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陕西省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主题情境试卷(附答案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陕西省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主题情境试卷(附答案部编版)01
    陕西省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主题情境试卷(附答案部编版)02
    陕西省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主题情境试卷(附答案部编版)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雄鹰在天际翱翔,鱼儿在大海畅游,骏马在草原奔驰……在地球各处,万物在各类生态场景中生存栖息,勾勒出多姿多彩、和谐共生的景象。为传播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理念,学校开展了以“行走自然间”为主题的活动,邀请你们班一起参与。
    【活动一:修改发言稿】
    1.小秦代表班级在活动中发言,下面是他准备的发言稿,请帮他解决遇到的文字问题。(4分)
    何为自然?万山负势而竞高,各呈风流;万流随形而竞奔,共筑浩hàn;万花逐春而竞艳,各抒芳韵;万木耸干入云端,姿仪千态……自然,是万物各秉其天赋,顺时随境,运其气,铸其命,发其华,秀逸独出,卓拔天下!顺其自然,就是顺道而行。看似不争,却在岁月里铸就自我生命的zhuó越;看似无为,却在默默的追求中成就自我生命的辉煌!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秉其天赋( ) 秀逸( )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浩hàn( ) zhuó越( )
    【活动二:积累古诗文】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积累了许多古诗文的知识和名句,根据下表提供的策略,学习如何整理古诗文。(8分)
    【活动三:名著交流会】
    3.《西游记》被称为“童心之作”,其中一个特征就是借动物塑造人物形象,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其妙处。(3分)
    A.孙悟空(猴) B.猪八戒(猪) C.牛魔王(牛)
    【活动四:发表感言】
    4.名著交流会结束后,小秦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触更深了,他在活动记录本上写了一段感想。以下是其中的部分内容,文字中有缺漏,请你帮忙修改、补充。(4分)
    ①自然滋养万物而不计得失,人( )不负青山,青山( )不负人。②我们要牢固维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好生态“红线”,用好法治“利剑”,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③庾信说K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④我们一起来为祖国大地绿起来、美起来尽一份力,汇聚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磅礴力量,不断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1)在语段中第①句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1分)
    (2)你发现第②句画线部分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请向小秦提出你的修改建议。(1分)
    (3)第③句缺少标点符号,请你帮小秦在方框内补充完整:______。(填序号)(1分)
    甲 :“ , ”。 乙 :“ , 。” 丙 , 、 。 丁 : 、 !
    (4)请将第④句改为祈使句,使它更富有感染力和感召力。(1分)
    【活动五:制作展板】
    5.李姝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她积极参与了本次主题活动并准备据此制作“人人都做‘生态控’”宣传板。(5分)
    (1)展板一:古今话自然。请你将展板一中的加点短语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1分)
