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1 岳阳楼记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714000/0-169226662418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1 岳阳楼记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714000/0-169226662422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1 岳阳楼记 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714000/0-169226662425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优秀教案
展开11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文体特点,体会其语言美。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以及名言警句等。
3.学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4.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内涵,体会范仲淹的伟大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以及名言警句等。
2.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内涵,体会范仲淹的伟大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江南三大名楼是哪三座吗?(学生回答)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这三大名楼,地理位置重要,景观独特,吸引了古代无数文人骚客到此游访,登楼抒怀,留下动人的辞章。如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引人向往,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让人惆怅。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人充满力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出身贫寒,两岁丧父,和母亲四处迁徙,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感受深刻。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背景链接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庆历六年(1046)六月,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行将落成,便向贬谪河南邓州的范仲淹发《求记书》一份,并附上名家所绘的《洞庭晚秋图》,请范仲淹作记。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想劝慰他,却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文体知识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叙事(如《桃花源记》)、写景(如《小石潭记》)、状物(如《核舟记》)、记人,以此抒发作者的感情,表达作者的见解,常见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2.目标任务二: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义。
通假字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
古今异义
越明年(古义:到。今义:跨过,超出。)
增其旧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
前人之述备矣(古义:完备,详尽。今义:准备,具备。)
气象万千(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薄暮冥冥(古义:迫近。今义:跟“厚”相对。)
去国怀乡(古义:指国都。今义:国家。)
春和景明(古义:日光。今义:景致,风景。)
沙鸥翔集(古义:停息。今义:集合,聚集。)
是进亦忧,退亦忧(古义:在朝廷做官。今义:向前移动。)
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轻微。)
一词多义
观
空
以
夫
或
求
去
通
属
则
行
极
一
居
和
词类活用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用作动词,做州郡的长官)
百废具兴(动词用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均为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
(2)倒装句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即“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定语后置,即“居高庙堂则忧其民”)
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即“吾与谁归”)
(3)省略句
属予作文以记之(句首省略主语“滕子京”)
成语积累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百废具兴: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现代汉语中一般写作“百废俱兴”。)
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现代汉语中多写作“浩浩荡荡”。)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迁客骚人:指失意的官吏、文人。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春和景明:形容春天风和日丽的景象。
白头偕老 宠辱偕忘(一起) 日薄西山 薄暮冥冥(迫近)
临危不惧 把酒临风(面对)
风和日丽 春和景明(温和,暖和)
天下奇观、蔚为大观 岳阳楼之大观(景象)
3.目标任务三:读通全文,梳理思路。
朗读指导。从字音、语气、节奏等方面来进行。
(1)读准字音:
具,同“俱”(读“jù”) 属,同“嘱”(读“zhǔ”) 谪守(zhé)
浩浩汤汤(shānɡ) 淫雨霏霏(yín)(fēi) 怒号(háo) 樯倾楫摧(qiánɡ)(jí)
薄暮冥冥(bó)(mínɡ) 嗟夫(jiē fú)
(2)把握节奏:
①骈句的节奏要整齐对称。例句: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②散句的节奏要根据意义来停顿。例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③重点词语要重读。例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3)读出情感:
