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精品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1)分子或原子能被观察到,是真实存在的。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某种有机物分子( = 1 \* ROMAN \* MERGEFORMAT I)和银原子( = 2 \* ROMAN \* MERGEFORMAT II)的图像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2.分子的一些特性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
①实验3-1品红在冷水和热水中扩散。
现象:品红在水中扩散,且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最后两个烧杯中的水都变红了。
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②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3)分子之间有间隔。
①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液体难被压缩。说明了气体分子间隔较大,而固体和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
②物体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 间隔 发生变化,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而分子本身不变。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什么是分子
(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发生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而这些变化后的新分子不再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
2.分子由原子构成
3.什么是原子
三、从微观角度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例:根据下列微观粒子图,回答:
A B C D
A物质有 一 种分子,所以A物质是 纯净物 ;
B物质有 一 种分子,所以B物质是 纯净物 ;
C物质有 两 种分子,所以C物质是 混合物 ;
D物质有 一 种分子,所以D物质是 纯净物 。
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1.宏观和微观是化学学习的两个角度,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硫酸铜B.水银C.干冰D.氯化钠
【答案】C
【解析】A、硫酸铜属于金属化合物,大多数金属化合物由离子构成,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水银为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由原子构成,水银为汞的俗称,由汞原子构成,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干冰为固态的二氧化碳,属于非金属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干冰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C选项符合题意;
D、氯化钠属于金属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C60B.氢气C.水银D.硫酸铜
【答案】C
【解析】A、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是由汞原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D、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二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阳光下湿衣服很快被晾干,这是因为太阳光照射下水分子( )。
A.质量变小B.体积变小
C.完全消失D.运动加快
【答案】D
【解析】湿衣服的晾晒过程发生物理变化,分子本身的质量、体积及种类均不会变化。湿衣服在太阳光下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加快;
故选D。
4.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
A.块状冰糖加入水中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
B.把氧气压入氧气钢瓶
C.1 L黄豆和1 L大米混合后总体积不足2 L
D.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答案】C
【解析】A、由于构成水和冰糖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溶解时相互穿插到间隔之中,所以充分溶解后体积会小于二者体积之和,故液面下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不符合题意;
B、把氧气压入氧气钢瓶,是因为氧气分子之间有间隔,受到压缩后,分子间间隔减小,气体体积缩小,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不符合题意;
C、1 L黄豆和1 L大米混合后总体积不足2 L,黄豆与大米之间的间隔不属于分子之间的间隔,属于宏观物质之间的间隔,符合题意;
D、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变大或受冷缩小,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B
【解析】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水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水分子间间隔变化的结果,故选项解释正确;
B、吹胀气球,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增多,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水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考点三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6.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C.原子可以构成分子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答案】B
【解析】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错误;
B、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故正确;
C、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是分子和原子的关系,故错误;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它的化学性质,故错误。
故选B。
7.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B.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
C.相同原子可以构成不同分子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没有化学变化的限制,原子还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错误;
B、分子的质量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是不能说分子的质量比所有原子的质量大,如铁原子的质量大于氢分子,故错误;
C、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可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正确;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错误。
故选C。
8.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如氨气、苯由分子构成;汞、硅由原子构成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答案】B
【解析】A、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氨气、苯分别由氨分子、苯分子构成,汞、硅分别属于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也可能是由原子、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分成更小的粒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考点四 从微观角度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9.下列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B.C.D.
【答案】C
【解析】A、图示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B、图示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C、图示中含有三种不同的分子,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D、图示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故选C。
10.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图中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铜B.氧气C.金刚石D.氯化钠
【答案】B
【解析】A、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A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B符合题意;
C、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随着科技的进步,可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苯分子的图像。下图有关苯分子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它在不断运动 B.它体积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D.它真实存在
【答案】A
【解析】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苯分子的图像,苯分子肉眼不可见,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发现,说明它的体积很小,通过图像可以看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能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苯分子的图像,说明它真实存在,不能说明它在不断运动。
故选A。
3.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 B.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
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答案】D
【解析】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故选D。
4.下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答案】D
【解析】A、该实验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分子不断运动,但我们看不到分子的运动,所以也说明了分子很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紫色石蕊试液烧杯中,说明分子不断运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紫色石蕊试液烧杯中使溶液显酸性,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此实验不能证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在远处就能闻到茉莉花的香味。对这一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A
【解析】分子具有不断运动的性质,因此构成花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闻到,故选:A。
6.液氮可用于制冷。在氮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下列微观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间隔变大B.分子的质量变大
C.分子的数目增多D.分子的种类改变
【答案】A
【解析】在氮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质量、数目、种类均不变。
故选:A。
7.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间有间隔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C.冰雪融化——分子体积变大D.酒精挥发——分子本身改变
【答案】A
【解析】A、分子之间有间隔,热胀是由于在受热的条件下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了,导致体积膨胀,而冷缩是在温度下降的条件下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导致体积缩小,故A解释正确;
B、一切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水结成冰后分子还在运动,故B解释错误;
C、冰雪融化,固态变成液体,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水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故C解释错误;
D、酒精挥发,是因为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故D解释错误。
故选A。
8.下列叙述能体现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
A.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B.墙内开花墙外香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答案】A
【解析】A、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正确;
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错误;
C、1滴水在宏观上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但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错误;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错误。
故选A。
9.下列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湿衣服被晾干——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C.6000 L氧气能被压缩装入40 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答案】B
【解析】A、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此选项正确;
B、湿衣服被晾干,是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此选项错误;
C、6000 L氧气能被压缩装入40 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隔较大容易压缩,此选项正确;
D、宏观上一滴水很小,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此选项正确。
故选B。
10.如图所示,分别同时在双连试管中滴入2~3滴浓氨水和浓盐酸,2~3秒钟后即观察到滴入浓盐酸的试管中产生白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氨气和氯化氢接触后有新物质生成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比氨气分子运动速率快
D.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
【答案】C
【解析】A、2~3秒钟后即观察到滴入浓盐酸的试管中产生白烟,说明氨气和氯化氢接触后有新物质氯化铵生成,不符合题意;
B、浓氨水和浓盐酸没有直接接触,一定时间后,产生白烟,说明浓氨水和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C、滴入浓盐酸的试管中产生白烟,说明氨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快,符合题意;
D、浓氨水和浓盐酸没有直接接触,一定时间后,产生白烟,说明浓氨水和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水分子B.氢原子C.氢原子和氧原子 D.氧原子
【答案】A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故选:A。
12.下列是四种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B.C.D.
