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练课堂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章末测试巧练B卷】(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练课堂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章末测试巧练B卷】(原卷版+解析),共31页。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章末测试巧练B卷】一、单选题(共25题;共75分)1.(2023七上·义乌期末)以下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是 ( ) A.日食 B.笔在篮球上笔尖先消失C.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 D.太阳东升西落2.(2023七上·嘉兴期末)小嘉在研学中看见一块外观类似“五花肉的岩石,岩石上有层层的纹理。从岩石的分类看,它属于(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花岗岩3.(2023七上·余姚期末)如图所示为某双峰山景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旅行者在A位置向南看到的地貌与下列哪个相似( ) A.B.C.D.4.(2023七上·余姚期末)地震是对人类有重大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面对地震,下列哪种做法不可取( ) A.模拟地震,研究抗震避险的方法措施B.地震是自然灾害,人力无法抗拒,只能祈求神灵保佑C.研究抗震建筑材料,增强建筑物抗震能力D.宣传防震减灾科学知识,进行紧急疏散等防震演练5.(2023七上·余姚期末)下列地貌是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火山锥 B.迷人的溶洞C.风蚀蘑菇 D.沙岛6.(2023七上·余姚期末)余姚市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北纬30°30'。则余姚市中心在下列经纬线所围范围内的是( ) A.B.C.D.7.(2022七上·镇海期末)小科在“自制地球仪”的活动中,用一个乒乓球当做地球仪,并在上面画出经纬线,标出度数。他需要注意的是( ) A.任何两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B.在各条经线中,本初子午线长度最长C.所有经线、纬线的形状都是圆圈D.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圈,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8.(2022七上·镇海期末)北京时间11月27日01时38分在台湾花莲县附近(北纬23.93度,东经121.60度)发生5.1级左右地震,浙江省沿海部分城市有感。关于此次地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B.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C.在学校避震时应立即夺门而逃D.在室内避震时,最好躲到坚固家具附近9.(2022七上·镇海期末)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内部由内向外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鼓、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C.地球上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板块的碰撞和张裂D.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相同的六大板块10.(2023七上·兰溪期末)人们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对“板块构造学说”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全球共有七大板块组成B.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C.板块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D.板块碰撞形成山脉,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11.(2022七上·余杭月考)下列四幅图中的 P 点,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一幅是( ) A.B.C.D.12.(2022七上·义乌期中)下列现象或事件不能作为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的是( ) A.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B.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C.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D.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13.(2022七上·浦江期中)如图是位于桃渚风景区的珊瑚岩奇观。它是形成于八千万年前的六边形柱体,地质学家称为柱状节理。 根据岩石的成因判断,珊瑚岩的岩石类型是( ) A.岩浆岩B.沉积岩 C.变质岩 D.大理岩14.(2022七上·温州期中)下列各项实验或事实,能作为证据的是( ) A.铅笔沿篮球表面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地球是球体的证据B.喜马拉雅山区发现的海洋古生物化石——地壳变动的证据C.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的证据D.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地球内部结构的证据15.(2022七上·绍兴期中)由内到外,地球可分为( ) A.岩石圈、地幔、地心 B.岩石圈、软流层、地核;C.地壳、地幔、地核 D.地核、地幔、地壳16.2020年4月底我国启动新一轮的珠峰高程测量工作,5月27日登山测量队员成功登顶。如图为“珠峰测量攀登部分线路示意图”,关于登山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号营地至峰顶登山线路大体沿山脊方向B.前进营地至一号营地路段的平均坡度最大C.二号营地和峰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1400 mD.三号营地位于一号营地的西北方向17.读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A.②→③→①B.①→③→②C.①→②→③D.③→②→①18.如图为松散泥土堆成的山谷模型,可以模拟泥石流的发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沉积泥沙B.用松散泥土堆积是模拟植被的破坏,会促使泥石流的发生C.发生该地质灾害时,不要顺沟谷方向向上游或下游逃生D.泥石流是嘉兴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每年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9.某行政村东西长2 km,南北宽1 km,主干道从南向北通过,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过。该村拟修建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图中的( ) A.A B.B C.C D.D20.下面关于经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B.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小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小,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为0°21.(2022七上·苍南期末)12月23日18时12分,我国在文昌发射场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十二号卫星01星、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纬度为19.63°N。则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置是( ) A.东半球 低纬度 B.东半球 中纬度C.西半球 低纬度 D.西半球 高纬度22.(2022七上·安吉期末)下列各项常用于研究地球形状或运动,其中能作为直接证据的是( ) A.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来研究地球的形状B.用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研究地球的形状C.用土质山谷模型来研究泥石流D.用两本书相对挤压来研究板块运动23.(2022七上·上城期末)2021年4月,杭州市对各区范围做了规划调整,原江干区与原上城区合并为新上城区,以下两图为小金同学搜索到调整规划后的地图,根据所提供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的比例尺大于图2 B.上城区面积大于临安区C.上城区位置在临平区以南 D.钱塘江位于上城区的西北方向24.(2021七上·镇海期末)2021 年 5 月 12 日是汶川地震十三周年纪念日。十三年间,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举世瞩目 的成就,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启示。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B.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C.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D.发生地震时,室外的同学应立即躲到室内坚固的桌椅下并保护好头部25.(2021七上·海曙竞赛)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创建的②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七大板块③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④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⑤我国的东部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③④⑤ D.①③⑤二、填空题(共12题;共58分)26.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提出大陆漂移说的科学家是______。 A.魏格纳 B.赫斯和迪茨 C.麦哲伦(2)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3)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______。(多选) A.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为七大板块B.板块是不断运动的C.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D.板块的交界处比较活跃27.(2023七上·金华期末)如图所示为部分经纬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地的经纬度是 。(2)图中①地位于②地的 方向。28.(2023七上·金华期末)如图是小明制作的地表形态变化的概念图,还有部分未完成。(1)概念图中的“? ”应填入的内容是 。(2)金华双龙洞是我省比较大的石灰岩溶洞。“双龙洞的形成”可以放入概念图中的举 例 。 (填序号)29.(2023七上·德清期末)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三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 图所表示的地区范围最大。 (2)三幅地图的比例尺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依次为 。 30.(2022七上·温州期中)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1)火山爆发所喷发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火山在地球的 交界处最易发生。(2)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⑴⑵⑶ B.⑴⑵⑷ C.⑴⑶⑷ 31.(2022七上·义乌期中)读地球形状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经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 的椭球体;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上看,地球是很圆的,这是因为 。A.地球外面有大气层 B.地球本身就是个球体C.过去的测量有错误 D.地球赤道半径和两极方向的半径相差很小32.GPS导航只要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便会自动根据当前位置设计最佳出行路线。遇 到路口或转弯,语音系统还会语音提示。如图是某网友出行时手机GPS导航的截屏,据图回答:(1)该图采用的是 定向法。(2)终点大约在起点的 (填“东南”或“西南”)方向。33.如图所示为板块运动的方式,其中“”表示张裂,“”表示碰撞。(1)图甲中,按照③②①的顺序可以表示形成 的过程。 (2)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板块发生张裂运动,导致红海不断扩张。其形成过程可用图乙中 (填序号)的顺序表示。34.岩石公园内有许多岩石。图所示的岩石呈灰黑色,细看有明显的层状结构。以前当地人用它烧制石灰,现在用来美化路边环境,也成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该岩石应当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 (填“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从理论上讲,在该岩石中是否有找到化石的可能性? (填“有”或“没有”)。 35.(2021七上·嵊州期末)学习科学知识,让我们对地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自然界中岩石的种类很多,若岩石的纹理中有远古时代形成的动物化石,这种岩石应该属于三类基本岩石类型中的 (选填“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 )。 (2)2020年2月3日,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1千米,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四川是地震多发区,它处于 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如图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位置,A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36.(2020七上·温州期末) 2020年2月3日,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发生 5.1 级地震,震源深度为 21 千米,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1)地震是 的表现形式之一。(2)四川是地震多发区,它处于 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3)如图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A 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位置,A 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37.(2020七上·杭州月考)岩石圈的岩石经过漫长的时间会循环变化,图为岩石循环简略图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三类岩石都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 ] ;(2)图中A、B、C表示根据成因来分类的三类岩石,其中A所属岩石类型是 ,C所属岩石类型是 ,B类型岩石中往往含有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4分)38.如图为海陆变迁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插旗的小岛处由陆地变成了海洋,引起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B.海平面上升C.海平面下降 D.大陆漂移(2)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发现了鱼、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的事实,说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曾经是一片 。(3)在太平洋上有一个小岛,一天中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浸在水下。这个小岛的这种变化 (填“是”或“不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如果不是,那么,可能的原因是 。39.(2020七上·温州月考)为了研究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 2 个一端开口的容器标为 A、B,用松散的泥土在容器内堆制成一个斜坡模型;②在 B 容器的斜坡模型表面铺上一层草皮,A 组斜坡不做处理;③另取一个空的容器置于装置下方(图中该容器已省略),用洒水壶在斜坡上方洒水;④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1)这是一个模拟实验,实验中草皮模拟的变量是指自然界的 。(2)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用洒水壶洒水时,两组实验中有哪些量需要保持一致(写 2 项) 。(3)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是 。四、解答题(共1题;共4分)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 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 895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1)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2)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章末测试巧练B卷】一、单选题(共25题;共75分)1.(2023七上·义乌期末)以下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是 ( ) A.日食 B.笔在篮球上笔尖先消失C.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 D.太阳东升西落【答案】C【解析】A.日食能证明月球是一个球体,错误;B. 笔在篮球上笔尖先消失 ,属于模拟实验,不能说明真实情况,错误;C.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可说明地球是个球体,正确;D. 太阳东升西落 ,说明地球自转,错误; 故答案为:C.2.(2023七上·嘉兴期末)小嘉在研学中看见一块外观类似“五花肉的岩石,岩石上有层层的纹理。从岩石的分类看,它属于(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花岗岩【答案】B【解析】沉积岩石经过了风吹雨打,层层固化压实而成的,可能会有化石,代表石灰岩,砾岩,砂岩,石英岩,常含有化石,呈现层状分布; 小嘉在研学中看见一块外观类似“五花肉的岩石,岩石上有层层的纹理。从岩石的分类看,它属于沉积岩;3.(2023七上·余姚期末)如图所示为某双峰山景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旅行者在A位置向南看到的地貌与下列哪个相似( ) A.B.C.D.【答案】C【解析】从A的位置看过来左边的山脉更高,后面的山脉低一些;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山脉越陡,等高线越疏的地方,山脉越平缓,所以看过来左边的山脉越高越陡,右边的山脉矮一些缓一些,C正确; 故答案为:C.4.(2023七上·余姚期末)地震是对人类有重大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面对地震,下列哪种做法不可取( ) A.模拟地震,研究抗震避险的方法措施B.地震是自然灾害,人力无法抗拒,只能祈求神灵保佑C.研究抗震建筑材料,增强建筑物抗震能力D.宣传防震减灾科学知识,进行紧急疏散等防震演练【答案】B【解析】A. 模拟地震,研究抗震避险的方法措施 ,该做法可取;B.地震是自然灾害,人力无法抗拒,只能祈求神灵保佑,该做法不可取;C. 研究抗震建筑材料,增强建筑物抗震能力 ,该做法可取;D. 宣传防震减灾科学知识,进行紧急疏散等防震演练 ,该做法可取;5.(2023七上·余姚期末)下列地貌是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火山锥 B.迷人的溶洞C.风蚀蘑菇 D.沙岛【答案】A【解析】A.火山锥为内力作用形成的,正确;B. 迷人的溶洞是流水的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错误;C. 风蚀蘑菇是风力的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错误;D. 沙岛是风力的作用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错误; 故答案为:A.6.(2023七上·余姚期末)余姚市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北纬30°30'。则余姚市中心在下列经纬线所围范围内的是( ) A.B.C.D.【答案】B【解析】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在东经范围内,越往东,经度越大;在北半球,越往北,纬度越大;在南半球,越往南,纬度越大;余姚市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北纬30°30' ,在B图所在的范围内; 故答案为:B.7.(2022七上·镇海期末)小科在“自制地球仪”的活动中,用一个乒乓球当做地球仪,并在上面画出经纬线,标出度数。他需要注意的是( ) A.任何两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B.在各条经线中,本初子午线长度最长C.所有经线、纬线的形状都是圆圈D.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圈,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答案】D【解析】A.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同,故A错误;B.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每条经线长度相等,故B错误;C.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每条经线都是半圆,故C错误;D.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圈,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故D正确;故答案为:D。8.(2022七上·镇海期末)北京时间11月27日01时38分在台湾花莲县附近(北纬23.93度,东经121.60度)发生5.1级左右地震,浙江省沿海部分城市有感。关于此次地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B.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C.在学校避震时应立即夺门而逃D.在室内避震时,最好躲到坚固家具附近【答案】D【解析】A.北纬23.93度属于低纬度地区,故A错误;B.地震是由于地壳变动、板块碰撞引起的,故B错误;C.地震时应不要惊慌,冷静面对,故C错误;D.地震发生时若无法及时撤到室外空旷地方,应在室内寻找支撑物,故D正确;9.(2022七上·镇海期末)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内部由内向外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鼓、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C.地球上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板块的碰撞和张裂D.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相同的六大板块【答案】C【解析】A.地球内部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故A错误;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B错误;C、地球上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故C正确;D、地球的岩石圈被分为六大板块,故D错误;. 故答案为:C。10.(2023七上·兰溪期末)人们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对“板块构造学说”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全球共有七大板块组成B.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C.板块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D.板块碰撞形成山脉,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答案】A【解析】A、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共有六大板块组成,故A错误;B、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故B正确;C、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故C正确;D、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碰撞形成山脉,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故D正确; 故答案为:A。11.(2022七上·余杭月考)下列四幅图中的 P 点,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一幅是( ) A.B.C.D.【答案】C【解析】A.P(30°W,20°S),属于西半球,南半球;B.P (0°,0°)属于东半球,在赤道上;C.P(30°E,20°N),东半球和北半球,正确;D.P(10°W,10°S),东半求和南半球; 故答案为:C.12.