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下册(三) 整合迁移5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展开语文是高考科目中的重中之重,也是考生最容易拿高分的科目之一、为了顺利应对高考语文考试,考生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复习策略并采取合适的复习方法。1、制定复习计划。制定一份合理的复习计划是高考复习的第一步。根据自己的复习时间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复习时间表,并将复习内容分配到每天的时间点上。2、掌握考点。语文考试题目的结构往往有自己的一套固定的套路,知道这些套路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3、多做题。语文是一门注重实践的科目,通过多做题可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可以根据高考真题、模拟题、习题册等进行练习,多角度、多维度地思考题目,培养答题的技巧和方法。4、记忆技巧。语文考试中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记住相关知识,可以采取一些记忆技巧,如联想法、归类法、构建故事法等。记忆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记忆卡片等工具帮助记忆。5、注重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考试中重要的一环,也是考生可以积累分数的地方。复习过程中,需要多做写作训练,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选择一些典型范文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6、时间管理。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各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间。7、注意健康。复习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考生需要注意调整好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8、查漏补缺。在复习的过程中,时常进行巩固和查漏补缺。
《谏逐客书》《与妻书》《促织》
一、连点成线,基础整合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意思相同的一项。(1)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辄倾数家之产
西并巴、蜀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笼归,举家庆贺
欲居之以为利昂其直,居为奇货
探石发穴窥父不在,窃发盆
而骏良不实外厩吾亦望其言是实
辄倾数家之产一鸣辄跃去
2.选出下列各项中加颜色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1)A.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B.汝可以模拟得之C.成不敢敛户口D.窃以为过矣
(2)A.未必不过此已忘B.却宾客以业诸侯C.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D.操童子业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时村中来一驼背巫
岁征民间不数岁,田百顷
西取由余于戎西并巴、蜀
成然之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焚拜如前人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举地千里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江南金锡不为用
称心如意,几家能彀此物故非西产
二、连点成线,微点突破1.掌握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1)翻译下列句子,指出其中哪些词语的活用属于使动用法。①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答案 就使六国的合纵同盟离散,让他们向西侍奉秦国。(使动用法:散)
答案 加强王室的权力(使王室强大),抑制豪门贵族的势力。(使动用法:强)
③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答案 帝王不拒绝百姓,所以能彰明他们的美德(使美德变得明显)。(使动用法:明)
④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答案 现在竟然抛弃老百姓使之去资助敌国,拒绝宾客使诸侯成就霸业。(使动用法:业)
⑤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答案 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使价格变高),但是也没有买主。(使动用法:高)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其实质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使”的意思。可以通过“使……怎么样”的句式进行解释、翻译。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名词、动词均可活用为使动。如,上面④中的“业”为名词,①中的“散”为动词,②中的“强”、③中的“明”、⑤中的“高”为形容词。
使动用法的判定:(1)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上面③中的“明”、⑤中的“高”,后面均带有宾语,这两个词就是使动用法。(2)名词如果带宾语,则该名词往往是使动用法。如上面④中,“诸侯”是“业”的宾语,“业”为使动用法。(3)不及物动词带有宾语的,一般都属于使动用法。如上面①中的“散”为不及物动词,其后带有宾语。
