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153256/0-172603271903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三上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153256/0-172603271913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案设计,共5页。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2.指导学生会认本课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2.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读课文,完成第一任务——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师:同学们好!三年级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有着特别的价值,因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请大家赶紧打开书,默读课文,看看能否读一遍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生默读)
生:这篇课文是写孙中山的。
生:这篇课文是写孙中山小时候读书的一件事。
生:这篇课文是写孙中山小时候读书,有不懂的地方然后问先生的事。
生:这篇课文是写孙中山与其他同学不一样,有不懂的地方哪怕挨打也要问先生的事。
师:同学们越说越好,大家这么一说,就解决了这一课很重要的问题——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环节 再读课文,完成第二任务——画、说有新鲜感的词句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把你认为有新鲜感的词句画出来。
(生边读边想边画。4分钟的阅读时间。)
师:请大家先读一读自己所画的,想一想是不是真正有新鲜感的词句?
(生自读各自所画的词句)
师:现在是展示自己“阅读寻找与判断”的时刻。谁先来?
生:我画的是:咿咿呀呀、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一字不漏。
师:你为什么觉得这几个词有新鲜感?
生:我读了之后发现这几个词连在一起,就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师: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咿咿呀呀地跟着先生念,像唱歌一样。一天,孙中山跟着先生又念书了,也会背了,就是不懂什么意思,糊里糊涂的。他决定请先生讲一讲。一些摇头晃脑读书的同学吓呆了,课堂里立即变得鸦雀无声。先生很严厉,让孙中山背一下,孙中山一字不漏背诵了下来,先生收起戒尺,给孙中山及同学们讲了书中的道理。
师:太了不起了。大家不妨用这五个词,练讲一下这个故事。
(生练讲)
生:我发现有新鲜感的句子是“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师:你为什么画这一句?
生:与我们的课文学习完全不一样。老师,你可不是这样教的。
师:是的。我不是这样教大家的,因为孙中山上的是—
生:私塾。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私塾吗?如果不知道,建议大家今天回家问问爸爸或妈妈。
生:老师,我问你不行吗?
师:哈哈!可以!私塾就是—还是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吧。
生:我画了“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师:为什么画这一句?
生:这个先生为什么这样呢?为什么要等长大了自然知道而不现在就讲清楚?因为我不太理解,所以画了这句。
师:请把课本翻回扉页,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对同学们背诵古诗词、古文的要求也是先背下来,对我们老师的要求就是不要讲得那么多、那么细,因为你们长大就理解了。也就是说,我国古代老师教学生,大都是这么做的。不过,孙中山先生太伟大了,他打破了我国多年的这种“长大了就知道”的做法。不懂就要问,理解了才是最重要的。你画的有新鲜感的句子,太有水平了!请大家给她鼓掌。
(生鼓掌)
生:我画的是最后一自然段中的“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师:画这一句的同学请举手。
(全班51个同学,有35个举起了手)
师: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你们为什么都画这一句呢?
生:这一句是这篇课文最重要的一句话,让我知道了“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师:不懂装懂最可怕。
生:这篇文章的题目叫“不懂就要问”,我在这一段里发现了这五个字。
师:这叫篇末点题。从这学期开始,我们要写作文了,可以向这篇课文学习“篇末点题”的写法。
第三环节 讨论习得孙中山先生给予我们的大智慧
师:同学们,你知道孙中山先生吗?
生:暑假里,我们一家去南京旅游,去了中山陵,我知道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前所未有的好,只要大家愿意,用手机或者电脑,以“孙中山”三个字搜索,立即能看到他的详细介绍,能看到相关的电影、电视剧,能看到他的许多照片、雕像。不仅能知道孙中山先生,还能读到他父母的故事,他儿女的故事。从《不懂就要问》能看到他童年学习中有着敢问的大智慧,读这位伟人的书,看相关伟人的电影、电视剧等,能得到更多的智慧。希望大家看起来。
师:同学们,学习这一课,你发现孙中山小时候与其他学生有什么不同?如果他也是只背诵不问,会不会与其他同学一样呢?孙中山的一生是相当伟大的,那些只背不问的学生一生成就如何?有没有超过孙中山先生的?相信读孙中山先生的书多了,就能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课文中,其实还有一个同学问了,他问的不是先生,而是问孙中山,问的什么?
生:“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师:你觉得这个同学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生:肯定问过老师问题而被打过。
师:学生问老师什么样的问题,老师会打学生?
生:肯定是与学习无关的问题。
生:肯定是一些难住了先生,让先生解答不上来,没有面子的问题。
生:肯定是一些无聊的问题。
师:先生为什么不打孙中山?
生:因为孙中山能背诵下来,如果他背诵不下来,问老师问题,肯定也会挨打的。
生:因为孙中山与其他同学不一样,先生发现他问的问题与以前学生问的不一样,是学习上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问过老师问题吗?你的老师是怎么对你的?生:我从来没有问过老师问题。
生:我问过老师家在哪里,老师告诉我了。
生:我不敢问老师问题。
师:看来,我们都不如孙中山先生啊!以后,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敢问吗?
生:我肯定像孙中山先生一样,问老师、问同学。
生:我还是不太敢问,怕问题太简单了让人笑话。
师:不要怕,老师永远不笑话任何问问题的学生,也希望大家永远不要笑话问问题的人。如果你要笑话人,就笑话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吧。学习《不懂就要问》,你觉得一个班级里,问老师问题的人多,还是不问老师问题的人多?
生:不问老师问题的人多,问问题的同学少。
师:《不懂就要问》是孙中山先生童年的故事。孙中山先生生于1866年11月12日,因为家境好转,才在1875年入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1879年,他离开家乡,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1875~1879年间,距离现在140多年了。刚听同学们说自己提问的情况,说明这140多年来,我们很多同学还是不敢提问。多少同学,小学六年读完,连一个像样的问题都没有问过。犹太民族的孩子,父母在接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大都会问“今天问老师什么问题,是否把老师难住了”。所以,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有166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我们中国只有3位科学家获奖。孙中山先生从小敢问问题,问出了一位世界伟人!你们现在是三年级学生,学完此课,你要做什么?
生:我要问!
师:我给大家每人做了多张“我要问”的标签,请大家将其贴在各门学科课本的封面上,但愿这三个字能提醒大家大胆地问起来。这个学期的第二单元,就要学习写日记了,把自己每天问的问题及得到的答案记下来,就是当天最好的日记内容。最后再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诺贝尔物理学家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回国为大学生做讲座。讲座开始,他侧过身来,用手指从鼻尖往上过头顶往脊椎走,让大学生猜一猜这是哪个标点符号。大学生齐说:“问号!”李教授说:“人是由问号组成的,作为学生,一个问题都没有问过,就不是个好学生。今天听我讲课,如果一个问题都没有产生,说明你不是一个真正的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一等奖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语文3 *不懂就要问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研读课文,重点探究,课堂回顾,交流收获,作业设计,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