    通过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能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激起“思接千载”的心绪,体味“品类之盛”的生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展板二:妙法护森林。李姝制作展板二的内容,旨在引导同学们增强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帮她将保护森林部分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认识森林: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森林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肺”。它们不仅能为众多生物提供栖息地,还能吸收二氧化碳、保持水源、防止土壤被侵蚀等。
    保护森林:①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以扩大森林覆盖面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展板三:古文谈民生。李姝展示了古代关于生态环保的资料。请根据展示的资料,写出你从中探究出的结论。(1分)
    资料一:旦闻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捕鱼的网),以成鱼鳖之长。(《逸周书》)
    资料二:民伐桑枣为薪者罪之:剥桑三工以上,为首者死,从者流三千里;不满三工者减死配役,从者徒三年。(《宋史》所载宋代律条)
    (4)展板四:对联写绿意。请你为展板四的上联选择恰当的下联,呼吁大家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1分)
    上联:保护资源,山川秀美人长寿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整修环境,草木清新日永祥
    B.绿色环境,齐心协力宏图展
    C.护林护草,众人共保环境美
    D.绿色生态,城乡披锦千岭秀
    二、阅读(共13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7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0分)
    百合花开深山中
    刘从进
    ①九月,农忙既歇,水车犁耙的声音没了,村子忽然变得安静了。吃过午饭,父亲靠着门框坐在一张小矮凳上抽着旱烟,望了一眼日头。时已夏末,阳光悠悠晃晃的,像拉长了的线,温和地洒在大地上。在这样的日子里,人跟牛啊狗啊还有村庄都在悄悄地休息。
    ②父亲抽完烟,把旱烟管往凳脚上敲了几下,看我一眼,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我说:“去挖百合吧。”我那时读初中,十四五岁,暑假里刚跟着父亲忙完农活儿,闲了几天,身子又轻了,便高兴地说:“好。”
    ③父亲与我各拿一把锄头、一个编织袋,戴一顶草帽就出门了。
    ④山在村子的东边,连绵起伏。我们先到东南山,在满眼的青黛苍绿的柴草里,循着那清亮洁白的花寻找百合。百合在山中零零落落地长着,不多,但也不难找,找到后我们就用锄头连根挖起。百合的根是一种球状的鳞茎,可入药,收购站里就有收的。
    ⑤从东南山到坐骑坑、火烛坑,再到杨排岭、中央岗,我们一山一山地翻过去。开始的时候,我与父亲总在对方的视线范围内。山里空旷无人,我们彼此不说话,就用目光相互关照着。越往山里走,柴草越长,百合那洁白的花隐现在柴草之间,也就越难发现了。有时我和父亲也看不到彼此,只能听到锄头的“嚯嚯”声。
    ⑥忽然,我发现前面一块巨大的岩石下,繁茂的草丛中有一朵很大、很艳的百合花,开在高高的茎干上,非常美。我被这“一枝独秀”的花朵迷住了,慢慢靠近崖边,静静地看了好一会儿。它开在这深山沟壑里面,要不是我发现,怕是再也不会有人欣赏它了。这儿的地势有点陡,我便一只手扶着巨石,一只手拄着锄头,慢慢地顺着陡坡靠近那朵百合花。我小心翼翼地开始挖,不想伤及它的一丝根须,像是在呵护一个珍贵的宝物。
    ⑦等我挖出这棵百合花,抬起头来看,父亲呢?看不到了,再仔细去听,也听不到声音了。我随口叫了一声,没回音。慢慢地,一种异样的感觉涌遍我的全身。整座山变得死一样沉寂,一种可怕的肃穆感向我袭来。我颤抖地呼叫起来:“爸爸,爸爸……”山谷里传来可怕的回音,周围更加肃静了。
    ⑧我把父亲弄丢了!再看这山、树、柴草,似乎都不一样了,变得陌生和疏离。我强作镇定,独自一人在深山里没有方向地走着,百合花对我已经不重要了。我用眼睛搜索,用耳朵倾听,父亲却像蒸发了一样,没有丝毫踪影。这时候每吹来一阵微风都让我惊悸,脚下不知怎么地,不断地绊着岩石和草根,山里发出的任何声音都让我毛骨悚然。我在山里越走越深,越走越远。在一片茂密的林子前,我停了下来——我迷路了。
