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来的“五不变、两改变、两可能变”吗?
【展示】“五不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一定不变;
“两改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两可能”指: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交流讨论】用文字表达式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所体现的上述变化关系吗?
如: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讲解】可以发现,文字表达式有很多不足:不简洁、不利于国际交流、不能反映出物质的元素组成、不能反映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关系、不能反映出质量守恒定律……
【过渡】很显然,文字表达式是不行的,因此人们使用了化学方程式来表达一个化学反应用以体现上述内容。
如:C+O2 CO2
2H2O 2H2↑+ O2 ↑
2H2+O2 2H2O
像这种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就叫做化学方程式。
【交流讨论】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很明显体现出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没变,那它是怎样体现元素的质量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的呢?
【归纳】在这个反应中,如果我们求出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就可以说明上述问题。
C + O2 CO2
12 32 12+16×2
分子个数比: 1 : 1 : 1
质量比: 12 : 32 : 44
再如:2H2O 2H2↑ + O2 ↑
2 ×(1×2+16) 2 ×(1×2) 16×2
因此说,化学方程式能体现出化学反应中质的关系,还能进一步体现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如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以及各物质的粒子之间的个数比。
【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质的方面: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量的方面:宏观上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微观上表示化学方程式中构成各物质的微观粒子的个数比。
【讲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意义,还可以读出化学方程式。
①质的方面:把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全读出来,注意“+”读作“和或跟”,“=”读作“生成”;
②量的方面:把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读出来。
【例题】 C + O2 CO2
分子个数比: 1 : 1 : 1
质量比: 12 : 32 : 44
质的含义: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量的含义: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面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1.S +O2 SO2
2.Fe+CuSO4=FeSO4+Cu
3.CuO+H2
△
Cu+H2O
【讲解】
1.S + O2 SO2
32︰(16×2)︰(32+16×2)
32 ︰ 32 ︰ 64
2.Fe + CuSO4 = FeSO4 + Cu
56 ︰ (64+32+16×4) ︰ (56+32+16×4) ︰ 64
56 ︰ 160 ︰ 152 ︰ 64
3.CuO + H2
△
Cu + H2O
(64+16) : 1×2 : 64 : (1×2+16)
80 : 2 : 64 : 18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非常重要的工具,利用它既可以知道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使人一目了然。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提供给我们的信息,选择适当的物质与条件进行反应,生成我们所需要的物质。
【课堂练习】略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时2
一、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3.化学方程式中构成各物质的微观粒子的个数比。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