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解读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解读课件,共24页。
第二章 单元解读目录CONTENTS01课标解读02单元目标03内容分析04教学策略05课时安排课标解读PART 011.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用公式、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2.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物理实验与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3.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一、课标解读单元目标PART 021.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二、单元目标(1)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式的探讨,经历了从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作v-t图像→分析v-t图像→寻找规律。在看似简单的问题上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研究过程,这对刚刚跨入高中大门的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研究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1.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二、单元目标(2)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式的探讨,教科书通过类比匀速直线运动v-t图像求位移的方法,引出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v-图像求位移的方法。虽然这是通过匀速直线运动的特殊例子类比得出的,但这种方法具有一般性,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2.从重大发现的历史过程领悟科学精神、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二、单元目标 在讲授物理学的基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地、有选择地介绍重要研究的历史过程是非常必要的:说明当时的背景,怎样提出问题,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获得突破,曾经有过什么曲折和争论……。这样可以使学生领悟到前辈大师的科学精神、物理思想、研究方法,得其精髓,有所借鉴。3.渗透“微元求和”的思想二、单元目标 科学思维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是不可能通过灌输达成的,需要经常、适时地渗透。“一个变化过程在极短区间内可以认为是不变的”,这是物理学中处理变化问题常用的一种方法。将一个个小区间不变的量求和,就可以解决整个过程变化的问题,这就是微元求和(微积分)。在本章中,该思想在教学中多次出现,一次又一次让学生得以感受、不断加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定量关系的学习中,通过v-t图像,运用这种把变速运动的全过程分割成各小段匀速运动的方法,处理了变速求位移的问题4.注重用手边常用的工具做物理实验二、单元目标 学校里使用的一些仪器多数是生产部门专为学校开发的,在生活中又常常用不到这些仪器,例如打点计时器。物理学习中应该善于利用学生手边常用的工具来做实验,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加强学生联系实际的意识。内容分析PART 031.本章内容的承上启下基础性作用三、内容分析 研究变速运动,应该从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开始,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上一章学习的参考系和坐标系,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的确定奠定了基础;上一章学习了时间、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本章研究的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上一章学习了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本章研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就是通过用打点计时器测物体速度的实验来研究的。上一章为本章奠定了全面的基础,本章是上一章概念和方法的具体应用。1.本章内容的承上启下基础性作用三、内容分析 作为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学习为认识其他更复杂的运动创造了条件。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才能进一步学习平抛运动的规律。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特点,才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匀速圆周运动和简谐运动加速度的特点。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速度的关系,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就能进一步推导出动能定理的关系式。可见本章的知识在整个力学中具有承上启下基础性的地位。2.本章四部分内容三、内容分析 本章共4节内容,其知识线索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的探究与学习,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并渗透有关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的一个具体案例。3.重难点教学三、内容分析(1)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的建立及对其速度和时间关系的理解和应用:首先从上一节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的小车运动情况入手,基于实验数据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再进一步具体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由v-t图像,经科学推理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0+at,并进一步通过例题分析使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用正负号表示矢量方向、应用公式来解决匀变速运动相关问题的方法。3.重难点教学三、内容分析(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因为二者不像匀速运动中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学生从已有的数理知识不易直接推导出正确的结论。教科书在正文部分没有详细推导位移公式,但是渗透了用v-t图像所围面积求位移的积分思想。教科书这样处理,既保证大多数学生在适当的难度下体验用“面积”求位移的思想方法,又使有兴趣的学生能深入钻研这个问题,进一步提高数理与科学论证结合的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3.重难点教学三、内容分析(3)自由落体运动:本节通过逻辑推理、实验演示与实验探究,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明确重力加速度的意义,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有了更具体和深入的认识。同时加强学生质疑精神、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能力的培养。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一个难点,因为它与学生常见的生活中的落体运动并不完全相同,教学要转变学生的已有认识。引导学生发现空气阻力是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进而提出没有空气阻力的理想化模型。这节课的另外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引导学生设计并通过实验,测加速度的大小。教学策略PART 041.加强实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正确认知。四、教学策略 本章内容中第一节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为物理规律的研究和学习指明了一种正确的方法。同时,第四节课自由落体运动从物理学史的角度和实验的角度诠释了实验的重要性。因此本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做好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养成一种正确科学认识物理规律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2.继续向学生渗透用数学的思想学习高中物理四、教学策略 如果说第一章的学习已经使学生初步有了用数学思想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那么这一章,需要教师进一步渗透更多的数学思想,力求将实际的物理过程和运动转变成一种数学语言和思想,比如说物理公式和物理图像等。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建立物理模型四、教学策略 本章内容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性比较紧密,比如公路上汽车的相遇问题、高空抛物问题等等,但实际的过程并不一定是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它可能很复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对实际情况做理想化处理,也就是建立物理模型,这种方式方法是高中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课时安排PART 05五、课时安排第1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课时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 课时 第3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课时 第4节 自由落体运动 1 课时 专题0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 课时专题02 竖直上抛运动 1 课时专题03 追及相遇问题 1 课时专题04 图像问题 1 课时课程结束
