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0.3《岳阳楼记》第3课时(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094999/0-172445901009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0.3《岳阳楼记》第3课时(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094999/0-172445901013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第3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背景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2.品味文章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4.正确理解和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设意的独特,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
2.学习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的内涵及其在篇章结构中的作用。
2.理解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新课导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是千百年来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的博大胸怀的真实写照,它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对我们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如何提出这一观点的。
二、细读,感悟艺术美
1.本文构思精巧
作者不写岳阳楼历史和重修经过,也不泛泛铺陈周围湖光山色,而是抓住不同的人对景物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引出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从而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选五位同学发言:要求学生复述各段大意并作简要概括。
(1)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并嘱托作者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
(2)第二段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作者认为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先从空间上写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然后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晨昏之间的万千气象,然后用“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一句小结。接下来,作者转写登楼览物之情,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
(3)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大意是: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
(4)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大意是: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水波一起荡漾,金光闪烁,水中的月亮宛如一块温润的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那是多么的欣慰和欢喜啊!
(5)第五段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忧虑,唯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唯恐国君有阙失。那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表达了对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
教师总结: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该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一悲一喜,一明一暗,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文章叙事、写景、议论和抒情相结合
以叙事作引子,写景引出抒情,抒情诱发议论,环环相扣,有力地揭示了主题。
3.骈散结合的句式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首段叙事用散句,写岳阳楼大观用骈句,起、结句又为散句,洞庭湖上一阴一晴多为骈句,结句又为散句,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赏读,感悟哲理美
1.作者从岳阳楼上看到了怎样的雄伟景象?作者为何略写岳阳楼景观?
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因为“前人之述备矣”。
2.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其富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何不同?作者详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景暗而悲,景明而喜。
作者用“淫雨”“阴风”“浊浪”为主景,写就了一幅日星无光、“山岳潜形”、“樯倾楫摧”、暮色沉沉、“虎啸猿啼”的画面,渲染出极“悲”的气氛。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作者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的画面,渲染出“喜”的气氛。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4、“古仁人之心”的“览物之情”又是怎样的?其忧乐观又是怎样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背景链接】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好友滕子京很有才干,但是遭人排挤,被贬岳州,情绪特别低落。范仲淹与他关系很好,担心他因为一时情绪,酿成祸端。于是借写楼记之机,规劝好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与之共勉。
6、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了他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在现代社会,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仍值得学习。
7、文章第5段是怎样推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警句的?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表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8、概括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下面,请欣赏《岳阳楼记》经典永流传。
四、中考链接
1.“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
A.其喜洋洋者矣 B.增其旧制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则”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 )
A.则有去国还乡…… B.则有心旷神怡……
C.然则北通巫峡 D.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若夫:像那,若是 B.得无:没有
C.至若:至于,又如 D.何极:哪有穷尽
4.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霏霏…‘冥冥…‘郁郁…‘洋洋”的意思分别是:昏暗的样子、雨或雪繁密、形容香气很浓、意气风发的样子。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意思是: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
C.“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意思是: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光荣和耻辱一起忘了。
D.文中描写“洞庭月夜图”的句子是“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5.选出与课文内容相同的一项( C )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厅兰,郁郁青青。
C.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D.居庙堂之高则犹其民,处江湖之远则犹其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A:导入新课,B:自主阅读,C:合作探究,B:合作探究,C:教学小结,D:板书设计,E: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猜读——创设情境说感受,理读——整体感知理思路,析读——品析内化读真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学·积累,合作·探究,拓展·反馈,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