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节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精品单元测试巩固练习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B.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C.显微镜的发明是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重要一环
D.是多位科学家在探索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而建立的
答案 A
解析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并未揭示细胞多样性,A错误;细胞学说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B正确;显微镜的发明让人们直接观察到了组成动植物的结构单位——细胞,进而得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物和植物体的基本单位”,C正确;细胞学说是多位科学家在探索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而建立的,D正确。
2.下表是对玉米种子的实验处理和实验现象。对该实验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 B.红墨水能自由进出玉米细胞
C.细胞壁和细胞质膜均具有全透性 D.活细胞的细胞质膜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 D
解析 玉米种子浸泡15小时,用红墨水染色后胚细胞着色浅,说明红墨水可少量进入细胞,即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A、B错误;细胞壁具有全透性,C错误;活胚细胞着色浅说明只有少量红墨水进入细胞,故活细胞的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
3.如图是细胞质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质膜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上侧是细胞质膜的外侧 B.②③表示蛋白质分子
C.②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 D.其功能特性主要与②分子有关
答案 B
解析 根据糖蛋白的位置可知,上侧是细胞质膜的外侧,A正确;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B错误;②蛋白质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C正确;细胞质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主要与②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有关,D正确。
4.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是:转动转换器→调节聚光器→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答案 D
解析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而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所以②③的放大倍数分别大于①④,A错误;所以要想放大倍数最大则应选择的是②③⑤,D正确;若将图中的乙转为丙则提高了放大倍数,所以应该是移动玻片→转动转换器→调节聚光器→转动细准焦螺旋,其中换用高倍镜③后应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而不能提升镜筒,B、C错误。
5.下列有关“基本骨架”或“基本支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蛋白质等多种物质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形态的维持无关
B.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真核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肽聚糖是构成原核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
C.组成生物大分子的每一个单体的碳原子之间均是通过单键相连接的,形成了不同长度的链状结构,称为有机化
合物
D.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有碳骨架
答案 D
解析 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的成分为蛋白质,细胞骨架与细胞形态的维持有关,A错误;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真核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肽聚糖是构成原核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B错误;组成生物大分子的每个单体的碳原子之间是通过单键或双键相连接的,形成不同长度的分支状,链状或环状结构,C错误;多糖、蛋白质、核酸都属于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即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有碳骨架,D正确。
6.某科学家向豚鼠的胰腺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追踪胰腺细胞形成分泌蛋白的过程(如右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②③为核糖体,④为高尔基体,⑥为内质网
B.带有3H标记的物质依次出现在③、⑥、④、⑦
C.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仅与图中所示的细胞结构有关
D.合成分泌蛋白时,先在②上利用氨基酸合成一段肽链,然后转移到③上
答案 C
解析 据图可知,②表示游离的核糖体,③表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都表示核糖体,④是由单层膜形成的扁平囊和囊泡构成的,是高尔基体,⑥表示内质网,A正确;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质膜,因此带有3H标记的物质依次出现在③核糖体、⑥内质网、④高尔基体、⑦细胞质膜,B正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除了与图中所示的细胞结构有关,还与线粒体有关,线粒体能为该过程提供能量,C错误;合成分泌蛋白时,先在②上利用氨基酸合成一段肽链,然后转移到③上,D正确。
7.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者都存在于蓝细菌中 B.三者都含有DNA
C.三者都能产生能量 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答案 D
解析 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A错误;高尔基体不含DN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DNA,B错误;高尔基体不能产生能量,C错误;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膜结构,都含有蛋白质和磷脂,D正确。
8.下图为某细胞中分离得到的几种细胞器模式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心肌细胞中甲细胞器的数量多于表皮细胞 B.乙细胞器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C.丙细胞器只存在于部分细胞中 D.丁细胞器不含有磷脂
答案 D
解析 心肌细胞新陈代谢旺盛,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因此肌肉细胞中甲细胞器(线粒体)的数量多于表皮细胞,A正确;乙为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有所不同,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和分泌有关,在植物细胞中参与细胞壁形成,B正确;丙为叶绿体,只分布在绿色植物的部分细胞中,C正确;丁为内质网,是由管状或扁平囊状单层膜及其包被的腔形成的网状结构,含有磷脂分子,D错误。
9.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四种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结构正确的是细菌细胞和蓝细菌细胞
B.核糖体是图示四种细胞中唯一共有的结构
C.细菌细胞和蓝细菌细胞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拟核中
D.中心体在水稻叶肉细胞和小鼠肝脏细胞中的功能不同
答案 C
解析 细菌和蓝细菌都是原核生物,细菌细胞无线粒体,蓝细菌细胞无叶绿体,A错误;四种细胞除了具有核糖体外,还都有细胞质膜等结构,B错误;细菌和蓝细菌都是原核生物,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拟核中,C正确;水稻是高等植物,水稻叶肉细胞无中心体,D错误。