(2022七上·义乌期中)下列现象或事件不能作为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的是( ) A.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B.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C.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D.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答案】D【解析】A.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 ,是 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A正确 ;B. 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是 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B正确;C.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是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C正确; D.泥石流不是地壳变动的因素。 故答案为:D13.(2022七上·浦江期中)如图是位于桃渚风景区的珊瑚岩奇观。它是形成于八千万年前的六边形柱体,地质学家称为柱状节理。 根据岩石的成因判断,珊瑚岩的岩石类型是( ) A.岩浆岩B.沉积岩 C.变质岩 D.大理岩【答案】A【解析】珊瑚岩是形成于八千万年前的六边形柱体,地质学家称为柱状节理。根据岩石的成因判断,珊瑚岩的岩石类型是岩浆岩。 故答案为:A。14.(2022七上·温州期中)下列各项实验或事实,能作为证据的是( ) A.铅笔沿篮球表面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地球是球体的证据B.喜马拉雅山区发现的海洋古生物化石——地壳变动的证据C.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的证据D.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地球内部结构的证据【答案】B【解析】A:铅笔沿篮球表面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不是地球球体的证据,故A错误;B:喜马拉雅山区发现的海洋古生物化石是地壳变动的证据,故B正确;C: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是模拟实验,不是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的证据,故C错误;D: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不能证明地球内部结构,故D错误。 故选B。15.(2022七上·绍兴期中)由内到外,地球可分为( ) A.岩石圈、地幔、地心 B.岩石圈、软流层、地核;C.地壳、地幔、地核 D.地核、地幔、地壳【答案】D【解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由内到外,地球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 故选D。16.2020年4月底我国启动新一轮的珠峰高程测量工作,5月27日登山测量队员成功登顶。如图为“珠峰测量攀登部分线路示意图”,关于登山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号营地至峰顶登山线路大体沿山脊方向B.前进营地至一号营地路段的平均坡度最大C.二号营地和峰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1400 mD.三号营地位于一号营地的西北方向【答案】A【解析】A.一号营地至峰顶登山线路大体沿山脊方向,正确;B. 前进营地至一号营地路段的平均坡度最小,错误;C.二号营地和峰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800m。错误,二号营地是8000米,峰顶是8848.8m.D. 三号营地位于一号营地的东南方向,故D错误; 故答案为:A.17.读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③→②→①【答案】C【解析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①天圆地方②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③地区卫星照片;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①-②-③; 故答案为:C.18.如图为松散泥土堆成的山谷模型,可以模拟泥石流的发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沉积泥沙B.用松散泥土堆积是模拟植被的破坏,会促使泥石流的发生C.发生该地质灾害时,不要顺沟谷方向向上游或下游逃生D.泥石流是嘉兴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每年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答案】D【解析】A. 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沉积泥沙 ,正确;B. 用松散泥土堆积是模拟植被的破坏,会促使泥石流的发生 ,正确;C. 发生该地质灾害时,不要顺沟谷方向向上游或下游逃生,正确;D.嘉兴市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所以泥石流不是其主要的地质灾害,错误; 故答案为:D.19.某行政村东西长2 km,南北宽1 km,主干道从南向北通过,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过。该村拟修建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图中的( ) A.A B.B C.C D.D【答案】B【解析】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由题干信息“某行政村东西长2千米,南北宽1千米”可知,B、C符合要求;结合题干信息“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可判定,B符合题意。 故选B。20.下面关于经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B.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小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小,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为0°【答案】C【解析】以180度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和向西越来越小,A选项错误。以0度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经度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B选项错误。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和向南越来越大,到北极点与南极点达到最大,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21.(2022七上·苍南期末)12月23日18时12分,我国在文昌发射场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十二号卫星01星、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纬度为19.63°N。则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置是( ) A.东半球 低纬度 B.东半球 中纬度C.西半球 低纬度 D.西半球 高纬度【答案】A【解析】东半球(20°W-0°-160°E);西半球(20°W-180°-160°E);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0-30°是低纬度,30°到60°是中纬度,60°到90°是高纬度; 文昌卫星在我国,我国在东半球,从纬度上看属于低纬度,所以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置是东半球,低纬度; 故答案为:A.22.(2022七上·安吉期末)下列各项常用于研究地球形状或运动,其中能作为直接证据的是( ) A.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来研究地球的形状B.用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研究地球的形状C.用土质山谷模型来研究泥石流D.用两本书相对挤压来研究板块运动【答案】B【解析】A、C、D是用模型模拟研究地球形状和内部结构的行为,但不能作为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故B项正确。 故选B。23.(2022七上·上城期末)2021年4月,杭州市对各区范围做了规划调整,原江干区与原上城区合并为新上城区,以下两图为小金同学搜索到调整规划后的地图,根据所提供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的比例尺大于图2 B.上城区面积大于临安区C.上城区位置在临平区以南 D.钱塘江位于上城区的西北方向【答案】C【解析】A: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图1范围比图2大,图1的比例尺小于图2,A错误。B:上城区面积小于临安区,B错误。C:上城区位置在临平区以南,C正确。D:钱塘江位于上城区的东北方向,D错误。 故选C。24.(2021七上·镇海期末)2021 年 5 月 12 日是汶川地震十三周年纪念日。十三年间,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举世瞩目 的成就,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启示。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B.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C.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D.发生地震时,室外的同学应立即躲到室内坚固的桌椅下并保护好头部【答案】C【解析】A: 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A错误。B: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错误。C: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正确。D:发生地震时,室外的同学应到空旷的地方,错误。 故选C。25.(2021七上·海曙竞赛)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创建的②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七大板块③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④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⑤我国的东部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③④⑤ D.①③⑤【答案】C【解析】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不符合题意;②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不符合题意;③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符合题意;④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符合题意;⑤我国的东部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符合题意。 故选C。二、填空题(共12题;共58分)26.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提出大陆漂移说的科学家是______。 A.魏格纳 B.赫斯和迪茨 C.麦哲伦(2)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3)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______。(多选) A.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为七大板块B.板块是不断运动的C.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D.板块的交界处比较活跃【答案】(1)A(2)②③①(3)B;D【解析】(1)A. 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A正确B. 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B错误C. 麦哲伦是进行了环球航行,C错误故选A(2)三种学说中最先提出的是大陆漂移学说,然后是海底扩张说,再是板块构造学说,故应是②③①(3)A. 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A错误B. 板块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在不断运动,B正确C. 相邻的板块可能是相向运动发生碰撞,也可能是往相反方向运动发生张裂,C错误D. 板块交界处会不断发生碰撞或者张裂,所以比较活跃,D正确 故选B D27.(2023七上·金华期末)如图所示为部分经纬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地的经纬度是 。