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081330/0-172411465632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081330/0-1724114656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081330/0-17241146564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1.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NaCl溶液B.Fe(OH )3胶体
C.盐酸D.NaOH溶液
2.物质的分类如图所示:
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
B.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
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D.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3.下列关于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 ~ 100nm之间
B.用平行光照射区分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C.把FeCl3饱和溶液滴入到蒸馏水中,以制取Fe(OH)3胶体
D.右图图片显示的是树林中的晨曦,该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
4.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氯、冰醋酸、C4H8均属于纯净物
B.SO3、SiO2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C.已知:H3RO2+NaOH(足量)=NaH2RO2+H2O,则H3RO2为三元酸,NaH2RO2为酸式盐
D.往任何胶体中加入任何电解质都能使胶体粒子聚沉
5.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Na2O、FeO、Al2O3均为碱性氧化物
B.烧碱、纯碱、熟石灰均为碱
C.空气、碘酒、浓盐酸均为混合物
D.稀豆浆、氢氧化铁胶体、硫酸铜溶液均为胶体
6.高一学生小强的化学笔记中有如下内容:
①物质按照组成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②单质又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③化合物主要包括:酸、碱、盐和氧化物
④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⑤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你认为他的笔记中有几处错误( )
A.二处B.三处C.四处D.五处
7.下表中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AB.BC.CD.D
8.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液氯、干冰、冰醋酸均为化合物 ②氯水、盐酸、稀硫酸均为混合物 ③胆矾、小苏打、纯碱均为电解质 ④牛奶、豆浆、石灰水均为胶体 ⑤Na2O、Na2CO3、Na2SiO3均为钠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⑤
9.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是( )
A.发生丁达尔效应
B.光是一种胶体
C.雾是一种胶体
D.青雾中的小水滴颗粒大小约为10﹣9m~10﹣7m
10.科学家发现的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直径约6到9nm,含有约4000个碳原子。下列有关“碳纳米泡沫”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新型的含碳化合物
B.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
D.构成“碳纳米泡沫”的碳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11.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树状分类法可知,碳酸钠属于钠盐、碳酸盐、正盐
B.氢氧化铁胶体和漂白粉均为混合物
C.化学反应可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D.磷酸、硫酸、氢硫酸均为含氧酸
12.下列现象或应用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我们的家乡位于黄河入海口形成的黄河三角洲上
B.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日照澄州江雾开”所描述的景象
C.用半透膜可以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NaCl
D.曾青得铁化为铜
13.下列物质间的每步转化只需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的是( )
A.S→SO3→H2SO4→Na2SO3
B.Al→Al (OH)3→Al2O3→Na[Al(OH)4]
C.Na→Na2O2→Na2CO3→NaOH
D.Si→SiO2→H2SiO3→Na2SiO3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
③蔗糖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和电解质
④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⑥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直径介于1nm到l00nm之间
A.3个B.4个C.5个D.6个
二、实验探究题
15.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甲同学的操作:取一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②乙直接加热饱和氯化铁溶液
③丙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10分钟
(2)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证明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的实验方法是 。
(3)若取少量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加入硫酸铵溶液,现象是 ,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 。
16.SO2是硫元素中一种重要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容重要用途。
(1)某研究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相关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通入足量SO2时C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
②根据以上现象,该小组同学认为SO2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a.写出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b.该小组同学向C试管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证明反应生成了SO42-。该做法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③为了验证SO2具有还原性,实验中可以代替FeCl3溶液的试剂有 (填字母)。
A.浓硫酸 B.酸性KMnO4溶液 C.碘水 D.NaCl溶液
(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SO2的性质:(熔点:SO2为-76.1℃,SO3为16.8℃,沸点:SO2为-10℃,SO3为45℃)
①装置I模拟工业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
②甲同学按I、Ⅱ、Ⅲ、IV的顺序连接装置,装置Ⅲ中溶液逐渐褪色,生成Mn2+,同时酸性增强,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忽略O2的影响) 。
③乙同学按I、Ⅱ、IV顺序连接装置,若装置IV中有50mL 2.5ml⋅L-1 NaOH溶液,反应后增重4.8g,则装置IV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7.将少量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完成相关问题:
甲: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冷水中;