第1段以叙事为主,要读出平缓沉稳之情。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是写景,第2段要读出激昂豪迈之情。例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第3段要读出悲凉失落之感。例如: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第4段要读出欢快愉悦之情。例如: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理清结构。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该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4.目标任务四:比词性,品情感。
着重朗读2—4自然段,标出段中重点实词,并说说不同段落带给你的感受。
第2段“衔”和“吞”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赋予洞庭湖水以生命, 尽显其浩瀚磅礴、吞吐日月的气势。
第3段“阴风”“浊浪”“隐曜”“潜形”“樯倾”“楫摧”等词语给人带来阴郁沉重的感觉。
第4段“春和景明”“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词语的使用给人以明朗愉悦之感。
请大家标出文章中的虚词,并比较每个虚词所领起的段落或句子情感的差异。
段落中的虚词:“……(观)夫……”“(此)则……”“然则……”“若夫……”“至若……”“嗟夫!……”“噫!……”
第2段“(观)夫”“(此)则”引出前人所描述洞庭湖的壮观景象,情辞转为激昂,可读出对岳阳楼壮观气势的赞叹之情。但“然则”一词则表现出转折的意味,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第3段以“若夫”的虚拟语气起笔,含蓄委婉,引出对悲凉情境的描写。
第4段以“至若”领起,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而或”一词更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5段的“嗟夫”“噫”等虚词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要读出慨叹的语气。
第2课时
1.目标任务一:赏读湖景,把握情感。
找出描写洞庭全景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读出全景的层次,说说你的理由。
作者描绘了哪几幅画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习任务单
| 巴陵胜状图 | 洞庭风雨图 | ③______________ |
景物 | 衔远山……气象万千 | 淫雨霏霏……虎啸猿啼 | 春和景明……此乐何极 |
特点 | ①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 | 温暖明媚,柔美秀丽 |
情感 | — | 远谪的悲苦郁闷之情 | ④______________ |
意图 | 将岳阳楼之大观简略带过,引出迁客骚人并无不同的览物之情,开启下文 | 承接上文,对比下 文,体现了迁客骚 人“悲”的一面 | 对比上文,体现了迁客骚人“喜”的一面。与第3段一起,为对比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忧乐观做铺垫 |
[参考答案] ①壮美磅礴,变化万千 ②阴冷晦暗,压抑沉郁 ③洞庭春晴图 ④心旷神怡、遗忘得失荣辱的乐观情怀 2.目标任务二:理解文章内涵,体会作者抱负。
问题探究。本文题为《岳阳楼记》,但并未具体描写岳阳楼本身,这是为什么呢?说说你的观点。
观点一:写作此记时,范仲淹并未去岳阳楼,而是凭好友滕子京寄给自己的《洞庭晚秋图》和前代名家有关洞庭湖和岳阳楼的诗文来作文的。
观点二:范仲淹在文中说“前人之述备矣”,他觉得没必要再赘述,于是不落俗套、别开生面地选择了其他视角。
观点三:范仲淹写作此记不是为了表现岳阳楼的美景,而是为了抒发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并在自勉中勉励滕子京,所以记述重点并未放在写岳阳楼本身。
感悟心境。朗读课文第3、4段,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它们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景色 | 心境 | |
第 3 段 | 以转接连词“若夫”开始,含有假定意味,格调低沉。这一段描绘了一幅“洞庭风雨图”:“淫雨霏霏”,写阴雨连绵不断;“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写风大浪高,令人生畏;“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写风雨天的晦暗;“樯倾楫摧”,写舟船覆灭的景象;“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写环境的阴森恐怖。 | 表现出远谪的悲苦、郁闷之情。 |
第 4 段 | 以转接连词“至若”开启,虽然也含假设意味,但格调转高。这一段描绘了一幅“洞庭春晴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写春风和煦,日光明亮,水面平静;“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写水天一色,浩瀚无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写飞鸟与游鱼的欢快;“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写植物的繁茂;“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写湖上烟雾消散,明月朗照;“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写月映湖水,金色玉光;“渔歌互答”,写渔人之乐。 | 表现出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情怀。 |
分析对比。“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要将二者进行对比?
作者将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忧乐观进行对比,突出了古仁人高尚的情怀,表明了自己对古仁人的推崇与效法之心。
理解内涵。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内涵?
范仲淹少时就立下了“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传统的仁爱思想。范仲淹把儒家“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在范仲淹的从政生涯中,他多次上书,强言直谏,虽屡遭贬谪,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救人之困,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核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是对儒家传统的“与民同乐”观念的发展,更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把握形象。从下面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范仲淹?
