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虞美人教学课件ppt
展开1.作者知识李煜(937—978),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相关评价:(1)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李后主拙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为南面王。——[清]沈谦 (2)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清]郭麟(3)南唐皇帝李煜先生词学的造诣,空前绝后,用在填词上的精力,远超过用在治国上。——柏杨
2.背景知识这首词是太平兴国三年(978)李煜归宋三年时所写。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宋太宗闻之大怒。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即“七夕”),在寓所命歌伎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1.吟咏词韵,理解这首词的内容和情感。2.鉴赏词中的“三度对比”。3.写一段纪念李煜的文字。
他是高高在上的君王,却被迫跪伏在赵宋皇帝脚下;他是诗歌的火焰,却不幸降落在风雨飘摇的南唐。余秋雨在《中国文脉》一书中称他为“里程碑”式的人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评价“词至他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他就是——李煜。法国作家塞缪尔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而这首遗世绝唱,就是李煜在极度痛苦和哀伤的情况下写出的。
1.王国维称:“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这首《虞美人》倾注了李煜全部纯真深挚的感情,是李煜以“赤子之心”写就的“天真之词”,值得逐句鉴赏。(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被称为“奇语劈空而下”,请分析这两句“奇”在何处。
逐句鉴赏,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
答案 ①以极乐极美写极哀极伤之奇。“春花秋月”本是乐景,这里衬托哀情,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厌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②设问之奇。他劈头怨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呢?③虚实结合之奇。“春花秋月”本是眼前实景,这里却勾起了“往事”,他深深叹惋人生之短暂无常。
(2)有人评价,“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中,前句“缩笔吞咽”,后句“任情纵性”。请分析原因。
答案 ①第一句含蓄蕴藉,“小楼”实际上指词人被囚禁之处,“又东风”点名他被囚于宋后又过了一年。囚禁时间之长,囚禁地点之苦,都似不敢明讲。写出了无限感伤,用笔比较蕴藉。②第二句直抒胸臆,放笔呼号。“故国”“月明”表现出词人对已经灭亡的南唐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不堪回首”蕴含着深深的痛苦。他完全以一个亡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表现出他任情纵性、无所顾忌的个性以及他那种纯真而深挚的感情。
(3)赏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答案 ①采用虚写、借代、对比的手法。“雕栏玉砌”“朱颜”借指曾经富丽堂皇的南唐宫殿,属于虚写。“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江山易主。②“应”在,“只是”改,虚词中见感情,见悲伤叹惋,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悲痛。
(4)分析《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为名句流传千古的原因。本词到底写了“几多愁”?
答案 ①原因:本句直抒胸臆,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词人把满腔愁绪比作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突出愁思的广、长、多,这个比喻生动地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悲愤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最后两句也是以问答出之,加倍突出一个“愁”字,从而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应、流走自如的地步。直抒胸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②几多愁:往事之叹;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物是人非之无奈。
探究“三度对比”中的永恒和无常
2.有人认为,《虞美人》一词“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案 ①前两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与人世间多少“往事”的短暂无常作对比。第三句“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三字与第四句“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作对比。第五、六句又以“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两相对比。②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里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传达出来。
此时无所寄,赠君一段词
3.研读《虞美人》之后,想必你对李煜已有更深刻的认识。请结合这首词,写一段纪念李煜的文字。要求:化用词句内容,结合李煜的人生经历;有情感,有文采,200字以内。