乙: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
丙: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
(1)将丙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透明液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丙中是否成功制备胶体,请写出相关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
(3)向经过检验后的丙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和乙中相同的现象,原因为 。
②随后发生变化得到和甲相同的溶液,此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4)向丙中加入电极通电后,Fe(OH)3胶体粒子移向 极;(填“阴极”或“阳极”)
(5)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除去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来提纯Fe(OH)3胶体,实验过程中需不断更换烧杯中的蒸馏水。更换蒸馏水若干次后,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若 (填实验现象),则说明该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已经完全除去。
答案
1.【答案】B
【解析】【解答】A .NaCl 溶液是溶液分散系,不属于胶体,无丁达尔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
B.Fe(OH)3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B符合题意;
C.稀盐酸为溶液,不属于胶体,无丁达尔效应,故C不符合题意;
D.NaOH溶液不属于胶体,无丁达尔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为胶体。
2.【答案】D
【解析】【解答】A. 树状分类法含义:对同一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在分类的分类法,从图形看应属于树状分类法,故A不符合题意;
B. 交叉分类法含义:根据物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式,从图形看应属于交叉分类法,故B不符合题意;
C.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故C不符合题意;
D.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可能是不成盐氧化物,如C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但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树状分类法的定义判断;
B.根据交叉分类法的定义判断;
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D.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可能是不成盐氧化物。
3.【答案】C
【解析】【解答】A.对分散系的分类是依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进行的,故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微粒的直径在1~100nm之间,选项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平行光通过Fe(OH)3胶体时,能产生产生丁达尔效应,通过溶液时没有,选项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制备Fe(OH)3胶体时,应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加入到沸水中,并加热至溶液呈现红褐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选项错误,C符合题意;
D.该现象为丁达尔现象,选项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是对胶体相关性质的考查,结合胶体的判断、丁达尔效应、制备进行分析。
4.【答案】B
【解析】【解答】A.C4H8有1-丁烯、2-丁烯、2-甲基丙烯等多种同分异构体,C4H8不一定是纯净物,故A不符合题意;
B.SO3、SiO2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SO3、SiO2均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符合题意;
C.H3RO2+NaOH(足量)=NaH2RO2+H2O,则H3RO2为一元酸,NaH2RO2为正盐,故C不符合题意;
D.有些高分子溶胶的胶粒不带电,加入电解质溶液不能聚沉,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C4H8具有同分异构解答;
B、根据酸性氧化物的性质:SO3、SiO2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解答;
C、根据与足量氢氧化钠只有一个H原子参加反应,为一元碱,生成盐属于正盐;
D、根据特殊物质解答:有些高分子溶胶的胶粒不带电,加入电解质溶液不能聚沉;
5.【答案】C
【解析】【解答】A.Al2O3为两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
B.纯碱是Na2CO3的俗称,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不是碱,B不符合题意;
C.空气、碘酒、浓盐酸中都含有多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因此均为混合物,C符合题意;
D.硫酸铜溶液属于溶液,不是胶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A.碱性氧化物是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B.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
C.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
D.CuSO4溶液是溶液。
6.【答案】B
【解析】【解答】①物质按照组成该物质的种类多少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种类多少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①不符合题意;②单质又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②符合题意;③化合物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主要包括酸、碱、盐和氧化物等。有机物比无机物多很多,所以③不符合题意;④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④符合题意;⑤溶液呈电中性,胶体也是电中性的,只是胶体粒子带有电荷,⑤不符合题意;所以他的笔记中有3处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错误如下:
①物质分类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③化合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
⑤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带电荷;
7.【答案】B
8.【答案】B
【解析】【解答】①中液氯是单质,故①不符合题意;②氯水中含有氢离子、氯离子、氯气等成分,为混合物,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稀硫酸为硫酸的水溶液,为混合物,故②符合题意;③胆矾、小苏打、纯碱三种物质溶于水都会自身电离为离子,属于电解质,故③符合题意;④石灰水是溶液、牛奶、豆浆均为胶体,故④不符合题意;⑤氧化钠是氧化物不是盐故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①化合物是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②混合物是不同物质组成的;③电解质是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④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间;⑤盐是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钠盐是指盐含有钠离子的盐,据此分析选项。
9.【答案】D
【解析】【解答】A. 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这是胶粒对光发生散射产生的现象,A不合题意;
B. 光并不是胶体,B不合题意;