    ⑨怎么办?我吓蒙了。但此时的我只能靠自己了。我冷静下来,克服恐惧,站到一个山崖上寻找远处的参照物,辨别村庄的方向,然后我开始七弯八拐地走,终于走出了深山。
    ⑩站在山口,我才发现自己的手和脚都被柴草划得血肉模糊,但根本没觉得疼。回头看山,依然是那样沉静和惊悚。我沿着一片庄稼地赶紧回到家里。
    ⑪父亲并没有回家,直到天色暗了,他才扛着一满袋百合花回来。奇怪的是,他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这让我很委屈,也很纳闷。但倔强的我也故意不提起,只把它一直藏在心底。
    ⑫后来有一天,我再次走进这片深山的时候,心底忽然敞亮了,一个人也不觉得害怕了。山是那样安稳,一切是那样自然,那样令人踏实。
    ⑬忽然明白,那天父亲是故意把我扔下的。
    (有删改)
    6.文章以“我”和父亲进山挖百合为主要内容,请根据下面的表格,按要求填写相关情节和“我”的心理变化。(3分)
    7.第⑤段描写山中的环境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8.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这儿的地势有点陡,我便一只手扶着巨石,一只手拄着锄头,慢慢地顺着陡坡靠近那朵百合花。我小心翼翼地开始挖,不想伤及它的一丝根须,像是在呵护一个珍贵的宝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20分)
    狼 乳
    ①我们连的司务长大雨在接菜的路上,捡回了一条命。
    ②大雨是连队的第一批兵,第二年接任司务长,八百里荒漠他走得最勤,也最老到,是连队外事活动第一人。他说从路上捡了一条小狗,并带回来养着,连队里几乎没有反对声音。兵们当然喜欢,在这个除了人是主要的活物之外的寂寞区域,有一种较通人性的异物供大家把玩,确是奢望。可是连长还是说了一句:“连人都快养不活了,还养狗?”那年月真是这样。大雨没有吭声,下米时朝锅里扔了几粒白砂。正应了“一人吐一口,养条大肥狗”的说法。这条后来被称作“贵妃”的小母狗,就是堂而皇之地吃着兵们吐的砂裹饭长大的。
    ③“贵妃”来时瘦得没有狗形,几个月下来,就出落得狗模狗样了。“贵妃”跟大雨亲,也有眼色,大雨忙的时候,它远远地蹲着;大雨一闲手,它就会过去蹭两下。“贵妃”嘴很紧,不该吃的绝不吃,一块伸口可及的牛骨头,没有兵们的指示,“贵妃”连想头都不生。
    ④那天去接菜,马不知咋的惊了,撒开腿跑,吓得小上司攥着大雨的衣摆一个劲地喊,车颠得快散了。这时,“贵妃”从车上蹿下,箭步飞赶快马,几秒钟,就咬疼了马的前蹄,马停了。“贵妃”闪电般的身影一直让大雨不忘,大雨说:“‘贵妃’肯定是个猎物的好手。”自此,连队时常出现人狗赛跑的场景。
    ⑤“贵妃”出事是在来连队两年后的一个秋天的晚上。那晚,特别冷,兵们穿着内装羊毛皮的棉大衣牙齿都冻得打架。部队从当地牧民手里买了15 匹民用马当脚力用,一群狼嗅着味就过来了。半夜里,全连持枪护马抗狼。狼群在对面山坡上驻足干号,不进不退。兵们在临时搭建的马圈四周,时不时地朝天放枪警示。双方对峙到东方放白。意欲收兵之时,“贵妃”一声长啸,那是原汁原味的狼啸。就在大家还没来得及反应时,“贵妃”箭一般冲进了狼群。
    ⑥ “‘贵妃’是头狼。”兵们咬牙切齿地说。
    ⑦大雨这才忆起,茫茫荒漠哪来的狗让他捡?大雨给兵们落下了笑柄。大雨坚信“贵妃”还会浪子回头。时间久了,大家便渐渐忘记了“贵妃”,只有大雨未忘记,只是他开始恨它。
    ⑧又是一个星期四,独自去接供给的大雨没有按时归队。连长带兵找了一宿也没有结果,消息报告给了上级。领导派来吉普车配合搜救,命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⑨连队官兵备足干粮,在车辆的引导下,地毯式搜寻。两天后,大雨、马,还有马车都没有踪影。干渴和失望开始笼罩着官兵。连长坚持说,再往前搜半天。跑在前面的吉普车翻过了土坡,惊喜地看到了连队的马车。待官兵们跑过去,见到的是马的骨架。连长看了看四周说,大雨遇到了狼群。这时开始有人抽泣。连长黑着脸,又看了看。他发现马车边没有人的尸骸,突然大吼道:“大家散开去搜,直到找到司务长为止。”
    ⑩连长跳上吉普车,发疯般地向四周开去。在一簇较高的灌木背阴处,发现了只剩鼻息的大雨。连队卫生员迅速进行抢救。连长从大雨身上闻到了乳香,抬头一看,不远处蹲着的一头狼艰难地站了起来,开始向荒原深处走去,那狼后边还跟着两头小狼。连长顿时明白,说:“是‘贵妃’救了大雨。”
    ⑪通过大雨遭袭时的经历和可靠性推测,事情的经过大概是:大雨在回来的路上被一群饿狼围赶到出事点,饿狼先是三下五除二啃了马,紧接着攻击了大雨。大雨被拖咬下车后,狼群让哺乳期的母狼先食时,“贵妃”认出了大雨。“贵妃”护住了大雨,将他拖到了安全地带,一直守护并用狼乳奶着大雨,直至部队来人才走开。
    ⑫“贵妃”感动了连队。自此,连队每年都有为狼群冬贮食物的计划。也是从这以后,再也没有发生狼群侵扰连队的事。