答案 (示例一)他以帝王之身款款走来,又以词人之名缓缓离去。李煜,他是软弱无能的亡国之君,也是才倾江南的乱世才子。他指尖滑过的一词一句,全都化作华丽而沉郁的诗词,如同江南淅沥千年的雨水,仍然滋润着现在的土地。李煜以常人无法比拟的诗词造诣成就了他“千古词帝”的称号。“问君能有几多愁”,不知道千年滔滔的江水有没有流尽李煜之愁,却知道他用自己的愁情滋养了中国诗词之花开出别样的璀璨。
(示例二)千年前那风起云涌、狼烟遍地的大舞台上,一个才华横溢、灵气逼人的词客一不小心成了皇帝,这是你的不幸,还是大幸?疆界日蹙,国力式微,一日一日归为臣虏,你也一日一日踏上词家的顶峰。“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你为词而生,也因词而死,将生命淬成这些比生命更重的句子,心事莫将和泪说,是啊,凝练的都是你的血。
(示例三)痛定之后升华的深邃淳厚,热血冷凝成凄婉激越,不作帝王家语,也容不得半点雕凿做作,造语清隽,自然率真,淡淡的苦涩挥之不去,却让人徜徉俯仰其间,乐于品味……在“问君能有几多愁”中,我们忘了你是皇朝天子,忘了你是楚客南冠,只觉得相熟已久。爱你赤子般的纯美,爱你风神超逸的感性,爱你那一股跳动的生命的力量,激荡我们这些实不相干的后人,感受那一份凝重真挚、感受深切的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材料一:有时候,你会感觉到一种宿命,好像是注定了要让一个诗人亡一次国,然后李煜才会写出分量那么重的几个句子。就是如果不是遭遇这么大的一个事件,他的生命情调不会从早期的有点轻浮、有点淫乐转到那么深沉。就是一个亡国,忽然让这个才华横溢的人领悟到从繁华到幻灭。所以我们读到《虞美人》,读到《浪淘沙》,读到他这些后期的作品的时候,忽然带动了一个很不同的生命经验。这种在亡国之后产生出来的创造力,其实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材料二:前人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才能写出血泪交融、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之中,那中国诗歌定将黯然失色,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一样。柳宗元在政治上遭遇失败,生活上也坎坷困顿,但令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生活底层的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文学领域,他却是可以高视阔步的王者。在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上,他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读了以上材料,思考:如果磨难和挫折是一笔财富,那么在新时代很少有人遭遇古人那样的磨难,是不是就再也难出文豪和艺术家?
答案 ①磨难和成功没有必然的联系,从古到今也有不少人泯然于挫折磨难之下,浑浑噩噩,得过且过。②困难和挫折并不是一种财富,对苦难进行思考后才能成为财富,在挫折中奋起后才能成为一种财富。③顺境也能出人才,优渥的读书环境,对于有志于学的人来讲,什么时候都是一种捷径。王羲之字写得好,宋徽宗绘画画得好,并不是因为他们遭遇了挫折之后才写得好、画得好。李白诗写得好,在没有被赐金放还前也写得好;苏东坡词写得好,在没有被贬谪到黄州前他也是诗词大家;钱锺书生于富家,也没遭遇艰难坎坷,依然成为大家。新时代之下,人也并非一帆风顺,生老病死、变故等都有可能遇到,但是遭遇后不一定成就佳作。新时代的一些大作家,如霍达、迟子建、王安忆,也并未遭遇大起大落,一样能成为大家。(意思对即可)
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萱草存在于中华文明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忘忧草及母亲花等人文意象,承载着中华文明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积淀。古人相信萱草可以忘忧。在《诗经·卫风·伯兮》中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即为萱草,“谖”有忘记之意;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说:“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唐代白居易《酬梦得比萱草见赠》曰:“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大概意思就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萱草又叫“忘忧草”。
萱草是我国传统的母亲花,成语“椿萱并茂”比喻父母健康,家庭欣欣向荣,“椿”代表父亲,为中国父亲树,一般指楝科的椿类高大乔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种在房前屋后的草本植物,古人以“萱堂”指代母亲居住的地方。关于母亲的诗歌,最广为流传的大约是唐代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对母亲的爱意犹未尽,孟郊还写过《游子》:“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孩子归来,以萱草传达孝亲乡愁。
萱草的栽培历史起源于汉朝,而在唐朝后民间普遍种植萱草。人们对萱草的栽培早有研究。《本草纲目》云:“肥土所生,则花厚色深,有斑文,起重台,开有数月;瘠土所生,则花薄而色淡,开亦不久。”明代李时珍也注意到,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的质地、色泽的深浅和花期的长短是有变化的,这一观点也被现代植物学家证实。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 (示例)①萱草和酒一样能让人忘掉忧愁 ②“萱”代表母亲 ③在不同土质上栽培的萱草
2.你所在的班级将举行植物科普活动,你想为同学们科普萱草这种植物,请结合文段为自己的科普内容拟写一个提纲。
答案 (1)萱草又叫忘忧草;(2)萱草是我国传统的母亲花;(3)萱草的栽培历史。
3.下列诗句中的“萱草”与文段中的萱草,象征义不同的一项是A.不尽人间万古愁,却评萱草解忘忧。B.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C.山中萱草三赤长,山中高人万事忘。D.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对之有馀饮,背之那可道?人子孝顺心, 岂在荣与槁?