(2)图中①地位于②地的 方向。【答案】(1)60°W,20°N(2)西南【解析】(1)越往西经度越大,说明是西经范围内;所以①为(60°W,20°N);(2)从纬度上看,①位于②的南面,从经度上看①位于②的西面,所以图中①地位于②地的西南方向;28.(2023七上·金华期末)如图是小明制作的地表形态变化的概念图,还有部分未完成。(1)概念图中的“? ”应填入的内容是 。(2)金华双龙洞是我省比较大的石灰岩溶洞。“双龙洞的形成”可以放入概念图中的举 例 。 (填序号)【答案】(1)火山(2)2【解析】(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火山和地震;(2) “双龙洞的形成” 是由于流水的因素导致的,所以为举例2;29.(2023七上·德清期末)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三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 图所表示的地区范围最大。 (2)三幅地图的比例尺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依次为 。 【答案】(1)丙(2)丙<乙<甲【解析】(1)从图上可知,甲表示地区范围最小,丙表示地区范围最大。(2)相同图幅,比例尺越大,表示实际范围越小。30.(2022七上·温州期中)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1)火山爆发所喷发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火山在地球的 交界处最易发生。(2)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⑴⑵⑶ B.⑴⑵⑷ C.⑴⑶⑷ 【答案】(1)板块(2)A【解析】(1)火山爆发所喷发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火山在地球的板块交界处最易发生。(2)(1)高山上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断裂的痕迹曲的岩层,(2)峭壁上岩层,(3)采石场上弯,均可以证明地壳是变动的。风蚀的岩石是地球表面的外力即风力侵蚀而成,不能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故选A。31.(2022七上·义乌期中)读地球形状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经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 的椭球体;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上看,地球是很圆的,这是因为 。A.地球外面有大气层 B.地球本身就是个球体C.过去的测量有错误 D.地球赤道半径和两极方向的半径相差很小【答案】略鼓;D【解析】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上看,地球是很圆的,这是因为地球赤道半径和两极方向的半径相差很小32.GPS导航只要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便会自动根据当前位置设计最佳出行路线。遇 到路口或转弯,语音系统还会语音提示。如图是某网友出行时手机GPS导航的截屏,据图回答:(1)该图采用的是 定向法。(2)终点大约在起点的 (填“东南”或“西南”)方向。【答案】(1)指向标(2)东南【解析】(1)该图采用的是指向标定向法。(2)终点大约在起点的东南方向。33.如图所示为板块运动的方式,其中“”表示张裂,“”表示碰撞。(1)图甲中,按照③②①的顺序可以表示形成 的过程。 (2)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板块发生张裂运动,导致红海不断扩张。其形成过程可用图乙中 (填序号)的顺序表示。【答案】(1)山脉(2)④⑤⑥【解析】(1)、图甲中,按照③②①的顺序可以表示形成山脉的过程。(2)、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板块发生张裂运动,导致红海不断扩张。其形成过程可用图乙中④⑤⑥的顺序表示。34.岩石公园内有许多岩石。图所示的岩石呈灰黑色,细看有明显的层状结构。以前当地人用它烧制石灰,现在用来美化路边环境,也成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该岩石应当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 (填“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从理论上讲,在该岩石中是否有找到化石的可能性? (填“有”或“没有”)。 【答案】沉积岩;有【解析】一块灰黑色岩石,细看有明显的片状结构,当地人用它烧制石灰,这符合沉积岩的特征。有一种称为生物沉积岩,它是由生物体的堆积造成的,如花粉、孢子、贝壳、珊瑚等大量堆积,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的,因此在沉积岩中有找到化石的可能35.(2021七上·嵊州期末)学习科学知识,让我们对地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自然界中岩石的种类很多,若岩石的纹理中有远古时代形成的动物化石,这种岩石应该属于三类基本岩石类型中的 (选填“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 )。 (2)2020年2月3日,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1千米,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四川是地震多发区,它处于 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如图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位置,A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答案】(1)沉积岩(2)印度洋;地幔【解析】(1)由于岩石中有动物的化石,是沉积岩显著的特征,是沉积岩;(2)四川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的地震带,板块与板块的交接处地壳运动频繁;地球从内到外分为地核(0~17km)、地幔(17~2900km)、地壳(2900~6371km),震源是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地震发生时震源位于上地幔。36.(2020七上·温州期末) 2020年2月3日,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发生 5.1 级地震,震源深度为 21 千米,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1)地震是 的表现形式之一。(2)四川是地震多发区,它处于 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3)如图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A 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位置,A 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答案】(1)地壳运动(2)亚欧(3)地幔【解析】(1)、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2)、四川是地震多发区,它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3)、如图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A 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位置,A 处位于地幔 。37.(2020七上·杭州月考)岩石圈的岩石经过漫长的时间会循环变化,图为岩石循环简略图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三类岩石都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 ] ;(2)图中A、B、C表示根据成因来分类的三类岩石,其中A所属岩石类型是 ,C所属岩石类型是 ,B类型岩石中往往含有 。【答案】(1)④;岩浆(2)岩浆岩;变质岩;化石或层状结构【解析】(1)根据成因,可以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经过外力作用和变质作用形成沉积岩和变质岩。即 三类岩石都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 岩浆。(2)根据图像可知,A属于岩浆转化而来,故是岩浆岩。B为沉积岩。沉积岩: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或者化石。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4分)38.如图为海陆变迁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插旗的小岛处由陆地变成了海洋,引起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B.海平面上升C.海平面下降 D.大陆漂移(2)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发现了鱼、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的事实,说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曾经是一片 。(3)在太平洋上有一个小岛,一天中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浸在水下。这个小岛的这种变化 (填“是”或“不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如果不是,那么,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1)A(2)海洋(3)不是;海水的潮涨潮落【解析】(1)途中插旗的小岛处陆地变成了海洋,引起的原因是地壳运动,这种海陆变迁使海平面上升。因此,答案是A选项。(2)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发现了鱼、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的事实,说明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一片海洋,属于海陆变迁现象。(3)在太平洋上有一个小岛,一天中时而露出水面,里面浸在水下,这个小岛的变化不是地壳变动的结果,是海水的潮涨潮落。39.(2020七上·温州月考)为了研究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 2 个一端开口的容器标为 A、B,用松散的泥土在容器内堆制成一个斜坡模型;②在 B 容器的斜坡模型表面铺上一层草皮,A 组斜坡不做处理;③另取一个空的容器置于装置下方(图中该容器已省略),用洒水壶在斜坡上方洒水;④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1)这是一个模拟实验,实验中草皮模拟的变量是指自然界的 。(2)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用洒水壶洒水时,两组实验中有哪些量需要保持一致(写 2 项) 。(3)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是 。【答案】(1)植被(2)水壶洒水的总质量、水壶所处的高度(水壶倾斜的角度、洒水的时间等)合理即可(3)分别观察并记录 A、B 两容器下方空容器中被冲刷下来的泥土的量【解析】 (1) 实验的变量是两个实验操作不同的地方, 在 B 容器的斜坡模型表面铺上一层草皮,A 组斜坡不做处理;故变量是植被的有无。(2) 这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除了植被我们其他的操作必须都一样,故水壶洒水的总质量、水壶所处的高度(水壶倾斜的角度、洒水的时间等)合理即可。(3) 我们用被冲刷下来的泥土的量表示水土流失的程度,故观察记录的是 A、B 两容器下方空容器中被冲刷下来的泥土的量 。四、解答题(共1题;共4分)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 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 895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1)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2)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答案】(1)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张裂作用形成的。(2)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胚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解析】1.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显然东非大裂谷 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张裂作用形成的。2.按照题目中的信息,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那么按平均速率看,1亿年应该是扩张了100—200厘米。但是需要知道的还有。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 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这样再来看。似乎未来一亿年有可能变成海洋。故答案为:1.