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一、地震和地震波
1.地震
(1)定义:地壳快速释放① 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
(2)震级:地震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② 。
(3)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③ 的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2.地震波
(1)定义:地震的能量以④ 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2)分类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3)作用:获得地球内部物质和结构状况的主要依据。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地壳(E)
(1)范围:地面以下、C ⑧ 以上的固体外壳。
(2)厚度:平均厚度为⑨ 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为5~10千米。
(2)硅镁层是连续的,硅铝层主要分布在大陆地壳上,大洋底部很少。
3.地幔(F)
(1)范围: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即莫霍面与D⑩ 之间。
(2)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合称。
(3)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⑪ 的主要发源地。
4.地核(G+H)
(1)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
(2)外核(G):高温和高压状态下呈⑫ 或熔融状态;内核(H):一般认为呈固态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⑬ ,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其名称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岩石圈B.乙位于上地幔C.丙是地核D.丙是古登堡界面
2.到目前为止,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 )
A.地质钻探B.研究地震波C.地层和化石D.实验室分析
3.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9月20日18时23分左右在四川甘孜州巴塘县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到(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B.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
C.P(纵)波,上下颠簸D.S(横)波,左右摇摆
读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景观所呈现的地球圈层为( )
A.水圈、生物圈 B.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5.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瀑布B.岩石C.树木花草D.大气
6.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1970年,苏联挑选了最顶尖的科学家,在科拉半岛邻近挪威国界的地区启动“科拉超深钻孔”项目,计划挖穿地球,到1994年此次钻探工作终止,一共挖了12226米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科拉超深钻孔”经过了:( )
①生物圈②地壳③岩石圈④地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如果“科拉超深钻孔”真的钻至地心,它:( )
A.最先到达的是内部圈层的地幔B.依次穿过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C.在地壳经过呈熔融状的软流层D.所经过地区纵波和横波先后消失
下图1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ad为地球内部圈层)。图2为媒体报道截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依据图1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可知( )
①地震发生时,震区的人先感受到水平晃动,后感受到上下颠簸
②在地幔,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增加
③在古登堡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突降
④在地球内部,纵波传播速度最快的位置属于地核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0.关于图1中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岩石圈B.b存在软流层C.c是下地幔D.d圈层压力、密度极小
11.2022年1月15日,位于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王国境内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猛烈爆发(同时引发5.8级海底地震),喷出大量的岩浆和火山灰,火山灰柱高达20千米,火山灰云团在空中弥漫。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太平洋沿岸国家对其沿海地区居民发布了预警。下图示意汤加地理位置。完成汤加海底火山喷出的岩浆发源于( )
A.海洋底部B.地壳C.地幔D.地核
2022年10月3日,我国台湾省花莲县附近的海域发生4.4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1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地震发生以后,花莲县的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建筑物的抗震系数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13.科学家通过对此次地震波的研究,可以分析花莲县海域( )
A.海水的盐度B.海水的密度C.地壳的厚度D.鱼群的分布
下图是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为大气圈B.G为地核C.I为莫霍面D.C为水圈
15.岩石圈是指( )
A.地壳和上地幔的软流层B.莫霍面以上的地壳
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地壳和上地幔
16.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下图中甲地为我国某省会城市,等值线为我国某局部地区莫霍面等深线(单位:k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图示区域地壳厚度的总体特点是( )
A.东厚西薄B.北厚南薄C.南厚北薄D.西厚东薄
18.沿34°N等深线向东凸出,反映了该纬度附近( )
A.有东西向河流分布B.有南北向山脉分布
C.有东西向山脉分布D.有南北向河流分布
19.省会城市甲与图中地壳最薄处地壳厚度的最大差值为( )
A.4.5kmB.4.8kmC.4.6kmD.5km
波是人们了解地震的重要手段,下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能穿过地核的波是( )
A.W1和W2皆可B.两者皆无法通过C.W1D.W2
21.若某地震观测台站测得纵波、横波到达时间差6分钟,则该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 )
A.3500kmB.4000kmC.4500kmD.5000km
地理关联类下图为地球自然环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23.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其形成过程不能体现的圈层是( )
A.①B.②C.③D.④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连开拓者”号是世界上在建的最大深水钻井船,也是中国建造的首艘深井钻井船。它是一艘具有动力定位、全自动化的钻井船,可以在水深3050米海域进行钻井作业,钻井深度12000米。
材料二:岩石圈部分构造图。
(1)图中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哪些?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其划分的重要依据是什么?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相比较,哪个较厚?
(3)写出④界面的名称及其地下平均厚度(指大陆部分)。
(4)写出“大连开拓者”号钻探到最深时的图示序号、圈层名称及其状态。
地震波
传播介质
传播速度
纵波(P波)
在固体、⑤ 、气体中均能传播
速度快
横波(S波)
只能在⑥ 中传播
速度⑦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优秀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39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优秀习题</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优秀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a href="/dl/tb_c400439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优秀达标测试</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大气运动,大气热力环流,海陆风,根据图中两条线的变化特点可判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精品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39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精品同步练习题</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成分和作用,杂质的分布特征,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层的叙述,雾对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有,丁含量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包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