二、名篇名句默写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未见恋人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2)李煜《虞美人》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秦观在《鹊桥仙》中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三、课外拓展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阮郎归①[宋]秦观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②吹罢小单于③,迢迢清夜徂。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注] ①这首词为秦观被贬至郴州时所作。②丽谯:绘有彩纹的城门楼,后指楼,即城门上的更鼓楼。③小单于:唐代大角曲名。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出了词人长夜难眠的苦闷,一个“虚”字,既写出环境的深幽 空寂,又流露出贬谪生活的寂寥与空虚。B.“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两句写出词人听尽乐曲、思虑万千、 仍未入睡的情态,虚实相生,内涵丰富。C.下片抒发了仕途不顺的悲慨与深沉的怀乡之情,词人感叹连返回故乡 的好梦也断了,只能如同孤独的游魂。D.“峥嵘岁又除”交代了词人年复一年流徙在外的处境,尤其是在他人 阖家团圆的除夕,痛楚之情溢于言表。
6.前人评价秦观“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请说说“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答案 ①语言通俗易懂,但情味深厚。②化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汉书·苏武传》),不说自己音讯断绝,只说郴州是连大雁也飞不到的地方,暗示离乡日久、音讯全无,委婉表达思乡、寂寞之情。③衡阳这样的远地尚且还有大雁飞去传书,郴阳却连大雁都飞不到。在衬托和递进中更添失望与落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材料一:《古诗十九首》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然而奇怪的是,如此杰出、如此重要的一组诗,我们大家却始终不知道谁是它们的作者!
刘勰的《文心雕龙·明诗篇》说:“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词人遗翰,莫见五言。”又说:“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枚叔即枚乘,是西汉景帝时的人,傅毅是东汉明帝、章帝时的人。大家知道,景帝的时代比成帝早得多,如果景帝时代的枚乘写出了这么多这么好的五言诗,那么成帝时代编选作品时怎么会不选这些诗呢?这已经是一个问题。但认为这些诗里有枚乘作品的,还有徐陵。他编的《玉台新咏》中,收了九首枚乘的诗,其中有八首在《古诗十九首》之内。然而,刘勰、徐陵和昭明太子萧统都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以《昭明文选》《文心雕龙》和《玉台新咏》这三部书相比较,《玉台新咏》成书年代最晚。
《昭明文选》选了这一组诗,标为“古诗十九首”,说明萧统当时不知道它们的作者;《文心雕龙》说“古诗佳丽,或称枚叔”,说明刘勰也不敢确指枚乘就是这些诗的作者;那么徐陵比他们的年代稍晚,怎么反而能够确定枚乘是它们的作者呢?其实,比他们年代更早的,还有陆机。陆机曾写过十四首拟古诗,其中有一部分所拟的就是徐陵认为是枚乘所写的那些作品。但陆机只说是拟古诗,却没有说是拟枚乘。这也可以证明,在陆机的时代,人们也不以为这些古诗是枚乘的作品。钟嵘《诗品》说:“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所谓“曹、王”,指的是建安时代的曹氏父子和王粲等人。
我个人以为,这十九首诗都是东汉时代的作品。由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对这些诗没有记载,所以它们应该是在班固、傅毅之后出现的,但下限则应该在建安曹、王之前。因为,建安时代诗风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等到讲建安诗的时候你们就会看到:由于时代的影响,三曹、王粲等人的诗已经写得非常发扬显露,不再有《古诗十九首》温厚含蓄的作风了。这十九首诗无论就其风格来判断,还是就其所用的词语、地名来判断,都应当是东汉之作。更何况,这十九首诗中所表现的一部分有关及时行乐的消极颓废之人生观,也很像东汉的衰世之音。因此,它们很可能是班固、傅毅之后到建安曹、王之前这一段时期的作品。
中国古人批评诗的时候有个习惯,总是要想方设法确定诗的作者和诗的本意。但《古诗十九首》之所以妙,就妙在不知作者——连作者是谁都不知道,你怎样去确定作者的原意?因此,对这十九首诗,每一个读者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联想。所以它特别适合于现代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接受美学认为,一篇作品是不能够由作者单独完成的,在读者读到它之前,它只是一个艺术的成品,没有生命,没有意义,也没有价值;只有读者才能使它得到完成,只有读者通过阅读给它注入生命的力量,它才成为一个美学欣赏的对象,才有了意义和价值。(摘编自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
材料二:《古诗十九首》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和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和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的生命呢?所以“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说得干脆、坦率、直接和不加掩饰。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和堕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