C. 雾是一种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不是根本原因,C不符合题意;
D. 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大小约为1~100 nm,在胶体颗粒直径范围内,是胶体的本质特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雾是小液滴,是一种胶体,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直径的大小1~100 nm。
10.【答案】C
【解析】【解答】A.“碳纳米泡沫”属于单质,故A不符合题意;
B.“碳纳米泡沫”属于单质,不属于胶体,故B不符合题意;
C.“碳纳米泡沫”由碳原子构成,碳在 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 CO2,故C符合题意;
D.碳原子最外层有 4 个电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
【分析】A.“碳纳米泡沫”属于碳的一种单质;
B.“碳纳米泡沫”为纯净物;
C.碳的单质完全燃烧,生成CO2;
D.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
11.【答案】B
【解析】【解答】A.Na2CO3从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其属于钠盐,而从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其又属于碳酸盐和正盐,可以看到,从不同的角度分类,Na2CO3属于不同的类别,出现了交叉现象,此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铁胶体属于分散系,漂粉精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均为混合物,故B符合题意;
C.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化学反应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依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故C不符合题意;
D.氢硫酸为H2S的水溶液,属于无氧酸,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不锈钢是一种铁碳合金;
B、添加Ni、Cr元素,可增强其抗腐蚀性能;
C、不锈钢中含有碳元素;
D、合金的硬度大于其成分金属的硬度;
12.【答案】D
【解析】【解答】A.黄河入海口形成的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水形成的胶体遇到海水中的电解质发生胶体聚沉,与胶体性质有关,故A不符合;
B.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日照澄州江雾开“所描述的景象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和胶体性质有关,故B不符合;
C.用半透膜可以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NaCl,是利用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与胶体性质有关,故C不符合;
D.曾青得铁化为铜的原理是CuSO4+Fe=FeSO4+Cu,与胶体性质无关,故D符合;
故答案为:D。
【分析】从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聚沉、电泳和渗析的性质分析解答。
13.【答案】C
【解析】【解答】A. S不能直接转化为SO3 , A不符合题意;
B. Al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 , B不符合题意;
C. N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 ,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 , 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NaOH,C符合题意;
D. SiO2不溶于水,不能直接转化为H2SiO3 ,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该题考查化学反应的原理,难度较大,硫燃烧变成二氧化硫、铝不能直接变成氢氧化铝、二氧化硅不能直接变成硅酸,对学生要求较高,学生必须掌握重难点知识点才能得出本题答案
14.【答案】A
15.【答案】(1)①
(2)FeCl3+3H2O=△Fe(OH)3(胶体)+3HCl;让一束可见光通过制得的分散系,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制得的是胶体
(3)产生氢氧化铁胶体沉淀;聚沉
16.【答案】(1)溶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2Fe3++SO2+2H2O=SO42-+4H++2Fe2+;不合理;HNO3可以将SO2氧化成SO42-,干扰实验;BC
(2)2SO2+O2⇌△催化剂2SO3;5SO2+2H2O+2MnO4-=5SO42-+2Mn2++4H+;3SO2+5NaOH=2Na2SO3+NaHSO3+2H2O
17.【答案】(1)FeCl3+3H2O 加热__ Fe(OH)3( 胶体)+3HCl
(2)强光照射,若有光亮的“通路”则已经制备成功
(3)由于Fe(OH)3胶体遇到电解质会发生聚沉,因而形成红褐色沉淀;Fe(OH)3 +3H+ =Fe3++3H2O
(4)阴
(5)不出现白色沉淀
【解析】【解答】(1)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透明液体为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加热__ Fe(OH)3( 胶体)+3HC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FeCl3+3H2O 加热__ Fe(OH)3( 胶体)+3HCl。
(2)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因此判断丙中是否成功制备胶体的操作是用强光照射,若有光亮的“通路”则已经制备成功;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强光照射,若有光亮的“通路”则已经制备成功。
(3)①由于Fe(OH)3胶体遇到电解质会发生聚沉,因而形成红褐色沉淀;
②氢氧化铁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OH)3 +3H+ =Fe3++3H2O;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由于Fe(OH)3胶体遇到电解质会发生聚沉,因而形成红褐色沉淀;Fe(OH)3 +3H+ =Fe3++3H2O。
(4)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因此向丙中加入电极通电后,Fe(OH)3胶体粒子应该移向阴极;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阴。
(5)因为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所以更换蒸馏水若干次后,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该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已经完全除去;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不出现白色沉淀。
【分析】(1)氯化铁溶液加热水解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2)丁达尔效应是交替的特有性质;
(3)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电解质可发生凝聚,生成的氢氧化铁沉淀能溶于盐酸;
(4)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发生电泳时想阴极区移动;
(5)渗析时是混合物中的离子透过半透膜,检验氯离子可用硝酸银溶液看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酸
碱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H2SO4
NaOH
BaCO3
CO
CO2
B
HCl
KOH
NaHCO3
CaO
SO2
C
CH3COOH
Na2CO3
CaCl2
Na2O
SO3
D
NaHSO4
NH3·H2O
NaCl
Na2O2
CO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a href="/hx/tb_c16197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测试题</a>,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下列叙述与胶体性质有关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ml/L 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