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学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01424/0-172161813958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学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01424/0-172161813965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学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01424/0-172161813969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学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01424/0-1721618139717/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学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01424/0-1721618139778/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学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01424/0-1721618139838/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学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01424/0-1721618139873/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学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01424/0-17216181399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学ppt课件
展开3.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
知识点2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陆地自然地带自然环境存在由赤道到两极的规律性变化,形成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 带,以及中纬度地区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自然地带。 世界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地带分布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所示:
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3.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也产生了地域分异,呈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 变化规律。
知识点3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高大的山体随着海拔的变化,水热状况不同,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 换的差异很大。2.分异规律(1)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2)山麓与陆地自然地带一致。(3)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知识点4 地方性分异规律 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 域分异。例如,温带湿润区植被随海拔的变化:
定点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地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 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
定点2 山地垂直带谱的影响因素和判断方法1.山地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影响因素 山地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等共同影响:
(1)山地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3)山顶与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2.山地垂直带谱的判断方法
3.基带及其作用 基带是指高山山麓的自然带,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根据基带可判断不同山地所在地的纬度高低。
典例 (2023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山区山地南北两坡垂直带谱分布图。读图,完成 下面两题。
(1)该山地属于我国( )A.横断山区 B.秦岭—大巴山区C.大兴安岭山区 D.南岭山区(2)该山地垂直带谱表现明显,堪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间局部小气候极为丰富。 关于该山地说法合理的是( )A.南坡生物多样性更为复杂B.北坡生物多样性更为复杂C.北坡气象资源更为丰富D.南坡气象资源更为单一
信息提取 ①我国某山区山地南北两坡垂直带谱;②南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基带为 落叶阔叶林带。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山地南坡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基带是落叶阔叶林带。根据 所学知识可知,山地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因此可判断该山地北侧水平自然带是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南侧水平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所以该山地应位于亚热带和温带过 渡的区域,结合选项中各山地的分布位置可知,该山地应属于秦岭—大巴山区,B正确。第(2) 题,读图可知,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数量更多,水热组合类型更多样,生物多样性更复杂,A正 确、B错误;北坡自然带数量较少,说明其气象资源更为单一,C错误;南坡自然带数量更多,说 明其气象资源更为丰富,D错误。
定点3 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因素 1.纬度对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影响 山地所在纬度影响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如果两个山体具有同一自然带,所在位置纬度低 的山体该自然带的高度高;纬度高的山体该自然带的高度低。2.阳坡与阴坡对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影响 阳坡热量条件优于同一高度的阴坡,所以一般情况下,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于阴坡。
3.迎风坡与背风坡对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影响迎风坡降水量大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所以一般情况下,同一自然带在迎风坡的分布高 于背风坡。
典例 下图示意某山地南、北坡的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该山地位于( )A.北寒带 B.亚热带 C.南温带 D.南寒带(2)据图判断,该山地( )①北坡是阳坡 ②北坡是阴坡③北坡是迎风坡 ④北坡是背风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信息提取 ①基带植被为常绿硬叶林;②雪线南坡高于北坡。
解析 第(1)题,该山体基带植被为常绿硬叶林,可判断其位于亚热带。第(2)题,通过雪线高度 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南坡雪线高于北坡,说明北坡降水多,为迎风坡;通过其他同类自然带分 布高度判断阳坡和阴坡,例如针叶林的分布南坡高于北坡,说明南坡热量条件好,为阳坡,北坡 为阴坡。
定点4 地方性分异规律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地方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 常见的地方性现象及其形成原因见下表:
素养 雪线、林线的影响因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情境探究哥伦比亚位于赤道附近的南美洲西北部,境内某山地2 000 m以下的自然植被在东坡和西坡 从山麓到山顶大致呈水平状态依次更替,2 000 m以上东西坡植被分布有些差异。下图示意 哥伦比亚赤道附近某山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图中山地顶部有降雪现象,但没有形成永久冰 雪带。
问题1 为什么该山西坡高山森林分布上限高于东坡?
提示 西坡处于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太阳辐射强,地温、气温高,森林带上延;而东坡 处于信风迎风坡,降水量大,太阳辐射较弱,地温、气温较低,森林分布上限较低。
问题2 为什么该山山顶有降雪现象,但没有雪线分布?
提示 冬季山顶附近气温低于0℃,有降雪现象;夏季山顶附近气温高于0℃,积雪融化,未形成 永久积雪带。
讲解分析1.雪线及雪线的影响因素 雪线是永久积雪带的下限(雪线以上气温在0℃以下)。其影响因素见下表:
2.林线及林线的影响因素 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其影响因素见下表:
例题 (2021河北高考真题)冰川物质平衡是单位时间内冰川以固态降水为主的物质收入和以 消融为主的物质支出的代数和。天山和阿尔卑斯山都是世界上典型的山岳冰川分布区。前 者冰温(℃)恒为负,后者接近0℃。下表为两山区代表性冰川物质平衡情况,下图表示两山区 冰川累积物质平衡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导致两山区不同坡向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重要因素为( )A.到海距离 B.主导风向C.冰川覆盖 D.山地坡度(2)1990年以后,两山区冰川的变化指示出( )A.天山冰川消融量较大B.天山冰川扩张更明显C.二者的平均雪线高度都在上升D.阿尔卑斯山冰川积累速度较快(3)影响两山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关键是( )A.所处山体隆起 B.臭氧空洞扩大C.全球气候变暖 D.山地林线上升
素养解读 本题以“天山和阿尔卑斯山的冰川累积物质平衡年际变化”为情境素材,考查雪 线、林线等自然带知识,重在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1)冰川的物质平衡与冰川积累量和消融量有关,其受到气温、降水量的影响。 迎风坡降水多,冰川积累量大于消融量,出现正平衡;背风坡降水少,冰川积累量少,若气温升 高,冰川消融量大于积累量,便产生负平衡,导致冰川消退。两山区降水主要受盛行西风影响, 因此两山区迎风坡的冰川物质平衡为正值,且相对较大,而其他坡向降水量少,冰川消融量大 于积累量而产生负平衡。因此导致不同坡向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重要因素为主导风向。故 本题选B。(2)读图可知,1990年以后,两山区冰川的面积明显减少,说明两山区的平均雪线高度都在上升, C项正确;1990年以后阿尔卑斯山冰川物质平衡随时间下降的幅度更大,因此阿尔卑斯山的冰 川消融量大于天山,A项错误;天山冰川萎缩面积大,冰川退缩明显,B项错误;读图可知,阿尔卑 斯山冰川消融速度较快,D项错误。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文配套课件ppt,共42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作业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分层作业,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文内容ppt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湿润区,干旱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森林带,垂直变化,较高纬度,针叶树,草甸植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