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详解要点 1、理解地震相关的概念; 2、掌握地震波的主要特征; 3、了解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的变化规律; 4、学会分析地壳、地幔、地核的主要特征; 5、学会分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主要特征。
详解教材:地震 1、概念: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
详解教材:地震构造示意图
详解教材:世界十大地震灾害排名及死亡人数统计 第一名:1556年---陕西华县大地震---死亡人数83万; 第二名:1973年10月11日---印度加尔各答大地震 ---死亡人数30万。 第三名: 2004年12月6日-- 印度洋地震海啸-----死亡人数292206人。 第四名: 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海地地震死亡人数27万。 第五名:1920年12月16日2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大地震死亡人数27万。 第六名: 公元526年叙利亚安提俄克大地震。死亡人数25万。 第七名: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秒中国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24万。 第八名: 1908年12月28日意大利墨西拿大地震。死亡人数16万。 第九名: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大地震-----死亡人数是14.2万。 第十名: 2018年9月6日日本北海道地震----死亡人数是13.7万。
详解教材:震级 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地震按震级的分类: 无感地震:震级3级以下; 有感地震:震级为3-5级,人们有感觉,但是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的地震,会对地表建筑物造成破坏。
详解教材:世界地震分布
详解教材:世界三大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像一个巨大的环,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西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斐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 2.欧亚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因为这地震带横贯亚欧大陆南部、非洲西北部地震带,所以也可以称为“横贯亚欧大陆南部、非洲西北部地震带”。 3.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即海底山脉,对陆地影响较小。海岭地展带也叫海脊地震带,是从西伯利亚北岸靠近勒那河口开始。穿过北极经斯匹次卑根群岛和冰岛,再经过大西洋中部海岭到印度洋的一些狭长的海岭地带或海底隆起地带,并有一分支穿入红海和著名的东非裂谷区。
详解教材:中国地震带
详解教材:中国地震带的分布 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 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中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详解教材:地震波 地震波(seismic wave)是由地震震源向四处传播的振动,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周辐射的弹性波。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二种类型:纵波、横波。 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 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详解教材:地震波传播速度及所能通过的物质 共同点: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变化而变化。 不同点:
详解教材:不连续界面 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界面的命名是为了分别纪念发现这两个界面的奥地利科学家莫霍洛维奇和德国科学家古登堡。
地震波穿过莫霍界面时纵波和横波急增;穿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详解教材:地壳 1、概念:地壳是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比较稳定。到了莫霍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增加。地壳平均厚度为 17 千米。 2、特点: (1)地壳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为 39-41 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最厚处可达 70 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 5-10 千米。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2)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硅镁层是连续的,其上的硅铝层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见,即使有也非常薄。
详解教材:组成地壳的元素 地壳由 90 多种化学元素组成,它们多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8 种元素的质量总数占地壳总质量的 98.04%。其中,氧几乎占 1/2,硅占 1/4 强。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详解教材:地幔 地幔是地球的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深2900km)以上的中间部分。其厚度约2850km,占地球总体积的82.3%,占地球总质量的67.8%,是地球的主体部分。从整个地幔叫以通过地震波横波的事实看,它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根据地震波的次级不连续面,以1000km深处为界,可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次级圈层。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圈,约从70km延伸到250km左右,其特征是出现地震波低速带,,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详解教材:岩石圈 岩石圈,地质学专业术语,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厚约60-120公里,为地震高波速带。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其下为地震波低速带、部分熔融层和厚度100公里的软流圈。
详解教材:地核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科学家推测,组成地核的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表明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详解教材: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详解教材:地球的外部圈层 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划 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
详解教材:大气圈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大。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减小。在2000-3000 千米的高空,每立方厘米的空间,平均只有一个气体分子,与星际空间的情况很接近,一般把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详解教材:水圈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按照它们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主要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详解教材: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并不单独占有任何空间,而是分别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厚度约 20 千米。但是,生物的绝大部分集中在地面以上 100 米到水面以下 200 米的范围内。这一薄层处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接触带,可以说是生物圈的核心部分。
详解教材: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思维导图:地球的圈层结构
典例探究: 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地震波的研究。图甲为地球内部圈层的部分示意图,图乙为“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若图甲中a是d的一部分,a和b组成c,则图中a、b、c可分别表示的概念是( )A.外核、内核、地核 B.上地幔、下地幔、地幔C.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岩石圈 D.地壳、地幔、地核2.图乙中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 )A.5千米 B.17千米 C.33千米 D.400千米
解题技巧: 第1题,岩石圈包括整个地壳以及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故b表示地壳,a表示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c表示岩石圈。 第2题,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波速会发生改变,图中显示,在地表以下5千米处波速发生明显变化。
答案:1.C 2.A
3.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3题,由于原油主要是液态物质,横波不能通过,纵波在其中传播时波速变慢。答案:A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4~5题。4.有关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5.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包括地壳和地幔 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③位于软流层以上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
【解析】 第4题,图示C表示水圈,而B表示生物圈,故A项错误;图示D表示地壳,故B项错误;地震波经过FG之间的交界面,横波速度减小为0,但纵波速度不为0,故D项错误。 第5题,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故选B项。
答案:4.C 5.B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固液气,只会上下颠簸,课堂活动,岩石圈,软流层,大气圈,生物圈,典例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质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上天容易入地难,地震和地震波,地震波,地球的内部圈层,不连续面的特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特点,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拓展地震急救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 这是一份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震等级与烈度,答案BD,3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两个不连续面,--地震波,2圈层界面,火山喷发的物质,遥感技术,改进钻探技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