第二章 单元解读目录CONTENTS01课标解读02单元目标03内容分析04教学策略05课时安排课标解读PART 011.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用公式、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2.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物理实验与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3.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一、课标解读单元目标PART 021.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二、单元目标(1)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式的探讨,经历了从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作v-t图像→分析v-t图像→寻找规律。在看似简单的问题上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研究过程,这对刚刚跨入高中大门的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研究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1.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二、单元目标(2)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式的探讨,教科书通过类比匀速直线运动v-t图像求位移的方法,引出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v-图像求位移的方法。虽然这是通过匀速直线运动的特殊例子类比得出的,但这种方法具有一般性,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2.从重大发现的历史过程领悟科学精神、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二、单元目标 在讲授物理学的基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地、有选择地介绍重要研究的历史过程是非常必要的:说明当时的背景,怎样提出问题,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获得突破,曾经有过什么曲折和争论……。这样可以使学生领悟到前辈大师的科学精神、物理思想、研究方法,得其精髓,有所借鉴。3.渗透“微元求和”的思想二、单元目标 科学思维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是不可能通过灌输达成的,需要经常、适时地渗透。“一个变化过程在极短区间内可以认为是不变的”,这是物理学中处理变化问题常用的一种方法。将一个个小区间不变的量求和,就可以解决整个过程变化的问题,这就是微元求和(微积分)。在本章中,该思想在教学中多次出现,一次又一次让学生得以感受、不断加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定量关系的学习中,通过v-t图像,运用这种把变速运动的全过程分割成各小段匀速运动的方法,处理了变速求位移的问题4.注重用手边常用的工具做物理实验二、单元目标 学校里使用的一些仪器多数是生产部门专为学校开发的,在生活中又常常用不到这些仪器,例如打点计时器。物理学习中应该善于利用学生手边常用的工具来做实验,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加强学生联系实际的意识。内容分析PART 031.本章内容的承上启下基础性作用三、内容分析 研究变速运动,应该从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开始,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上一章学习的参考系和坐标系,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的确定奠定了基础;上一章学习了时间、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本章研究的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上一章学习了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本章研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就是通过用打点计时器测物体速度的实验来研究的。上一章为本章奠定了全面的基础,本章是上一章概念和方法的具体应用。1.本章内容的承上启下基础性作用三、内容分析 作为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学习为认识其他更复杂的运动创造了条件。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才能进一步学习平抛运动的规律。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特点,才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匀速圆周运动和简谐运动加速度的特点。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速度的关系,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就能进一步推导出动能定理的关系式。可见本章的知识在整个力学中具有承上启下基础性的地位。2.本章四部分内容三、内容分析 本章共4节内容,其知识线索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的探究与学习,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并渗透有关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的一个具体案例。3.重难点教学三、内容分析(1)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的建立及对其速度和时间关系的理解和应用:首先从上一节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的小车运动情况入手,基于实验数据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再进一步具体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由v-t图像,经科学推理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0+at,并进一步通过例题分析使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用正负号表示矢量方向、应用公式来解决匀变速运动相关问题的方法。3.重难点教学三、内容分析(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因为二者不像匀速运动中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学生从已有的数理知识不易直接推导出正确的结论。教科书在正文部分没有详细推导位移公式,但是渗透了用v-t图像所围面积求位移的积分思想。教科书这样处理,既保证大多数学生在适当的难度下体验用“面积”求位移的思想方法,又使有兴趣的学生能深入钻研这个问题,进一步提高数理与科学论证结合的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3.重难点教学三、内容分析(3)自由落体运动:本节通过逻辑推理、实验演示与实验探究,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明确重力加速度的意义,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有了更具体和深入的认识。同时加强学生质疑精神、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能力的培养。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一个难点,因为它与学生常见的生活中的落体运动并不完全相同,教学要转变学生的已有认识。引导学生发现空气阻力是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进而提出没有空气阻力的理想化模型。这节课的另外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引导学生设计并通过实验,测加速度的大小。教学策略PART 041.加强实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正确认知。四、教学策略 本章内容中第一节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为物理规律的研究和学习指明了一种正确的方法。同时,第四节课自由落体运动从物理学史的角度和实验的角度诠释了实验的重要性。因此本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做好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养成一种正确科学认识物理规律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2.继续向学生渗透用数学的思想学习高中物理四、教学策略 如果说第一章的学习已经使学生初步有了用数学思想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那么这一章,需要教师进一步渗透更多的数学思想,力求将实际的物理过程和运动转变成一种数学语言和思想,比如说物理公式和物理图像等。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建立物理模型四、教学策略 本章内容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性比较紧密,比如公路上汽车的相遇问题、高空抛物问题等等,但实际的过程并不一定是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它可能很复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对实际情况做理想化处理,也就是建立物理模型,这种方式方法是高中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课时安排PART 05五、课时安排第1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课时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 课时 第3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课时 第4节 自由落体运动 1 课时 专题0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 课时专题02 竖直上抛运动 1 课时专题03 追及相遇问题 1 课时专题04 图像问题 1 课时课程结束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