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苏教版科学五上3.12《地球的内部》教案(含练习+反思)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6022959/0-17223112974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课标】苏教版科学五上3.12《地球的内部》教案(含练习+反思)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6022959/0-172231129750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苏教版 (2017)11 地球的内部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单元
《地球的表面和内部》
课题
12.地表雕刻师
课时
1
核心概念
10.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及要求
10.2水循环 10.3岩石和土壤。
5~6年级 ②知道水在改变地表形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③知道地表覆盖着岩石。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
乐于模拟外部自然力量改变地表的过程,大致说明作用方式和结果。
科学思维
能举例说明水、风等力量在地表演变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探究实践
通过模拟实验体验外部自然力量的作用,了解“模拟”这一科学探究方法。
态度责任
养成仔细观察、积极思维、求真求实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能从模拟实验中学习,理解外部力量的作用方式。
教学难点
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说明自然力量作用方式和一粒沙子的成因。
教学准备
教师:沙、塑料盘等。
学生:1.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认识地球。
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
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问题导入
(预设5分钟)
1.之前我们已经对地球内部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地球的表面也有各种不同形态,形成绝美的风景(展示地球风景的视频)
问:地球上有哪些形态?
2.师小结:地球表面千姿百态、妙不可言,这颗蓝色星球如一颗精雕细刻的艺术品一般,在宇宙中独自美丽。
3.纵观整个地球的亿万年历史,这些风景一成不变吗?
二、探究新知(预设30分钟)
二、交流分类
师:找一找,哪些力量能够改变地表的形态。(图片展示)
师:这些力量虽然来源不同,但是都可以改变地表的形态,你能根据他们的来源分分类吗?
三、模拟活动
师:内部力量引起的地表变化我们之前已经了解了一些,外部力量能有哪些影响呢?
1.观察水对地表的影响。
对比1984年到2014年崇明岛的变化。
(观察水对岩石和河岸的磨蚀作用。上游下游中游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分析,发现水的冲刷、搬运、打磨、溶蚀等作用
2.讲解李四光与大石头的故事
3.模拟风对地表的影响
师:没有水的干旱地,岩石就不发生变化吗?
小结女王石、黄土高原的形成和变化。“女王头”具有雍容尊贵的形态,是台湾野柳地质公园的象征。地质学家认为,女王头的年龄不到4000岁,请你猜测女王头的结局会如何?
小结:风对岩石有搬运、打磨的作用
4.山顶上的岩石碎屑从何而来?岩石中间的裂缝也是风的作用吗?接下来请尝试完成一组模拟实验,观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小结:温度让岩石碎裂
自然界里没有酒精灯怎么办?——太阳
三、拓展与应用(小结)(预设5分钟)
1.图片演示讲解沙子形成的过程
2.改变地表的内外部力量,包括温度、风、冰川等等,这些都是地表的雕刻师。你还知道有哪些力量在改变地球的表面?
培养的学生对于热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练一练
一、判断题
1.制作沙盘是模拟地表形态的一种方法。( )
2.温度、风、水等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比较缓慢。( )
3.岩石受热不均会导致岩石破碎。( )
4.风不能将尘土和沙粒搬运起来。( )
5.喜马拉雅山是由两个大陆板块的岩层被拉伸而逐渐形成的。( )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1.破碎的岩石是由于( )形成的。
A.温度变化 B.流水搬运
C.风力搬运 D.以上都不对
2.20 世纪 60 年代,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了鱼龙、双壳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从而推测喜马拉雅山很久以前是( )。
A.丘陵 B.海洋 C.平原 D.以上都不是
3.古人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这是人们利用了( )可使岩石爆裂的特征。
A.温度作用 B,流水作用 C.植物作用 D.都不是
4.在下列地表的形态中,主要由昼夜或季节性的温度变化造成的是( )。
A.破碎的岩石 B.岩石女王头像
C.海边沙丘 D.溶洞
5.以下地表景观的形成与风的作用有关的是( )。
A.溶洞 B.岩石女王头像 C.海蚀拱桥 D.都不是
答案:1.A 2.B 3.A 4.A 5.B
在线练习
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的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
地表雕刻师
外部力量
温度 风 水 冰川
内部力量
地震 板块运动 火山喷发
七、课堂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4课。
本课以寻找地表雕刻师为核心,采用主从式的结构,展开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个部分为“主”,即认识改变地表的力量。首先通过视频展示地球表面的美丽形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表形态在亿万年的历史中一成不变吗?继而汇总各种改变地表的力量,并通过这些力量的来源进行分类。第二个部分为“从”,即模拟这些力量对地表的作用。它由三个活动构成,第一个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并交流水对地表的影响;第二个活动,利用石块、玉米粒等模拟风对地表的作用,第三个活动,用酒精灯灼烧页岩片,模拟温度的改变对岩石的作用。二、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授课过程,在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的结合上,在教学主线的构建上,特别是一些承转过度环节,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提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主要改进以下几点;第一,力求把握住教学内容内在的逻辑,用一连串的问题把各个内容串接起来,层层深入,逐步铺垫,让学生接受起来较容易;第二,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所学的一些抽象内容,利用好多媒体。同时,在讲课过程中,穿插实物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就在身边,地理学习就在身边。而这些实物本身更起到强化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作用:通过这次的新教师汇报课,在组里各位前辈老师的帮助和多次指导下,我获益良多,也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今后,我将继续虚心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11 地球的内部优质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a href="/kx/tb_c401711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1 地球的内部优质课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导入,探究新知,拓展与应用,练一练,整理,板书设计,课堂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五年级上册10 火山和地震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五年级上册<a href="/kx/tb_c401711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0 火山和地震精品教学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导入,探究新知,模拟实验,认识海陆变化,整理,板书设计,课堂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 热传递7 热辐射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五年级上册<a href="/kx/tb_c401710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2单元 热传递7 热辐射优秀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导入,探究新知,拓展与应用,练一练,整理,板书设计,课堂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