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统编教材上册第一单元课文1春讲义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029198/0-172249327178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七年级语文统编教材上册第一单元课文1春讲义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029198/0-172249327189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春/朱自清学案
展开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 年 11 月 22 日—1948 年 8 月 12 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他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散文风格独特,以真挚的情感、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著称。其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
二、写作背景
《春》大致写于 1932 年下半年或 1933 年初。1927 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三、课文解析
1.盼春
段落:“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解析:文章开篇就连用两个“盼望着”,突出了人们盼春的急切心情。“东风来了”,报告了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天拟人化,让人仿佛看到她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充满了期待和喜悦。
2.绘春
(1)春草图
段落:“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解析:作者从“草”落笔,先写其“偷偷地”“钻”出来,写出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和破土而出的动态。“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和颜色两方面写出了春草的特点。接着,作者又写了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通过人们的行为侧面烘托出春草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和生机。“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从触觉角度写出了春风的柔和与春草的柔软。
修辞手法:“偷偷地”“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草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在不经意间生长出来的情态。
(2)春花图
段落:“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解析: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形象地写出了春花争艳、竞相开放的热闹场景。接着,作者从颜色的角度描绘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的色彩斑斓。“花里带着甜味儿”,从味觉角度写出了花的芬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通过联想,由春花联想到秋实,虚实结合,增添了春天的活力。“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用“闹”字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还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把野花比作眼睛和星星,形象地写出了野花的繁多和闪烁。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联想。
(3)春风图
段落:“‘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解析:作者引用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同时通过触觉写出春风的柔和。“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接着,作者从嗅觉角度写春风,写出了春风带来的各种气息。然后,通过写鸟儿的欢唱、牧童的短笛,从听觉角度展现春风的悦耳。
修辞手法:引用、比喻、拟人。
(4)春雨图
段落:“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解析:作者先总写春雨的特点“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然后,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细密、轻盈。“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了春雨的迷蒙。“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从侧面写出了春雨的滋润。最后,作者又描写了在春雨中人们的活动和房屋的静默,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修辞手法:比喻。
(5)迎春图
段落:“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解析:作者通过描绘人们迎春的情景,表现了人们在春天里的活力和对未来的希望。“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从天上到地上,写出了春天的热闹。“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迎接春天的喜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一年之计在于春”,引用俗语,激励人们珍惜时光,努力工作。
修辞手法:反复、引用。
3.赞春
段落:“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解析:作者用三个比喻句组成排比,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分别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新、美、力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四、主题思想
《春》通过描绘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赞美了春天的活力与希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五、艺术特色
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作者对春天深沉赞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地“直说”,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如对花的描写,既绘形绘色地描绘了各种果树的花,又这样描绘盛开的野花:“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作者赏花的欣喜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一切“景语”都是“情语”。
2. 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作品根据揭示主题和抒情的需要,一共制作了五幅画面。画面之间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四幅画面作为第五幅画面的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在揭题后,最后奇峰突起。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而又有变化。
语言朴实、隽永。朱自清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他的散文语言具有清新朴实的特点。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如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浅语都是从口语中来。从达意上说,平易好懂,从修辞上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之后,节奏明快,不平淡,有浓厚的抒情味。作者还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强语言的情味。如写春风拂面,“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让人感到亲切、温暖。
4.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文章大量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春天的急切盼望;“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的色彩绚丽。
六、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
可以将《春》与其他描写春天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如林斤澜的《春风》、老舍的《济南的春天》等,分析它们在写作手法、语言风格、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加深对《春》的理解。
(2)写作练习
模仿《春》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描写季节的散文,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相关诗词积累
积累一些与春天有关的诗词,如贺知章的《咏柳》、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感受古人对春天的赞美和感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春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a href="/yw/tb_c630_t4/?tag_id=42" target="_blank">春学案设计</a>,共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春第三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春第三课时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中考考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知识链接,学习过程,当堂训练,一字千金,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1 春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 春导学案及答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