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 春/朱自清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踏青迎春]1.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小语在春日踏青后,写下一段描写春天的文段与同学们分享,请你赏读并完成相关练习。
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rùn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抖sǒu,展现出一派篷勃盎然的生机。春在河畔,碧波荡漾,鱼虾畅游,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春在天空,鸟声应和,宛转悦耳,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在洁白的云朵间。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如此美景,令人陶醉。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湿rùn( ) 抖sǒu( ) 应和( ) 酝酿(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3)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4)语段依次描绘了田畴春意、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果园春色四幅图景。
[诵读赞春]2. 活动中,小文朗读散文《春》,当读到“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时,她拿不定主意怎么读。下面是同学们的建议,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万同学:“风里带来些”“混着”“空气里”之后,应该分别停顿一下,这样可以起到强调后面的内容的作用,同时读起来也更有语言的节奏美感。
B. 小紫同学:这句话按照标点符号来停顿即可,这样读起来效果更好。C. 小千同学:“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和“香”应该重读,给人以嗅觉上的美感。D. 小红同学:“酝酿”也应该重读,这样更能让人有回味无穷之感。
【点拨】B. 有误,这句话只按照标点符号来停顿效果不好,还应根据表达的需要适当增加停顿。
[妙笔绘春]3. 《春》中有很多比喻句,同学们跃跃欲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对春的赞美。下列所写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春天用她的画笔为大地涂上五彩斑斓的色彩,展现生命的美丽与生机。B. 春天的气息像一首温柔的旋律,弥漫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点拨】A 项运用的是拟人。
C. 迎春花用她怒放的姿态第一个向人们宣告春的降临,她是春的使者。D. 春雨越下越大,房檐上像挂着珠帘一样。
4. 张开臂膀迎接春天,用自己的双眸发现春天,用彩笔留下春天的影像。张鹏用自己的笔描画了一张桃花的图片,请你帮他写一段文字来描述图片内容。(50 字左右,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那迎着乍暖还寒的天气开放的桃花宣告着春天的来临。那美丽的花朵,用自己的笑靥迎接春天,展现了春的勃勃生机。
【点拨】首先要认真观察题目中给出的图画,然后从两个方面来答:一是图画的内容,二是图画的意义。这幅图描绘了桃花开放的景色,展现了春的勃勃生机。
[品诗赏春]5. 为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让同学们享受春之美,小荣和小德写出了两例品味春天的诗句作为示例。请你仿照示例,补全相关内容。【示例一】春天的雨:沾衣欲湿杏花雨,你品,春天的雨下得多么温柔。【示例二】春天的水:一池春水绿如苔,你瞧,春天的水绿得多么执着。
(1)春天的花: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天的风:春风又绿江南岸,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你赏,春天的花开得多么热烈。
你悟,春天的风吹得多么深情。
6. 品味诗句里春天的哲思。班级里要选诗句来警醒同学们珍惜时间,不负春光。请你从以下【链接材料】中任选其一,并说明理由。【链接材料】①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②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示例一:选①,“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写出了春光珍贵,千金难买,警醒同学们不要虚度时光。示例二:选②,“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出了春光流逝得飞快,任谁也无法留住春天的脚步,警醒同学们要珍惜春光。
一、课内探究7. 课文集中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这些春景有哪些共同特点?
课文集中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五幅春天的图景。这些春景的共同特点是: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富有美感;③似有灵性和情感。
【点拨】抓住课文相关段落(第3~7 段)的中心句或关键句可概括提炼出五幅春天的图景。体会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从而概括春景的特点:花草蓬勃生长、春风唤起鸟儿筑巢歌唱、细雨滋润万物生长、人们精神抖擞充满希望,体现出春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些画面有声、有色,富有美感;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使画面似有灵性和情感。
8. 课文第5 段写春风时,主要从哪些感官角度突出了春风的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触觉的角度写春风的轻柔、温暖,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的芳香浓郁(芬芳怡人),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风里各种声音的悦耳动听;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之情。
【点拨】课文第5 段中,“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的角度写春风轻柔、温暖的特点;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芳香浓郁(芬芳怡人)的特点;“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风里各种声音悦耳动听的特点。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之情。
9. 根据句子后边的提示进行品析。(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赏析加点字)
“闹”字赋予蜜蜂以人的情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丛中蜜蜂数量多、热闹欢快的景象;该字从侧面写出了花朵的繁茂、鲜艳和甜香,表现出群蜂争相采蜜的场景。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用“火”“霞”“雪”来比喻果树开的花,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还能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
【点拨】赏析修辞句,要先指出修辞手法,再分析句子内容,最后指出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拟人(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能激发想象)、排比(增强气势、丰富表达)。
10. 课文最后的三个比喻句分别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点?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这三个比喻句分别抓住了春天新、美、有力的特点。不能调换顺序。这三个句子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再写到“青年”,力量上从小到大,时间上从先到后,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成长”的历程,排列有序,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且最后一个比喻句含蓄而不失热烈地表达了作者奋发向上、追求美好未来的愿望,所以顺序不能调换。
三、微写作15. 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有感情色彩,可是一旦被写进文学作品,有时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此即古人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春》一文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美景无不表现出他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请你借鉴《春》一文,运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描写一处或几处景物,不少于20 0 字。
【思路点拨】运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写景物,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寻找适合抒发感情的某一类景物。如,为了抒发欢快之情可以借助美好的景物,为了抒发悲痛之情可以借助凄凉的景物。二是可以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感情渗透于字里行间。三是要借助具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如叠词、语气词等,来抒发感情。写作时,还要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有序描写。在描写景物时,要有先后顺序,要有远景、近景之分,要有总写、分写之别,还要有静态、动态的不同,等等。
例文:天气新晴,仍然有沁骨的凉意。夕阳挂在脱尽了叶子的梧桐树梢上,许是奔波了一整天的缘故,光线里已经没有了热力,却充满着梦幻的色彩。整个晒谷场上黄澄澄、亮晶晶的,宛如撒上了一层金沙。天空中每一朵云彩都被染上了颜色,眨眼间便有种种奇妙的变化。
神秘的紫色、鲜明的橙色、华丽的金色、绚烂的红色……从夕阳的中心向四周荡漾开,幻化成一片绚丽的异彩。但是,每一种颜色都带着黄蒙蒙的底子,这种黄像秋叶一般冷艳,也像秋叶一般渲染着浓郁的落寞,整个宇宙都笼罩在这奇瑰的光中了。
整本书阅读16. [2023 武威]《朝花夕拾》里有鲁迅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轨迹,请你根据地点的转换,完成下面表格。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1 春/朱自清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6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1 春/朱自清多媒体教学课件ppt</a>,文件包含1春-第1课时课件pptx、1春-第2课时课件pptx、第1课《春》导入二-春天在哪里mp3、第1课《春》导入二视频mp4、1春-视频朗诵mp4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1 春/朱自清习题ppt课件: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6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1 春/朱自清习题ppt课件</a>,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万条垂下绿丝绦,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课文研读,水河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春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a href="/yw/tb_c63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春图文ppt课件</a>,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初读积累,再读感知,美读品味,研读品析,读写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