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劝学》-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
展开一、默写闯关
(一)挖空练习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 )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 )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 )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 )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 )步,无以( )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一跃,不能十步;( )马十驾,功在不舍。
( )而舍之,朽木不折;( )而不舍,金石可(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 )而二(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附:记忆导图
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
(二)情境默写
1.【2024·四川绵阳·三模】《荀子·劝学》中“( ),( )”两句,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表达意思相近。
2.【2024·宁夏石嘴山·三模】阅读高中教材,我们可以看到《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的儒生周瑜形象;也可以在《劝学》中感受到“( ),( )”君子善于借力的聪明才智;走进《蜀道难》我们看到了“( ),( )”的九曲回还的蜀道。回味初中教材,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的桃花源,让我们流连忘返;《邹忌讽齐王纳谏》让我们知道了如何有礼貌地告诫别人;诸葛亮在《出师表》“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中,再次表达了他对先主和刘禅的忠心。
3.【2024·陕西咸阳·三模】庄子《逍遥游》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描绘即使是大鹏也依然有所恃,荀子《劝学》中直接表明类似观点的两句是“( ),( )”。
4.【2024·陕西宝鸡·三模】荀子在《劝学》中说,那些借助车马的人,即使不善奔走,也会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梦想;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使不善游泳,也可以横渡江河。
5.【2024·湖北武汉·二模】在《劝学》中,荀子以雕刻为喻,从反面阐明“坚持”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 )。”
6.【2024·青海西宁·二模】荀子在《劝学》中,用“金”“木”作比,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发生根本变化的两句是“( ),( )”。
7.【2024·福建漳州·三模】学习不能用心浮躁,荀子对此有着深刻的感触,《劝学》中的“( ),( )”两句用蟹及其居住之所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这个道理。
8.【2024·陕西·二模】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 ),( )”。
9.【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荀子《劝学》中“( ),( )”两句与“君子检身,常若有过”两句含义相近,都强调君子应时常自我反省。
10.【2024·安徽·二模】荀子在《劝学》中说,把笔直的木头制成车轮,即使又经风吹日晒,结果也“( )”,原因是“( )”。
二、阅读闯关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何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①。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②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①囋:啰嗦。②向:通“响”,回声。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B.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C.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D.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荀况及弟子著,既是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B.“君子”,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C.“跬步”,古代跨出一脚为“步”,跨两脚为“跬”。这里指比较小的距离。
D.“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如《楚辞·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认为,人的先天条件是“学”的决定性因素,但也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B.文章首先提出全文的观点;然后运用形象的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
C.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学习的重要作用。
D.从“积土成山”到“用心躁也”,分三个层次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文中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指出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最后,又提出怎样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请简要概括。
(二)教考融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吴竹如近日往来极密,来则作竟日之谈,所言皆身心国家大道理。竹如必要予搬进城住,盖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窦兰泉可以友事。师友夹待,虽懦夫亦有立志。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辟如未沸之汤,遽用漫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以是急思搬进城内,屏除一切,从事于克己之学。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
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且书信既详则四千里外之兄弟不啻晤言一室乐何如乎?
(节选自曾国藩《劝学篇 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有删改)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写出断句处的字母。( )
且书信A既详B则C四千里D外之兄弟E不啻F晤言一室G乐H何如乎?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须臾,极短的时间。与《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的“须臾”意思相同。
B.假,借助,利用。与成语“狐假虎威”中的“假”意思不同。
C.竟日,从早到晚,一整天。与材料一“吾尝终日而思矣”的“终日”意思相同。
D.古文,唐时称先秦两汉之文为古文,后泛指文言写成的文章。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假于物”。
B.材料一中,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说明了积累、坚持和专注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C.材料二中,朋友认为曾国藩猛火式做学问不妥,建议他搬家到城里,向师友学习。
D.材料二中,曾国藩认为学习要专一,每日都要打起精神,心无旁骛,否则一无所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辟如未沸之汤,遽用漫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
5.两则材料都阐述了求学方法,有哪些共同点?请从主要观点和论证手法两方面简要概括。
(三)拓展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材料一: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则儒道毕矣虽尧舜不能加毫末于是矣。
孝子所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①,孝子不从命乃敬。故可以从命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②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传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此之谓也。故劳苦、雕萃③而能无失其敬,灾祸、患难而能无失其义,虽见恶于其而能无失其爱,非仁人莫能行。诗曰:“孝子不匮。”此之谓也。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孔子不对。
孔子趋出以语子贡曰:“乡者,君问丘也,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而丘不对,赐以为何如?”子贡曰:“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夫子有奚对焉?”
孔子曰:“小人哉!赐不识也!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
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
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古之人有言曰:‘衣与!缪与!不女聊。’”子路曰:“今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无此三者,则何为而无孝之名也?意者所友非人邪?”孔子曰:“由志之,吾语女,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故入而行不修,身之罪也;出而名不章,友之过也。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节选自《荀子·子道》)
【注】①修饰:修养而端正。②端悫:端正、诚实。③雕萃:伤损病困;凋摧憔悴。
材料二: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篇》)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
若夫志A以礼安B言以类C使D则儒道E毕矣F虽尧舜不能加G毫末H于是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弟,同“悌”,顺从和敬爱兄长,与《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中的“弟”,含义不同。
B.“夫子有奚对焉”,宾语前置句,与《归去来兮辞》中的“乐乎天命复奚疑”句式相同。
C.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中的“宗庙”意义相同。
D.“何以别乎”中的以,表凭借,与《齐桓晋文之事》“挟泰山以超北海”中的“以”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认为顺从正道而不顺从君主,顺从道义而不顺从父亲,这是做人的最高准则。
B.孝子不服从命令的三种原因,说明对待父母忠诚、恭敬、符合道义才是“大孝”。
C.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意在阐释,服从命令要符合“礼”“义”,方是真正的“忠孝”。
D.孔子认为,有事情让子女做,有好吃的给老人享受,尽心尽力奉养父母就是孝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见恶于其而能无失其爱,非仁人莫能行。
(2)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5.在“孝道”中,孔子认为什么最难做到?怎样才能有孝顺的名声? 已
跂
輮
舆
跬
至
槁
生
砺
知
骐
蛟
骥
驽
锲
跪
镂
螯
专题09 课标版古诗文默写全覆盖200题强化训练-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 这是一份专题09 课标版古诗文默写全覆盖200题强化训练-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文件包含专题09课标版古诗文默写全覆盖200题强化训练-最新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解析版docx、专题09课标版古诗文默写全覆盖200题强化训练-最新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语言运用Ⅱ知识点与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 这是一份专题02 语言运用Ⅱ知识点与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文件包含专题02语言运用Ⅱ知识点与答题技巧-最新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解析版docx、专题02语言运用Ⅱ知识点与答题技巧-最新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 信息文阅读知识点与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 这是一份专题03 信息文阅读知识点与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文件包含专题03信息文阅读知识点与答题技巧-最新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解析版docx、专题03信息文阅读知识点与答题技巧-最新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