    ⑬可惜,大雨直到转业时都没能再见一眼“贵妃”,“贵妃”成了一头真正的青海狼。
    (有删改)
    【故事·概括】
    9.阅读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梳理故事情节。(4分)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语言·赏析】
    10.做批注是阅读的好方法。花花画出了文中的两个句子,请你根据提示,帮忙完成批注。(8分)
    【结构·理解】
    11.花花认为文中的第eq \(○,\s\up1(11))段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联读·主题】
    12.读完本文后,花花认为文中的“贵妃”和我们学过的《狼》形象一样,申申则认为不一样。请结合两文的主题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两虎相斗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①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②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节选自《战国策》,有改动)
    【注释】①管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②甘饵:美味的食物。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弛担持刀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亦黠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管与止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待伤虎而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A.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B.博学而笃志
    C.有两虎争人而斗者 D.子待伤虎而刺之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16.试仿照对《狼》的多角度理解,从不同角度理解《两虎相斗》的主旨。(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7、18题。(4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7.诗歌第三句既是对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__________________,全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2分)
    18.梁启超对本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品格?结合具体诗句谈一谈。(2分)
    三、作文(50分)
    19.题目:这样,也挺好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等信息。
    答案
    一、1. (1)bǐng yì (2)瀚 卓
    2. ①水何澹澹 树木丛生 ②影入平羌江水流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 ④随君直到夜郎西
    ⑤何当共剪西窗烛 ⑥海日生残夜 ⑦江春入旧年
    3. 示例一:选A。《西游记》中把孙悟空聪明好动的性格和猴子机灵顽皮的习性巧妙结合。比如,孙悟空拜师学艺,听讲时抓耳挠腮,手舞足蹈,被须菩提祖师训斥;祖师传授他口诀后,他很快就学会七十二般变化和驾筋斗云等本领,后因在人前卖弄本领被祖师驱逐。
    示例二:选B。《西游记》中把猪八戒懒惰的性格和猪好睡的习性巧妙结合。比如,唐僧师徒途经平顶山,猪八戒去巡山,才走出不远,就钻进草里睡觉,后来又编造谎言搪塞,不去巡山。
    示例三:选C。《西游记》中把牛魔王本领高强和牛力大无穷的特点巧妙结合。比如,牛魔王是一个为数不多可以以自身武力不靠法宝与孙悟空匹敌的角色。
    4. (1)示例:只要 就 (2)示例:将“维护”改为“树立”。
    (3)乙
    (4)示例:让我们一起来为祖国大地绿起来、美起来尽一份力,汇聚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磅礴力量,不断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吧!