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张裂作用形成的。2.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胚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章末测试巧练B卷】一、单选题(共25题;共75分)1.(2023七上·义乌期末)以下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是 ( ) A.日食 B.笔在篮球上笔尖先消失C.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 D.太阳东升西落2.(2023七上·嘉兴期末)小嘉在研学中看见一块外观类似“五花肉的岩石,岩石上有层层的纹理。从岩石的分类看,它属于(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花岗岩3.(2023七上·余姚期末)如图所示为某双峰山景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旅行者在A位置向南看到的地貌与下列哪个相似( ) A.B.C.D.4.(2023七上·余姚期末)地震是对人类有重大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面对地震,下列哪种做法不可取( ) A.模拟地震,研究抗震避险的方法措施B.地震是自然灾害,人力无法抗拒,只能祈求神灵保佑C.研究抗震建筑材料,增强建筑物抗震能力D.宣传防震减灾科学知识,进行紧急疏散等防震演练5.(2023七上·余姚期末)下列地貌是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火山锥 B.迷人的溶洞C.风蚀蘑菇 D.沙岛6.(2023七上·余姚期末)余姚市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北纬30°30'。则余姚市中心在下列经纬线所围范围内的是( ) A.B.C.D.7.(2022七上·镇海期末)小科在“自制地球仪”的活动中,用一个乒乓球当做地球仪,并在上面画出经纬线,标出度数。他需要注意的是( ) A.任何两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B.在各条经线中,本初子午线长度最长C.所有经线、纬线的形状都是圆圈D.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圈,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8.(2022七上·镇海期末)北京时间11月27日01时38分在台湾花莲县附近(北纬23.93度,东经121.60度)发生5.1级左右地震,浙江省沿海部分城市有感。关于此次地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B.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C.在学校避震时应立即夺门而逃D.在室内避震时,最好躲到坚固家具附近9.(2022七上·镇海期末)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内部由内向外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鼓、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C.地球上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板块的碰撞和张裂D.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相同的六大板块10.(2023七上·兰溪期末)人们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对“板块构造学说”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全球共有七大板块组成B.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C.板块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D.板块碰撞形成山脉,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11.(2022七上·余杭月考)下列四幅图中的 P 点,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一幅是( ) A.B.C.D.12.(2022七上·义乌期中)下列现象或事件不能作为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的是( ) A.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B.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C.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D.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13.(2022七上·浦江期中)如图是位于桃渚风景区的珊瑚岩奇观。它是形成于八千万年前的六边形柱体,地质学家称为柱状节理。 根据岩石的成因判断,珊瑚岩的岩石类型是( ) A.岩浆岩B.沉积岩 C.变质岩 D.大理岩14.(2022七上·温州期中)下列各项实验或事实,能作为证据的是( ) A.铅笔沿篮球表面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地球是球体的证据B.喜马拉雅山区发现的海洋古生物化石——地壳变动的证据C.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的证据D.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地球内部结构的证据15.(2022七上·绍兴期中)由内到外,地球可分为( ) A.岩石圈、地幔、地心 B.岩石圈、软流层、地核;C.地壳、地幔、地核 D.地核、地幔、地壳16.2020年4月底我国启动新一轮的珠峰高程测量工作,5月27日登山测量队员成功登顶。如图为“珠峰测量攀登部分线路示意图”,关于登山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号营地至峰顶登山线路大体沿山脊方向B.前进营地至一号营地路段的平均坡度最大C.二号营地和峰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1400 mD.三号营地位于一号营地的西北方向17.读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A.②→③→①B.①→③→②C.①→②→③D.③→②→①18.如图为松散泥土堆成的山谷模型,可以模拟泥石流的发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沉积泥沙B.用松散泥土堆积是模拟植被的破坏,会促使泥石流的发生C.发生该地质灾害时,不要顺沟谷方向向上游或下游逃生D.泥石流是嘉兴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每年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9.某行政村东西长2 km,南北宽1 km,主干道从南向北通过,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过。该村拟修建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图中的( ) A.A B.B C.C D.D20.下面关于经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B.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小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小,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为0°21.(2022七上·苍南期末)12月23日18时12分,我国在文昌发射场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十二号卫星01星、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纬度为19.63°N。则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置是( ) A.东半球 低纬度 B.东半球 中纬度C.西半球 低纬度 D.西半球 高纬度22.(2022七上·安吉期末)下列各项常用于研究地球形状或运动,其中能作为直接证据的是( ) A.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来研究地球的形状B.用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研究地球的形状C.用土质山谷模型来研究泥石流D.用两本书相对挤压来研究板块运动23.(2022七上·上城期末)2021年4月,杭州市对各区范围做了规划调整,原江干区与原上城区合并为新上城区,以下两图为小金同学搜索到调整规划后的地图,根据所提供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的比例尺大于图2 B.上城区面积大于临安区C.上城区位置在临平区以南 D.钱塘江位于上城区的西北方向24.(2021七上·镇海期末)2021 年 5 月 12 日是汶川地震十三周年纪念日。十三年间,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举世瞩目 的成就,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启示。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B.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C.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D.发生地震时,室外的同学应立即躲到室内坚固的桌椅下并保护好头部25.(2021七上·海曙竞赛)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创建的②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七大板块③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④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⑤我国的东部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③④⑤ D.①③⑤二、填空题(共12题;共58分)26.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提出大陆漂移说的科学家是______。 A.魏格纳 B.赫斯和迪茨 C.麦哲伦(2)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3)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______。(多选) A.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为七大板块B.板块是不断运动的C.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D.板块的交界处比较活跃27.(2023七上·金华期末)如图所示为部分经纬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地的经纬度是 。(2)图中①地位于②地的 方向。28.(2023七上·金华期末)如图是小明制作的地表形态变化的概念图,还有部分未完成。(1)概念图中的“? ”应填入的内容是 。(2)金华双龙洞是我省比较大的石灰岩溶洞。“双龙洞的形成”可以放入概念图中的举 例 。 (填序号)29.(2023七上·德清期末)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三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 图所表示的地区范围最大。 (2)三幅地图的比例尺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依次为 。 30.(2022七上·温州期中)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1)火山爆发所喷发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火山在地球的 交界处最易发生。(2)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⑴⑵⑶ B.⑴⑵⑷ C.⑴⑶⑷ 31.(2022七上·义乌期中)读地球形状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经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 的椭球体;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上看,地球是很圆的,这是因为 。A.地球外面有大气层 B.地球本身就是个球体C.过去的测量有错误 D.地球赤道半径和两极方向的半径相差很小32.GPS导航只要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便会自动根据当前位置设计最佳出行路线。遇 到路口或转弯,语音系统还会语音提示。如图是某网友出行时手机GPS导航的截屏,据图回答:(1)该图采用的是 定向法。(2)终点大约在起点的 (填“东南”或“西南”)方向。33.如图所示为板块运动的方式,其中“”表示张裂,“”表示碰撞。(1)图甲中,按照③②①的顺序可以表示形成 的过程。 (2)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板块发生张裂运动,导致红海不断扩张。其形成过程可用图乙中 (填序号)的顺序表示。34.岩石公园内有许多岩石。图所示的岩石呈灰黑色,细看有明显的层状结构。