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实验能够用于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B.
C.D.
【答案】B
【解析】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是化学反应;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选B。
2.下列叙述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来:zzs%tep#.&@cm^]
B.Fe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质量增加
C.5g食盐溶解在95g水中,形成100g食盐水溶液
D.12gC在32gO2中充分燃烧,生成44gCO2
【答案】C
【解析】A.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B.Fe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是化学变化,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C.食盐溶解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符合题意;D.12gC在32gO2中充分燃烧,是化学变化,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故选C。
3.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6nCO2+5nH2O淀粉+6nO2。下列关于淀粉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含有C.H两种元素B.含有C.H、O三种元素
C.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反应物中有碳、氢、氧原子的个数分别为:6n、10n、17n,反应后生成氧气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个数为12n,所以淀粉中一定有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选B。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NaCl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来#%@:~中教网^]
A.Cl2B.KNO3
C.H2D.NaOH
【答案】B[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电解NaCl的水溶液,反应物是氯化钠和水,共有氯、钠、氢、氧四种元素,没有氮元素和钾元素,所以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KNO3。
5.甲醛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来^%:&中@教~网]
A.该反应中分子种类不变B.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D.生成物是CO2和H2O,减少污染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醛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由图及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D.甲醛有毒,会污染环境,甲醛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故选A。
6.现将20gA和足量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16gC和11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A.20:11B.20:7
C.5:4D.16:11
【答案】B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为,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故选B。
7.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来:zzst@ep%^&~.cm]
[www%.^zz#step.c&m*]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中国*教^育~&出版网%]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A.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反应前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还是这两种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故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分子是原子构成的,由水分子的微观图可知: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8.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加热,下图能正确表示容器内物质总质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B.
C.D.[www.z%^@zs~tep.c*m]
【答案】C[来^#:中教&~网%]
【解析】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加热,当温度达到红磷着火点时,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前后容器中总质量不变。故选C。
9.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来:zz*ste^&p.c~m%]
A.反应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反应中物质乙发生还原反应D.反应前后甲、丁的质量比为1:1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反应前后,氮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C.在该反应中,物质乙失去氧,属于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符合题意;D.反应前后甲、丁的质量比为:2×(12+16):(14×2)=2:1,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某物质1.6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②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 ③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④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 ⑤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w#*w@w.zzstep&.%cm]
C.③④⑤D.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某物质1.6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该物质中一定含C.H元素,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2g+0.4g=1.6g,故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故①错误;②③正确;④设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xHy,12x:y=1.2g:0.4g,x:y=1:4,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正确;⑤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4=3:1,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故正确的是:②③④。故选B。[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11.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的值为12
B.丁属于化合物[来#:%中^教@网&]
C.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
D.当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
【答案】D
【解析】A.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10g+6g+10g=8g+a+6g+0g,丁的质量a的值为12,选项正确;B.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甲的质量增加8g,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10g,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2g,是生成物,反应的表达式为:丁→甲+乙,丁属于化合物,选项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乙和丁的质量比为2:10,当丁为5g时,反应掉的丁为5g,容器中乙的质量增加1g,乙的总质量为11g,选项正确;D.甲和丁的质量比为8:10,当甲为2g时,反应掉丁的质量为2.5g,剩余丁的质量为7.5g,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6:7.5=4:5,选项错误。故选D。[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12.自来水厂有一种新型的消毒剂ClO2,其工业生产原理是,据此可推断X的化学式为()
A.Cl2OB.HClO[来@#*:中%&教网]
C.Cl2D.NaOH[来:zzst%~ep.c#m&^]
【答案】C
【解析】反应前2NA.4Cl、6O、4H,反应后2NA.6Cl、6O、4H、X,故X含有2Cl为氯气,故填:C。
13.某纯净物M微热时分解生成、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M不稳定
B.M是化合物
C.M一定含有N元素、H元素、C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D.M由四种元素组成
【答案】C
【解析】A.根据题意“微热就能分解”,说明不稳定;故A正确;B.“纯净物M微热就能分解生成NH3.H2O和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可知纯净物M含有多种元素,是化合物,故B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生成物可以推测反应物的元素组成,则M由氮、氢、碳、氧元素四种元素组成,一定含有氧元素,故C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生成物可以推测反应物的元素组成,则M由氮、氢、碳、氧元素四种元素组成,故D正确。故选C。[中国教@育出版~%#&网]
14.科研人员制备了一种纳米催化剂,二氧化碳和水在其表面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生成物的化学式是CH4O
C.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
D.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在反应前后都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A.反应过程中微粒数目减少的是反应物,增加的是生成物,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两种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4=1:2,A错误。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生成物的化学式是CH4O,B正确。C.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C错误。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B。
15.下图为甲、乙两位同学用称量的方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1)甲同学所做实验有何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倾斜烧杯使盐酸(HCl)与碳酸钠粉末(Na2CO3)接触,反应结束后发现天平的指针____________(选填“偏左”“偏右”或“不偏转”),该反应__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接下来,乙同学继续用丙装置完成实验,其他操作不变,装置气密性良好,最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教育#出&%版*网^]
(3)结合本实验,你认为对于有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状态)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该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的体系中进行,并且还需避免受浮力的影响。
【答案】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膨胀后变小、天平先向右偏后平衡偏右符合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使气球膨胀,产生了向上的浮力,从而影响了称量质量气体
【解析】(1)白磷燃烧后,放出热量,并产生白烟,此时内部气体受热膨胀,气球体积变大,此时受到浮力的影响,左边质量减小,使天平指针往右偏,当冷却至室温时,气体不再受热膨胀,恢复正常体积,气球变小,不再受浮力影响,天平重新平衡;(2)乙同学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倾斜烧杯使盐酸(HCl)与碳酸钠粉末(Na2CO3)接触,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由于是敞口装置,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释放至空中,左边质量减小,故反应结束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右,天平不平衡是因为生成的气体释放至空中,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本实验中的烧杯替换成带有气球的锥形瓶,此时反应装置为密闭装置,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使气球膨胀,产生了向上的浮力,从而影响了称量质量。(3)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在验证该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的体系中进行,并且还需避免受浮力的影响。[来:zzst@ep%&^~.cm]
16.初三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依据教材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进行了探究。[www*^.z#zstep.c&m%]
【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装置设计】甲、乙、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如图装置:
【讨论与探究】(1)甲小组实验中,白磷燃烧时,在锥形瓶底部加入少量水,其目的是: 。
(2)请根据乙组和丙组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并按要求完成乙组和丙组。
①乙组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 (是或否)平衡;此反应 (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丙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实验结论】通过甲、乙、丙实验探究,你得到的结论是: 。
【实验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是 重新组合的过程,即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原子的 没有增减,原子的 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反思与交流】通过甲、乙、丙小组实验的探究,你得到的启示是: 。【答案】(1)吸收白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让装置快速冷却,同时防止锥形瓶局部骤热而炸裂;(2)①否;遵守;②等于;催化;
【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来*%:zzs#tep&.@cm]
【实验分析】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中国~@*教#育出&版网]
【反思与交流】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解析】【讨论与探究】(1)甲小组实验中,磷燃烧时,在锥形瓶底部加入少量水,其目的是吸收白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让装置快速冷却,同时防止锥形瓶局部骤热而炸裂;故填:吸收白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让装置快速冷却,同时防止锥形瓶局部骤热而炸裂;
[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水的组成课后测评,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是生命之,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下列对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2 水的净化达标测试,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有关水的净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水在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来,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课堂检测,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元素观和微粒观是化学核心观念,决定元素种类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