10.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对其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③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④是核孔,能让各种分子进出细胞核
C.②是染色质,能被酸性染料染成深色
D.①是单层膜,属于生物膜
答案 A
解析 ③是核仁,与核糖体中RNA的合成、加工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正确;④是核孔,在控制物质进出方面具有选择性,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而DNA不能,B错误;②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C错误;①核膜是双层膜,属于生物膜,D错误。
11.下面为某人体内几类细胞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些细胞应来源于男性个体 B.a的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但仍属于真核细胞
C.这些细胞都不含纤维素 D.这些细胞在功能上是相似的
答案 D
解析 a是精子细胞,产生于男性体内,故这些细胞来源于男性个体,A正确;a是精子细胞,相较于其他细胞,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B正确;纤维素不是人及动物细胞的成分,这些细胞都不含纤维素,C正确;结构决定功能,图中细胞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D错误。
12.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①新型冠状病毒 ②霉菌 ③蓝细菌
④大肠杆菌 ⑤乳酸菌 ⑥肺炎链球菌
A.①②③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
答案 C
解析 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①错误;霉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②错误;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③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④正确;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⑤正确;肺炎链球菌属于原核生物,⑥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
13.将水和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分别置于右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侧液面下降,乙侧液面上升
B.水分子只能从甲侧进入乙侧
C.淀粉分子可以从乙侧扩散到甲侧
D.液面静止时,甲、乙两侧的浓度相等
答案 A
解析 乙侧加入淀粉溶液,甲侧加入水,则乙侧溶液浓度大于甲侧,因此一段时间后乙侧液面会升高,甲侧液面下降,A正确;水分子可以从甲侧进入乙侧,也可以从乙侧进入甲侧,B错误;淀粉是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C错误;由于水压的存在,液面静止时,甲、乙两侧的浓度仍不相等,D错误。
14.如图表示正在进行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原生质体体积变大 B.c的浓度比外界浓度低
C.b的浓度逐渐减小 D.b的颜色逐渐加深
答案 D
解析 质壁分离过程中,由于细胞失水,原生质体体积变小,A错误;c表示细胞外的液体,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c的浓度与外界浓度相等,B错误;b细胞液的浓度因为失水而逐渐变大,C错误;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不断失水,b细胞液的颜色逐渐加深,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题的四个选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意)
15.用2 m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 m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取自同一部位的植物表皮。每隔相同时间在显微镜下测量视野中若干个细胞的长度x和原生质体长度y(如图1),并计算eq \f(x,y)的平均值,得到图2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2 m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 ml·L-1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B.a点前比值不变说明表皮细胞水分子进出平衡
C.b点前表皮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
D.c点后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 ACD
解析 a点前比值不变且等于1,说明细胞的长度x和原生质体长度y相等,但并不意味着表皮细胞水分子进出平衡,B错误;b点前曲线上升,表明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大,C正确;c点后,曲线下降,是因为乙二醇属于脂类小分子物质,可以进入细胞内部使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正确。
16.从洋葱根尖细胞中分离出X、Y、Z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三种细胞器均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B.细胞器Z可能与蛋白质的分泌有关
C.细胞器Y具有双层膜结构 D.细胞器X的形成一定与核仁有关
答案 AD
解析 细胞器Z中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因此可能为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可能与蛋白质的分泌有关,B正确;细胞器Y中含有微量核酸,还有脂质和蛋白质,因此可能是线粒体,含有双层膜结构,C正确;细胞器X表示核糖体,其形成可能与核仁有关,因为原核细胞没有核仁,但有核糖体,D错误;线粒体可用光学显微镜借助染色观察,而其他的两种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A错误。
17.如图甲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曲线a表示简单扩散,曲线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B.图甲中曲线b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C.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说明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都需要消耗ATP
答案 ABD
解析 分析曲线甲图:方式a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简单扩散﹔曲线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正确;甲图中曲线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B正确;乙图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说明细胞质膜具有―定的流动性,C错误;胞吞和胞吐是大分子物质及部分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需要消耗ATP,D正确。
18.下图表示细胞通过LDL(低密度脂蛋白)从血液中摄取胆固醇的途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胆固醇除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外还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质膜
B.胆固醇通过简单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
C.进入细胞后LDL及其受体被转运至溶酶体内分解释放出胆固醇
D.当LDL受体缺陷时,血浆中的胆固醇增多,造成高胆固醇血症
答案 AD
解析 胆固醇除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外还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质膜,A正确;血液中的胆固醇以载脂蛋白的形式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B错误;进入细胞后LDL受体可重新回到细胞质膜上,C错误;当LDL受体缺陷时,LDL不能进入细胞,血浆中的胆固醇增多,造成高胆固醇血症,D正确。