以前当地人用它烧制石灰,现在用来美化路边环境,也成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该岩石应当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 (填“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从理论上讲,在该岩石中是否有找到化石的可能性? (填“有”或“没有”)。 35.(2021七上·嵊州期末)学习科学知识,让我们对地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自然界中岩石的种类很多,若岩石的纹理中有远古时代形成的动物化石,这种岩石应该属于三类基本岩石类型中的 (选填“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 )。 (2)2020年2月3日,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1千米,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四川是地震多发区,它处于 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如图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位置,A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36.(2020七上·温州期末) 2020年2月3日,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发生 5.1 级地震,震源深度为 21 千米,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1)地震是 的表现形式之一。(2)四川是地震多发区,它处于 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3)如图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A 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位置,A 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37.(2020七上·杭州月考)岩石圈的岩石经过漫长的时间会循环变化,图为岩石循环简略图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三类岩石都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 ] ;(2)图中A、B、C表示根据成因来分类的三类岩石,其中A所属岩石类型是 ,C所属岩石类型是 ,B类型岩石中往往含有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4分)38.如图为海陆变迁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插旗的小岛处由陆地变成了海洋,引起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B.海平面上升C.海平面下降 D.大陆漂移(2)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发现了鱼、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的事实,说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曾经是一片 。(3)在太平洋上有一个小岛,一天中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浸在水下。这个小岛的这种变化 (填“是”或“不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如果不是,那么,可能的原因是 。39.(2020七上·温州月考)为了研究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 2 个一端开口的容器标为 A、B,用松散的泥土在容器内堆制成一个斜坡模型;②在 B 容器的斜坡模型表面铺上一层草皮,A 组斜坡不做处理;③另取一个空的容器置于装置下方(图中该容器已省略),用洒水壶在斜坡上方洒水;④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1)这是一个模拟实验,实验中草皮模拟的变量是指自然界的 。(2)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用洒水壶洒水时,两组实验中有哪些量需要保持一致(写 2 项) 。(3)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是 。四、解答题(共1题;共4分)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 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 895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1)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2)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章末测试巧练B卷】一、单选题(共25题;共75分)1.(2023七上·义乌期末)以下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是 ( ) A.日食 B.笔在篮球上笔尖先消失C.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 D.太阳东升西落【答案】C【解析】A.日食能证明月球是一个球体,错误;B. 笔在篮球上笔尖先消失 ,属于模拟实验,不能说明真实情况,错误;C.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可说明地球是个球体,正确;D. 太阳东升西落 ,说明地球自转,错误; 故答案为:C.2.(2023七上·嘉兴期末)小嘉在研学中看见一块外观类似“五花肉的岩石,岩石上有层层的纹理。从岩石的分类看,它属于(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花岗岩【答案】B【解析】沉积岩石经过了风吹雨打,层层固化压实而成的,可能会有化石,代表石灰岩,砾岩,砂岩,石英岩,常含有化石,呈现层状分布; 小嘉在研学中看见一块外观类似“五花肉的岩石,岩石上有层层的纹理。从岩石的分类看,它属于沉积岩;3.(2023七上·余姚期末)如图所示为某双峰山景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旅行者在A位置向南看到的地貌与下列哪个相似( ) A.B.C.D.【答案】C【解析】从A的位置看过来左边的山脉更高,后面的山脉低一些;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山脉越陡,等高线越疏的地方,山脉越平缓,所以看过来左边的山脉越高越陡,右边的山脉矮一些缓一些,C正确; 故答案为:C.4.(2023七上·余姚期末)地震是对人类有重大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面对地震,下列哪种做法不可取( ) A.模拟地震,研究抗震避险的方法措施B.地震是自然灾害,人力无法抗拒,只能祈求神灵保佑C.研究抗震建筑材料,增强建筑物抗震能力D.宣传防震减灾科学知识,进行紧急疏散等防震演练【答案】B【解析】A. 模拟地震,研究抗震避险的方法措施 ,该做法可取;B.地震是自然灾害,人力无法抗拒,只能祈求神灵保佑,该做法不可取;C. 研究抗震建筑材料,增强建筑物抗震能力 ,该做法可取;D. 宣传防震减灾科学知识,进行紧急疏散等防震演练 ,该做法可取;5.(2023七上·余姚期末)下列地貌是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火山锥 B.迷人的溶洞C.风蚀蘑菇 D.沙岛【答案】A【解析】A.火山锥为内力作用形成的,正确;B. 迷人的溶洞是流水的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错误;C. 风蚀蘑菇是风力的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错误;D. 沙岛是风力的作用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错误; 故答案为:A.6.(2023七上·余姚期末)余姚市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北纬30°30'。则余姚市中心在下列经纬线所围范围内的是( ) A.B.C.D.【答案】B【解析】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在东经范围内,越往东,经度越大;在北半球,越往北,纬度越大;在南半球,越往南,纬度越大;余姚市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北纬30°30' ,在B图所在的范围内; 故答案为:B.7.(2022七上·镇海期末)小科在“自制地球仪”的活动中,用一个乒乓球当做地球仪,并在上面画出经纬线,标出度数。他需要注意的是( ) A.任何两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B.在各条经线中,本初子午线长度最长C.所有经线、纬线的形状都是圆圈D.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圈,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答案】D【解析】A.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同,故A错误;B.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每条经线长度相等,故B错误;C.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每条经线都是半圆,故C错误;D.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圈,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故D正确;故答案为:D。8.(2022七上·镇海期末)北京时间11月27日01时38分在台湾花莲县附近(北纬23.93度,东经121.60度)发生5.1级左右地震,浙江省沿海部分城市有感。关于此次地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B.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C.在学校避震时应立即夺门而逃D.在室内避震时,最好躲到坚固家具附近【答案】D【解析】A.北纬23.93度属于低纬度地区,故A错误;B.地震是由于地壳变动、板块碰撞引起的,故B错误;C.地震时应不要惊慌,冷静面对,故C错误;D.地震发生时若无法及时撤到室外空旷地方,应在室内寻找支撑物,故D正确;9.(2022七上·镇海期末)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内部由内向外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鼓、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C.地球上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板块的碰撞和张裂D.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相同的六大板块【答案】C【解析】A.地球内部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故A错误;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B错误;C、地球上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故C正确;D、地球的岩石圈被分为六大板块,故D错误;. 故答案为:C。10.(2023七上·兰溪期末)人们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对“板块构造学说”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全球共有七大板块组成B.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C.板块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D.板块碰撞形成山脉,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答案】A【解析】A、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共有六大板块组成,故A错误;B、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故B正确;C、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故C正确;D、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碰撞形成山脉,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故D正确; 故答案为:A。11.(2022七上·余杭月考)下列四幅图中的 P 点,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一幅是( ) A.B.C.D.【答案】C【解析】A.P(30°W,20°S),属于西半球,南半球;B.P (0°,0°)属于东半球,在赤道上;C.P(30°E,20°N),东半球和北半球,正确;D.P(10°W,10°S),东半求和南半球; 故答案为:C.12.(2022七上·义乌期中)下列现象或事件不能作为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的是( ) A.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B.