(2)迁移运用指出下面文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具有使动意义的词语,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19·全国Ⅰ)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答案 具有使动意义的词语:纷乱。译文: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于是孝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于是,孝文帝后来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而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2.掌握词类活用中的意动用法(1)翻译下列句子,指出其中哪些词语的活用属于意动用法。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答案 应该也以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幸福为乐,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意动用法:乐)
②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答案 单于认为苏武节操壮烈,早晚派人探望、问候苏武。(意动用法:壮)
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答案 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意动用法:耻)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答案 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意动用法:侣、友)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意动用法的词语大多是形容词和名词,动词等比较少见。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上面的①③;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等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如上面的②④。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1)性质不同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
(2)谓语灵活性不同使动用法:其语义结构是谓语的动作不由其前面的主语发出,而是由谓语后面的宾语发出,宾语有兼语的性质。其意就是表动作的谓语在其前主语的客观作用下“使(让)宾语怎么样”,译成现代汉语时,“使(让)宾语怎么样”就成为它常用的表达方式。意动用法:其语义结构是主语主观上认为(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的属性。其意就是主语“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什么”,译成现代汉语时,“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什么”就成为它常用的表达方式。
(2)迁移运用指出下面文段画横线的句子中活用为意动的词语,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答案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豪壮。译文:滕公对他的言论感到惊奇(认为他的议论很奇特),认为他相貌豪壮,于是释放了他而没有斩首。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脱离楚军去投奔他,因为没有什么名声,只做了接待宾客的小官。后来犯法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于是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滕公,说:“汉王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滕公对他的言论感到惊奇(认为他的议论很奇特),认为他相貌豪壮,于是释放了他而没有斩首。滕公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向汉王谈到韩信,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汉王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出奇超众之处。
三、迁移拓展,走进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上书韩王李 斯昔秦、韩戮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如此者数世矣。前时五诸侯尝相与共伐韩,秦发兵以救之。韩居中国,地不能满千里,而所以得与诸侯班位于天下,君臣相保者,以世世相教事秦之力也。先时五诸侯共伐秦,韩反与诸侯先为雁行[注]。诸侯兵困力极,无奈何,诸侯兵罢。杜仓相秦,起兵发将,以报天下之怨,而先攻荆,荆令尹患之曰:
“夫韩,以秦为不义,而与秦兄弟,共苦天下。已又背秦,先为雁行以攻关。韩则居中国,展转不可知。”天下共割韩上地十城以谢秦,解其兵。夫韩尝一背秦,而国迫地侵,兵弱至今。今赵欲聚兵士卒,以秦为事,使人来借道,言欲伐秦,其势必先韩而后秦。且臣闻之,唇亡则齿寒,今秦王使臣斯以来而不得见,恐左右袭曩奸臣之计,使韩复有亡地之患。臣斯不得见,请归报,秦、韩之交必绝矣。臣斯愿得一见前进道愚计退就菹戮愿陛下有意焉。今杀臣于韩,则大王不足以强。若不听臣之计,则祸必构矣。秦发兵不留行,而韩之社稷忧矣。臣斯暴身于韩之市,则虽欲察贱臣愚忠之计,不可得已。边鄙残,国固守,鼓铎之声于耳。而乃用臣斯之计,晚矣。