19.下图一表示某溶液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通过细胞质膜的过程,图中①②③为细胞质膜相关组成成分,下图二表示O2含量变化对小肠上皮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细胞质膜的上侧是细胞质膜的外侧
B.图二说明K+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
C.若图一中甲表示葡萄糖,则该细胞不可能是哺乳动物红细胞
D.图二中K+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时,限制因素是载体蛋白数量和氧气含量
答案 ABC
解析 图一中②表示膜外的糖类,细胞质膜的上侧有多糖,多糖位于细胞质膜的外侧,说明上侧为是细胞质膜的外侧,A正确;据图二曲线可知,开始随O2含量增多,呼吸速率加快,O2含量增多提供能量增多,K+吸收速率增大,随后O2含量继续增多,K+吸收速率受载体蛋白数量限制,不再增大,说明K+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B正确;若图一中甲表示葡萄糖,为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故该细胞不可能是哺乳动物红细胞,C正确;图二中K+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时,氧气含量还在继续增加,故限制因素是载体蛋白数量,不是氧气含量,D错误。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7分)
20.(10分)图1、图2是两种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3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据图回答:
(1)图1表示蓝细菌,与图2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编号为①的结构其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分子结构模型称为________________。
(3)欲换用高倍镜仔细观察图3中的这些细胞,调换高倍物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向________移动;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__________。
(4)原来目镜10×物镜10×,现在目镜10×物镜40×,那么原来视野内能看到充满视野的16个细胞,现在可看到的细胞数目为________个。
答案 (1)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流动镶嵌模型 (3)右上方 细准焦螺旋 (4)1
解析 (1)图1是蓝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图2是动物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图1与图2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蓝细菌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编号为①的结构是细胞质膜,细胞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分子结构模型。(3)由于显微镜下呈现的是倒立的虚像,则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可将图所示视野中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4)原来目镜10×物镜10×,现在目镜10×物镜40×,与原来相比放大了4倍,面积放大16倍,那么原来圆形视野内能看到16个细胞,现在可看到1个细胞。
21.(12分)线粒体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线粒体在细胞内是高度动态变化的,在细胞内不断分裂、融合,这一过程是由多种蛋白质精确调控完成的。回答下列问题:
(1)线粒体是________的主要场所,其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从而可以____________,有利于酶的附着。
(2)真核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与其代谢强度呈正相关,一些衰老的线粒体也会被______________消化清除,所以线粒体的分裂在真核细胞内经常发生。
(3)研究发现,内质网与线粒体的分裂有关,过程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马达蛋白牵引着线粒体沿着________运输到内质网。
②研究发现,细胞内Ca2+主要储存在内质网中,在细胞质基质中浓度较低,而马达蛋白表面有Ca2+结合位点。据此推测,受到调控信号的刺激后,内质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而使线粒体在细胞内移动。
③由图可知,________(填细胞器)形成细管状结构缠绕线粒体,使线粒体局部收缩,同时募集细胞质中游离的____________________,在收缩部位形成蛋白复合物,不断收缩使线粒体断开。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除了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外,还需核糖体、________、________等细胞器的参与。
答案 (1)有氧呼吸 增大膜面积 (2)溶酶体 (3)①细胞骨架 ②释放Ca2+,使细胞质基质内Ca2+浓度升高,Ca2+与马达蛋白结合 ③内质网 M蛋白与D蛋白 内质网 高尔基体
22.(12分)请据图回答有关细胞质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问题:
(1)图一中的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其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图中1表示________________,动物细胞吸水时1的厚度会变小,这说明1具有一定的________。图中________(填图中字母)侧是细胞质膜外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中反映的是细胞质膜的________________功能。在图二中甲表示的是发出信号的细胞,1表示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则2表示________细胞质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 流动性 A A侧有糖蛋白,而糖蛋白只存在于细胞质膜的外侧
(2)信息交流 靶 受体
解析 (1)1972年,科学家提出了细胞质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图中1表示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动物细胞吸水时磷脂双分子层的厚度会变小,这说明磷脂双分子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糖蛋白只存在于细胞质膜的外侧,A侧有糖蛋白,所以图中A侧为细胞质膜外侧。(2)图二表示细胞质膜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该功能与膜上的糖蛋白有关。在图二中甲表示的是发出信号的细胞,所以乙就是靶细胞,1表示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2表示靶细胞质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23.(12分)研究人员在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通过检测放射性的聚集和转移情况,研究分泌蛋白(图1中标号④)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图1表示胰腺腺泡细胞的部分结构和分泌过程,图2表示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将分泌蛋白分泌至细胞外的具体过程。请回答:
图1 图2
(1)图1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有________(以图中序号作答)。
(2)该实验釆用了________法进行研究,以追踪相关物质的去向。在分泌蛋白(图1中标号④)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参与的具膜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以文字作答)。③与细胞质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什么特性?________________。
(3)图1中结构________(以图中序号作答)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还能够清除________________,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4)图2中的囊泡能够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2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答案 (1)①②③⑤⑥