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C.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D.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答案】D【解析】A.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 ,是 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A正确 ;B. 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是 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B正确;C.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是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C正确; D.泥石流不是地壳变动的因素。 故答案为:D13.(2022七上·浦江期中)如图是位于桃渚风景区的珊瑚岩奇观。它是形成于八千万年前的六边形柱体,地质学家称为柱状节理。 根据岩石的成因判断,珊瑚岩的岩石类型是( ) A.岩浆岩B.沉积岩 C.变质岩 D.大理岩【答案】A【解析】珊瑚岩是形成于八千万年前的六边形柱体,地质学家称为柱状节理。根据岩石的成因判断,珊瑚岩的岩石类型是岩浆岩。 故答案为:A。14.(2022七上·温州期中)下列各项实验或事实,能作为证据的是( ) A.铅笔沿篮球表面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地球是球体的证据B.喜马拉雅山区发现的海洋古生物化石——地壳变动的证据C.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的证据D.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地球内部结构的证据【答案】B【解析】A:铅笔沿篮球表面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不是地球球体的证据,故A错误;B:喜马拉雅山区发现的海洋古生物化石是地壳变动的证据,故B正确;C: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是模拟实验,不是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的证据,故C错误;D: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不能证明地球内部结构,故D错误。 故选B。15.(2022七上·绍兴期中)由内到外,地球可分为( ) A.岩石圈、地幔、地心 B.岩石圈、软流层、地核;C.地壳、地幔、地核 D.地核、地幔、地壳【答案】D【解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由内到外,地球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 故选D。16.2020年4月底我国启动新一轮的珠峰高程测量工作,5月27日登山测量队员成功登顶。如图为“珠峰测量攀登部分线路示意图”,关于登山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号营地至峰顶登山线路大体沿山脊方向B.前进营地至一号营地路段的平均坡度最大C.二号营地和峰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1400 mD.三号营地位于一号营地的西北方向【答案】A【解析】A.一号营地至峰顶登山线路大体沿山脊方向,正确;B. 前进营地至一号营地路段的平均坡度最小,错误;C.二号营地和峰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800m。错误,二号营地是8000米,峰顶是8848.8m.D. 三号营地位于一号营地的东南方向,故D错误; 故答案为:A.17.读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③→②→①【答案】C【解析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①天圆地方②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③地区卫星照片;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①-②-③; 故答案为:C.18.如图为松散泥土堆成的山谷模型,可以模拟泥石流的发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沉积泥沙B.用松散泥土堆积是模拟植被的破坏,会促使泥石流的发生C.发生该地质灾害时,不要顺沟谷方向向上游或下游逃生D.泥石流是嘉兴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每年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答案】D【解析】A. 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沉积泥沙 ,正确;B. 用松散泥土堆积是模拟植被的破坏,会促使泥石流的发生 ,正确;C. 发生该地质灾害时,不要顺沟谷方向向上游或下游逃生,正确;D.嘉兴市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所以泥石流不是其主要的地质灾害,错误; 故答案为:D.19.某行政村东西长2 km,南北宽1 km,主干道从南向北通过,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过。该村拟修建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图中的( ) A.A B.B C.C D.D【答案】B【解析】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由题干信息“某行政村东西长2千米,南北宽1千米”可知,B、C符合要求;结合题干信息“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可判定,B符合题意。 故选B。20.下面关于经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B.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小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小,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为0°【答案】C【解析】以180度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和向西越来越小,A选项错误。以0度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经度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B选项错误。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和向南越来越大,到北极点与南极点达到最大,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21.(2022七上·苍南期末)12月23日18时12分,我国在文昌发射场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十二号卫星01星、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纬度为19.63°N。则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置是( ) A.东半球 低纬度 B.东半球 中纬度C.西半球 低纬度 D.西半球 高纬度【答案】A【解析】东半球(20°W-0°-160°E);西半球(20°W-180°-160°E);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0-30°是低纬度,30°到60°是中纬度,60°到90°是高纬度; 文昌卫星在我国,我国在东半球,从纬度上看属于低纬度,所以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置是东半球,低纬度; 故答案为:A.22.(2022七上·安吉期末)下列各项常用于研究地球形状或运动,其中能作为直接证据的是( ) A.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来研究地球的形状B.用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研究地球的形状C.用土质山谷模型来研究泥石流D.用两本书相对挤压来研究板块运动【答案】B【解析】A、C、D是用模型模拟研究地球形状和内部结构的行为,但不能作为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故B项正确。 故选B。23.(2022七上·上城期末)2021年4月,杭州市对各区范围做了规划调整,原江干区与原上城区合并为新上城区,以下两图为小金同学搜索到调整规划后的地图,根据所提供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的比例尺大于图2 B.上城区面积大于临安区C.上城区位置在临平区以南 D.钱塘江位于上城区的西北方向【答案】C【解析】A: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图1范围比图2大,图1的比例尺小于图2,A错误。B:上城区面积小于临安区,B错误。C:上城区位置在临平区以南,C正确。D:钱塘江位于上城区的东北方向,D错误。 故选C。24.(2021七上·镇海期末)2021 年 5 月 12 日是汶川地震十三周年纪念日。十三年间,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举世瞩目 的成就,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启示。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B.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C.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D.发生地震时,室外的同学应立即躲到室内坚固的桌椅下并保护好头部【答案】C【解析】A: 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A错误。B: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错误。C: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正确。D:发生地震时,室外的同学应到空旷的地方,错误。 故选C。25.(2021七上·海曙竞赛)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创建的②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七大板块③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④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⑤我国的东部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③④⑤ D.①③⑤【答案】C【解析】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不符合题意;②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不符合题意;③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符合题意;④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符合题意;⑤我国的东部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符合题意。 故选C。二、填空题(共12题;共58分)26.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提出大陆漂移说的科学家是______。 A.魏格纳 B.赫斯和迪茨 C.麦哲伦(2)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3)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______。(多选) A.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为七大板块B.板块是不断运动的C.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D.板块的交界处比较活跃【答案】(1)A(2)②③①(3)B;D【解析】(1)A. 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A正确B. 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B错误C. 麦哲伦是进行了环球航行,C错误故选A(2)三种学说中最先提出的是大陆漂移学说,然后是海底扩张说,再是板块构造学说,故应是②③①(3)A. 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A错误B. 板块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在不断运动,B正确C. 相邻的板块可能是相向运动发生碰撞,也可能是往相反方向运动发生张裂,C错误D. 板块交界处会不断发生碰撞或者张裂,所以比较活跃,D正确 故选B D27.(2023七上·金华期末)如图所示为部分经纬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地的经纬度是 。(2)图中①地位于②地的 方向。【答案】(1)60°W,20°N(2)西南【解析】(1)越往西经度越大,说明是西经范围内;所以①为(60°W,20°N);(2)从纬度上看,①位于②的南面,从经度上看①位于②的西面,所以图中①地位于②地的西南方向;28.