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内容上不同于后世的腐败之作。汉末到魏晋的大部分优秀诗篇,在这种人生感叹中蕴藏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它们随着不同的具体时期而各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如正始名士的不拘礼法,太康、永嘉的“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陆机)、“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刘琨)的政治悲愤,都有一定的具体的积极内容。正是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的“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唐消沉;正是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美学深度。《古诗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的恰好是一种具有一定浓度的积极感情。(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尽管《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创作出了对旧诗曾产生深远影响的最早最 成熟的五言古诗作品,但他们却不见于经传,籍籍无名。B.刘勰编写的《文心雕龙》、萧统编写的《昭明文选》和徐陵编写的 《玉台新咏》都认为《古诗十九首》中有枚乘的作品。C.中国古人批评诗的时候总是要想方设法确定诗的作者和诗的本意,读 《古诗十九首》却不能囿于此习惯。D.“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之类的诗句,蕴含着悲愤之思的同时, 也有一种向上的力量潜藏其间,使“人的觉醒”未流于颓唐消沉。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结尾发出“忧伤以终老”的深沉叹息,写思妇和漂泊 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但也隐藏着对夫妻团聚的强烈欲求。B.“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把对权势的追求说得干脆、坦率、直接 和不加掩饰,“要路津”是争名夺利的直接说法。C.《古诗十九首》多诞生于动荡年代,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的困窘,但 又含有热烈的追求,如“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D.汉末至魏晋大部分优秀诗篇在人生感叹中蕴藏着一种激励人心的意绪 情感,具体时期不同,所表达情感的具体内容也有所差异。
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接受美学”观点的一项是A.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哈姆莱特不会变成李尔王。—— 莎士比亚B.小说的“百读不厌”,主要的是靠了故事或情节。人们在儿童时代就 爱听故事,尤其爱奇怪的故事,成人也还是爱故事,不过那情节得复 杂些。——朱自清C.在作者、作品和读者这个三角形中,读者不只是被动的一端,还是形 成历史的又一种力量。——[德]姚斯D.我们现在写文章,要先想好了句子,看站得稳否,必须一句是一句, 每写一句都想好这一句到底说明什么,表现什么感情。——老舍
10.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答案 材料一整体采用层进式结构。第一段指出《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不详;第二段通过分析“《古诗十九首》中有枚乘的作品”这一说法,指出《古诗十九首》的作者确实不详;第三段表明作者的看法,即《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时代的作品;最后一段指出《古诗十九首》适合西方“接受美学”理论,它们正因为无法确定作者反而可以有更多理解。
11.材料二认为《古诗十九首》中的诗篇“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请据此简要分析下面《行行重行行》一诗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答案 ①这首诗反映了东汉末年的动荡岁月,表达了相思之情。“生别离”“万余里”“思君老”“岁月晚”等写出了战争频仍,社会动乱,生离相见无期,相思愈烈,身心憔悴,红颜易老,青春易逝。②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意思是说努力加餐,保重身体,以待来日相会。写出了虽经磨难但不肯放弃的思想,体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虞美人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虞美人教学演示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词中帝,亡国君,虞美人,关于词的知识,千里相思之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虞美人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虞美人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李煜简介,词中帝,亡国君,写作背景,听读感悟创设情景,感知诗文,春花秋月,触景生情勾起回忆杀,小楼东风,何时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虞美人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虞美人精品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虞美人,知人论世,品读课文,自由读,请听读,赏析手法,朱颜改,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