且夫韩之兵,于天下可知也,今又背秦。夫弃城而败军,则反掖之寇必袭城矣。城尽则聚散,聚散则无军矣。使城固守,则秦必兴兵而围王一都,道不通则难必谋,其势不救,左右计之者不用,愿陛下熟图之。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于前,乃就吏诛,不晚也。今使臣不通,则韩之信,未可知也。夫秦必释赵之患,而移兵于韩,愿陛下幸复察图之,而赐臣报决。(节选自《韩非子·存韩》,题目为编者所加)注 这里是指韩国为诸侯之先锋。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画“√” 。臣斯愿A得一见B前进C道愚D计E退就菹F戮G愿陛下有意焉。
2.下列对文中加颜色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莅中国”的“中国”含义相同, 均指中原地区。B.“攻关”的“关”,与《鸿门宴》中“距关,毋内诸侯”的“关”均 指函谷关。C.“唇亡则齿寒”指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现在用作成语“唇亡齿 寒”,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D.“恐左右袭曩奸臣之计”的“袭”与后文“则反掖之寇必袭城矣”的 “袭”意思相同,均指袭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斯认为,韩国反复无常,变化难测,天下怨之,所以杜仓担任秦相 后才调兵遣将来攻打韩国。B.苏洵《六国论》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本文中天下共割韩地给 秦国也是赂秦的一种形式。C.烛之武劝秦伯退师,李斯劝谏韩王接见自己,体现了二人从对方立场 出发进行劝谏的高超艺术。D.奏疏多随事谏诤,务求实效,李斯针对韩王不见自己发表议论,目的 是劝说韩国不要助赵攻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昔秦、韩戮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如此者数世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前秦、韩两国合力齐心,因为不互相侵夺,(所以)天下没有国家敢来侵犯,像这样已经有好几代了。
(2)若不听臣之计,则祸必构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听从我的计策,那么韩国的祸患一定要发生了。
5.韩国不同的对秦政策导致不同的结果,请结合选文第一段简要概括。
答案 ①事秦:班位于天下,君臣相保。②背秦:国迫而地侵,兵弱至今。
从前秦、韩两国合力齐心,因为不互相侵夺,(所以)天下没有国家敢来侵犯,像这样已经有好几代了。以前五国诸侯曾经互相联合起来一起攻打韩国,秦国派出了军队来援救韩国。韩国地处中原,土地还不到一千里见方,但它之所以能在天下与各诸侯国平起平坐,君臣都得到保全,是因为它世世代代都教导后代要侍奉秦国的作用啊。过去五个诸侯国一起来攻打秦国,韩国反而加入诸侯之中并率先成为他们的先锋。各诸侯国因为士卒困乏,力量耗尽,没有办法,只好退兵。后来杜仓做了秦国的宰相,调兵遣将来报各诸侯国的仇,秦军首先攻打楚国,楚国的令尹对此十分焦虑,说:“韩国认为秦国是不义的,却又和秦国结为兄弟,
共同危害天下各国。后来又背叛了秦国,率先成为先锋来攻打函谷关。韩国就是一个地处中原、反复无常、变化莫测的国家。”各诸侯国就一起割取了韩国上党地区的十座城池来向秦国谢罪,因此解除了秦军进攻的威胁。可见韩国曾经背叛秦国才一次,国家便受到威胁,国土便遭到侵夺,兵力衰弱,一直延续到现在。现在赵国想聚集士兵,(突然)向秦国发起进攻,派人来韩国借路,说是要去攻打秦国,但他们势必先经过韩国,然后才进攻秦国。况且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受寒。”现在秦王派遣我李斯来到韩国却不能见到大王,我怕您身边的大臣又要沿袭过去奸臣的计策,
使韩国再次有丧失领土的祸患。臣李斯如果不能见到大王,请让我回去禀报一下,那么秦、韩两国的邦交一定要断绝了。臣李斯希望能见大王一面,到您面前陈说一下我愚拙的计谋,然后再退出来接受碎尸的刑罚,希望大王把我的这个要求放在心上。现在把我杀死在韩国,那么大王不能够因此而强大。如果不听从我的计策,那么韩国的祸患一定要发生了。秦国如果出兵而不再停止前进,那么韩国的政权就令人担心了。等到臣李斯暴尸在韩国的街头,那么即使想考虑我这贱臣的愚拙忠诚的计谋,也不可能了。等到边境残破,国都坚守,战鼓、战铃的声音在耳边回响。然后才采用我李斯的计谋,那就晚了。
必修下册(五) 整合迁移7 互文修辞与被动句-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必修下册(五) 整合迁移7 互文修辞与被动句-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文件包含必修下册五整合迁移7互文修辞与被动句pptx、必修下册五整合迁移7互文修辞与被动句教师版docx、必修下册五整合迁移7互文修辞与被动句学生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下册(二) 整合迁移4 偏义复词-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必修下册(二) 整合迁移4 偏义复词-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文件包含必修下册二整合迁移4偏义复词pptx、必修下册二整合迁移4偏义复词教师版docx、必修下册二整合迁移4偏义复词学生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下册(一) 整合迁移3 通假字与形容词活用-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必修下册(一) 整合迁移3 通假字与形容词活用-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文件包含必修下册一整合迁移3通假字与形容词活用pptx、必修下册一整合迁移3通假字与形容词活用教师版docx、必修下册一整合迁移3通假字与形容词活用学生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