(2023七上·金华期末)如图是小明制作的地表形态变化的概念图,还有部分未完成。(1)概念图中的“? ”应填入的内容是 。(2)金华双龙洞是我省比较大的石灰岩溶洞。“双龙洞的形成”可以放入概念图中的举 例 。 (填序号)【答案】(1)火山(2)2【解析】(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火山和地震;(2) “双龙洞的形成” 是由于流水的因素导致的,所以为举例2;29.(2023七上·德清期末)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三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 图所表示的地区范围最大。 (2)三幅地图的比例尺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依次为 。 【答案】(1)丙(2)丙<乙<甲【解析】(1)从图上可知,甲表示地区范围最小,丙表示地区范围最大。(2)相同图幅,比例尺越大,表示实际范围越小。30.(2022七上·温州期中)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1)火山爆发所喷发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火山在地球的 交界处最易发生。(2)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⑴⑵⑶ B.⑴⑵⑷ C.⑴⑶⑷ 【答案】(1)板块(2)A【解析】(1)火山爆发所喷发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火山在地球的板块交界处最易发生。(2)(1)高山上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断裂的痕迹曲的岩层,(2)峭壁上岩层,(3)采石场上弯,均可以证明地壳是变动的。风蚀的岩石是地球表面的外力即风力侵蚀而成,不能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故选A。31.(2022七上·义乌期中)读地球形状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经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 的椭球体;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上看,地球是很圆的,这是因为 。A.地球外面有大气层 B.地球本身就是个球体C.过去的测量有错误 D.地球赤道半径和两极方向的半径相差很小【答案】略鼓;D【解析】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上看,地球是很圆的,这是因为地球赤道半径和两极方向的半径相差很小32.GPS导航只要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便会自动根据当前位置设计最佳出行路线。遇 到路口或转弯,语音系统还会语音提示。如图是某网友出行时手机GPS导航的截屏,据图回答:(1)该图采用的是 定向法。(2)终点大约在起点的 (填“东南”或“西南”)方向。【答案】(1)指向标(2)东南【解析】(1)该图采用的是指向标定向法。(2)终点大约在起点的东南方向。33.如图所示为板块运动的方式,其中“”表示张裂,“”表示碰撞。(1)图甲中,按照③②①的顺序可以表示形成 的过程。 (2)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板块发生张裂运动,导致红海不断扩张。其形成过程可用图乙中 (填序号)的顺序表示。【答案】(1)山脉(2)④⑤⑥【解析】(1)、图甲中,按照③②①的顺序可以表示形成山脉的过程。(2)、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板块发生张裂运动,导致红海不断扩张。其形成过程可用图乙中④⑤⑥的顺序表示。34.岩石公园内有许多岩石。图所示的岩石呈灰黑色,细看有明显的层状结构。以前当地人用它烧制石灰,现在用来美化路边环境,也成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该岩石应当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 (填“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从理论上讲,在该岩石中是否有找到化石的可能性? (填“有”或“没有”)。 【答案】沉积岩;有【解析】一块灰黑色岩石,细看有明显的片状结构,当地人用它烧制石灰,这符合沉积岩的特征。有一种称为生物沉积岩,它是由生物体的堆积造成的,如花粉、孢子、贝壳、珊瑚等大量堆积,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的,因此在沉积岩中有找到化石的可能35.(2021七上·嵊州期末)学习科学知识,让我们对地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自然界中岩石的种类很多,若岩石的纹理中有远古时代形成的动物化石,这种岩石应该属于三类基本岩石类型中的 (选填“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 )。 (2)2020年2月3日,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1千米,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四川是地震多发区,它处于 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如图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位置,A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答案】(1)沉积岩(2)印度洋;地幔【解析】(1)由于岩石中有动物的化石,是沉积岩显著的特征,是沉积岩;(2)四川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的地震带,板块与板块的交接处地壳运动频繁;地球从内到外分为地核(0~17km)、地幔(17~2900km)、地壳(2900~6371km),震源是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地震发生时震源位于上地幔。36.(2020七上·温州期末) 2020年2月3日,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发生 5.1 级地震,震源深度为 21 千米,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1)地震是 的表现形式之一。(2)四川是地震多发区,它处于 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3)如图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A 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位置,A 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答案】(1)地壳运动(2)亚欧(3)地幔【解析】(1)、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2)、四川是地震多发区,它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3)、如图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A 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位置,A 处位于地幔 。37.(2020七上·杭州月考)岩石圈的岩石经过漫长的时间会循环变化,图为岩石循环简略图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三类岩石都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 ] ;(2)图中A、B、C表示根据成因来分类的三类岩石,其中A所属岩石类型是 ,C所属岩石类型是 ,B类型岩石中往往含有 。【答案】(1)④;岩浆(2)岩浆岩;变质岩;化石或层状结构【解析】(1)根据成因,可以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经过外力作用和变质作用形成沉积岩和变质岩。即 三类岩石都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 岩浆。(2)根据图像可知,A属于岩浆转化而来,故是岩浆岩。B为沉积岩。沉积岩: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或者化石。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4分)38.如图为海陆变迁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插旗的小岛处由陆地变成了海洋,引起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B.海平面上升C.海平面下降 D.大陆漂移(2)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发现了鱼、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的事实,说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曾经是一片 。(3)在太平洋上有一个小岛,一天中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浸在水下。这个小岛的这种变化 (填“是”或“不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如果不是,那么,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1)A(2)海洋(3)不是;海水的潮涨潮落【解析】(1)途中插旗的小岛处陆地变成了海洋,引起的原因是地壳运动,这种海陆变迁使海平面上升。因此,答案是A选项。(2)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发现了鱼、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的事实,说明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一片海洋,属于海陆变迁现象。(3)在太平洋上有一个小岛,一天中时而露出水面,里面浸在水下,这个小岛的变化不是地壳变动的结果,是海水的潮涨潮落。39.(2020七上·温州月考)为了研究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 2 个一端开口的容器标为 A、B,用松散的泥土在容器内堆制成一个斜坡模型;②在 B 容器的斜坡模型表面铺上一层草皮,A 组斜坡不做处理;③另取一个空的容器置于装置下方(图中该容器已省略),用洒水壶在斜坡上方洒水;④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1)这是一个模拟实验,实验中草皮模拟的变量是指自然界的 。(2)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用洒水壶洒水时,两组实验中有哪些量需要保持一致(写 2 项) 。(3)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是 。【答案】(1)植被(2)水壶洒水的总质量、水壶所处的高度(水壶倾斜的角度、洒水的时间等)合理即可(3)分别观察并记录 A、B 两容器下方空容器中被冲刷下来的泥土的量【解析】 (1) 实验的变量是两个实验操作不同的地方, 在 B 容器的斜坡模型表面铺上一层草皮,A 组斜坡不做处理;故变量是植被的有无。(2) 这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除了植被我们其他的操作必须都一样,故水壶洒水的总质量、水壶所处的高度(水壶倾斜的角度、洒水的时间等)合理即可。(3) 我们用被冲刷下来的泥土的量表示水土流失的程度,故观察记录的是 A、B 两容器下方空容器中被冲刷下来的泥土的量 。四、解答题(共1题;共4分)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 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 895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1)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2)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答案】(1)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张裂作用形成的。(2)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胚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解析】1.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显然东非大裂谷 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张裂作用形成的。2.按照题目中的信息,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那么按平均速率看,1亿年应该是扩张了100—200厘米。但是需要知道的还有。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 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这样再来看。似乎未来一亿年有可能变成海洋。故答案为:1.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张裂作用形成的。2.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胚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