    5. (1)略。
    (2)示例一:少用乃至不用一次性木制品,倡导节约用纸。
    示例二:禁止乱砍滥伐,加大对非法砍伐行为的打击力度。
    (3)示例:古人已经有极强的生态环保意识,古代朝廷甚至通过颁布法令进行环境保护。
    (4)A
    二、6. ①“我”在与父亲上山挖百合的途中走失并迷路
    ②镇静(冷静)
    ③心底敞亮了,不害怕了(每空1分)
    7. 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1分);渲染了山中空旷、寂静的气氛(1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与父亲走散做铺垫(1分);也为下文“我”迷路后恐惧、惊慌的心理埋下伏笔(1分)。
    8. 用词生动传神,“慢慢”写出路的陡峭、不好走,“我”走得缓慢小心(1分);“小心翼翼”准确地写出“我”对岩石下那朵美丽的百合花的珍视和呵护,表达了“我”对那朵百合花的喜爱之情(2分)。
    9. (1)“贵妃”追赶快马显特长 (2)遇险守护狼乳奶大雨(每处2分)
    10.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奔跑的“贵妃”比作闪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贵妃”的奔跑速度之快(1分),表现了大雨对“贵妃”的称赞与喜爱之情(1分),同时也为下文揭示在荒野里捡到的“贵妃”实际上是狼这件事做铺垫(1分)。
    (2)“咬牙切齿”表明了兵们发现悉心喂养许久的“贵妃”竟然是头狼时的不可置信(2分),“贵妃”跟随狼群一去不回后遗憾、后悔的心理(2分)。
    11. 示例:不能删去。(1分)此段梳理分析大雨遇困事件,写“贵妃”认出并保护大雨、用狼乳奶着大雨的情形。(1分)运用插叙的写作手法,交代了“贵妃”救大雨的过程(1分),凸显了文章主旨,表现了“贵妃”的知恩图报,为后文连队为狼群冬贮食物的做法做铺垫(1分)。
    12. 示例:不一样。(1分)文章中的“贵妃”虽然有狼的速度和野性,但是懂得知恩图报(1分),从文中可以感受到兵们对“贵妃”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文章揭示的是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1分)。而蒲松龄笔下的狼则是凶恶贪婪、阴险狡诈的,文章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人给予了辛辣的讽刺(1分)。
    13. (1)解除,卸下 (2)狡猾 (3)阻止 (4)等待
    14. D 点拨:例句中的“而”表顺承。A.表转折;B.表并列;C.表修饰;D.表顺承。故选D。
    15. (1)(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2)没有付出刺杀一只老虎的劳力,却有刺死两只老虎的美名。
    16. ①要善于动脑,做事力求一举多得。 ②要相互团结,否则就难以长久生存。
    【乙参考译文】有两只老虎因争吃一人而搏斗,管庄子要去刺杀它们,管与阻止他说:“老虎是一种凶猛残暴的动物,人是它美味的食物。现在两只老虎因争夺一人而搏斗,弱小的老虎一定会死,强大的老虎一定会受伤。你只需等待时机去刺杀负伤的老虎,那可是一举而能获得两只老虎了。没有付出刺杀一只老虎的劳力,却有刺死两只老虎的美名。”
    17. 南宋王朝岌岌可危、摇摇欲坠 收复失地、统一祖国
    18. 作者忧国忧民、报效国家的感情至死不渝。“僵卧孤村”,处境凄凉、艰难却“不自哀”,即使在梦中也在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意近即可)
    三、19. 例文略。
    类别
    古诗名句
    绘景
    “①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______________,百草丰茂。”(《观沧海》)
    “峨眉山月半轮秋,②______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
    抒情
    李白在“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中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商隐想象与家人相聚后的温馨场面:“⑤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表达出对家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夜雨寄北》)
    达理
    王湾用“⑥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旧事物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次北固山下》)
    故事情节
    心理变化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惊慌
    “我”只能靠自己,独自走出大山,回到家里
    ②________________
    “我”面对父亲的无动于衷,倔强地只字未提
    委屈、纳闷
    后来“我”再次一个人走进这片深山
    ③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陕西省2024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练习主题情境试卷(附答案部编版): 这是一份陕西省2024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练习主题情境试卷(附答案部编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2024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主题情境试卷(附答案部编版): 这是一份陕西省2024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主题情境试卷(附答案部编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第一单元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a href="/yw/tb_c405076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课时作业</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陕西省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主题情境试卷(附答案部编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