(2)(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质膜、线粒体、(囊泡、小泡) 一定的流动性
(3)⑥ 细胞内多余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
(4)囊泡上的蛋白质A与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B(特异性)结合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或信息交流或信息传递)
解析 (1)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质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故图1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有①②③⑤⑥。(2)为追踪相关物质的去向,该实验采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是:在核糖体上合成一段肽链,转移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并进行初步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小泡经细胞质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涉及的具膜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质膜、线粒体、(囊泡、小泡)。分泌蛋白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3)⑥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溶酶体除图示功能外,还可以清除细胞内多余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4)结合题图1可知,囊泡上的蛋白质A与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B(特异性)结合,从而使囊泡膜与细胞质膜融合,故图中的囊泡能够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可以体现细胞质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或信息交流或信息传递)。
24.(11分)图1是“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操作过程,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容易撕取,但内表皮无色透明,实验效果不理想。甲、乙两个研究性兴趣小组分别利用伊红溶液和中性红溶液两种不同的染色剂进行实验。已知伊红是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而中性红能被植物活细胞吸收并进入液泡,死细胞用中性红染色后,不产生液泡着色现象,但可使细胞核染色。图2、图3和图4是兴趣小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洋葱内表皮细胞的________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图1中步骤B用显微镜观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描述C步骤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组将伊红加入到蔗糖溶液中进行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最可能的是图________(填数字),原生质层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先用0.03%的中性红溶液对内表皮进行染色,清水漂洗后进行图1所示实验,观察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Ⅰ处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Ⅱ处的细胞核被着色,其他结构没有着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且说明中性红染料属于________性染料。
(4)换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重复该实验,发现在没有将KNO3溶液置换成清水的情况下,质壁分离的细胞发生了自动复原现象。在此过程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________。
答案 (1)细胞液 观察正常状态下细胞形态,以便与实验状态下的现象进行比较(合理即可)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多次
(2)2 细胞质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3)蔗糖溶液 该细胞已死亡 碱
(4)主动运输和简单扩散
解析 (1)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不断失水,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发生质壁分离。本实验采用了自身对照的实验方法,用显微镜观察了3次,第2次与第1次形成对照,第3次与第2次形成对照。图1中步骤B用显微镜观察的目的是观察正常状态下细胞形态(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状态),以便与实验状态下的现象进行比较,图中C步骤的目的是要将洋葱表皮细胞置于蔗糖溶液中,其具体操作过程为: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如此重复多次后,即实现了洋葱表皮细胞处于蔗糖溶液中的状态。(2)甲组将伊红加入到蔗糖溶液中进行实验,而伊红是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红色的蔗糖溶液位于细胞质膜外侧,因此最可能的是图2中的状态,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质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的。(3)乙组先用0.03%的中性红溶液对内表皮进行染色,由于中性红能被植物活细胞吸收并进入液泡,因此,清水漂洗后即可获得液泡被染成红色的洋葱表皮细胞,进行图1所示实验,观察结果如图3所示,此时所处的状态为质壁分离,因此,Ⅰ处的物质是蔗糖溶液,Ⅱ处的细胞核被着色,其他结构没有着色,根据题意可知该细胞应该已经死亡,该现象说明中性红染料属于碱性染料,因此将细胞核染成了深色。(4)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重复该实验,能发生自动复原现象。原因是K+和NOeq \\al(-,3)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液,使原生质层两侧的浓度差逐渐减小,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该过程中水的运输属于简单扩散。因此该现象中涉及的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和简单扩散。实验处理
将玉米种子浸泡15小时,从中央纵切后,用稀释红墨水染色
将玉米种子浸泡15小时后煮熟,从中央纵切后,用稀释红墨水染色
实验现象
胚细胞着色浅
胚细胞着色深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X
61
0
39
Y
67
20
微量
Z
59
41
0
苏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节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a href="/sw/tb_c400392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随堂练习题</a>,共9页。
苏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节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1课时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a href="/sw/tb_c400392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1课时一课一练</a>,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渗透是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如图甲、乙为两个渗透装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节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a href="/sw/tb_c400392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同步达标检测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