸患,晋没灭亡,刘裕也没篡位,陶潜却先隐居了,真不应该。万一刘裕三年前死了,义符之流不足以篡位,就如桓温死后,谢安可以使晋复兴一样,那么又怎能将未成的篡位谋逆罪名强加给再次复兴东晋的功臣头上,并说出这样危言耸听的言辞呢?这正是君子的高尚品德。所以(陶潜)归家只是说:“哪能为五斗米向无知小人低头呢?”只能这样说罢了。君子当官,道义要求上下官僚相互交往就必须遵循君王的制度,不但是法律的规定,也是礼仪的要求。县令束上腰带拜见督邮,是当时君王的制度,郡守的要求,当这样的官必须遵守。这样规定只是为了知道某人是督邮罢了,哪里是在选择人才呢?稚
惮
欤
慨
稔
骏
飏
僮
樽
觞
眄
柯
憩
翳
桓
棹
曷
遑
耔
奚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默写+阅读闯关练习第16篇《归去来兮辞》并序(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默写+阅读闯关练习第16篇《归去来兮辞》并序(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默写+阅读闯关练习第16篇《归去来兮辞》并序原卷版doc、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默写+阅读闯关练习第16篇《归去来兮辞》并序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 课标版古诗文默写全覆盖200题强化训练-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 这是一份专题09 课标版古诗文默写全覆盖200题强化训练-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文件包含专题09课标版古诗文默写全覆盖200题强化训练-最新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解析版docx、专题09课标版古诗文默写全覆盖200题强化训练-最新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 信息文阅读知识点与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 这是一份专题03 信息文阅读知识点与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文件包含专题03信息文阅读知识点与答题技巧-最新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解析版docx、专题03信息文阅读知识点与答题技巧-最新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