看到了一个拥有豁达胸襟、远大抱负的范仲淹: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政治抱负,也是他恪守的人生信条。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谈谈范仲淹是如何实践的。
【阅读链接】公天性喜施与,人有急,必济之,不计家用有无。既显,门中如贱贫时,家人不识富贵之乐。
范仲淹乐善好施,帮助他人,不顾自己有无;显贵后自己及家人依然保持清廉俭朴的生活作风。这种扶危济困、清正廉洁的品行,正是他对先忧后乐的政治主张的实践。
3.目标任务三:学习写景、抒情、议论结合的写法。
这篇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从全文看,本文写景、抒情、议论是融为一体的;具体而论,又表现出鲜明的层次性,表现出写景的独立,和议论、抒情的融合。如第2段概写洞庭景物后,以“然则”一转,接以提问式的议论;第3段写洞庭风雨、第4段写洞庭春晴,后面都接以抒情;第5段则以“嗟夫!”开头,表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然后又接以整段的议论,议论中含有抒情的色彩。文章最后又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样,写景与议论、抒情相互映衬,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4.目标任务四:体会语言美。
北宋诗人陈师道曾经指出:“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这篇散文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富有文采和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结合具体内容来体会本文的语言美。
骈散结合是本文的语言风格:记叙多用散句,写景多用偶句。其中大量对偶、排比句的运用,增添了文章的音韵美。
(1)句式
骈散 结合 | 句内对 | 政通人和、唐贤今人、朝晖夕阴、迁客骚人樯倾楫摧、虎啸猿啼、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春和景明、岸芷汀兰、心旷神怡 | 记叙多用散句,写景多用偶句。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
句间对 | 衔远山,吞长江;进亦忧,退亦忧;北通巫峡,南极潇湘;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
段间对 | 第3段和第4段,这两段是排比段,也是骈偶段。 | ||
多用四字句 | 平仄交替,多以平声收束,读之悠扬婉转,余音徐徐。韵脚字具有珠圆玉润的美感,如形、明、惊、顷、青等,清脆而悠长;江、汤、湘、忘等,绵长而嘹亮。 |
(2)用词
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词 | 如双声词“潇湘”“隐曜”“满目”“游泳”,叠韵词“远山”“长江”“万千”“静影”“锦鳞”,收到了金声玉振、回环往复的共鸣效果,形成了极强的视听冲击。 |
大量使用同义、反义词 | 同义词“衔—吞、际—涯、通—极、隐—潜、啸—啼、心—神”等,使表意更加精细准确,错落有致而富于变化;反义词“废—兴、朝—夕、宠—辱、喜—悲、进—退、忧—乐”等,在对比和衬托中,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 |
5.目标任务五:拓展延伸。
联系现实。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代仁人志士的行为准则,也是我们青少年应该具备的道德情操。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继承和发扬“先忧后乐”的优良传统,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现实。
比较阅读。同样面对被贬谪的人生困境,将《岳阳楼记》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相比,二者的胸怀有什么不同?
| 《小石潭记》 | 《岳阳楼记》 |
背景 | 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 因“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贬居河南邓州 |
内容 | 游玩无名小潭,描绘所见景色 | 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色,反映“迁客骚人”的不同情感 |
写法 | 记叙、描写,融情于景 |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融情于景 |
情感 | 表达对小石潭的喜爱之情,流露出幽深冷寂、孤凄悲凉之感 | 不计较个人得失,关心国家、忧心百姓 |
结束语:《岳阳楼记》“如珠落玉盘,风舒岫云,标新立异,墨透纸背,洋洋洒洒,震大千而醒人智,承千古而启后人。它将山水、政治、情感、理想、人格全都熔于一炉,用纯青的火候为我们铸炼了一面照史、照人的铜镜”。此记不仅是范仲淹为我们留下的一篇千古美文,更是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
三、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范仲淹是一代名臣,他的忧乐思想穿越了岁月的时空,至今仍熠熠生辉,感动着你我。同学们,你们想对他说点什么吗?请以《范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250字左右的文字,写出真情实感,尽量用上一些骈句。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教学反思
以朗读促阅读。在反复朗读中疏通文本字词,感知文本内容,达到熟读成诵;在思考读中梳理文本思路,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博大胸襟和伟大抱负;在表情读中揣摩作者以“记”为由,略写记事,缘情设景,精辟议论的独特语言魅力;在拓展读中进一步感受作者政治思想的大放光芒,熠熠生辉。调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参与审美鉴赏与创造,吸收传统文化和古代圣贤的思想精华。
人教部编版岳阳楼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岳阳楼记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文件包含第2课时合金ppt、合金的应用mp4、探究合金的熔点_mp4、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精品教案,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课后预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