【答案】A
【解析】A、由和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不正确;
C、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不正确;
D、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不正确。
故选A。
13.如图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装置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增多 B.装置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
C.装置内气体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D.装置内气体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利用了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温度升高,装置内气体分子间间隔受热变大;
故选B。
1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都在不断运动
C.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D.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A
【解析】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符合题意;
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都是在不断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C、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符合题意;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为原子,原子可构成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下图是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解释此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
(2)此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名称)。
(3)从上述微观模拟图可以得出,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填名称)。
【答案】(1)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
(2)汞原子和氧原子
(3)氧化汞分子、氧分子、汞原子
【解析】(1)氧化汞分子在加热条件下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故填: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
(2)由图示可知,该变化过程中氧化汞分子发生了变化,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汞原子和氧原子;故填:汞原子和氧原子;
(3)从上述微观模拟图可以得出,氧化汞由氧化汞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汞由汞原子构成,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氧化汞分子、氧分子、汞原子;故填:氧化汞分子、氧分子、汞原子。
16.1909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将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的原理为。
(1)若用下面a、b、c三幅模型图表示合成氨气的微观过程,则从反应开始到结束的排列顺序应为 (用字母表示)。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青青用如图装置进行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实验结论是 。
【答案】(1)acb
(2)化合反应
(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解析】(1)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其反应的实质是氢分子分成氢原子,氮气分子分成氮原子,氮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氨分子,故合成氨气的微观过程,从反应开始到结束的排列顺序应为acb;
(2)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3)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观察到烧杯A中的溶液变为红色。根据该实验可得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
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
模块三 教材习题学解题
模块四 核心考点精准练(4大考点)
模块五 小试牛刀过关测
1.认识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2.掌握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
3.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学会区分分子和原子。
4.学会从微观角度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实验
内容
现象
溶液呈无色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烧杯A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烧杯B溶液无变化
解释
水不能使酚酞变色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与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
物质的名称和符号
氧气(O2)
氢气(H2)
二氧化碳(CO2)
氨气(NH3)
构成该物质的分子
氧分子
氢分子
二氧化碳分子
氨分子
物质的分子模型
构成该分子的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
碳原子、氧原子
氮原子、氢原子
分子是否由同种原子构成
是
是
否
否
小结
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举例
氧化汞分子分解
变化微观示意图
微粒变化情况
(1)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
(2)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
(3)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
小结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可见,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
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教材习题01
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C.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其化学性质都发生改变
D.空气经过液化、汽化等过程得到氮气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
解题方法
A.空气是混合物,不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C.空气中各种气体混合在一起,相互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它们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D.经过液化、汽化,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B
教材习题02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氧气、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D.该反应是利用炭火取暖时发生的主要反应
解题方法
A.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二氧化碳与氧气、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D.炭火取暖时发生的主要反应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B
教材习题03
参照示例填写下列过程发生的变化及判断依据。
解题方法
过氧化氢变成水和氧气,有新分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氮气变成液氮,没有新分子生成,只是分子间间隔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硫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硫,有新分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变化;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变化;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第09讲分子和原子(含答案)【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九年级化学暑假提升精品讲义(人教版2024): 这是一份第09讲分子和原子(含答案)【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九年级化学暑假提升精品讲义(人教版2024),文件包含第09讲分子和原子原卷版docx、第09讲分子和原子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09讲 分子和原子(人教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教师版+学生版): 这是一份第09讲 分子和原子(人教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第09讲分子和原子教师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人教版docx、第09讲分子和原子学生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人教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76878_t4/?tag_id=42" target="_blank">课题2 原子的结构导学案及答案</a>,共30页。